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石家沟骨干坝除险加固方案设计及施工论文_樊雪飞

府谷石家沟骨干坝除险加固方案设计及施工论文_樊雪飞

榆林市榆阳区水产工作站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大坝险情危害巨大,本文对府谷石家沟骨干坝除险加固方案进行设计,确保加固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经济性,并对施工重点过程进行阐述,加固后,既方便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又能加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流域退耕还林和生态修复。

关键词:除险加固;削坡减重;坡面防护;溢洪道

1.工程概况

石家沟骨干坝始建于 1972 年,至今未曾加固。控制流域面积 2.47 km2,由土坝和土溢洪道组成。原土坝为均质碾压土坝,坝高 14 m,上游坝坡坡比为 1:2,下游坝坡坡比为 1:2

,坝顶长 150 m,顶宽 4 m,已淤积库容 53.75 万m3,已淤地面积为 10.75 Km2,目前该坝淤积面距坝顶高为 1 m,淤满。下游坝坡有一条冲沟,宽 15 m,深 9 m,长 25m。石家沟骨干坝坝址处沟道呈“U”型断面,主沟道长 2.35 km,西南高,东北低,相对高差为 180.7 m,平均比降 7.7%。在坝址两岸山坡有丰富的风沙土、黄绵土以及沙岩,另有少量的红粘土和淤积土,零星分布于坝体上下游与两岸沟坡内,土料储量满足本次除险加固施工需要。流域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Ⅰ副区,地表土质疏松,抗蚀性差。地貌主要由梁峁、沟坡、沟床三个单元组成,沟壑密度 4.8 km/km2。现有植被主要有杨树、柳树海红树、柠条、沙棘、紫花苜蓿、长芒草等,主要分布于沟谷陡坡或流域坡面。为了保证该坝的后续利用,需对该坝采取加高、加固坝体,开挖、衬砌溢洪道的除险加固措施。

2.加固材料及要求

该工程主要建筑材料为土料、水泥、石子、块(片)石、钢筋等,原则上应在工程所在地附近城镇采购。土料:坝址两岸土料丰富,其储量和性质均满足筑坝要求,取土条件便利。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将确定为碾压回填,加高坝体,同时对原土溢洪道进行开挖、衬砌。按碾压筑坝土料指标,其塑性指数为 12,粘粒含量为 10.2%,水溶盐含量<5%,有机质含量<5%,天然干容重为 1.45 t/m3,土粒比重为 2.7,含水量为 16%,实地勘测,选择两岸坝肩以上的土料,储量能够满足碾压筑坝施工的要求。石子:从府谷县城购买符合规范要求的,规格为 5~20 mm、20~40 mm 的二级配石子。块石:采用的石料抗压强度不小于 40 Mpa,未风化、无裂纹,可从府谷县当地采石场购买。

3.施工方法与过程控制

该工程土场的位置高出设计坝高,坝基和两岸满足防渗要求,筑坝土料指标符合要求,沟道内水源贫乏。因此,该坝宜采用机械回填碾压法填筑的施工方法。

3.1清基与削坡

(1)在土坝回填之前,应对坝坡坡角线加宽 0.6~0.8 m 范围内进行清基,清除坝基范围内的耕植土、树根、草皮等,同时还需要清除岩石地基表面突出的岩石、松动的砂石块以及凹凸处积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清基厚度,通常为 0.5~1.0 m。按照“规范”要求,采用斜坡平顺法连接坝体与岸坡,削坡坡度不小于 1:1.5。

3.2坝体与岸坡以及建筑物的连接。

在坝体分段填筑时,为了不形成漏水的软弱通道,应当适当错开分段接头在上层与下层之间的距离。同时,分段条带应当平行于坝轴线布置,且各分段之间高差不超过限定高度。认真处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接缝,一般要避免纵向接缝。精心填筑坝身填土与构筑物之间的联接部分。接近构筑物部分需采用小型机械或者人工夯实,夯实厚度一般不小于 1.0 m。在填土碾压过程中,为避免对构筑物两侧产生过大的侧向压力,影响工程质量,需要均衡地对两侧进行填料压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坝面护坡

