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隐喻与隐喻政治-基于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隐喻图景分析论文

政治隐喻与隐喻政治
——基于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隐喻图景分析

孙毅1李全2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2.西安外国语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摘要] 隐喻有助于理解抽象而复杂的政治,是充分揭示和阐述政治主题的核心机制。隐喻与政治须臾难离。本文通过分析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典型个案,利用具有突破性的隐喻图景分析路径将隐喻的总体分布格局切分为若干单独且连贯的图景序列,将整个演讲串联起来,形成一幅政治事件的全景画面,明晰地展现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这一政治话语中隐喻的适切性与劝谏效果。

[关键词] 政治隐喻分析;概念隐喻理论;批评话语分析;图景;评价

1.0引言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打破了传统将隐喻划归为语义或语用“偏误”现象的格局,成为以“认知”为导向的新意义理论——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以下简称CMT)的开山之作。Lakoff &Johnson(1980:4)指出,由隐喻激活的人类概念系统实质上架构着我们的直觉、思维和行动。隐喻绝非仅是语言的修饰手段,更为我们的世界观搭建了框架和结构,具有“概念性”本质,使人类经验连贯一致。正如学者所言:人们的所思所为,并非具有明晰的意识性,而是自动且无意识地沿着隐喻路线悄无声息地进行,从具体到抽象,隐喻思维是人们对事物统一的、系统的认知方式。人类通过隐喻思维扩大语言系统,因为它总是以一种已知的、具体的领域去映射一种未知的、相似并抽象的领域,从而促进了隐喻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孙毅、李玲,2018:154)。

政治交际是政治学的“命脉与母乳”,交际属于连接社会各个不同部分并能够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运作的核心活动(Graber,1993:305)。“隐喻不仅反映、解读和建构政治,还是政治分析、沟通和决策的核心。”(Beer &Landstheer,2004:30)。隐喻作为概念化手段,能使公众以易于理解的方式看待无形或晦涩的概念。政治隐喻促使听者运用生活中熟悉的概念把握外部的、难以理解的社会概念。隐喻的有效性还表现在无意识层面与人们的潜在符号表征共鸣,使大众能理解政治事件的含义并感同身受。Wilson(1990:104)指出,隐喻有助于阐释复杂的政治观点,并通过激发情感和加强特定目的而得以情感性和策略性的使用。政治者常用能与人们潜在观点产生共鸣的隐喻,不断重复此类隐喻会钝化人们有条件的、非批判性的潜在倾向性和内心反应,使听众精神懈怠、放松警惕,从而达到让听众接受其观点的目的。

3.5 加强心理支持,降低患者的抑郁水平 糖尿病的复杂性、病情的易变性、并发症的多样性以及疾病管理的艰难性常导致糖尿病患者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24]。因此,护士应适时地用温和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鼓励其说出内心的郁闷,达到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交流时,护士应注意交谈技巧,多用一些鼓励性语言,语言要委婉并注意倾听,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14]。研究发现,实施心理支持后,随着患者抑郁症状的控制,药物的依从性也得到了改善,其血糖水平趋于正常[14]。

本文以政治领域为载体和试验场,借用隐喻图景分析法(Metaphor Scenario Analysis,以下简称MSA)来探讨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演说中牵涉的隐喻类型的适切性与劝谏效果,一方面透过政治话语利用MSA阐明隐喻在政治话语中的交际、认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隐喻串联的图景序列来揭示政治话语利用隐喻实现劝谏目的的机制。

2.0以批评话语分析为朝向的政治隐喻研究

Lakoff &Johnson(1980:236)断定,隐喻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尤为重要和普遍。以Lakoff为首的一些以认知和思维模式为朝向的政治话语隐喻分析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Lakoff,1996;Chilton,1996;Musolff,2016)。国内已有学者着力探讨了以CMT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政治话语的指导作用。文旭(2014)根据经典概念隐喻理论,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政治话语、政治隐喻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管窥出政治者言说时背后的思想。汪少华、张薇(2017)综合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框架理论来探讨布什和奥巴马环保演说的话语运行模式。张蕾(2018)曾提取和对比了中美领导人话语中的建筑隐喻,考察了政治话语中隐喻机制的劝服功能以及各种社会文化差异。单理扬(2017)将隐喻情节概念纳入隐喻分析,探讨了美国主流报刊对“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中的深层次协同互动。霍盛亚(2017:80)通过解读特殊历史和政治时期的政治隐喻,承认了隐喻能够通过讨论公众关心的问题,影响空气治理的政策。

半干法脱酸效率主要受浆液粒径、烟气停留时间(GRT)、烟气温度、石灰品质等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该工艺的脱酸效率可达到95%以上。

