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猝死的相关性分析论文_邓英松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心血管内科 541002)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猝死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猝死诊断标准,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3月住院且在猝死发生前后1个月内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猝死患者47例,另随机收集同期住院的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未发生猝死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冠心病猝死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与猝死的相关性。结果 47例冠心病猝死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8例,年龄33~85岁之间,平均年龄62.57±12.67岁,均为急性或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高血压23例,血脂异常3例,肥胖13例,有吸烟史23例,有冠心病家族史10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enter)显示,性别、合并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猝死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冠心病猝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男性、合并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更易发生猝死,应积极控制上述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猝死发生。

关键词:冠心病;猝死;冠心病危险因素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心脏疾病引起的、以意识丧失为特征、在急性症状发生1h内的自然死亡[1]。各种心脏病都可以导致猝死,其中,冠心病是导致SCD最主要的原因,约占SCD发生率的50%,在年龄≥50岁的患者中,冠心病占SCD发生率可高达80%[2]- [4]。《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指出:冠心病是致残和致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无论城市和农村患者死亡率2014年均较2002年明显升高,分别增长171.3%和282.2%[5]回顾性分析冠心病猝死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探讨其与冠心病猝死的相关性,可提供新的危险分层思路,可能对筛查SCD高危患者、指导采取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和方法

入选2009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猝死或院外发生猝死复苏成功后转入且在住院期间进行过冠脉造影的患者47例,另随机收集同期住院的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未发生猝死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参照WHO猝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如下:(1)死亡发生突然、出乎意料;(2)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3)复苏成功的心跳骤停,视为经历了猝死(猝死幸存者);(4)排除心脏瓣膜病、慢性心衰、心肌病、呼吸系统、肾脏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障碍、药物、酗酒、出血、过敏及中毒等疾病所致死亡者;(5)以上患者在猝死发生前后1个月行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所有入选病例均于猝死发作前1个月内或猝死复苏后1个月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心脏瓣膜病、慢性心衰、心肌病、呼吸系统、肾脏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障碍、药物、酗酒、出血、过敏、及中毒等疾病所致死亡者。

2 统计学处理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enter)分析。按检验水准α=0.05,全部资料用 SPSS 19.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表1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猝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enter)分析

3.讨 论

本研究提示年龄、吸烟、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与冠心病猝死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合并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猝死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正相关,是冠心病猝死发生的危险因素。47例猝死组患者中,合并有糖尿病14例,占29.8%,多因素分析提示合并糖尿病与冠心病猝死发生成正相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冠脉病变多呈弥漫性,常累及微血管,末梢神经因慢性缺血缺氧而损伤,导致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可能是导致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更易发生猝死的原因。肥胖可引发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特别是心房结构的异常更易诱发心房颤动,而心室重构则会造成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不全,而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局部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脂肪浸润和心包脂肪增加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与恶性心律失常相关,从而增加SCD风险。

总之,本研究提示冠心病患者中男性、合并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更易发生猝死,应积极控制上述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猝死发生。因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样本量偏少,误差大,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猝死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MANN D L,ZIPES D P,LIBBY P,et al.Braunwald’s heart disease: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M].Elsevier Heath Sciences,2014.

[2]WELLENS H J,SCHWARTZ P J,LINDEMANS F W,et al.Risk stratification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c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J].Eur Heart J,2014,35:1642-1651.

[3]MYERBURG R J,JUNTTILA M J.Sudden cardiac death caused by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irculation,2012,125:1043-1052.

[4]HESS P L,WOJDYLA D M,AL-KHATIB S M,et al.Sudden Cardiac Death After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JAMA Cardiol,2016,1:73-79.

[5]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邓英松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  ;  ;  ;  ;  ;  ;  ;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猝死的相关性分析论文_邓英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