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负责任”的大国衰落霸权吗?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权_国际关系论文

美国是“负责任”的实力下降霸权吗?——兼论中国必须掌握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话语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关系论文,霸权论文,理论研究论文,中国论文,负责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550(2011)12-0135-12

一 引言

“美国是否衰落”虽曾在历史上有过多次辩论,但因未成现实而成为“狼来了”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引发的“卫星时刻”曾引起第一波“美国是否衰落”的大辩论,刺激了美国从发展太空技术入手,大力展开与苏联的竞争。随着阿波罗登月的成功,美国的优势展现,美国衰落论由此沉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因越南战争导致“伟大社会”的改革无疾而终,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下风,美国衰落论再次泛起。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的《大国的兴衰》因此畅销。然而,由于苏联霸权的过度扩张和改革的停滞以及尼克松政府对外政策务实的调整、里根对经济发展的刺激,美苏力量对比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消长期,最终以东欧剧变和苏联崩溃而导致冷战的结束。其后,美国进入单极时刻,“衰落论”销声匿迹。当美国衰落的议论在新世纪再次出现的时候,学者们的反应似乎显得谨慎、怀疑和有所保留。

本文认为,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国力上升的过程中,我们被不断地诘问: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新兴大国吗?对此,美国的国际关系界依据新兴大国往往是一个修正主义的国家的判断,提出了接触、遏制、防范加接触等对华战略。实际上,相似的问题同样存在:当一个世界霸权的实力下降时,它的行为取向是更富有建设性,还是更具有破坏性?对世界将会带来何种影响?中国学界该做出何种回应?笔者认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从其固有立场出发,片面强调崛起国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可能性,而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即主导的霸权国在实力下降过程中可能的破坏性。无论是按照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还是从中国和其他非西方国家的立场出发,这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 美国的衰落:从争论成为现实

如果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来看,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份额一直处在相对下降的历史进程中。但作为西方盟国的领导国和国际秩序的主导者,美国的地位是否衰弱,主要以苏联为对照物来衡量。令其幸运的是,苏联的突然崩溃成就了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单极时刻”出现。当下再讨论美国是否衰弱,出发点已转变为这种“单极时刻”是处在转强、维持还是弱化的过程中。虽然目前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仍占据世界第一,但美国衰落的趋势已成为现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国经济在全球所占份额将继续下降,美国的发展模式缺乏内生的复苏机制。21世纪头十年,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兴起,在推动世界经济规模①不断扩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和财富从西方向非西方转移。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经济产出在2000-2007年每年增长4%,发展中经济体的年均增长是6.5%,而高收入经济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增长率则处在一条蜗行的路径上。中国和印度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07年全球增长的5%中,两国贡献了2.9个百分点。②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份额逐年下降(参见表1)。从2001年到2008年,美国经济已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下降到约23.4%。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美国经济不能真正实现复苏并进入新一轮的扩张,美国经济份额将可能继续保持下行趋势,就连美国一直雄踞榜首110年的制造业也悄然易位。据美国经济咨询机构HIS环球透视(HIS Global Insight)今年3月发布的一项研究,2010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已高于美国的19.4%。③尽管美国在生产技术和效率上仍具有巨大优势,但已无法掩饰美国制造业正处在下行的轨道上。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美国现有的发展模式难以避免靠制造泡沫来刺激增长,又因泡沫破灭导致巨额债务的逻辑。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的“硅谷时代”,同时也是互联网的泡沫时代。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美国又依靠“金融创新”制造出房地产泡沫、金融泡沫和巨额债务。2000-2007年,美国债务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7%上升到145%,净负债率增加到2007年的17%,而私人储蓄从2000年GDP的1.7%下降到2007年的0.4%。④同时,美国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不断攀升,其货物及服务贸易的赤字自2001年的3 643.9亿美元蹿升至2006年的7 592.4亿美元,因金融危机2009年虽降至3 749.1亿美元,2010年又回升至4 978.2亿美元;⑤200年美国的财政盈余曾达到2 370亿美元,2009财年财政赤字已达到1.42万亿美元,⑥2010财年又超过1.6万亿美元。⑦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报告,2011财年的前8个月,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已超过9 274亿美元,财政危机没有好转的迹象。可以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实质上是美国依靠金融泡沫和债务来维持增长机制的产物,是美国衰落的象征。至今,我们仍没有看到美国找到了能自我克服这种内在矛盾的合理路径。

