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政府视角下关于中职国家资助——德育工作的策略论文_蔡蕾

浅析基于政府视角下关于中职国家资助——德育工作的策略论文_蔡蕾

梧州市技工学校 广西 梧州 543000

摘 要:技工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应成为一个很好的德育资源,需充分意识发掘其中的德育潜能,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有效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德育有效性。对国家资助体系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前提是对资助政策的正确执行,同时须在执行阶段中渗透人文关怀,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资助工作。而且,技校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技工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本校的资助制度。政府作为国家资助体系下的执行机关,其执行力的质量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成效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政府需要对现行的资助政策进行破冰,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主要从建立公平正义的维度展开对策分析。

关键词:政府视角 中职 国家资助 德育

现阶段,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技工学校资助体系,就梧州市技工学校资助体系而言,具体包括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自治区奖学金等。笔者认为,技工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应成为一个很好的德育资源,需充分意识发掘其中的德育潜能,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有效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德育有效性。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从上而下大幅度增加教育财政投入,提高国家资助强度,不断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目前,每所技工学校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资助政策制度,营造较好的资助氛围,从硬件方面来看,均有效保障了家庭困难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基本需要,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同时,国家还设立人民政府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加大了对学德皆优的学生的奖励力度,激励技校学生努力成为品学兼优的高技能人才。

对国家资助体系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前提是对资助政策的正确执行,同时须在执行阶段中渗透人文关怀,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资助工作。而且,技校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技工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本校的资助制度。

一、现阶段中职德育工作困境

1.资助工作与德育工作的不断割裂。长期以来,在技工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均未能将资助工作与德育工作及时联系起来,总是片面割裂。资助的工作人员德育观念薄弱,仅是将资金转入受资助者的账户上就算是基本完成工作任务;而负责德育教育工作的老师仅就德育而谈德育,无基础的谈德育,两者均形而上学,无法有效发掘国家资助中的德育资源。因此,德育工作单一枯燥化,资助工作的片面功利化,引致技工学校学生表现低俗化,资助的崇高事业走向其反面,甚至消解学生原有的良好品德。

2.缺乏对资助者权力约束的有效机制。在技工学校中,资助者基本就是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的班主任、资助办公室工作人员及其领导,他们的资助行为是否在符合制度要求下充满人文关怀,直接影响资助活动产生的德育效果。笔者从事资助工作和负责学校德育教学数年,无论是在负责本校的资助工作中,还是在其他教师的交流中,除国家免学费外,如何在国家助学金中认定贫困生是整个技工学校国家资助体系中最难的环节,同时也是最关键的环节,这个环节决定了整个资助的公正性和德育效果。现行多个学校的做法都是由班主任主持召开学生民主评议会,再由班主任根据评测结果及其掌握的情况作出决定上报资助办公室,归根结底,给谁不给谁资助都由班主任和资助工作人员决定。老师的人格决定了资助效果,不公正的老师使资助政策走偏,甚至反向。曾经有老师反映,学生公然向老师叫号:“你给我评上国家励志奖学金,我给你返回三千元。”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缺少资助过程监控,必然孕育绝对权力的运行,进而产生资助活动的反向教育结果。当然不给资助者赋予一定的权力,只是仅仅凭借着学生之间的评议,也有可能产生错误。人缘好的学生在资助民主评议中要强于人缘差的学生,而往往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困难学生不能像条件优越者那么慷慨大方,赢得大多数同学的拥护,甚至有的贫困学生非常自闭自卑,不愿意与人交流,更不能赢得同学的认可。这时候,如果班主任不能发现这一现象,没有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反倒又使资助政策走偏,达不到资助目的,结果违背了政策要求。因此,既要赋予班主任一定的权力,又要制约其片面的权力;既要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又要防止班主任的权力泛滥。这样才能使资助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资助工作中,发挥其在资助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3.受资助者对物质利益的偏执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产生天翻地覆的跃进,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符合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于是,多元化的经济消费观念和压抑已久的对物质利益的渴望不断冲击着国人。于是乎,物质生活贫瘠的一部分人开始追求物质财富,并尽情地享受物质带来的满足,物质价值成了一部分人的基本价值理念。同样,技工学校的生源,多为来自于农村过早辍学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基本局限于此类观念的影响,强烈地追求物质资助,有的编造自己家庭经济状况,伪造所在地经济困难证明材料;有的贿赂班主任;有的拉拢同学给自己投票,争取到资助资金后,再请投其票的同学吃饭,等等现象令学校防不胜防。部分真正困难的学生也只是注重自己的物质利益,一旦物质利益得不到满足就消极应对,甚至抵触同学老师。

