文化类综艺节目与增强公众文化自信-从《上新了·故宫》谈起论文

文化类综艺节目与增强公众文化自信-从《上新了·故宫》谈起论文

文化类综艺节目与增强公众文化自信
——从《上新了·故宫》谈起

齐梦雪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命脉,对于我们构建文化自信具有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电视媒体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系列讲话中的号召,制作了一批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的文化类节目。其中《寻宝》《国家宝藏》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作的高质量文化类综艺节目,在获得观众好评和喜爱的同时,也带领观众走进了传统文化的世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琳琅耀目,见证了古人的匠心工艺。而今我国国力日渐强盛,传统文化却被搁置高台,很多年轻人追逐西方文化,却对祖国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鲜少问津。中国如此深厚的传统文化理应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绽放新的活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学习、弘扬和创新,展现出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新魅力。

“由多个步骤组成的管理过程,使风险管理工作更有序化、制度化和具体化。”是“澳新风险管理标准”的重磅亮点。

《上新了·故宫》是北京卫视和故宫博物院联合制作的一档充满本土文化气息和历史厚重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是中国首档在故宫博物院实地拍摄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节目中文创产品的产生是打通受众与故宫文化双向互动的新连接,这些文创产品可以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因此每个人都可能近距离“触摸到”故宫文化。观众在跟随节目“参观”故宫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一、《上新了·故宫》热播的原因

作为观众期待的一档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播出以后也获得了较好的反响,不仅取得了高收视率,还获得了观众广泛的好评。2018年11月13日,在《上新了·故宫》官方微博更新的状态中,节目组表示:《上新了·故宫》首播收视率获得了电视、网络双平台第一的好成绩;截至12月22日,《上新了·故宫》完成第七期更新后,微博粉丝数量达到20万,互动次数达到33899次;《上新了·故宫》官方微博在每期更新后,其阅读数在100万上下浮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节目的热播程度。2019年6月14日,《上新了·故宫》获得了白玉兰最佳电视综艺节目奖。笔者认为,节目热播的原因,除了节目组的有效宣传之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星引流,增加话题度

《上新了·故宫》从细节上着力,精准拿捏年轻受众的喜好,选择周一围、邓伦等年轻受众喜爱的明星作为节目的文创新品开发员;另外,每期邀请飞行嘉宾一同跟随故宫专家进入故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其中,飞行嘉宾的选择对象主要是参演过与故宫相关的影视作品的明星。例如,第一期邀请的飞行嘉宾是曾饰演过清宫剧《甄嬛传》中“皇后娘娘”的蔡少芬;第五期的飞行嘉宾是饰演过《孝庄秘史》中孝庄太后的宁静。剧情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故宫相结合,使节目效果更佳。

13.关于陈宝生部长“三进”工作落实的途径:二是在空间上确保进入,占领、珍惜、用好课堂主阵地,实现全覆盖、无死角、无遗漏,做到范围和状态相统一。

《上新了·故宫》在信息的表达上,将小剧场与文字解说相结合,不仅用表演的形式把康熙皇帝演活,而且御猫鲁班也以旁白的形式出现,对小剧场做了进一步有趣而又生动的解说,把康熙勤奋好学的一面展现给观众,给观众带来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二)展示故宫未开放区域,引发观众好奇心

在教学方式上,目前对会计学本科生的培养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虽然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以往“粉笔板书加教鞭”的教学形式,但其本质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缺乏互动,学生缺乏实践体验。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性环节仍以手工记账为主,上机机会有限且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较好的锻炼。

《上新了·故宫》一改传统类综艺节目以演播厅为主体的节目形式,走进故宫博物院进行实地拍摄,让当红明星带着观众探索、解读故宫的未开放区域。节目第一期的主题是乾隆花园,这是乾隆花园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内,镜头带着观众们参观了竹香馆、符望阁等建筑。符望阁中的百宝镶嵌、掐丝珐琅、竹丝镶嵌等具有清代顶尖水平的工艺品让观众叹为观止;沉香嵌玉花窗、具有裸眼3D效果的紫藤天花板更让观众拍手称奇。红色缂丝云龙男莾戏服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成品华丽无比,到了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是色彩艳丽。如此精致的文物让观众们大饱眼福的同时也赞叹不已,为技艺精湛的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感到自豪。节目第二期,邓伦等人探访了畅音阁,这是一座可以“上天入地”的大戏台。畅音阁戏台采用了三层式的布局,古代匠人虽然缺乏现代工业、科技等外力的辅助,但他们将材质和建筑合理搭配、巧妙利用,使传统的表演形式得以借助布满玄关的舞台以新貌示人。无论是舞台上的活动楼梯、可移动天花板,还是顶楼的人工轴轮,舞台下的聚音井、喷水池,都把数百年前古人的智慧展露无遗。所谓的“上天入地”,其实是把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神话故事通过舞台装置技术来加以展示,这种独创性的装置中凝结着先辈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这也正是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并发扬的。