为避免坝体遭暴雨冲刷,坡面必须平整、密实,在工程竣工后需对原坝坡进行修整。坝面做网格砌石或砌砖护坡,设置排水沟渠。对坝体上、下游坝坡进行植物防护,采用植草皮与低矮灌木双层防护。

3.4取土场整理

由于工程取土均在大坝附近,在该工程维修加固竣工后,需要对取土场及时进行平整,为防止坍塌和扩张,影响大坝安全,应以边坡比大于1:0.75 的坡比对取土场四周进行削坡,然后采取植物防护。

4.溢洪道布设及结构型式

本次除险加固设计需对原土溢洪道进行开挖、衬砌。根据规范要求,结合坝址地形地质情况,溢洪道布设在右岸,紧靠坝肩布置。设计断面采用正面开敞式和浆砌石结构,由进口段、控制段、陡坡段组成,陡坡段接公路桥涵。

4.1进口段设置与施工

溢洪道进口段设计为浆砌石结构,进口底高程为 999.0 m,进口段长 8 m,底宽与溢流堰底同为 3.7 m,底板厚度 0.6 m。进口与坝体相邻处采取直立式连接,两边挡墙顺着坝体迎水坡与控制段衔接,对进口处迎水坡进行砌护。溢洪道进口前右侧需要延伸 25m 直立式挡墙,防止洪水直接冲刷山体。侧墙设计为挡墙形式,顶宽取 0.5 m,内坡垂直,外坡比 1:0.4,基础外伸长 0.3 m。在桩号溢 0+008 处设置伸缩缝,缝宽 2 cm,缝间用沥青油麻填充。

4.2控制段设置与施工

按照调洪计算结果,溢流堰断面呈矩形,水深 2.2 m,侧墙安全超高取 0.5 m,总高2.7 m。溢流堰过水断面底宽为 3.7 m。侧墙为挡墙形式,顶宽取 0.5 m,底宽为 1.58 m,基础外伸长 0.30 m,浆砌石底板厚 0.60 m,内坡垂直,外坡比 1:0.4,基础外伸长 0.3 m。根据“规范”溢流堰长度一般为堰上水深的 3~6 倍,取 8.0 m。在桩号 0+016 处设置伸缩缝,缝宽 2 cm,缝间采用沥青油麻填充。

4.3陡坡段设计及陡坡段边墙高度确定

陡坡斜长 54.23 m,底宽 3.70 m,侧墙顶宽 0.50 m,内坡垂直,外坡 1:0.4,基础外伸长 0.30 m,底板厚 0.60 m。沿陡坡段纵向每 11 m 的底板下设一深 0.6 m、厚 0.5 m 的齿墙、沉降伸缩缝一道,以保证陡坡的稳定。溢流堰后接陡坡,陡坡宽与溢流堰底宽相同。结合地形条件,陡坡段水长 54.23 m,宽度均为 3.70 m,比降 1:10.8,为浆砌石矩形断面,陡坡断面尺寸由水力计算确定。

根据“规范”,陡坡侧边墙高度应该按设计流量计算,通常需高出水面线 0.5 m,同时达到下泄校核流量的要求。通过以上水力计算可得溢洪道陡坡各控制断面的水深,据此进行陡坡边墙高度的设计。

5结语

石家沟骨干坝加固后,可有效调节其控制范围内的洪水泥沙,确保前期已拦泥沙的成果。坝地作物产量也可得到显著提高,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下游四级公路的交通条件,既方便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又能加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流域退耕还林和生态修复。此次除险加固主要是为了确保坝内淤地种植效益继续得的充分发挥,加固后将不再具有拦泥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伯让.关于黄A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规划主要问题的说明[J].中国水利,2003.(17):23-25.

[2] 程建惠.淤地坝施工质量控制存在问题与对策[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2.(3):32-33.

[3] 李华孝.横山县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6):33-35.

论文作者:樊雪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府谷石家沟骨干坝除险加固方案设计及施工论文_樊雪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