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后首发躁狂抑郁发作34例临床分析论文_张印,赵鹏,蔡启霞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 136000

摘要:目的了解60岁以后首发躁狂抑郁发作症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和使用精神药物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规范应用精神科药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看我院病案室的出院登记本记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精神科出院病历4234进行筛选,从中选出60岁以后(包括60岁)首发,诊断躁狂抑郁发作症住院患者病历34本为样本病历(8.03‰)。对每本病历的用药名称、药物剂量逐项进行调查、统计。结果:男27例,女7例。年龄:60-78岁。平均64.6岁。临床分型躁狂发作16例,抑郁发作14例,躁狂抑郁发作4例。治疗过程:药物治疗28例,无抽搐电休克(ECT)治疗6例。转归:治愈23例,显进4例,好转3例,无改善4例。药物治疗方面:抗抑郁药:米氮平、氟西汀、舍曲林。抗躁狂药:碳酸锂缓释片,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维思通,其它;氯硝西泮、佳乐定。合并用药29例(85.2%),单一用药5例(14.8%)。结论: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首次住院躁狂抑郁发作精神病人当中。精神科用药情况,大多数都采取合并用药(29例)占85.2%),药物剂量较常规治疗剂量低,说明老年精神病人的药物治疗,不管何种药物治疗,应以低剂量为主。

关键词:60岁首发;躁狂抑郁发作发作;临床分析

为了解了解60岁以后首发躁狂抑郁发作症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和使用精神药物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规范应用精神科药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查看我院病案室的出院登记本记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精神科出院病历4234进行筛选,从中选出60岁以后(包括60岁)首发,诊断躁狂抑郁发作症住院患者病历34本为样本病历(8.03‰)。对每本病历的用药名称、药物剂量逐项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过的精神病人4234例为调查对象,筛选出60岁以上首次住院诊断躁狂抑郁发作症发作患者34本病历为样本病历,占调查总数的8.03‰。

2.结果

2.1一般资料:男27例,女7例。男女之比5.4:1。年龄:60-7岁,平均64.6岁。其中60—64岁21例,65—69岁7例,70岁以上6例。文化程度及婚姻:小学文化14例,高中16例,大学4例。配偶健在18例,丧偶16例。职业及住址:下岗工人15例,干部8例,农民9例,无职业2例。家住城市18例,城镇及农村16例。家族史及病前性格:有遗传史12例,无遗传史22例,内向性格14例,外向性格8例,中间性格12例。

2.2临床特点:按《ICD-10》诊断标准诊断,躁狂发作16例,抑郁发作14例,躁狂抑郁发作发作4例。

疾病诊断、分类见表I

表I 疾病诊断、分类

3、讨论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速,老年期精神障碍如抑郁、躁狂发作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日益增加。对老年精神医学的研究,是广大精神科临床医师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老年期躁狂抑郁发作的研究在国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国内对老年期躁狂抑郁发作的研究和论述少见。老年期躁狂抑郁发作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通常讲“老年期躁狂抑郁发作”包含儿种含义,广义的“老年期躁狂抑郁发作”,是指出现在老年人群当中的躁狂抑郁发作,狭义的“老年期躁狂抑郁发作”是指起病于老年期(60岁以后)的躁狂抑郁发作。

国内文献报道老年期躁狂抑郁发作的发病率不尽相同,(1)陈学诗等流行病学调查,60岁以上人群中躁郁症患病率仅为0.34%。(2)Brodaty等调查发现门诊和住院的约有50%老年抑郁障碍患者是在60岁及以后起病的,本文4234例出院的精神病人当中,仅有34例躁狂抑郁症患者(8.03‰),远远低于资料报道,分析有以下原因,(1)抑郁症在普通人群做识别率低,如有些老年抑郁症病人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疲乏无力,头痛、失眠等抑郁症状被躯体不适所掩盖,家属和病人反复到综合医院检查,对症治疗不能得到较好的疗效,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2)共患躯体病的影响,老年人医患多钟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治疗上多以治疗躯体疾病为主而忽视了抑郁躁狂的治疗。(3)患者本人及家属否认抑郁躁狂障碍,而拒绝就医,拒绝住院治疗。本文在治疗上除了常规的抗抑郁,抗躁狂药外,多数患者还合并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文献报道的“老年期精神障碍治疗”多单一用药不符。

本文躁狂患者,抑郁患者,抑郁躁狂患者,男性患者都高于女性患者,因样本小,不能说明社会人群中,以上疾病男性发病率就一定高于女性。本文老年患者所应用的药物,都是刚接近有效剂量,与其他年龄组病人常规用药剂量相比较相对较低,说明老年精神病人的治疗,不管何种精神药物,应以低剂量为宜,与国内问献报道相同(3)。据资料报道(4),老年期精神疾病的患病率5‰,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8%。应提倡全社会重视老年人的精神卫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照顾老年,家庭融洽保持愉快的情绪,使他们同享天伦之乐。

参考文献:

[1]沈渔村主编《精神病学》第四版 2002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450

[2]于欣主编《老年精神医学新进展》2011-2012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7

[3]许之驹等185例住院老年精神病人使用精神病人药物的调查分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第3卷第1期—55

[4]沈渔村主编《精神病学》第三版 2002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450

作者简介:张印(1974.05)男,汉族,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临心理科,主治医师,白求恩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临床精神医学。邮编:136000

赵鹏,男,主任医师,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司法鉴定科主任,邮编:136000 研究方向;临床精神医学。

蔡启霞、女,(1979,06)汉族,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临心理科,医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临床精神医学。

论文作者:张印,赵鹏,蔡启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5

标签:;  ;  ;  ;  ;  ;  ;  ;  

60岁以后首发躁狂抑郁发作34例临床分析论文_张印,赵鹏,蔡启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