第二,美国的国家能力正在下降,反映在美国政府汲取财政与合理地使用财政的能力、公正的再分配能力、对民众需求的回应能力和共识建构能力。美国在财政的汲取和再分配中的问题不仅表现在联邦财政的大量赤字,也表现在许多州政府的财政困境,严重削弱了应为民众提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能力。⑧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居高不下的军费开支。总的算来,美国2011年的国防预算将达到7 000多亿美元,相当于政府所有开支的一半以上,达到二战以来最高水平,占全球军费开支的35%。⑨财力不足和分配不当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国家能力。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的赤贫人口一直在增加。⑩金融危机后,诸如弗雷斯诺(Fresno)、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和纳什维尔(Nashville)等十几个城市中都出现了棚户区,靠食品券过日子的美国人大幅升至总人口的13%。(11)贫富差距也在扩大,“较之收入分配悬殊问题,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形要严重得多”。(12)奥巴马政府上台时曾明确宣示要解决的约4 000万穷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因受到共和党占主导地位国会的杯葛无疾而终。小布什政府在卡特里娜飓风灾害救援上的表现以及奥巴马政府在今年美国风灾中的表现,都表明美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超级大国在解决国内问题上的能力严重不足或下降。最为典型的例子是2011年8月2日前美国国会两党在是否增加债务总量上以党派利益为出发点的恶性竞争,不仅令美国人民十分反感、严重削弱了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的权威,而且极大地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形象,削弱了美元的地位。

其次,作为唯一的霸权,还要考察美国在国际上建构、维护国际秩序的能力。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的自由贸易倡导者已日益变为贸易保护主义者。此外,美国对世界事务及议事日程的主导能力在下降。在全球经济和气候变暖等治理方面,二十国集团(G20)比七国集团(G7)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金砖国家机制正在世界事务中崭露头角。甚至在核不扩散、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美国的主导能力也今不如昔。虽然美国的军事力量仍无可匹敌,但在阿富汗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中都无法实现美国的战略意图和目标。“布什政府对美国军事效力的错误自信是一种让国家付出惨重代价的战略误判。甚至在秘密行动、精确武器、即时通信时代,武装力量也不是灵丹妙药。即使在所谓的单极时代,美国的军事力量也被证明相当有限。”(13)“美国的武力既不会解放大中东地区的人民,也不会让美国控制这些地区,美国正在走向失败。”(14)在中东的两场战争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关键是反映了美国在国家利益、战略目标设定、宝贵的战略资源使用上的方向性错误和无力的纠错机制。它严重地损害了美国形象,削弱了美国的软实力,也无可避免地减弱了美国主导整个世界事务的能力。

第三,美国自我变革和调整能力的衰落。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具有很强的自我变革和调整能力,即使衰落了,它仍然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和变革而保持上升状态,所以美国目前只是处于一个霸权周期中,而非衰落。但这种观点忽略了美国因金融霸权,而形成依赖债务和发行货币而导致的过度消费或“挥霍性”支出的社会生活模式。历史形成的国际金融体制使美国国债成为世界各国央行的储备资产,使美国因此可以从国际贸易和财政的双赤字中获得巨大的好处,也造成可以通过美元贬值来转移债务的机制。另一方面,自里根政府起,美国政府大力鼓励国内消费的政策,导致形成了无节制的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造成储蓄率低下和私人债务的大幅飙升,美国逐渐成为自我放纵的“消费帝国”。(15)

美国的问题不只是在于所面对的以上各种问题,更根本的在于美国的“民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既得利益集团博弈的舞台,一般民众几乎完全被排斥在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之外。在美国式民主政治的逻辑中,难以形成改革共识,更难以使民众关心的问题排上公共政策制定的优先位置,即使选出一个有意愿改革的总统,也难以撼动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上台,都难以改变美国衰弱的趋势。

三 实力下降阴影下的美国国家行为取向

对于一个主导国际秩序的霸权,如确实处于实力下降的趋势中,其国家行为的取向对于国际体系的维持与转型,对于世界和平的维护和能否实现共同发展至关重要。从历史上看,霸权国在实力下降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不负责任的手段来为国际体系和秩序的转型和变革制造障碍。1947年英国在从印度撤离时,生生把印度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并为以后的孟加拉邦从巴基斯坦分裂出来埋下了隐患。英国炮制的“蒙巴顿方案”所造成的克什米尔问题,又成为印巴长期冲突的根源。今天南亚地区的紧张和冲突与英国在衰落过程中不负责任的行为密不可分。

