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易混淆的常用中药材鉴别论文_郭红

对易混淆的常用中药材鉴别论文_郭红

郭红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七顶山卫生院 116109)

【摘要】 本文通过探讨对易混淆的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主要是通过人体各大感觉器官如视、听、触、味、嗅觉等,以及利用水、火等常用的易于实现的检测方法或检测工具来进行区分与鉴别,从而将常用的易混淆中药材加以辨别。通过利用传统经验以及相关的检测工具,有助于达到基本的去伪存真效果,希望可以从基本上杜绝假冒伪劣药材。

【关键词】 常用中药材;易混淆;鉴别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327-02

目前,在我国有多种常用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主要是用于鉴别易混淆的常用中药材,其次是为了达到鉴别真伪的目的。比如通常所说的四大鉴别法如基源鉴别法、性状或经验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理化鉴别法。其主要是以传统的经验鉴别法作为基础,利用人体的各大感觉器官,如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听觉等。还有一些属于采用简单的工具检测法,如水试验、火试验等进行观察,通过对易混淆中药材的形状、大小、气味等加以鉴别,从而查明品种。笔者把工作中一些对易混淆的常用中药材加以鉴别的方法及药材进行介绍,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通草与小通草

首先,对于通草应该采用通常的视觉观察法,如其形状是圆柱形,一般为淡黄色或者表面呈现为白色。利用触觉法可以量取其尺寸,一般在20到40cm之间,可以用手指对其直径行大概掌握,一般直径为1至25cm.然后触摸其浅纵沟纹。地质松软,可以试捏,体轻,可以用手掂量;弹性微弱,也可以用双手进行弯曲,但应注意它的易断性,其中的断面呈现为平坦状,色泽显为银白,中部的直径可以大概进行视角测量,一般为0.3至1.5cm.空心、有半透明薄膜、纵剖面呈现为梯状排列,无臭、无味。易于鉴别。从科目分析,属于五加科,通脱木,干燥茎髓。

其次,小通草。也是干燥茎髓,但是山茱萸植物青荚叶或中国旌节花或者可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旌节花。可利用对通草的鉴别方法,对其直径、形状、色泽、质地等进行判断。与通草的区别在于,小通草在捏的过程中易产生变形,弹性大。在质地方面的呈现为无纹理。而且是无空心。这几点与通草可以进行明确区分,只需观察时略加注意即可。

2.洋金花与凌霄花

洋金花形状为条状,多皱缩;完整长度一般为9至15cm,筒状花萼,与花冠相比,长度约占五分之二,为灰绿或灰黄色。从质地看,先端有五裂、五条纵脉纹于基部,表面绒毛微微可见。其花冠为喇叭状,浅黄或黄棕色。雄蕊有五个,其中花丝贴长在花冠筒里。雌蕊一个,形状为柱头棒状。主要应该盾其先端与浅裂,如裂片短尖及以下的3条纵脉纹。其味微苦,气微。属于茄科植物白曼陀罗的干燥花。

凌霄花形状为卷曲,多皱缩;可以从视觉上进行分别。属于紫葳科植物凌霄或称为美洲凌霄的干燥花。易于鉴别。主要应该看其色,如本花呈黄黄褐色或宗褐色,就是一大区别,其长度在4到5cm也易于区分。花萼为筒钟状,稍有区别,但是从雄蕊与雌蕊的数目分别为四个与二个就可以明显加以区分。再一个是其气清香,味苦却略带酸味,所以总体上看,可以利用视觉与味觉进行简单区分,易于鉴别。

3.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鉴别

南五味子与五味子,就如同通草与小通草,但与其不同,一个是从形状上进行区别的名称,一个是从出产的地方进行命名。但是二者都是易发生混淆的中药材,而且比较常见,从名称上即可以有所认识。

区分五味子与南五味子,首先应该弄清楚其性质。

比如说,从分类上讲,五味子属于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南五味子属于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都是干燥成熟果实。似乎从名称上得为出什么区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点就应该对其形状进行区分,比如五味子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二者相似,但直径却不同,五味子为5到8mm,南五味子为4到6mm,虽有差别,但还是不易区分。