(三)运用多种传播方式,提高公众参与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如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指物质需求,还包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特别是高质量的精神文化。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建设,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财富。”《上新了·故宫》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档基于故宫、基于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不同于《奔跑吧兄弟》《爸爸回来了》等众多复制国外娱乐综艺形式的作品,《上新了·故宫》是一部纯正的“本土”文化类综艺节目,它旨在研究故宫,探寻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广大观众更加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从而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与“源”,并牢牢地树立起对我们中华文化的自信。

(四)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于电视综艺节目而言,公众的积极参与往往是最有效的传播。《上新了·故宫》在营销方面也是颇为成功的。第一,节目组不仅邀请了设计师,还联合九大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文创新品开发环节中。设计师将学生们的文创灵感注入文创产品中,经过讨论设计出每一期的文创产品。这种方式增强了年轻群体与历史文化的交互性。第二,在互联网思维下,《上新了·故宫》展开跨界营销,与“今日头条”客户端合作,在“今日头条”的国风频道设置投票和创意投稿通道。《上新了·故宫》通过征集文创产品的方式,使其在网络上的话题热度再次升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节目,为文创产品的开发与上新出谋划策。第三,《上新了·故宫》通过淘宝开设文创产品店,产品类型纷繁多样,包括学习用品区、服饰区、家居陈设区、创意生活区等。文创产品精美有卖点,覆盖适用人群年龄广。节目采用多种传播方式,使越来越多的观众参与到与节目的互动中来,观众们的积极参与又使节目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观众与节目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最深沉、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上新了·故宫》以600岁的故宫为起点,立足于故宫文化,深入故宫博物院,深层次了解文物与历史人物,通过其新颖的叙事方式与抓足了观众眼球的剧情,给故宫圈了一大批青年粉。通过观看《上新了·故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历史、关注文物,并开始重新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由此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心更加坚定。

二、《上新了·故宫》表达文化自信的方式

黄海在《文化自信的来源和底气》一文中说:“文化自信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强大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只有不忘本,才能够赢得未来。”《上新了·故宫》创新了文化自信的表达方式。在以往的文化类节目中,如2012年上映的《寻宝》和2016年播出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两部作品对故宫文化的解读多是庄严的、权威的、肃穆的。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这种表达方式虽然具有知识性强、专业性强、语言严谨等优势,但也容易把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拉远,使节目缺失亲和感,进而影响观众观看节目的热情。而《上新了·故宫》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既没有普通综艺节目娱乐至上的全娱乐模式,也没有传统文化类节目单调的旁白解说的古板模式,而是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在淡化综艺节目的娱乐效果的同时,着重解读与普及故宫的文物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表达方式增强了节目的可观赏性、亲民性与活泼感,也有助于在观众的称赞声中把故宫文化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光明日报》对该节目给出了高度评价:“崭新的视角,年轻的表达,这种解读故宫、解析历史的方式,强调体验感、真实感,与以往庄重、严肃、权威、精确的诠释方式完全不同,更为活泼、生动、轻松、俏皮,更贴近受众尤其是年轻人。”《上新了·故宫》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以新带旧、以旧创新的方式,获得了年轻观众的认可。

(一)进入故宫实地探索,展现文物的无穷魅力

节目第一期以“乾隆的秘密花园”为主题,主要介绍了乾隆花园内的倦勤斋、竹香馆、符望阁三个建筑,这是乾隆花园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倦勤斋是乾隆花园的秘密之所,是最独特、最奢华的建筑。符望阁的内檐装修工艺是乾隆时期江南工艺的代表,也代表了清代工艺的顶尖水平。符望阁内的百宝镶嵌用珊瑚、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各种浮雕形象镶嵌在木胎或者漆器上,可谓物尽其美丽,工尽其巧妙。符望阁的这次亮相使观众惊叹不已,在赞赏古人智慧与匠人工艺的同时,也对中国的传统工艺、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名为“ZYlove勋宝”微博用户发文表示:“刚才看完了《上新了·故宫》第一期,真的超级棒,看到了许多之前作为游客看不到的地方。不得不佩服古代的那些匠人。”

为了实现高校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高校行政管理依靠一些制度和管理机构,并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发挥出行政管理的职能,从而引导全体师生在高校所提供的资源中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高校的行政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如何在新时期背景下改革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早已成为了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必须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演活历史人物,传播正能量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开创了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在康熙二十三年建立了皇子学校,又名“上书房”。在《上新了·故宫》中,节目对康熙的刻画,无论是着装还是礼仪方面,都严格按照历史记载进行还原。周一围在节目中扮演康熙皇帝,形象地演绎了康熙的勤学好问,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康熙不仅接受传统教育,还对已经初具系统的西方科学有所涉猎。正是这种兼具中西的学养使得康熙眼界开阔,对时代的前瞻性远胜他人。康熙每日三更便起床读书的习惯让观众钦佩不已,一改观众对皇家后代天生贵胄、锦衣玉食的刻板印象,了解到他们光鲜背后的勤学与努力。