当前,美国的行为同样如此。如果美国能随力量的相对下降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下实现战略收缩,承担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同时,顺应力量格局的改变,与新兴力量合作,接受对不合理国际秩序的调整,尊重多极化的趋势和价值与发展道路的多元性,那么美国的国家行为就是负责任的。相反,如果美国抗拒因力量格局改变而导致的国际秩序的调整,不惜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滥用金融霸权以转嫁危机;利用甚至制造国际矛盾,滥用武力,来维持原有的霸权秩序;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软实力来弥补实力下降的不足,继续干涉其他国家内政,阻挠新兴大国的崛起;挑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那么美国的国家行为就是不负责任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被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解读为“对存在于历史上某一特定时段的权力分配现状的维护”的“维持现状政策”,(16)掩盖了霸权国力量下降时采取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和平转型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当然,在上升和鼎盛期,霸权国也有可能做出上述行为,但其动因和目的与下降时期是有区别的。后者是出于自负的惯性或对衰落的恐惧,目的在于阻挠霸权秩序随力量格局的改变而改变;而前者则是在上升或鼎盛时期运用实力来建立和扩展霸权秩序,目的在于实现和最大化霸权利益。

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背景,看美国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实力下降霸权主要在于四个方面:其一,对待金融危机本身,作为金融霸权的美国应对危机和追求复苏的政策是兼顾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还是损人利己;其二,对于各种影响地区稳定与和平的热点问题,美国是以维护和平稳定为目标来推动解决,还是加以利用以实现霸权利益,甚至不惜扩大事态,制造新的矛盾;其三,对待新兴大国,是建设性的合作,还是遏制或制造障碍,制造这些国家冲突的根源;其四,对待它所主导创立的国际组织和国际秩序,是以承担国际责任的态度遵守国际秩序,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还是相反。根据这四个方面的表现,我们对美国的国家行为是否更趋向负责任进行分析。

第一,美国更加倾向于通过美元贬值或贸易保护主义等损害国际社会的手段来谋求经济复苏,即不顾他国利益,通过转嫁危机、美元贬值及保护主义手段来谋求摆脱衰退。这种行为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中都有据可循。“美元是我们的,问题是你们的”正是这种行为的生动归纳。

金融危机后,美国通过增发货币的量化宽松来减轻危机的压力,让全世界来承担美元贬值的后果,从而转移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在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后,美国进行第一次量化宽松,回购约一万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其实质是向全球输出通胀,直接造成了全球性的食品和油价上涨,成为中东和北非国家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剧增引发社会动乱的直接原因。(17)2010年年底开始,美国实行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增发6 000亿美元以回购美国国债,使美元进一步贬值。美国利用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身份,在保持贸易和财政双赤字高企的情况下,不改革自己的体制,而是不断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和施压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来削减贸易赤字,同时通过大量发行美元来购买债券和减少债务负担。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国内已经出现了有关用“技术性违约”延缓支付到期债务利息的呼声,说白了就是“赖账”的声音。虽然目前美国已在14.29万亿美元的基础上提高了债务上限,但是否会再次实行量化宽松,进一步向世界输出通货膨胀仍拭目以待。

第二,在自身实力下降的趋势下,美国将会更侧重于利用和制造矛盾,不惜制造其他地区的动荡和战乱来维持霸权地位。由于美国独特的地位,只要不过度承担战争责任和陷入战争泥淖,其他地区的任何动荡、危机和矛盾都将会推动资本、资源和发展机遇流向美国。正因为如此,在实力下降的背景下,美国也越来越沉迷于战争和制造动乱。(18)据美国学者分析,除了美国的军事实力、作为唯一霸权缺少外部制约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的外交政策,无论是保守派还是自由派,都热衷于通过战争来谋求利益,而不是将纳税人的钱花在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上来。(19)

