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不良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论文_任佳豪1,刘志琛2,孟宪梅3

(1第四军医大学临床专业 陕西西安 710032)

(2第四军医大学护理专业 陕西西安 710032)

(3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良心态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合理对策。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将166例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83例,前者(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为一般的医用护理,后者(实验组)在一般的医用护理基础上给予适当的个体心理护理,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吗,并分析出现不良心态的原因。结果:实验组中的大多数患者均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该组有13例患者因延误治疗或合并其他疾病而死亡,所以共发放问卷153分,全部收回,问卷调查率为100%,实验组的满意程度、效率较对照组而言,数据都更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无法从根本上治愈冠心病,但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分析患者的不良心态,有助于控制冠心病的延展,这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不良心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106-02

前言

冠心病,也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般来说,这样的疾病多发在中老年人身上。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没有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这类疾病较为复杂,就目前的医疗水平也无法从根本上治愈。如何治疗冠心病,怎样更好的护理冠心病患者是医学护理领域必须解决的问题。大量相关医学资料及护理实例都说明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重要作用。因此,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冠心病患者不良心态的同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来证明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积极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就诊冠心病患者166例,男性88例,女性78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7.6±5.3)岁,其中60~69岁95例,70~80岁52例,>80岁19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叮嘱患者病情发作时即刻停止活动,大部分患者在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尽可能防止各种诱发因素;给予扩张血管、纠正血脂、抗血小板溶栓及抗凝等药物处理,及时对症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适当的运动锻炼疗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采用具有相应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通过阅读记录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心理状态等的资料,将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1.3 评价标准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达成共识,进行规范的面对面访谈调查,完成问卷调查。其主要内容为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与疗效等,将患者的最终意见分呈显效,有效,一般,无效4个疗效程度。这4种程度均有被调查人自行选择。问卷完成时间均在15min内。统计出所发放并收回问卷调查情况。采取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t检验,计量型数据采用x-±s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情况

由表1可见,实验组经过护理后大部分患者均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对照组比较,χ2=8.138,P<0.05,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紧张、悲观绝望及怀疑否认的心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实施方法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冠心病有很重要的影响,若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会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的发生率。并且现代医学也提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不再仅仅是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生理上的疾病可能会诱发患者产生心理疾病,相应地,患者的心理疾病又可能会促发生理上的疾病复发或者加重。心理护理在现代医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医学中也曾指出心由喜伤、肝由怒伤、肺由忧伤、脾由思伤及肾由恐伤等,从中可见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与其健康的存在关系。因此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是大有益处的。

3.1 树立正确的认识观

冠心病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治疗,有些患者可能还需多次住院,在对自身病情不了解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进而造成不良情绪。因此,医院护理人员必须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在了解患者个性的基础上,耐心讲述冠心病的常识,进行心理疏导,稳定不良情绪,消除疑虑、焦躁等心理,让其自觉、主动的配合医院护士的治疗护理。

3.2 制定并实施矫正计划

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明确矫正目标并制定具体的矫正计划。在医生指导下以认知行为矫正疗法为主。惯用的方式如采用分发小册子或者集体宣传的方式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教育讲解、认知疗法、想象疗法、行为训练、松弛训练、运动锻炼等。大多数患者存在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不良行为,我们可以用各种行为疗法倡导患者树立积极健康意识。部分患者由于缺乏锻炼,医务人员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阶段康复训练,时刻关注运动及增加量的变化,在计划实施期间,把握锻炼度,合理安排生活计划,让患者劳逸结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3 稳定患者的情绪

每个患者的情绪都不一样,医务人员在评估患者情绪的同时,要用诚恳的态度,令人舒服的语言与患者沟通或进行心理护理。这样的行为容易让患者留下好印象,给顾客安全感、信任感,并获得患者的认同。为此应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类型及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4.结论

虽然依目前的医疗水平不能从本质上治愈冠心病,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有促进作用。本文根据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实验组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患者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数据。因此,分析患者的不良心态产生原因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护理对策,其实施效果对患者的病情有积极作用。结合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从心理角度上施加力度,让患者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病魔,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相反,患者承受的是生理、心理双重痛苦,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医务人员做好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激动的情绪,让病人感到舒适,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病痛,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战胜病魔。

【参考文献】

[1]焦玉丽.全程护理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6(15).

[2]童芳.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2).

[3]任中原,杨艳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 吉林医学,2010,31(29)157-158.

论文作者:任佳豪1,刘志琛2,孟宪梅3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  ;  ;  ;  ;  ;  ;  ;  

冠心病患者不良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论文_任佳豪1,刘志琛2,孟宪梅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