好奇心会在个体具有信息缺口的时候出现,因此会促使个体去补全缺失的信息以解决不确定性。对于《上新了·故宫》来说,“个体补全缺失信息”的过程就是观众们观看节目的过程。《上新了·故宫》最大的亮点、最吸引人的方面,是展示了故宫35%未开放区域的真貌,这无疑会激起观众的好奇心。节目采用古今交替的镜头,用第一视角带领观众深入故宫未开放区域,让故宫的一草一木都“零距离”地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明星的影响力是公认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明星对观众的吸引力不仅仅停留在娱乐新闻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粉丝经济”。在以上大环境下,“带货”一词走红。所谓“带货”,就是明星对品牌传播与商品销售的带动作用。综艺节目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商品,《上新了·故宫》通过邀请风评较好的明星带动粉丝群体观看节目,成功地将故宫文化传播给观众,增进了观众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与把握。

1.单音型过腔。如“昆南”中入声字“必”的唱调(《南西厢·佳期》【尾声】“是必破工夫”,689),其中的过腔八分音符的即为单音。“昆北”中阴平声字“宫”的唱调(《荆钗记·男祭》【折桂令】“宫袍宠赐”,755),其中的过腔,即单音。

(三)立足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现阶段我国文化自信的源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建立和弘扬文化自信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此他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实验室是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训基地,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出高水平成果,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载体,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及综合办学实力的体现,是展示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探索和启迪智慧的实验平台。实验室文化是指实验室各类人员在实验室发展过程中,围绕学科发展方向,以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所产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实验室各类人员在科学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的积累[1]。

三、推进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增强公众文化自信

郦波在《诗词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播意义与路径选择》一文中提出:“在全球化浪潮和互联网文化的冲击下, 文化认同的危机也日益严峻地出现在当下中国。”为摆脱这种困境,近年来,整个广播电视系统皆以增强公众文化自信为使命担当,文化类节目的质量和效益都突飞猛进,文化自信得到有力彰显。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风貌与精神气质,在增强公众文化认同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弘扬中华文化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有50多档,其中,《上新了·故宫》等一批优秀节目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代表之作,文化类综艺节目正从综艺节目中的“清流”日渐成为吸引大众目光的“主流”,日益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上新了·故宫》以文物和传统文化为代表,丰富了综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了综艺节目的目的,探索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方向。

(一)创新节目形式,紧抓观众眼球

文化类综艺节目不同于娱乐综艺节目,文化的属性注定让节目在内容上更有深度,但同时又必须注重节目的有趣性和观赏性,保证节目在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同时,能够激发观众的兴趣。节目形式的创新是观众深入了解节目内容的敲门砖,这就要求节目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在内容上深入挖掘,也要在形式上进行创新。《上新了·故宫》移步实景,让新一代年轻演员带领嘉宾和观众一起探寻故宫中掩藏在历史深处的记忆。相信比起说教为主的纪录片、科教片,观众更愿意看到这种充满青春活力的节目形式。由此及彼,其他文化类节目也应如此,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目的都是通过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节目中积极的内容展现给观众、感染观众,引发共鸣。在创新节目形式上,制作方应充分利用电视语言,深入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题材选择上,可以向汉字、诗词、戏曲、礼仪、建筑等领域深入,同时结合真人秀、朗读、歌唱、相声、纪实等综艺节目的表达形式,创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

(二)优化节目内容,增强文化自信

以创新节目形式吸引观众们的目光,同时在优化节目内容上下功夫,是借助综艺之力增强公众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从近几年的综艺节目来看,无论是走日韩路线还是欧美路线,在“引进来”之初,节目都红极一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们越来越不买账,这体现出外来文化的“水土不服”。由此可见,只有本土的才是最符合观众口味的,也是生命力最持久的。因此,综艺节目要避免“拿来主义”,创作要符合国情民情。

《上新了·故宫》以故宫文化为素材,了解故宫文化,探寻故宫奥秘,以新颖的节目形式吸引了许多观众走进节目。节目内容植根于故宫文物与传统文化,引导观众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由内而外地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文化类综艺节目应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自觉担当起历史使命,唤起古老的中华文化,赋予古老夯实的中华文明新的时代价值,全方位地呈现出当代中国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鼓舞中华民族建立起文化自信,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语

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新一类综艺节目,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必须根据现实需要时时创新,保持鲜活持久的生命力。文化类综艺节目要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文化创新成果发扬光大,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全民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 齐梦雪,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刘 霞]

标签:;  ;  ;  ;  ;  ;  ;  ;  ;  

文化类综艺节目与增强公众文化自信-从《上新了·故宫》谈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