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栅藻对市政污水中氮、磷营养盐深度处理的研究

固定化栅藻对市政污水中氮、磷营养盐深度处理的研究

王冰[1]2001年在《固定化栅藻对市政污水中氮、磷营养盐深度处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藻类收获方法的研究,选用30mg/L脱乙酰壳多糖作为初级沉淀絮凝剂。将栅藻包埋固定在褐藻酸钙凝胶筛网上进行污水处理。探讨在饥饿循环处理条件下,影响藻类对污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净化效率的内外因素以及净化过程中栅藻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静止期年龄细胞净化效率高于指数期。藻胶混合物细胞密度、胶厚度、反应器细胞密度叁者关联影响中,藻胶混合物细胞密度对去除率影响较大,是关键因素。饥饿时间对去除率有影响。通过控制内、外条件,栅藻在污水中连续进行9个饥饿循环处理共21天,保持较高的去除率。人工污水中NH_4~+-N 105分钟去除率为98.41%,135分钟达到100%,PO_4~(3-)-P 105分钟为97.67%,135分钟为99.71%。二沉水中NH_4~+-N 105分钟为99.9%,135分钟达到100%。PO_4~(3-)-P 15分钟即为100%。

李川, 薛建辉, 赵蓉, 苏莹莹[2]2009年在《4种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氮的净化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取培养至对数末期的藻,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突变衣藻4种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的氨氮和硝酸氮的净化效率以及藻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悬浮态藻细胞具有生长更趋于稳定、藻类的活性保持时间更长的优势。4种藻类中,小球藻和鱼腥藻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更好,较适宜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化技术。实验第5 d时,固定化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衣藻对NH3+-N去除率分别为91.9%、84.8%、68.3%和51.2%;对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85.1%、100%、96.9%和65.9%。固定化小球藻对NH3+-N的去除效果最好,而固定化鱼腥藻对NO3--N的去除效果最好。因此,小球藻和鱼腥藻更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王雅琼[3]2011年在《虾塘一株微藻对无机氮利用的研究》文中指出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是养殖中后期虾池常见的优势藻种,具有在对虾高位池分布广、种群稳定、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对养殖水质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跟踪监测了2010年4—7月湛江市东海岛的3口集约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含量变化情况,并对水温、溶解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同时研究了波吉卵囊藻在不同氮浓度和藻浓度条件下对无机氮的吸收效率,比较了不同温度、海水相对密度及光照强度条件下波吉卵囊藻对无机氮的吸收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虾塘水质的生物调控提供理论基础。实验结果如下:1、对虾养殖期间,氨氮含量呈现出前期略高,中期低,后期高的趋势,变化范围为0.011~0.882 mg·L~(-1),平均为0.155 mg·L~(-1)。亚硝酸盐氮含量在前期和中期比较稳定,后期有所升高,变化范围为0.005~0.103 mg·L~(-1),平均为0.020 mg·L~(-1)。硝酸盐氮含量的波动幅度比较大,变化范围为0.001~0.811 mg·L~(-1),平均为0.193 mg·L~(-1)。建议在养殖过程中选择生长周期较长,藻相稳定的微藻投放在虾塘。2、对虾养殖期间,无机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40~1.294 mg·L~(-1),平均为0.368 mg·L~(-1)。无机磷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为0.019~0.235 mg·L~(-1),平均为0.066 mg·L~(-1),虾塘水富营养化严重。3、对虾养殖期间,氮磷比(IN/IP)的变化范围为0.474~20.575,平均为5.984。小于5.000的时期占整个养殖周期的48%,IN为本实验虾池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4、对虾养殖期间,水温呈现前期低,中后期高的趋势,变化范围为22.54~31.48℃,养殖前期水温低、波动大,升高到30℃左右保持了近3个月的时间。建议在4月中旬放苗。5、对虾养殖期间,溶解氧含量呈现出前期高后期低的趋势,在5.040~9.880 mg·L~(-1)范围内波动。在养殖后期,应加强对养殖水体进行打氧。