根据CMT,规约隐喻得以自动理解是因其植根于涉身性体验。Fairclough(2001:1)指出,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的目标是纠正社会权力的生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中对普遍语言价值的低估,揭示语言是如何支配他人意识的。毫无疑问,隐喻作为一个人类核心认知机制,具有重大概念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与CDA的研究兴趣不谋而合。随着CMT的崛起及其与作为研究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应用语言学分支CDA的联姻,已催生出“政治隐喻研究”流派(Twardzisz,2013:50)。隐喻之所以倍备受CDA关注,是因为“不同的隐喻负载各自的意识形态附件”(Fairclough,2001:119)。从该角度来看,隐喻为CDA所揭示的概念性(包括意识形态结构)提供了直接通道。和CDA一脉相承的“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CMA)(Charteris-Black,2004)通过展示和阐释政治者、记者和公众人物,在没有意识到政治隐喻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操纵效果的情况下,是如何予以使用和接受的。CMA可以为“成功的政治领袖修辞”提供特别的视角(Charteris-Black,2004:197)。但令人扼腕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大批的学界同仁将两脉语言分析路径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关文献也没有博得学界的广泛关注、探讨。本文所倡导和倚重的MSA即是将传统的CMT与CDA融汇起来共同发挥阐释效能的有益尝试和标志性成果。

3.0 MSA的政治隐喻分析理论新视野

Musolff教授于2016年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政治隐喻分析:话语与图景》。该书以汲取CMT和CDA的精华并弥补两者的不足为出发点,把图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立为新的方法论,特别强调在政治隐喻分析中理解历史、社会和政治场景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而言,MSA是CMA的演化和进步,是将CDA与CMT交叉融汇的阶段性成果。该书演示了下一代分析的蜕变趋势,指出普遍性要让位于更多的本地化和具有细微差别的语境。Musolff(2016:70)提醒隐喻学者应对现有的交际主题进行深入的考察,以便获取全面的隐喻观,而不是因循守旧,采取单向片面、自上而下的方式及假设。

隐喻不仅指特定的靶概念,而且还承载着“语用附加值”,这就要求接受者具备一些话语—历史意识(discourse-historical awareness),即隐喻程式的历史性(historicity)的知识。该维度完全可以通过由Wodak创始的、集语言、社会和历史路径于一身的话语—历史方法(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简写为 DHA)进行整合处理,从而获得在具体社会历史语境下的、深入分析的基于语言使用的语言阐释模型(Wodak,2001;Reisigl &Wodak,2009)。MSA追求的是一种以话语-历史为导向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以转录好的文本使用实例入手,着重阐释其社会政治的“情境性”及其影响。

第三,可剥离性企业。这是关联企业的一种常见模式,这部分企业具有一定程度的涉黑性,其企业行为中具有相当程度的涉黑性质,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合法企业成分,无论从企业人员、企业资产、企业客户群体等各方面都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同时这部分内容与企业内的涉黑部分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分性,能够明确划分涉黑人员与涉黑业务部分,司法机关可以通过侦查将其中涉黑部分予以剥离。

图景是由话语社团中称职的成员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概念原型要素的假设,与社会态度和情感立场相联系,在各自的话语社区中十分普遍,包括参与者、“戏剧性”情节、剧情伏笔以及有关这些要素的道德评价(Musolff,2016:30)。MSA区分出隐喻理解的四个层次:a)从听者辨识目标所指的角度看隐喻接受;b)对发话者意图“信息性”的潜在意义的语义重构;c)听者将话语片段理解为修辞性时的阐释意义;d)在意识形态上接受一种可信观点意味着特定的政治结论和更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MSA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1)依靠学者来筛选和提取语篇中的隐喻用法,而不是单纯地仰仗基于“输入关键词”的语料库技术;2)厘清和划定话语中隐喻使用的领地与疆域;3)构筑整体隐喻网络的全貌和图景,考察这些散落在语篇各处的隐喻用法是如何相互支撑、凸显语篇整体并共同执行话语评价功能的。

MSA方法论的独到之处在于将隐喻置于特定的主题——政治话语中,并且开辟一条创新性和开拓性的方法路径,即通过大量政治隐喻实例来实证地分析语言。对隐喻图景的分析不是要取代认知隐喻研究而是对其做出补充,并评估这些理论立场的优势和局限性,从而为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MSA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隐喻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规约程度的理解。

政治的意识形态、观点和目的的隐喻化与其递归性功能密不可分。Koller(2008:105)强调了隐喻递归性的重要性,“考察隐喻的起源和结构至关重要。隐喻使用的效果和意图应置于完整的图景显现之中予以通盘处理。”图景中的推论不是认知或逻辑约束,而是可商榷的,其成功基于论证的递归合理性(discursive plausibility)。在“接受”层面,隐喻被整合为图景并将不言自明的默认性结论嵌入听者的世界观。