二、基于政府视角下的国家资助体系德育工作策略研究

政府作为国家资助体系下的执行机关,其执行力的质量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成效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政府需要对现行的资助政策进行破冰,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主要从建立公平正义的维度展开对策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所谓公平正义,主要是指在基于道义原则及充分理性原则的基础上所衍生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注主要是与现有的社会化生产模式及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即公平正义不可能也不允许超出社会发展的经济体系及结构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因此,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公平正义,它具有相对性及阶段性的双重特征,是社会文化及经济结构相互作用下的有机结合体。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下发展的永恒目标,在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都具有与之匹配的标准,因此标准是需要对所在社会阶段的政策进行制约,也是作为制度德性及制度道德的最内在的追求。针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彰显公平正义的内核是权利公理,它是保障广大公众享受同等权利,对任何一方而言都适用,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成员的核心价值利益。按照上述机理进行分析,目前社会上每一个成员在发展的潮流中均享受有平等的发展机遇,也就是存在机遇的公平性,这就是社会主义所彰显的公平正义的源泉,缺乏具有起点代表的公平正义,就不存在过程控制的公平,更不会得出公平的效果。因此,针对每一类组织而言,规格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行为准则,具有导向型的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有序流动,指引人们按照规则体系来努力实现自己践行的承诺,逐步稳健地降低社会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边际成本,来不断促使人们在事业发展的聚焦力及注意力。最后,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是公平的最高追求目标,也是实现价值的终极体现。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层面,公平正义作为党中央提出的关键战略思想,需要各地方政府努力践行,构筑以“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分配公平、规则公平”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公平完善保障体系,是国家发展的永恒目标。

学生在接受国家所提供的资助补贴的同时,也在接受营造的资助观念的影响,其体制所显示的公平正义也正在逐步渗透至每一位资助群体的内心,对其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由此可见,国家资助政策对学生心理波动产生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各届党组织对政策的导向作用格外重视。在此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对策路径的设计。

1.以公平正义理念设计资助政策。只有构建真正公平的社会,才可以培养出具有乐观思维、高尚品德及幸福的人群。教育公平作为当今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层面,学生资助体制是彰显教育公平的有力手段。究其本质分析,发现当今学生资助的体系是一种资助能力得以体现的表现方式,资助理论是彰显公平的支撑。从设计起源分析,学生资助的相关政策是实现学生朝向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是体现教育公平的根基;从结构反馈运行层面分析,公平正式是实现资助政策的最终追求目标,旨在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因此,打造教育公平是政策在可持续的发展中的关键路径。

2.以公平正义理念来驱动资助政策的制定。贫困生资助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所呈现的公平正义,有效提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技工学校采取的费用设定体制也随着社会发展呈现动态的调整,加之现行的社会配套资助体系,在新的生产力水平下体现公平正义的发展。2012年,为了进一步推进生产力的有效发展,体现教育公平,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重新打造了完备的资助政策的体系文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学生资助的观念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新时代下,资助政策形成了动态调整体系,伴随生产力的有效发展水平,政策也在不断进行变革的优化调整,但是变革的核心是以公平正义为根基,在实施的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

3.以公平正义理念推动资助政策的实施。资助政策是体现多元资助管理的表象,资助政策作为一种应然的状态,与具体实践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资助政策能否在设计框架的要求下,在实践中来逐步将应然状态逐步发挥,最终满足预期要求的实然效果,这受制约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制约及影响,其中在这一体系范畴内,政府执行力是促使政策效果发挥的得力工具。政府在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营造资助政策的相关运行环境,保障良好的环境是促使资助政策发挥的最佳平台,它是保障资助政策可以按照既定路线发挥的关键所在,如果环境营造的难以匹配,资助政策在实施发展过程必然产生不公平的现象,从而导致新的社会矛盾的衍生。资助政策公平性的体现并不是某个个体、某个部门或某个单位所可以解决及完善的,是党中央政府所共同解决的。目前,在资助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无法进行界定,如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如何进行有效界定、界定的程序及范畴是否符合公平性原则、贫困学生的家庭标准如何判定、判定机构的确定等,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政府在发展过程中进行有效均衡处理的结果等。鉴于此,国内学者提出,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税收机制来实现个体税收收入的透明化,在此基础上对贫困生展开有效界定。然而税收工作为人为进行的,受自身感情的制约,其结果有待考究。因此只有充分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体系,采用法律所赋予的强制力进行保障方可体现公平正义。目前,技工学校中的经济贫困生工作主要有学校工作人员来进行确定,按照上级交付的指标计划,按照学生比例来进行制定贫困生计划。通过实践调研发现,部分老师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采用“轮流制”来展开工作,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体现公平正义,需要各方面专家进行系统调研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陈义彬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建构[J].中国成人高教,2011,(18),24-25。

[3]赵雪云 谈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J.]现代技能开发,2012,(4),45-46。

论文作者:蔡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浅析基于政府视角下关于中职国家资助——德育工作的策略论文_蔡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