6、试验范围内波吉卵囊藻对不同浓度硝酸盐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当氮浓度为14.300 mg·L~(-1)时达到最高,为73.173ug·g~(-1)·h~(-1),氮浓度为3.300 mg·L~(-1)时达到最低,为42.161ug·g~(-1)·h~(-1);波吉卵囊藻对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当氮浓度为14.300 mg·L~(-1)时达到最高,为81.120ug·g~(-1)·h~(-1),氮浓度为3.300 mg·L~(-1)时达到最低,为24.252ug·g~(-1)·h~(-1);波吉卵囊藻对不同浓度氨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当氮浓度为14.300 mg·L~(-1)时达到最高,为52.259 ug·g~(-1)·h~(-1),氮浓度为96.800 mg·L~(-1)时达到最低,为20.856 ug·g~(-1)·h~(-1)。因此,低浓度氮或者高浓度氮均会使波吉卵囊藻对无机氮的吸收速率下降。7、试验范围内不同波吉卵囊藻浓度对硝酸盐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当藻浓度为3.222×10~8cell·L~(-1)时达到最高,为9.767 ug·g~(-1)·h~(-1),在藻浓度为9.472×10~8cell·L~(-1)时达到最低,为2.502 ug·g~(-1)·h~(-1);不同波吉卵囊藻浓度对亚硝酸盐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藻浓度为3.222×10~8cell·L~(-1)时达到最高,为6.912 ug·g~(-1)·h~(-1),在藻浓度为9.472×10~8cell·L~(-1)时达到最低,为3.421 ug·g~(-1)·h~(-1);不同波吉卵囊藻浓度对氨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藻浓度为4.784×10~8cell·L~(-1)时达到最高,为58.803 ug·g~(-1)·h~(-1),在藻浓度为9.472×10~8cell·L~(-1)时达到最低,为31.833 ug·g~(-1)·h~(-1)。藻浓度过高会使波吉卵囊藻对无机氮的吸收速率下降。8、试验范围内不同温度下波吉卵囊藻对硝酸盐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当温度为30℃时达到最高,为48.130 ug·g~(-1)·h~(-1),在温度为10℃时达到最低,为12.904 ug·g~(-1)·h~(-1);不同温度下波吉卵囊藻对亚硝酸盐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温度为30℃时达到最高,为27.421 ug·g~(-1)·h~(-1),在温度为10℃时达到最低,为13.817 ug·g~(-1)·h~(-1);不同温度下波吉卵囊藻对氨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温度为30℃时达到最高,为51.929 ug·g~(-1)·h~(-1),在温度为10℃时达到最低,为29.072ug·g~(-1)·h~(-1)。波吉卵囊藻适合生长于较高的温度,低温或者超高温会使波吉卵囊藻对无机氮的吸收速率下降。9试验范围内不同海水相对密度下波吉卵囊藻对硝酸盐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海水相对密度为1.010 g·mL~(-1)时达到最高,为14.501ug·g~(-1)·h~(-1),在海水相对密度为1.030 g·mL~(-1)时达到最低,为8.305 ug·g~(-1)·h~(-1);不同海水相对密度下波吉卵囊藻对亚硝酸盐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海水相对密度为1.010 g·mL~(-1)时达到最高,为16.357ug·g~(-1)·h~(-1),在海水相对密度为1.005 g·mL~(-1)时达到最低,为11.279ug·g~(-1)·h~(-1);不同海水相对密度下波吉卵囊藻对氨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海水相对密度为1.010 g·mL~(-1)时达到最高,为65.420ug·g~(-1)·h~(-1),在海水相对密度为1.030 g·mL~(-1)时达到最低,为38.415 ug·g~(-1)·h~(-1)。过高的海水相对密度会使波吉卵囊藻对无机氮的吸收速率下降。10、试验范围内不同光照强度下波吉卵囊藻对硝酸盐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照度为45.000umol·m~(-2)·s~(-1)时达到最高,为11.100ug·g~(-1)·h~(-1),在照度为153.000umol·m~(-2)·s~(-1)时达到最低,为2.502 ug·g~(-1)·h~(-1);不同光照强度下波吉卵囊藻对亚硝酸盐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照度为45.000umol·m~(-2)·s~(-1)时达到最高,为15.340ug·g~(-1)·h~(-1),在照度为153.000umol·m~(-2)·s~(-1)时达到最低,为2.355 ug·g~(-1)·h~(-1);不同光照强度下波吉卵囊藻对氨氮的吸收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照度为45.000umol·m~(-2)·s~(-1)时达到最高,为14.077ug·g~(-1)·h~(-1),在照度为153.000umol·m~(-2)·s~(-1)时达到最低,为3.618 ug·g~(-1)·h~(-1)。强光会使波吉卵囊藻对无机氮的吸收速率下降。

参考文献:

[1]. 固定化栅藻对市政污水中氮、磷营养盐深度处理的研究[D]. 王冰. 辽宁师范大学. 2001

[2]. 4种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氮的净化能力研究[J]. 李川, 薛建辉, 赵蓉, 苏莹莹. 环境工程学报. 2009

[3]. 虾塘一株微藻对无机氮利用的研究[D]. 王雅琼. 广东海洋大学. 2011

标签:;  ;  ;  ;  

固定化栅藻对市政污水中氮、磷营养盐深度处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