这一动因表现出来的征兆为:奥巴马上台后在伊朗核问题上推动更强硬的制裁,并释放出战争信息。2010年6月9日,美国推动安理会通过第1929号决议,决定对伊朗实行自2006年以来的第四轮制裁。7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有史以来国会通过的最严厉”的制裁伊朗法案。美国甚至不顾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可能,通过制造“震网”蠕虫病毒试图摧毁伊朗核反应堆。(20)美国还多次释放出有打击伊朗的战争计划以及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的计划等信息。在朝鲜问题上,美国大肆炒作“天安号事件”是朝鲜所为,通过“延坪岛事件”制造战争气氛,在黄海举行针对中朝的大规模联合军演,(21)并借机加强美军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推动紧张局势升级;在发生“延坪岛事件”后,组建美韩日三边性质的军事同盟。(22)在缅甸问题上,美国不断推动对缅甸的制裁,支持反对派,炒作缅甸大选的程序和内容不公。在突尼斯、埃及等中东事变中,美国抛弃自己的传统盟友,在中东动荡局势中推波助澜。对利比亚,美国在放弃领导权的幌子下仍参与轰炸和使用无人机,不断提升对利比亚叛军的支持,(23)使其陷入内战。正如普京所说,任何国家没有权利审判他国元首,更无权不经审判而采取“宰首”行动。美国超出联合国授权,采用战争手段来支持推翻卡扎菲政权,表明美国已不以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维护为目标,而是不惜利用和制造矛盾,乱中取利。在对本·拉登“宰首”的行动中,美国悍然侵犯巴基斯坦的主权。在军备领域,美国试飞了X—37B空天飞机,违反了和平利用太空的协定,破坏了太空的战略稳定。

第三,出于对失去霸权优势的担忧,美国不断为新兴国的崛起制造障碍: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一方面表示钓鱼岛是中日之间的敏感问题,不对主权归属持有立场,另一方面却又表示《美1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24)挑动日本在此问题上与中国对抗。北方四岛问题上,美国不顾《波茨坦宣言》和《旧金山对日合约》的明文规定,一反其在历史上要求日本承认“盟军决定的事实,把四岛编入苏联”的一贯立场,承认“日本对北方四岛(俄方称南千岛群岛)拥有主权”,激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应。(25)在南中国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美国以“确保航海自由”为名干预南海局势,(26)明确采取了介入的政策,使南海主权争议复杂化。近来美国又明确表态支持盟国菲律宾,导致南海局势不断升温。美国的这些政策反映其战略目标是利用矛盾防范新兴国家的兴起,给新兴国家的崛起制造障碍。

第四,推卸国际责任,进一步成为麻烦制造者。美国发动的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使这两个国家陷入战乱和动荡,现在为了减少成本准备一走了之,甩掉包袱,这将为地区留下难以解决的乱源,给这两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美国不负责任的立场是一贯的,在2007年开启“后京都谈判”的巴厘岛气候大会上,美国是唯一反对强制性削减排放指标的发达国家。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上,美国不得已才提出到2020年其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7%的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这个目标甚至低于《京都议定书》给它规定的第一承诺期自2008年到2012年减排7%的目标。(27)美国还提出重新界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责任界限,模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28)其目的是逃避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的责任。另外,美国拖欠联合国会费由来已久,2009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美国仍有10亿美元联合国会费尚未缴付。(29)美国并非无力承担这些费用,而是逃避在联合国中的责任。在军费不断增加的同时,美国的对外援助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美国国会近年已经削减了16%的对外援助经费。而对于中国不断扩大的对非援助和投资贸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Rodham Clinton)却指责中国是对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30)这种言论是否负责任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美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对待国际体系本身、对待新兴崛起国的态度以及对影响世界和平和地区性稳定问题的态度,其不负责任的一面都有增加的趋势。也许有些行为对美国来说是一贯的,但在实力下降的过程中,缺乏对下降的自觉而依然霸气横行,难道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吗?

四 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建立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权

美国作为实力下降的霸权,其国家行为不负责任的征兆已十分明显,其破坏性主要体现为:

首先,引发新兴国家与霸权国的冲突。在国际力量格局消长的过程中,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基于固有立场片面强调新兴国家挑战现有霸权的可能性,但对霸权国在实力下降中的破坏性行为及其因对新兴国家的遏制而导致大国冲突往往避而不谈。(31)事实上,在双方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霸权国对新兴国家的关系,采取什么方式并不只取决于新兴国家,更取决于霸权主导国的行为。不负责任的霸权国行为完全可能成为引发大国冲突的主要原因。

其次,国际秩序的变革受到阻碍,全球治理的难度增加。在各国利益关联日益紧密的背景下,美国政策的自私性及双重标准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减缓和控制气候变暖及核不扩散等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金融危机后的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也因美国因素并未发生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大的作用。