大脑中已存在的概念称为图式(schemas),这些图式决定了哪些信息会进入我们的大脑。这一以话语为基础、以文化和历史为媒介的关于源域的描述就是“隐喻图景”。它与语义“框架”理论密切相关(Fillmore,1975;Taylor,1995:87-90)。“框架”是一种以文化为基础的规约知识所构建的递归性结构(Taylor,1995:89),也指总体上的行动计划。Lakoff(2006:25)指出,框架是允许人类理解现实,并创造出我们所认为的现实的心理结构。图式概念集合包括一系列语域元素和一个动作“脚本”,新的语言学及其他符号学由此融入语境,并在其中表达意义。“图景”是框架中一个较小的图式子类型,包含专门的叙述性和评价性视角,在政治话语和政策制定中做推论时,更具吸引力。

Chilton(1996:74)认为,隐喻在政治话语中并不完全由固有的规约(conventionalizations)构成。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话语权的互换,政治话语通过交互的方式构建。隐喻用法具有高度的互文推理性(intertextual referencing),其中一部分包括源意象的特殊重塑或与源输入进一步组合,以实现复杂的整合效果。政治语篇中的隐喻也会回溯前述修辞话语并演化为对其予以修正的反身用法。回音性反身隐喻使用传递发话者对前述话语的阐释,并表达自身对邀请接受者参与的目标主题的(次级)立场。为了辨识这种反身性,接受者必须具备某种话语—历史意识,即具备隐喻范式的历史性知识。

隐喻是制造不确定政治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隐喻也可以对有投票权的公众产生直接影响(Musolff,2016:46)。Hunston &Thompson(2000:5)认为发话者对其所谈论的事项或命题的态度或立场与隐喻之间关系密切。因此,政治者一般会在充分考虑听众感受的前提下利用大量隐喻来表达观点,进而得到承认、接受和欢迎。使用隐喻,尤其是以规约方式来表达特定观点时,其优势在于其直接将政治观念嵌入已被接受的共有价值系统中。

4.0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隐喻图景网络绘制

在特朗普眼中,恐怖主义是罪恶的毒草,亟待从地平面彻底根除。作为政治的“基岩”,美国政治的根本是与联盟国的关系。这里借助的是靶域“基岩”稳固、厚实、可靠的属性。例(19)中美国被比作无往不前的机器或战车,在全民团结一致的大背景下快速向前疾驶。

4.1 建筑隐喻

建筑隐喻带有强烈而积极的内涵,饱含对预期社会目标的企盼和向往。建筑隐喻是由“社会是建筑(SOCIETY IS A BUILDING)”这一概念隐喻所派生和驱动的。该隐喻也传递着积极的评价意义,体现为所期待的结果要求政府与民众之间进行社会性合作。社会性目标被概念化为需要耐心和努力的长期性过程,无法奢望立竿见影的效果。

(1)We,the citizens of America are now joined in a great national effort to rebuild our country and to restore its promise for all of our people.

(2)We will build new roads and highways and bridges and airports and tunnels and railways all across our wonderful nation.We will get our people off of welfare and back to work,rebuilding our country with American hands and American labour.

综上所述,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仍存在比较严重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企业必须从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入手,运用创新的本土化管理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为了落实国际工程劳务本土化管理方案,企业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落实项目经济责任制、制定合理的劳务薪酬管理办法、制定科学的人工成本核算的考核目标、构建完善的劳务集体协商制度等。实际上,国际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本土化管理存在巨大的市场价值,企业应进一步创新管理办法,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例(1)中,特朗普眼中的美国是一幢危楼,亟需修葺,恢复往日的壮丽。建筑是最具创造性的人类活动中,需要众人的聪明才智和汗水。因此,众人的不懈努力与政策制定之间存在同位素关系(isomorphic relation)。例(2)中,在全国性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中,美国民众唯有携起手来,用辛勤的劳动,造路、修桥、建机场、挖隧道,才能恢复美国往日的辉煌。在整个演讲中能够作为背景,坚实地支撑图景中的下述其他隐喻。

4.2 旅程隐喻

旅程是从起点到终点移动的典型性、目的性活动。其中,目的地就是预期达到的目标。

(3)Together,we will determine the course of America and the world for many,many years to come.

(4)Every four years,we gather on these steps to carry out the orderly and peaceful transfer of power,and we are grateful to President Obama and First Lady Michelle Obama for their gracious aid throughout this transition.They have been magnificent.Thank you.

