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赵唯汉

寒地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赵唯汉

黑龙江倍丰种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身份证号:23042219820111141X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寒地水稻实地氮肥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有必要对其相关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并采取最优化的实施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本文首先概述了相关内容,分析了材料与方法,并研究了结论与讨论。望该课题的研究,对后续相关工作的实践能够起到借鉴与参考作用。

关键词:寒地水稻;实地氮肥;管理;应用

1前言

在农业工程实践中,寒地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性工作,如何取得最为理想的效果,保证顺利进行,备受业内人士关注。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相关先进理念,对该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阐述了个人的几点认识。

2概述

水稻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黑龙江省三大作物之一,其产量高低直接影响中国粮食安全。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多种元素中,氮尤为重要,是限制生长和产量的首要因素。为了提高产量,化肥的用量越来越大,生产成本投入过高,且氨的挥发、淋失、硝化与反硝化作用造成氮肥损失,土壤质量退化、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然而怎样合理施肥提高产量,是当前解决的关键因素。控释肥料的应用,能够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控制和供给养分的释放速度,基本上消除养分的淋溶和挥发损失,减少了肥料的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能有效改善作物开花至成熟期的营养状况,增加干物质积累,并最终达到增产效果。以往人们研究主要是控释肥对微生物、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等较多,而对寒地水稻不同生育期氮素变化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从不同时期氮素变化来研究肥料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从而为农民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

3材料与方法

3.1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2年在黑龙江省江滨农场试验站进行。土壤类型为岗地白浆土。其基本肥力指标为:有机质32.5g/kg、pH6.15、碱解氮109mg/kg、有效磷37.5mg/kg、速效钾130mg/kg、全氮1.34g/kg、全磷0.98g/kg、全钾4.68g/kg。

作物品种为‘龙粳31’水稻。供试氮肥为控释尿素(含N46.4%,河南心连心牌),普通尿素(含N46.4%,大庆生产),磷肥为过磷酸钙(P2O543%),钾肥为硫酸钾(含K2O50%)。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宽4m,长10m,小区面积40m2,3次重复,栽秧规格为30cm×13.3cm,25万穴/hm2,3苗/穴。试验设5个处理:T1不施氮肥、T2常规施肥、T3控释尿素100%、T4控释尿素90%、T5控释尿素80%。施肥量所有处理肥料作底肥一次施入。

3.2土壤铵态氮

土壤硝态氮在整个生育期内先降低再升高,在水稻抽穗-乳熟期硝态氮含量最低。乳熟期以前,控释尿素处理高于常规尿素处理,乳熟期以后,除处理T5外,常规尿素高于控释尿素处理,说明控释尿素的缓释特性,合理缓释肥用量促进了硝态氮的转化,且生育后期土壤中硝态氮积累很少,有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植株全氮

植株全氮含量随着生育期而不断增加,到收获期达到最大值,T3(控释尿素100%)处理植株全氮含量最高,T1(不施氮肥)处理全氮含量最低。拔节期以前,常规尿素处理高于控释尿素处理,原因是控释尿素释放慢,植株吸收氮少,在抽穗-成熟期随着控释尿素的释放加快,植株吸收氮增多,含氮量升高,且T3处理大于T2处理。表明控释尿素处理整个生育期提高了植株氮素的含量。

3.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不同氮肥的施用提高了水稻的穗长、穗粒数,T4处理高于其他处理,表明该处理比其他处理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穗长、穗粒数,但对水稻的千粒重影响不大。从产量结果看,不同氮肥施用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控释氮肥处理又好于普通尿素处理,特别是T4处理产量最高,达到7944.44kg/hm2,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产量提高7.3%,与不施肥处理相比产量提高19.0%,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

3.5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氮肥处理利润高于不施肥处理,而控释尿素处理高于常规尿素处理,T4处理最高。表明控释尿素80%以上用量,经济效益高于普通尿素施用。

4结论与讨论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由于控释肥的释放特性,控释氮肥的施用,促进水稻增产的机理主要表现为提高水稻氮素供应水平,明显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张海军等认为控释氮肥可以提高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减少硝态氮的积累,本试验中也得到相似结论。常规尿素用量土壤中氮素高于不施肥处理,而合理控释肥用量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又高于普通尿素的含量,并且在整个生育期内,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规律不同,土壤铵态氮含量先升高后下降,抽穗期含量最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先下降后升高,抽穗-乳熟期含量最低,说明抽穗期到乳熟期是水稻需氮关键期,也是肥料转化最快时期,满足了不同时期水稻需氮量,促进籽实形成,从而提高产量。常规尿素释放快,后期氮素不能满足需要,导致产量低于控释肥处理。并且在本试验中,控释氮肥是常规尿素等氮量的80%的情况下水稻都增产,这与孙磊研究有相同之处。但本研究控释尿素100%处理并不是最好的处理,而控释尿素90%处理,产量最高,比常规尿素处理提高7.3%,说明以常规尿素施用量来施用控释尿素,氮素的释放量大于水稻不同时期需氮量,导致氮素释放过量,加大植株营养生长,干物质积累多,对产量提高反而减少,所以与常规尿素用量相比控释尿素必须减施,因此从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来看控释尿素90%处理是比较好的肥料施用量。

氮是对植物生长发育作用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必需养分元素。我国以世界上20%的水稻种植面积,消耗了世界稻田氮肥用量的37%,目前我国稻田单季氮肥用量平均为180kg/hm2,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75%。我国稻田施氮量为270~300kg/hm2,有的高达350kg/hm2,但随施氮量的增加,单位氮肥的增产作用减缓,生产效益下降,特别是氮肥过量投入,不仅带来了面源污染等问题,而且导致氮素利用效率下降。李庆逵的研究表明,我国稻田氮肥利用率介于30%~35%之间;朱兆良、张福锁等多年对不同作物和不同区域试验的结果分析发现,无论是氮肥、磷肥,还是钾肥,从历史变化来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肥料利用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研究选用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空育131(粳稻)进行不同施钾量处理,探讨施钾对寒地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寒地稻区水稻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本试验在选择地点和土壤类型上存在较大不足,且试验只有1年,今后打算进行多点多年开展控施氮肥试验研究。以期找到不同土壤类型控释氮肥最佳施肥比例,为水稻合理施用氮肥和水稻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

5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各种条件下,寒地水稻实地氮肥管理实践中依旧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从这些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多方面原因,统筹并进,多措并举,克服该项工作中的诸多难点问题,进而获得最为优化可行的实施策略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江民.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1):88-89.

[2]陆景陵.植物营养学(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3]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估计及控制对策Ⅰ.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式估计[J].中国农业科学,2004(34):1008-1017.

论文作者:赵唯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寒地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赵唯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