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临床比较论文_伍远秀

(四川省中江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四川中江 618100)

【摘要】目的:探究并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正畸方法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以来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正畸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出现水肿、口腔炎症等不良反应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正畸方法相比较而言,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不良情况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支抗;横腭杆;口腔正畸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021-02

The Clinical comparison of mini implant anchorage and traditional orthodontic method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compare the micro implant anchorage in the treat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orthodontic methods in orthodontic effect.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since 2014 to accept orthodontic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raditional orthodontic methods for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ni implant treatment. After the treatment, record and compare the 2 groups of treatment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molar displacement, upper incisor protrusion distance difference in incisor inclination to b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edema, inflammation of the mouth and the number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adverse events rate is low,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orthodontic methods, micro implant anchorage used in oral cavity orthodontic treatment ha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Adverse events rate is low,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in clinical.

【Key words】Micro Implant Anchorage;Transverse jaw rod;Oral cavity

在口腔正畸治疗的过程,支抗是提供矫正力的基础[1]。在一般的正畸治疗中,支抗常选择非矫正牙、骨腭等部位,但是这些部位常容易发生移动,无法对待矫正牙齿提供恒定的作用力,严重影响到矫正治疗的效果[2]。很多研究认为,支抗的稳定性及质量是左右正畸治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支抗对于正畸治疗是很重要的[3]。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及口腔修复的进一步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作为一种新的支抗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为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正畸治疗的效果以及与传统正畸方法疗效的区别,选取与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本次实验。以下是本次试验的具体过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以来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11~23岁,平均年龄(19.2±2.1)岁,其中牙弓前突患者30例,开唇露齿患者20例;对照患者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12~23岁,平均年龄(19.5±2.5)岁,其中牙弓前突患者28例,开唇露齿患者22例。所有患者经过检查均符合口腔正畸治疗指征,并排除依从性差、患有口腔疾病、有口腔矫正治疗史、患有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影响治疗效果疾病的病人。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步骤如下:①患者用替硝唑漱口,并接受口腔局部麻醉。②用铜丝将待植入微型种植体的牙齿与其他牙齿分开,并对待植入部位进行标记。③检查牙根的位置以及待植入部位周围组织的情况,拍摄牙根尖片。④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微型种植体的植入。在植入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种植体植入角度略微倾斜,使植入的角度尽量与骨面垂直。若在植入的过程中发现压槽处有粘膜,可将粘膜切开,避免将粘膜卷入到种植体而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手术结束后要对牙根根尖进行拍摄,确认微型种植体的植入位置以及与牙根之间的作用关系,以确认植入的效果。要嘱咐患者口服抗生素并注意口腔卫生,防止感染。定期更换种植体与牵引钩之间的弹簧,并可根据患者的牙齿畸形改善情况使用微型钛钉对微型种植体进行调整加力。

1.2.2对照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横腭杆对患者的口腔畸形进行治疗。口内横腭杆,口外弓加强支抗。患者需长期佩戴口外弓,并在后续的治疗中调整口外弓的作用力。

1.3 观察指标

通过治疗前后X线摄影,比较两组患者上中牙倾斜差、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磨牙位移的情况,以及患者术后水肿、肿胀、口腔炎症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上中牙倾斜差、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磨牙位移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上中牙倾斜差、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磨牙位移的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口腔正畸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比如施加外力等,使畸形的牙齿恢复正常的状态,使牙齿的美观以及功能得到恢复[4]。牙齿矫正后患者的牙齿可以更加美观,患者的咀嚼、发音等功能得到改善,使口腔恢复到一个健康的状态[5]。在口腔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对畸形牙齿施加外力的基础部分被称作支抗,支抗的质量决定了整个正畸治疗的效果。如果支抗不稳定,则会导致正畸矫正力不足,达不到正畸的效果,严重时还会影响到支抗周围的组织,造成严重后果。在传统的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的选择常以正常牙齿、腭等部位为主,经常会出现支抗部分位移的情况,尤其在在支抗牙过少、分散支抗牙的力过大时,会出现矫正牙不动而支抗牙发生位移的情况,严重影响到口腔的正常结构,导致正畸失败。

微型种植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抗完美解决了传统正畸治疗中所遇到的问题。该治疗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面部骨骼发育不全、磨牙下垂等问题,创伤小,患者不适感较轻,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已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口腔正畸手术中[6]。良好的种植体支抗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防止牙齿负向移动,并且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植入后便可以产生持续的矫正力,不会完全依赖于患者的配合,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7]。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在颌骨的任何部位植入,不会受到畸形部位以及施加矫正力方向的限制,并且微型种植体与颌骨之间的结合度较低,使手术过程更加简便、快捷,有利于开展。微型种植体的植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患者畸形部位的具体情况调整微型种植体的大小,植入方向以及植入的部位,最好使微型种植体的有较长的长度从而使其与骨更好的接触,提供更大的抗载荷能力[8]。(2)处理好拉簧与种植体的连接点部位,防止在患者进食后食物的积聚。(3)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使用抗生素防感染,如果口腔内卫生情况差,容易导致钛钉周围感染,若感染发展严重则发生钛钉脱落情况,造成正畸治疗失败[9]。(4)术后一周处于软组织愈合阶段,该阶段需要及时使用漱口液对种植体周围区域进行清洁,保持口腔洁净,促进患者康复,良好的牙龈情况可以为种植体提供有力的支撑,因牙周组织损伤而造成的咀嚼功能减弱可以有效减少,改善患者咀嚼功能[10]。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上中牙倾斜差、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磨牙位移分别为27.83±6.34°、3.91±1.54mm、3.34±0.32mm,相比于使用传统正畸方法的对照组(15.01±4.32°、2.21±0.96mm、5.54±0.51mm)来说明显要好,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6.0%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看出,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有比传统正畸方法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与传统的正畸方法相比较而言,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不良情况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光宇,杨素娟.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80-81.

[2]吴海燕,李惠山,刘红彦.多曲方丝弓技术在前牙开合矫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7-19.

[3]吴喆,王涛.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22-24.

[4]罗云鹏.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32):36-37.

[5]赵巍,彭铁男,王峰.微型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55-56.

[6]李联钦.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11,12(30):71-72.

[7]吴金海.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63-64.

[8]刘宏.口腔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大理学院学报,2012, 11(9):64.

[9]邓干芳.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2,13(30):158.

[10]周义,叶华.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48-49.

论文作者:伍远秀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临床比较论文_伍远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