在同一旅程中的旅游伙伴须达成妥协和一致,否则旅行就会中断。例(3)中民众要与新总统一道,制定旅游路线并一以贯之,共同到达理想中胜利的彼岸。例(4)中特朗普强调全体民众在旅途中的步调一致和整齐划一,共同保证预定计划的顺利实施。在整个国家、社会宏伟建筑的背景下,人民参加同一趟旅程,需要向共同的目标进发,一起见证国家建筑再次辉煌。

例(8)出自《圣经·诗篇133:1》,强调人们应在上帝的庇护下和谐相处,开诚布公地化解矛盾和争执,维护和平。例(9)源于《圣经·马太福音 5:22》,魔鬼撒旦随时会诱惑和威胁人类,但只要民众矢志不渝地相信和跟随上帝,就会逢凶化吉,渡过难关。例(10)作为该演讲的画龙点睛之笔,特朗普在结尾处祈祷上帝既保护民众又庇佑国家,同时兼顾了“小我”和“大我”。通过宗教隐喻,将图景中的所有元素在信仰的层面上串联在一起,建筑风格、旅程项目、饮食习惯、团结一致都能反映出宗教信仰隐喻的力量。

4.3 抗争隐喻

抗争是对现实的不满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意味着矛盾双方针锋相对的立场和态度。抗争是问题和斗争的结合体,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具有先后的致使关系。

2.税费同征管,促进社会保险费征缴规范。税务部门坚持“随税同征、随税同管、随税同查”,有效实施费源监控,较好地解决缴税单位瞒报少报、恶性拖欠社会保险费等问题,缴费人的遵从度有所提升,促进了社会保险费的及时足额征缴入库。同时,税务部门代征社会保险费,及时将社会保险费上缴入库,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直接参与社会保险费征收,实现了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使用各环节的相对独立运行,有利于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降低征收成本,促进了社保基金的规范化管理。

(5)We will face challenges .We will confront hardships .But we will get the job done.

(6)The establishment protected itself but not the citizens of our country.Their victories have not been your victories ;theirtriumphs have not been your triumphs ;and while they celebrated in our nation’s capital,there was little to celebrate for struggling families all across our land.

特朗普在演讲中强调目前美国的经济下滑,普通人群收入锐减。其目的是煽动民众对奥巴马政府的不满和谴责,为自己即将推行的一揽子经济政策扫清障碍。特朗普在例(5)中向困难宣战,并承诺要打一场漂亮仗。例(6)中两组反复隐喻逐层升级,鼓动仍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劳苦大众奋力反抗。图景中维持建筑挺拔的人民在遇到外来阻挠或内部困难时,需要齐心协力抗争,在旅途上不仅仅享受风光,还要共同面对困难。

当然,老子的关注点不在于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给予统治者以具体的措施或施行方案,对于老子而言,其合乎“道”的行为是:

4.4 种植隐喻

植物,尤其是作为食物来源的庄稼是人类须臾难离的。用植物作喻,是以人类最切身的“果腹”需要为起点来说明目标事物的基础性地位。

(7)For too long,a small group in our nation’s Capital have reaped the rewards of government while the people have borne the cost.Washington flourished ,but the people did not share in its wealth .Politiciansprospered — but the jobs left and the factories closed.

庄稼繁盛(flourished,prospered)和收获(reaped)是所有农户都希望达成的目标。同样,党派也企盼其各自珍视的社会项目最终能够获得“大丰收”。句(7)中,经济的发展如同庄稼的生长,两者存在同位素的对应(isomorphic correspondence)关系。种植隐喻将图景中人民的维持行为落到了实处,满足旅程中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食物。

特朗普高度认同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准则,自诩为成功人士的典范,如同太阳系的核心,值得所有人崇拜、追随。在整个演讲话语图景的最上方,还有一个明亮的、照耀四野的生命之源——太阳,让整个图景获得生机,为图景中所有隐喻的联合提供了基础。

4.5 宗教隐喻

在美国,多种宗教信仰并存,所以党派在制定政策时应树立博爱利他的政治目标(altruistic objectives)。基督教和犹太教在美国占据主导,二者均将《旧约全书》奉为圣典。特朗普在民众面前不遗余力地借助宗教来尽可能地团结大多数力量。

(8)The Bible tells us how good and pleasant it is when God’s people live together in unity.We must speak our minds openly,debate our disagreements honestly,but always pursue solidarity.

(9)There should be no fear.We are protected and we will always be protected .We will be protected by the great men and women of our military and law enforcement.And most importantly,we will be protected by God.

(10)God bless you.And God bless America.Thank you.God bless America.