最后,制造地区冲突和紧张。当今世界一些老问题热度不退,新问题不断浮现,背后往往都有美国因素。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不管美国如何运用其硬实力、软实力还是“巧实力”,是否是一个负责任霸权的衡量标准只能是看美国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地区稳定、共同发展,而不是相反。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处在实力下降的过程中,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仍是世界唯一的霸权,尤其作为唯一的金融霸权,在全球金融秩序上美国可能失去建设性的功能,但却完全可以以不负责任的行为对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同时美国还是唯一的军事霸权,在金融危机之后,尽管美国的财政陷入困境,国内问题丛生,但军备发展并没有减缓的迹象,全球军事基地并没有撤减,无人机、激光炮、空天飞机、电磁炮、电磁弹射等一系列的新式武器不是在实验就是投入了实战。所以对于实力下降的美国究竟想干什么,我们不得不抱有警惕。因为一旦要制造麻烦,美国的能量要比任何国家都大。美国作为一个实力下降的霸权,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如果美国采取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应做何应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课题,值得高度关注。

正如世界历史所表明的,新兴国家采取什么方式崛起是一个是否会引发战争的问题一样,霸权国家采取什么方式处理实力下降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是否会引发战争或是否会对世界或地区造成破坏性的问题。这就是本文所讨论主题的意义。因为霸权国在实力下降过程中不负责任的行为,几乎会影响到所有国家的利益。但从既有的国际关系理论来看,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对新兴国家崛起是否会成为“修正主义”国家以及如何应对的研究在西方可谓长篇累牍,对霸权国在实力下降过程中是否会成为不负责任的国家及如何应对的研究则十分鲜见。这种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上的强烈反差本身反映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作为霸权的存在。在国际关系理论上,处于霸权地位的一方不仅提出解释国际关系的理论框架,提出解释的概念,而且设置研究的议题,使整个国际关系理论界都按照这些议题来研究问题。这种理论霸权往往只从西方国家的立场出发,研究西方国家特别是霸权国家所关心的问题,而遮蔽掉许多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国家所关心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设置的议题“中国会是一个负责任的新兴国家吗”成为研究中国和相关国际关系的主导性议题以及由此延伸出西方对中国是应该采取接触还是遏制的讨论。中国的国际关系学术界一旦陷入此对话框架,研究和对话往往被美国所设置的议题牵着走,所谓“和平崛起论”,实际上只是中国的国际关系学术界按照西方所提出的议题进行的申辩。但重要的是,中国的国际关系学术界缺乏按照自己的利益提出新的议题设置的自觉,从而开展符合自己国家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中国在国际格局实际力量消长中的优势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所处的劣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然,国际秩序和理论话语权随力量格局的转换而随之发生转换需要一个过程。但关键的是,我们要在这种国际格局和秩序转换的过程中自觉地掌握话语权转换的主动权。

五 结论

对“美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实力下降的霸权国家吗”这个问题,本文所做的工作与其说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如说只是提出问题,并从这个问题入手,提出在一个世界力量格局迅速转变、中国及其他新兴国家的国力迅速上升、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趋于下降、西方国家所主导的现存国际秩序已难以应付新的局势的情况下,中国应如何打破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话语权,从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出发去认识世界,设置议题,开展研究。对笔者来说,提出这个问题比回答这个问题更重要。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这个问题关乎国家利益,更在于对于一个国力不断上升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必须要争取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权,在国际关系领域掌握设置议题的能力。

注释:

①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人口、土地面积、收入水平、产出和产出的增长是衡量经济规模的基本指标。因此,在每年一度的《世界发展指标》的报告中,人口、土地面积、收入水平(用国民总收入GNI衡量)、产出(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等被用来规范其他指标。参见世界银行:《2009世界发展指标》,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②世界银行:《2009世界发展指标》,第2页。

③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7460.

④世界银行:《2009世界发展指标》,第7页。

⑤U.S.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Balance of Payments (BOP) Basis,February 11,2011,http://www.census.gov/foreign-trade/statistics/historical/gands.txt.

⑥美国财政赤字创纪录达到1.42万亿美元,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0/18/content_12258651.htm.

⑦马小宁:《美国财政赤字将再创新高》,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GB/57507/10917930.html.

⑧美国基础教育遭遇危机的情况,可参见Sam Dillon,“Tight Budgets Mean Squeeze in Classrooms,”The New York Times,March 7,2011,p.A1; 美国基础教育危机的情况还可以参考2010年12月发布的2009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测评结果显示,美国学生的数学能力排名30位,阅读能力排名17位,科学能力排名23位。美国国内舆论也以此来制造中国超过美国的“卫星时刻”,唤起美国公众注意的刻意宣传。有关数据详见Wikipedi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gramme_for_International_Student_Assessment#2009; http://www.nytimes.com/2011/

03/07/education/07classrooms.html?_r=1&ref=us.

