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的创新设计探究论文_刘志培 靳晓洋

键盘的创新设计探究论文_刘志培 靳晓洋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在信息化办公快速发展过程中,键盘作为信息化办公中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够显著提升办公效率。然而长时间使用键盘会引发一系列疾病,例如腕管综合征,累积性骨骼肌肉损伤以及重复性肌腱劳损等。所以对键盘实施优化设计时必须应用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角度出发,全面提升键盘设计的人性化。

1、人机工程学键盘的设计开发

在标准式键盘基础之上开始设计出槽式键盘,全面突出"以人为本"原则。然而由于最原始的键盘在人机工程学提出之前就已经完成设计,所以在设计时比较注重人与机器之间的适应性。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人机工程学开始被广泛应用到设计领域,充分展现出人性化设计理念。第一代人机工程学键盘保留了标准式键盘的布局,并且采用错位排列方式组合键位。因此在设计期间需要结合人体工程学,槽式键盘和K式键盘,这样能够全面提升设计实效性。

2、键盘的创新设计

键盘设计的尺寸,回弹时间,使用频率以及手指移动距离等都需要满足人的心理与生理特征。通过大量实践能够看出,键盘面与手部的最自然姿势为上臂自然垂直,此时确保操作期间肘关节受力。其次,还应当保证前臂与手处于水平线,腕外展角度小于15°,向上弯度小于20°。所以键盘设计应当满足最自然的操作状态 ,这样才能够有效协调人机关系。

2.1改进主键盘

第一,键位斜向对齐排列:传统键盘设计排列方式为水平方式,且不同行列键位为交错排列。"J"键位与"F"键位之间的距离约为55mm,这样就会导致敲击键盘时手腕向下弯曲,此时肌肉处于紧迫状态。在操作期间,上肢体属于直线运动,且处于紧张状态中。键盘键位的分布也会导致操作期间出现以下问题,右手的手指移动轨迹近乎平行于前臂,比较满足生理学特点。然而左手手指所形成为直线与前壁为正交状态,此时就会导致左手手腕扭曲,疲劳感加剧。为了处理以上弊端,在创新设计时需要将键盘设计为具备夹角的两个部分,角度可以设置在40°,此时"J"键位与"F"键位之间的距离约为100mm,前后排键位采用对齐排列方式,确保手指移动轨迹近乎平行于手臂,这样能够降低腕部与手的外展角度,也能够提升盲打输入的准确性。

第二,重新排列回车键和光标键:在办公期间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光标键,通过光标移动能够准确定位输入字符。然而由于定位时办公人员需要在光标键与主键盘之间来回移动。光标键移动不变导致其需要借助鼠标明确光标位置,但是显著增加了右手的负担。所以在创新设计主键盘时,需要将光标键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使其能够使用左右手配合完成。在办公操作期间回车键的利用率也比较高,结合回车键优化设计,可以将其布设在主键盘中间位置,并且被光标键所围绕,这样能够提升双手手指的灵活性。

第三,重新排列空格键、Backspace键和Delete键。通过相关测量能够看出,基准位右手的手指中,小拇指与Backspace键和Delete键的距离比较近。对于办公人员来说,在内容纠错时需要应用到Backspace键和Delete键,此时小拇指与键位的距离比较远,并且在移动小拇指时会导致其他手指偏离基准位。在传统设计中没有考虑到Backspace键和Delete键的使用频率。因此在优化设计时,需要由左手控制Backspace键,右手操作Delete键,此种分布方式也比较满足Backspace键和Delete键的特点。利用Backspace键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前的字符,使用Delete键阐述光标所在位置后的字符。在Backspace键和Delete键之间设置空格键,并由左右手共同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此种优化设计方法能够提升大拇指利用率,展现出键盘使用的灵活性和速度感。

在实施创新设计之后,大拇指承担了较多键位,减少小拇指负担;通过重新分配光标键能够将其分担给食指。由于在实际操作期间,在主键盘上设计Backspace键,所以也需要将Delete键设计在主键盘上。

第四,在主键盘优化设计时,还应当注重到按键字符和键间距设计。对于按键字符来说,需要按照人机工程学原理,字符尺寸约等于视距/250。在设计字符宽度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数字与拉丁字母的高宽比为1.0:0.6;字母W(w)与M(m)的高宽比为1.0:0.8;数字1的高宽比为1.0:0.5;且字符颜色与背景色一致性需要形成对比,确保字符的辨识度。在设计字符位置时还是采用传统设计方法,布设在键位上。键间距设计需要满足手指宽度要求,以此提升键盘敲击的可靠性,在敲击时能够自由移动手指,所以在优化设计时需要按照"X结构"进行设计,将键间距设计在6mm。

2.2数字键盘改进设计

在优化改进数字键盘设计时需要注重以下内容:第一,优化调整局部键位:当前,数字键盘布局主要包括电话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于计算机键盘来说,由于对数字准确性要求比较高,因此采用计算器模式。由于键盘的排列与人对物品的记忆顺序存在差异性,此时大脑在做出指令时,就需要适应计算器键盘。尽管无法提升输入速度,但是也显著提升输入准确性。

(1)调整局部键位:当前,数字键盘数字排列方式比较合理。然而由于在数字计算时会频繁使用"="符号,为了便于计算,就需要在计算过程中不断移动手指到"="键位,这样会增加工程量,还会使计算效率降低。所以需要在现有数字键盘中引入新的"="键位,以此满足数字计算要求。

(2)Num Lock指示灯说明:传统键盘上的指示灯设计在一起,且位于数字键盘顶部。在设计时主要是按照指示灯字符提示功能的可用性,在按键时需要通过视线转移才可以明确功能的启用性。根据操作与显示的对应关系,此种设计方式不满足原则要求。因此在创新设计时需要将指示灯设置在"锁键"键帽上,在按下相关键位之后,字符灯就会亮起,这样能够起到良好的对应关系。

2.3键盘垫设计

将手枕设计在键盘近体侧,可以支撑手掌根部,不仅能够加大手腕支撑力度,使手背与前臂呈直线型,缓解腕部负担,还能够消除肌肉紧张。但是当前所常见的手枕与键盘属于整体,且键盘尺寸大于带手枕的键盘,在办公期间未发挥出相关作用。因此在创新设计时需要优化手枕的设计方式。键盘垫外形与键盘外形一致,且使用弹性材料制作凹台于键盘垫位置,手掌位置与凹弧吻合,且凹台宽度与手掌宽度一致,并且存在富余空间。

在选择键盘垫材料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弹性和耐磨性。由于材料直接接触肌肤,所以确保在操作期间能够感受到舒适度,缓解键盘操作的疲劳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主要是围绕键盘创新设计展开讨论,对主键盘,数字键盘以及键盘垫实施创新设计,充分应用心理学元素、生理学元素和人机工程学元素,全面提升键盘设计的人性化,便于办公操作期间的灵活性与准确性提升,提升键盘使用的舒适感。

参考文献

[1]王艳群,杨俞玲,江也.基于触觉辨识的迷你键盘按键造型设计研究[J/OL].设计,2019,26(05):130-131

[2]王慧敏,朱琦.财务风险防控键盘的创新设计[J].商场现代化,2019,25(04):174-175.

[3]张建民,黄思育.Android平台矩阵键盘的设计与实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9,26(01):57-62.

论文作者:刘志培 靳晓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  ;  ;  ;  ;  ;  ;  ;  

键盘的创新设计探究论文_刘志培 靳晓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