通信技术领域,4G应用的普及改善了网民的移动上网体验。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移动宽带用户(3G和4G)总数达到11.1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8.9%。2018年1月,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召开的“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规范”评审会,为下一步运营企业开展规模实验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6月,自然资源部下发《关于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1号),提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解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要把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数量作为重要测算指标,逐年减少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多和处置不力地区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要明确各地区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具体任务和奖惩要求,对两项任务均完成的省份,国家安排下一年度计划时,将在因素法测算结果基础上,再奖励10%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任一项任务未完成的,核减20%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4.6 控制隐喻

美国总统在内政和外交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国家的首脑和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特朗普鼓吹返权于民,让人民当家作主,但实际上不遗余力地加强对民众的统治和监控。

(11)What truly matters is not which party controls our government but whether our government is controlled by the people .January 20,2017 will be remembered as the day the people became the rulers of this nation again.

隐喻是政治组织、大众媒体和其他机构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Fairclough,2001:36-37)。控制强调的是一种对自己或他人强制的约束。其中,被控制一方多为软弱无力和孤立无助,而控制一方则侧重于施事主体和最终结果。例(11)极易让民众回忆起林肯总统在《盖茨堡演说》中的名句“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在图景中的旅程也不能缺少领导,导游和领队能保证人民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能在图景中协调分工、各司其职。

4.7 困境隐喻

政治者善于贬低和丑化当前的政治、经济状况,从而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经济计划的提出在民众内心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在特朗普营造的恐怖、凄惨的现场气氛中,大多数民众只好将信将疑地接受演讲者的提议和方案。

(12)Mothers and children trapped in poverty in our inner cities,rusted -out factories scattered like tombstones across the landscape of our nation,an education system flush with cash but which leaves our young and beautiful students deprived of all knowledge ;and the crime and the gangs and the drugs that have stolen too many lives and robbed our country of so much unrealised potential.

例(12)将内城中穷困潦倒的母子、全国遍地破败的厂房、费钱低效的学校和盛行的吸毒犯罪血淋淋地摆在听众面前,令人不寒而栗。一则特定的隐喻可以象征或解决一个宏观问题。比如,政治隐喻可以证明行动方案的正确性,尤其是当某政府或机构有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人们增加焦虑时更为奏效。

4.8 战争隐喻

战争是国家或种群之间升级的武装冲突。所有战争毫无例外会导致极端的武力、破坏和伤亡。

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起源和希望,也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必备条件之一。作为能量的直接源头,太阳给地球带来足够的热量,使人们可以抵御极端天气的侵袭。

(14)Nochallenge can match the heart and fight and spirit of America.We will not fail.

例(13)中特朗普誓死要保护美国伟大的繁荣与力量,全面发动战争。例(14)中美国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朽,是全体美国人最强大的防身武器,可以打败任何侵犯的敌人。Stone(1988:118)认为,政治问题和故事是相互关联的。隐喻是政策分析中战略性表征的重要工具。表面上,隐喻只在两个事物之间形成对比,但在微观层面,往往隐含着整个故事的叙述并发出了故事进行过程中的行动指令。

4.9 拟人隐喻

例(15)中,在我们眼前矗立的工厂如同行将就木的老者,毫无生气。在失望至极的情况下,工厂纷纷关张,在海外另立门户。中产阶级的财富也屡遭重创,因而重新投向世界各地的怀抱。例(16)中当下的美国被贬低为一个垂头丧气、毫无斗志的失败者。特朗普立志要让这个身体虚弱、穷困潦倒的人生输家重塑信心、强身健体。例(17)中特朗普更是将与美国存在有竞争关系的国家斥作“盗贼”,抢走了美国的产品制造权、攻击美国企业和剥夺美国人民就业。除此之外,他还毫不掩饰地将本来关系融洽的合作伙伴贬低为杀人越货、穷凶极恶的盗匪。

(15)One by one,the factories shuttered and left our shores ,with not even a thought about the millions and millions upon American workers that were left behind .The wealth of our middle class has been ripped from their homes and then redistributed all across the world.But that is the past and now we are looking only to the future.

(16)Your voice ,your hopes and your dreams will define our American destiny .And your courage,and goodness and love will forever guide us along the way.Together,we will make America strong again .We will 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 .We will make America proud again .We will make America safe again .And yes,together,we will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

(17)We must protect our borders from the ravages of other countries making our products ,stealing our companies and destroying our jobs .