⑨《经济危机难阻各国强兵步伐》,载《参考消息》,2011年4月13日第6版。

⑩[美]马耀邦著,林小芳、李冬梅等译:《美国衰落——新自由主义的穷途末路》,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年版,第87页。

(11)美国经济的真实现状与一种可能的后果,2011年3月14日,http://www.popyard.org.

(12)[美]罗伯特·库特纳著,曾贤明译:《大国的陷落——美国政治衰败与经济繁荣的终结》,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13)[美]安德鲁·J.巴塞维奇著,曹化银、曹爱菊译:《美国的极限——实力的终结与深度危机》,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页。

(14)安德鲁·J.巴塞维奇:《美国的极限——实力的终结与深度危机》,148页。

(15)参见安德鲁·J.巴塞维奇:《美国的极限——实力的终结与深度危机》,第一章。

(16)[美]汉斯·摩根索著,李晖、孙芳译:《国家间政治——为了权力与和平的斗争》,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年版,第63页。

(17)《美联储政策是中东乱局推手》,载《参考消息》,2011年2月25日第4版。

(18)Stephen M.Walt,"Is America Addicted to War?" April 4,2011,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04/04/is_

america_addicted_to_war.

(19)Stephen M.Walt,"Is America Addicted to War?" April 4,2011,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04/04/is_america_addicted_to_war.

(20)Joby Warrick,"Iran's Natanz Nuclear Facility Recovered Quickly from Stuxnet Cyberattack," The Washington Post,February 16,2011,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11/02/15/AR2011021505395.html.

(21)参见 David E.Sanger and Mark McDonald,"U.S.to Send Carrier for Joint Exercises off Korea," The New York Times,November 24,2010,http://www.nytimes.com/2010/11/25/world/asia/25korea,html? hp; John Pomfret,"U.S.to Stage Exercises with South Korea; Few Good Options for Dealing with North," The Washington Post,November 24,2010,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10/11/23/AR20101123

07548.html.

(22)John Pomfret,"U.S.Steps up Pressure on China to Rein in North Korea," The Washington Post,December 6,2010,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10/12/05/AR2

010120503513,html.

(23)Karen De Young,"U.S.,Europeans Step up Efforts to Aid Libyan Rebels," The Washington Post,April 20,2011,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libya-vows-to-fight-any-foreign-troops-on-its-soil-rebuffs-eu-proposal/2011/04/19/AF7 GP34D_story.html.

(24)CSIS,"South China Sea:A Key Indicator for Asian Security Cooper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Federal News Service,Washington,D.C.,September 28,2010,p.8.

(25)《美外交官称美国承认北方四岛属日本 俄召见美大使》,人民网,2011年2月22日,http://www.022net.com/2011/2-22/452274322385673.html.

(26)Matthew Lee,"Clinton Says US Has a Stake in Asian Security," The Washington Post,October 30,2010,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10/10/30/AR2010

103000410,html; Mark Landler,"Offering to Aid Talks,U.S.Challenges China on Disputed Islands," The New York Times,July 24,2010,p.A4,http://www.nytimes.com/2010/07/24/world/asia/24diplo.html? scp=1 &sq=south+china+sea+clinton&st=nyt.

(27)《气候谈判各国底牌抢先看》,新华网,2009年12月6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2/06/content_12598

130.htm.

(28)《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气候政治”博弈的新起点》,新华网,2009年12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2/20/content_12672889.htm.

(29)《潘基文:美国仍拖欠10亿美元联合国会费》,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 http://www.un.org/chinese/New/fullstorynews.asp?newsID=11317.

(30)新华社2011年6月14日电:《专家驳希拉里称中国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言论》,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6/14/7005535_0.shtml.

(31)罗伯特·吉尔平也认为衰落的霸权会选择战争来遏制崛起国,但西方学者更多的观点则认为崛起国挑战主导国才是战争的主要原因,参见[美]阿拉斯泰尔·伊恩·约翰斯顿、罗伯特·罗斯主编,黎晓蕾、袁征译:《与中国接触——应对一个崛起的大国》,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1页。

标签:;  ;  ;  ;  ;  ;  ;  ;  ;  

美国是“负责任”的大国衰落霸权吗?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权_国际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