第三点从其色泽方面进行分析,五味子表面呈红色、暗红色、或紫红色;皱缩,显油润,但有的会呈现黑红色,南五味子一般是棕红色或者是暗棕色,也有皱缩,但其果肉是紧贴于种子之上的,所以在那些极细微的区分上难以进行时,就应该对其特征的特别之处加以仔细辨认。

第四点,五味子的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南五味子,果肉气微,味微酸,其种皮薄而脆,种子的表面还呈棕黄色,光泽明显。因此,应该从不同的地方加以鉴别。比如香气就是两者的不同点。

4.方法与鉴别物的对应处理

以上两个是具体的讲两种易混淆中药材的鉴别及方法。传统的中药材鉴别方法与检测工具较为简便,速度快,容易学习,可以达到有效的快捷使用,对中药工作人员的基本鉴别能力提高具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与学习。主要涉及到了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可以说鉴别易混淆中药材需要一种综合性的方法,主要集中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同时应用。以下对鉴别方法以及对应的药材进行特征进行简单说明。

首先在形状方面,如甘草——圆柱状根,地黄——纺锤形根,山药——块状根。对于以上所说的洋金花与凌霄花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使其浸湿,然后软时展平,对其需要观察的部位进行观察即可获得结果。

其次在大小方面,应该注意药材的长短、粗细、厚薄。一般的测量可用手,或者凭肉眼经验,也可以进行度尺测量,没有用具的情况下,只需要把自身的某个地方进行准确测量,进行一个规定,在平时的测量中加以运用。对于那些不易测量的种子等类型,可以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也称为物理测量法。

第三在表面上,应该对其主要特征进行具象化,如光滑度、皱纹,光泽等。这方面可以从传统的经验中得到一些简要的鉴别方法,比如琥珀油脂光泽,云母石透明,重楼为波浪纹等。其它的如断面、质地等都可以具体的吸收传统经验,对一般常见的易混淆中药材进行区分。

请注意,易混淆并不仅仅指非常相像,也有可能是由于其各方面的特征不易区分,或者是由于对某些药材的用途以及相关的性质不了解等造成,所以最为主要的还是应该对基础的药材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与认识,这样有助于区分,也有助于离清混淆。

5.其它鉴别方法的应用

通常来看,一些简单的传统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遇到一些较为困难的易混淆药材,则需要利用火试法与水试法。在火试法中,应该对气味、色彩、闪光、声音、膨胀等等进行观察,从现象中抓住实质,从而判断出药材的优劣或者真伪。

还有就是水试法,可以把一些药材放入水中,进行浸泡,然后对其不同的浸泡结果加以鉴别。比如其沉浮现象,旋转现象,水中的显色,染甲、透甲反应等,当然最为基本的还是其膨胀反应,以及粘液反应,是否会有泡沫或泡沫多少等都属于鉴别范围。

再就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显微镜等一些仪器进行镜下观测,这主要用于一些较小的无法进行表面观察的中药材。但是总体看来,还是应该对易混淆的药材加以目录整理,从而达到提升认知的目的,提高鉴别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在常见的中药材中,易混淆的种类较多,一方面应该注重基础的药性的认知,最为主要的还是应该对两种或多种易混淆中药材进行不时的对比,从中找出差异,这样有益于鉴别。其次,应该将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有助于对鉴别结果的确定。最后,希望广大基层药剂师能够经常对这些易发生混淆的中药材进行探讨与分类,将其中的区分特性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彦荣.浅谈中药材鉴别的几种方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21(05):13-14.

[2]罗运兴,张云富.浅谈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7(10):23-24.

[3]吕文博.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19(01):34-35.

[4]白玉,沈雨青,沈靖才.应用水试、火试和荧光试验法鉴别中药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07):11-12.

论文作者:郭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  ;  ;  ;  ;  ;  ;  ;  

对易混淆的常用中药材鉴别论文_郭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