这是一张层次丰富的摄影作品,我觉得三等分构图更适合将几个层次的关系表现得错落有致,想实现这个目的就离不开一定程度的裁切。

拟人将物品赋予人性,是一种极具煽动力的隐喻类别。根据Chilton &Lakoff(1995:38-39)的观点,存在“国家是人”(NATION IS PERSON)这一基本隐喻:作为人类,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社会关系通常可以是朋友、敌人、邻居、甚至是客户。国家也被视为具有人格的独立体。在“民族个性”这样的隐喻判断方面,我们的政策设计要与其保持一致。

2) 桩土界面径向压力对桩身轴力的影响.采用精确的测试方法测出桩身轴力和桩土界面径向压力,重新认识桩身轴力的实际变化分布规律,故桩身径向压力影响下的真实桩身残余应力有待深入研究.

4.10 拟物隐喻

与拟人相反,拟物是将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的品质或特征投射到人身上的隐喻类型。Lakoff &Turner(1989:172)指出,存在的大链隐喻(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Metaphor)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和范畴,因为其能让我们以已经理解的非人类特征来理解总体的人类属性。

(18)We will reinforce old alliances and form new ones and united the civilised world against radical Islamic terrorism,which we will eradicate from the face of the earth .At the bedrock of our politics will be a total allegiance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rough our loyalty to our country,we will rediscover our loyalty to each other.

(19)When America is united,America is totally unstoppable .

美国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17年1月20日在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大厦宣誓就职。特朗普的演讲言简意赅,围绕独一无二的美国、复兴繁荣的主旋律,展开了“以美国为先”的经济和外交政策的主题铺设。

4.11 阳光隐喻

(13)Protection will lead to great prosperity and strength .I will fight for you with every breath in my body.And I will never ever let you down.America will start winning again ,winning like never before .We will bring back our jobs.We will bring back our borders.We will bring back our wealth.And we will bring back our dreams.

(20)We do not seek to impose our way of life on anyone,but rather to let it shine as an example.We will shine for everyone to follow .

乔振宇一撇嘴:“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婚姻多好啊,我这个建筑师又不是养不起你,我负责赚钱养家当大爷,你负责貌美如花当小媳妇,我爸、我哥们儿还有我表妹,他们都是这么结婚过日子的,就你瞎较劲儿!”

4.12 空间隐喻

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理维度,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比时间更重要、更基础。

(21)When you open your heart topatriotism ,there is no room forprejudice .

例(21)中,人类的心是一个可大可小、承载物品的三维容器,但容量有限。唯有将国人的爱国情怀填充进去,占据心中所有内部空间,偏见和歧视才无容身之处。

4.13 梦想隐喻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往往在虚拟的梦境中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想见或企及的事物。

(22)Finally,we must think big and dream even bigger.In America,we understand that a nation is only living as long it is striving.

“整式”概念是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上)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由于初一代数学习过程是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过渡的过程,其中一个学习难点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即从单纯的进行计算到认识代数表达式的结构性侧面,理解其表示的关系.基于结构性观点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借助整式微课预习,有利于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前,对整式概念有个大体的认知,带着问题在课堂里再次学习和建构,增加学习机会,有利于促进对代数式的结构性侧面认知的形成.

美国作为一个标准的移民国家,常被冠名以“大熔炉”。刚刚踏上美国土地的新移民必定个个都怀揣着远大的梦想。“美国梦”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政治者号召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勇往直前,实现人生梦想的利器。

4.14 医病隐喻

停滞不前的经济形式、混乱不堪的政治格局仿佛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急需救治。

(23)A new national pride will stir our souls ,lift our sights and heal our divisions .

特朗普在例(23)中化身为救死扶伤的医者,誓将“美国”这名病人彻底救活,远离死神的威胁。

周孝勇能按照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机密,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各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

4.15 混合隐喻

Cameron(2010:79-80)指出,无需像CMT一样为隐喻集合套上高度概括的标签,因为这样会丢失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相反,我们更应关注隐喻载体的跨话语事件,尤其是跨有界片段(bounded episode)的范式。混合隐喻就是将不同性质和类别的隐喻混杂、联合使用,以期取得1+1>2的效果。

(24)It’s time to remember that old wisdom our soldiers will never forget:that whether we are black or brown or white,we all bleed the same red blood of patriots,we all enjoy the same glorious freedoms ,and we all salute the same great American flag .And whether a child is born in the urban sprawl of Detroit or the wind-swept plains of Nebraska,they look up at the same night sky.They fill their heart with the same dreams and they are infused with the breath of life by the same almighty Creator .

