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替丁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刘喜迎

甘肃省静宁县中医院 甘肃省静宁县 743400

摘要:目的:对雷尼替丁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选取于2012年12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使用雷尼替丁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77例患者,对以上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雷尼替丁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最为严重,内分泌系统影响15例,造血系统影响11例,过敏反应9例,神经系统影响7例,肝功能损害5例,呼吸系统影响3例;有57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30 min内(占比74.0%),其余患者均发生于30 min后。结论:在临床中对雷尼替丁一定要严格按要求使用,对其不良反应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的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同时患者治疗后应该在院观察30min左右再出院,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关键词:雷尼替丁;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雷尼替丁(呋喃硝胺)是临床上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强效组胺H2受体拮抗剂,临床上主要用雷尼替丁来治疗良性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多种消化道疾病。随着雷尼替丁的广泛使用,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也越来越多[1]。本文对2012年12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使用雷尼替丁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12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使用雷尼替丁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77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31例患者为男性,46例患者为女性;年龄最小的患者2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76岁,平均年龄:(44.3±8.2)岁;疾病类型:15例患者为十二指肠球部炎症,6例患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例患者为胃炎,24例患者为胃溃疡,6例患者为残胃溃疡,7例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1.2 方法 一般情况下给予患者250mL/次的雷尼替丁进行静脉滴注,1次/d,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将静脉滴注改为口服使用;如果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则需给予患者250mL/次的雷尼替丁进行静脉滴注,2次/d,待患者的出血以及病情得到控制后可以改为1次/d[2]。对77例在我院采用雷尼替丁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史资料、雷尼替丁的使用方法、给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类型和用药至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等。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类型 在本次研究中,雷尼替丁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最为严重,占比35.1%,内分泌系统影响15例(占比19.5%),造血系统影响11例(占比14.3%),过敏反应9例(占比11.7%),神经系统影响7例(占比9.1%),肝功能损害5例(占比6.5%),呼吸系统影响3例(占比3.9%),雷尼替丁给药途径的不同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没有较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雷尼替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又被成为变态反应,以皮肤瘙痒、皮疹等为主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对雷尼替丁分子结构中的呋喃环过敏而导致的[3]。在本次研究中有9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经过给予患者地塞米松以及减轻药物等措施后,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且皮疹等临床症状均全部消失。(2)内分泌系统:在本次研究中,内分泌系统影响患者有15例,其中有8例患者为男性,在使用雷尼替丁治疗2个月后出现性功能减退的情况,其余7例患者为女性,在使用雷尼替丁治疗10-15d内存在非哺乳期泌乳的情况。在对以上患者停药后,约3周的时候患者的临床症状自行恢复。(3)呼吸系统: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的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症状,本次研究中有3例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影响,在给予患者百喘朋口服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4)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为雷尼替丁常见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在本次研究中有27例患者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但是由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不需要进行对症治疗,也不需要停药。(5)肝功能损害:雷尼替丁这种药物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直接损害,在停止使用药物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会慢慢恢复,因此如果患者存在肝、肾疾病,则需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的变化进行密切关注[4]。(6)造血系统: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为雷尼替丁常见的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在服用药物后的1-2周内有可能发生造血系统不良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停止雷尼替丁的使用,并进行对症治疗,一般情况下会在1个月内恢复。(7)神经系统:精神错乱、焦虑、抑郁、致幻等为雷尼替丁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这主要是由于雷尼替丁抑制中枢功能的作用所导致的,由于该药能够通过血脑屏障,从而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H2受体产生阻断作用,而导致神经系统副作用的产生[5]。

综上所述,雷尼替丁能够对五肽胃泌素、组胺、食物刺激后引起的胃酸分泌进行有效的抑制,使得人体胃酸和胃酶的活性显著降低,但是不会影响到性激素以及胃泌素的分泌,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但是由于雷尼替丁存在很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中一定要严格按要求使用,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密切关注,并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措施进行干预;如果患者存在肝、肾疾病,则需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的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同时患者治疗后应该在院观察30min左右再出院,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参考文献:

[1]杜琼芳,蒋永爱.雷尼替丁四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Hp感染39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2(14):44-45

[2]黄林.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9):86-87

[3]周越,陈燕萍.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与单用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2012,03(28):2650-2651

[4]李素红,孟宪瑞,于飞,周斌.探讨双黄连口服液与雷尼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20):105-106

[5]黄汉华.参麦注射液联合雷尼替丁注射液对中老年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05(17):290-291

论文作者:刘喜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8

标签:;  ;  ;  ;  ;  ;  ;  ;  

雷尼替丁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刘喜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