例(24)中既有将美国国旗推崇为人、将无限绵延的底特律的建筑群比作人类伸展手脚的拟人隐喻,也有让孩童志存高远的梦想隐喻。当然也不乏赋予生命各种特性的万能造物者的上帝隐喻。几种隐喻叠砌一处,组合效果显著,令人过目不忘。

本文将特朗普的就职演讲中涉及的隐喻范畴予以统筹和规划,从总体上把握了隐喻在演讲词中的图景分布。图景最大的价值在于将表面上松散、分离的隐喻团组、簇束整合、融汇起来,共同描画、拼接成一幅完整的隐喻画面。在画面中有人、建筑、山川河流、宗教文化、植被农田、崎岖坎坷、阳光明媚,广大民众是旅途伙伴、建设者、怀揣梦想者、悲惨生活的抗争者、国家利益的捍卫者。正是这些隐喻在图景中相互配合,特朗普才得以勾勒和描绘出一幅当前社会灰暗惨淡、未来社会灿烂光明的图景(见图1)。在鞭笞前任的基础上抬高自己,承诺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在图景中既有上一届领导黑天蔽日的昏庸、惨淡统治,也有自己雄心勃勃、信心百倍地打开局面、拨云见日的朗朗乾坤。换言之,图景使隐喻分析成为一种连贯而衔接的语篇分析。个体图景虽然发生有先后,且图景之间表面关系松散,但实际上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呈鱼贯前行的链状分布。值得一提的是,例(3)、例(4)两则旅程隐喻均不约而同地选用了第一人称的“we”,将自身融入到与广大民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旅程当中,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和融入感。经验主义现实论显示,普通、非权威的隐喻释义者完全能够处理各种变化的隐喻图景,选择并将其重新嵌入相关的论辩性和交互性图景当中。为了在话语社区中取得胜利,政治隐喻需要根植于人类的普遍经验。但政治隐喻必须适应已为接受者所熟知的话语,这样才能被认可和接纳。将自动性(automaticity)进行意识形态的内化等同于将普通的隐喻接受者视作无经验、易轻信的交流者,他们盲目地赞成并尾随所有在其话语社区中主导图景。

图 1特朗普就职演讲的隐喻全景图

隐喻的掌控力就在于其隐藏部分真实性的能力(Lakoff &Johnson,1980:223-236)。政治隐喻都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凸显政治者希望人们相信的而屏蔽其不想面对的。这充分暴露了隐喻具有瞒天过海、掩盖事实的潜质。政坛上这种混淆视听、指鹿为马的隐喻比比皆是,需要加以仔细地甄别并批驳性地看待。就本文而言,MSA最突出的理论优势就在于其剖解构建政治话语的具体隐喻类型及其精细表达,厘定隐喻之间既相互独立而又部分重叠的关系,将民众所害怕的图景与其迫切想要获得的图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最终实现说服民众接纳自己政治主张和施政纲领的真正目的。

MSA重点强调理论模型的阐释。没有听者会完全盲目地接受隐喻,甚至特定文化传统所独有的隐喻情境也是基于阐释性行为之上的。伴随政治隐喻而来的任何行为的交际、社会、政治职责都落在了其释义者的肩上。为达到长久的隐喻效果,受众不仅要根据其修辞结构,辨识出说话者预期的目标,还要接受且相信其是对社会现实合理而有说服力的阐释。因此,隐喻图景发展与特定言语社区内的人们对其共同话语史的公众记忆密切相关。这种记忆为每则隐喻情境结构的新用法获取政治交际意义提供了基础。连环图景勾起了民众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和“世界警察”时期的“盛景”,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思维昭然若揭。

5.0结语

三十余年间,隐喻被视为政治领域中社会价值或信仰有力的间接交际工具。隐喻认知阐释的核心是语言材料和概念结构间的联系。不管是字面性还是修辞性话语,语言都反映了精神(甚至神经)结构并为人们在交流时的所思所想提供了直接通道。MSA的图景分析法补充了其他层次的认知隐喻研究,是CMT和CDA两股理源流脉的界面,将两者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共同揭示政治话语。该分析注重分析隐喻使用的叙事性、论证性、评价性和相互性,有助于我们改进对隐喻在社会文化场景中规约度及其框限话语能力的理解。这种框架能力不仅取决于重复使用特定的源概念,还取决于其论证的合理性和交互的吸引力,使得听者能够毫无异议地接受具体的结论和行动方案。一言以蔽之,方兴未艾的MSA,全景式地铺设和展示着每一种话语类型的具体隐喻类型分布及其相互的密切关系,充分阐释了隐喻的交际功能和认知属性,其作为塑造思维、情感和社会感知的产物和方式具有无可替代的双重价值。

参考文献

[1] Beer,F.&C.De Landstheer.Metaphor,politics,and world politics[A].In F.Beer &C.De Landtsheer (eds.).Metaphorical World Politics [C].East Lansing:Michigan State,2004.5-52.

[2] Cameron,L.The discourse dynamics framework for metaphor[A].In L.Cameron &R.Maslen (eds.).Metaphor Analysis :Research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ocial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 [C].London:Equinox,2010.77-94.

[3] Charteris-Black,J.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M].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4.

[4] Chilton,P.Security Metaphors :Cold War Discourse from Containment to Common House [M].New York:Peter Lang,1996.

[5] Chilton,P.&G.Lakoff.Foreign policy by metaphor[A].In C.Schäffner &A.Wenden (eds.).Language and Peace [C].Aldershot:Ashgate,1995.37-55.

[6] Fairclough,N.Language and Power (2nd Ed .)[M].London:Longman,2001.

[7] Fillmore,C.An alternative to checklist theories of Meaning[J].Proceedings of the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 ,1975,(1):123-131.

[8] Graber,D.Politics communication:Scope,progress,promise[A].In A.Finifter (ed.).Political Science :The State of the Discipline (Vol .2 )[C].Washington,DC: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1993.305-332.

[9] Hunston,S.&G.Thompson (eds.).Evaluation in Text [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0] Koller,V.Brothers in arms:Contradictory metaphors in contemporary marketing discourse[A].In M.Zanotto,L.Cameron &M.Cavalcanti (eds.).Confronting Metaphor in Use :An Applied Linguistic Approach [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8.103-127.

[11] Lakoff,G.Moral Politics :What Conservatives Know That Liberals Don ’t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12] Lakoff,G.Whose Freedom ?:The Battle over America ’s Most Important Idea [M].New York:Farrar,Straus and Giroux,2006.

[13] 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4] Lakoff,G.&M.Turner.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15] Musolff,A.Pol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Discourse and Scenarios [M].London:Bloomsbury Academic,2016.

[16] Reisigl,M.&R.Wodak.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DHA)[A].In R.Wodak &M.Meyer (eds.).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London:Sage,2009.87-121

[17] Stone,D.Policy Paradox and Political Reason [M].Glenview:Scott,Foresman,1988.

[18] Taylor,J.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9] Twardzisz,P.The Language of Interstate Relations :In Search of Personification [M].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13.

[20] Wilson,J.Politically Speaking :The Pragmatic Analysis of Political Language [M].Oxford:Basil Blackwell,1990.

[21] Wodak,R.What CDA is about:A summary of its history,important concepts and its developments[A].In R.Wodak &M.Meyer (eds.).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London:Sage,2001.1-14.

[22] 霍盛亚.英国伦敦空气污染的政治隐喻与文学书写——以约翰·伊夫林的《防烟》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7,(5):80-87.

[23] 单理扬.媒体话语的隐喻叙事研究——以美国主流报刊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隐喻塑造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7,(4):17-26.

[24] 孙毅,李玲.中英婚姻隐喻对比坐标中的同异嬗替缕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53-160.

[25] 汪少华,张薇.美国政治话语的隐喻架构模式建构研究——以布什和奥巴马的环保演讲为例[J].中国外语,2017,(2):54-59.

[26] 文旭.政治话语与政治隐喻[J].当代外语研究,2014,(9):11-16.

[27] 张蕾.政治话语中建筑隐喻的未来建构[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4):56-65.

Political Metaphor and Metaphorical Politics :A Metaphorical Scenario Analysis Based on President Trump ’s Inaugural Speech

SUN Yi 1,LI Quan 2

(1.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Research Center /School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China 2.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Xi '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 ’an 710128,China )

Abstract :Metaphors help to understand politics ,which is abstract and complex ,so that metaphors can be applied to thoroughly reveal and elabo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olitical theme .Metaph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politics .Via the typical case of President Trump ’s inaugural speech ,this study ,based on groundbreaking Metaphor Scenario Analysis that is able to delicately segment metaphor distribution into distinct but coherent scenarios and thus connect the whole speech as a backbone thread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relevance and persuasiveness of metaphors in the particular political discourse of presidential inaugural speeches .

Key words :MSA ;CMT ;CDA ;scenario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献编号] 1002-2643(2019)05-0035-13

DOI :10.16482/j.sdwy37-1026.2019-05-004

收稿日期: 2019-01-05;修改稿,2019-03-17;本刊修订,2019-09-19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隐喻的逻辑表征与认知计算”(项目编号:18ZDA29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孙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研究方向:认知隐喻学与翻译学。电子邮箱:sytony9728@163.com。

李全,硕士生。研究方向:认知隐喻学。电子邮箱:quan-quan3068@qq.com。

(责任编辑:葛云锋)

标签:;  ;  ;  ;  ;  ;  ;  ;  

政治隐喻与隐喻政治-基于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隐喻图景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