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瘢痕的临床评估及综合治疗分析论文_陈红梅 张琼

创伤后瘢痕的临床评估及综合治疗分析论文_陈红梅 张琼

(第一作者陈红梅,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整形美容科 442000,通信作者张琼,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442000)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定向扩张器在治疗创伤后面颈部瘢痕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 2013年12月至 2015年10月用定向扩张器治疗32例创伤后面颈部瘢痕患者。手术分两期:先于瘢痕附近正常皮下置入定向扩张器,皮肤充分扩张后行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结果:32例患者共治疗45处瘢痕,置入扩张器47个,一次修复最大面积为 12cm×16cm,除3例遗留部分瘢痕经第二次皮肤扩张修复外,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扩张期并发症13处(28.89%),以扩张器外露最多见。结论:定向皮肤扩张器在创伤后面颈部瘢痕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应重视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创伤后瘢痕;评估;综合治疗

瘢痕整复一般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多次处理方能达到理想效果。瘢痕整复主要有切除、不规则化及皮肤磨削三种方法。术前应根据瘢痕位置、形状、走向、挛缩程度、局部皮肤类型、瘢痕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适宜的整复方法。面颈部瘢痕患者往往对治疗效果提出很高要求,例如五官等功能部位无移位,瘢痕要尽可能小而且皮肤平整,尤其希望没有色差[1]。传统的植皮和游离皮瓣往往无法达到这样的治疗效果,目前只有利用相邻皮肤扩张的方法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但在面颈部由于有重要的表情器官和神经血管分布,因而可供扩张的皮源少;特别是面颈部扩张部位局限、扩张难度大,扩张后皮肤收缩易引起面颈部器官、轮廓变形,同时手术并发症高,因此限制了该方法在面颈部的应用[2]。回顾性分析我科 2013年12月至 2015年10月用定向扩张器治疗32例创伤后面颈部瘢痕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 2013年12月至 2015年10月用定向扩张器治疗32例创伤后面颈部瘢痕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10~33岁,平均19.8岁。瘢痕原因:烧伤27例,外伤2例,感染2例,同位素治疗葡萄酒色斑引起 1 例。瘢痕面积:瘢痕大多呈不规则片状,最小3cm×4cm,最大20cm×18cm。

1.2方法 手术分两期:先于瘢痕附近正常皮下置入定向扩张器,皮肤充分扩张后行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

2结果

32例患者共治疗45处瘢痕,置入扩张器47个,一次修复最大面积为 12cm×16cm,除3例遗留部分瘢痕经第二次皮肤扩张修复外,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扩张期并发症13处(28.89%),以扩张器外露最多见。

3讨论

头皮是扩张器应用的最佳部位,是全身扩张效率最高的部位。只要秃发的面积不超过全头皮的2/3,扩张剩余的正常头皮后即有希望覆盖全部头皮;头皮扩张后尽管面积增加了,但毛发总数无增加,只是毛发间距增大,实际上是毛发的再分配,术后头发较正常略为稀疏,但头发长长后一般看不出来。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修复后的头皮均长有毛发,并且瘢痕在毛发的遮挡下不很显现。一般沿瘢痕边缘选择切口[3]。分离层次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伤口愈合后即可注水扩张。一般每周注水1—2次,约需3个月的时间。注水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局部皮肤不出现发白及血液循环障碍为原则。皮肤经反复扩张达到预计量,可行二期手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原切口切开皮肤取出扩张器,切除纤维板,将扩张的皮肤形成皮瓣,运用推进、旋转、易位等方法修复创面[4]。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最早是被应用于瘢痕性秃发的治疗,切除无毛发生长的瘢痕区后,用瘢痕周围扩张出的正常的带毛发的皮肤来修复切除瘢痕后继发的皮肤缺损,该方法通过瘢痕周围毛发的再分布来实现秃发的治疗[5]。手术一般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手术是埋置扩张器于拟扩张部位的头皮帽状腱膜下。术前要根据拟修复的部位、形态及病变范围和可供扩张的正常皮肤的大小形态等情况来选择扩张器的大小及形状,一次手术可埋置一个或多个扩张器。手术可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术后一周即可以开始间断注水,一般3~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量为扩张囊容量的10%~20%。扩张囊有很好的扩张性,多可超过其容积进行超量扩张。扩张量足够后,可维持扩张一个月左右,使皮肤软组织得到充分扩张,以减少皮肤回缩。要根据拟修复的部位、形态及病变范围和可供扩张的正常皮肤的大小形态选择扩张器。如额部选择长方形,面部选择圆形或长方形,眶周选择新月形等。整个扩张过程完成后,即可进行第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切除瘢痕,形成扩张皮瓣,修复缺损区域[6]。如果一次扩张不足以修复全部瘢痕,可在二期手术时在扩张皮瓣下再次埋置扩张器,进行“接力”扩张;也可于伤口愈合后6个月再次于扩张皮瓣下埋置扩张器接力扩张。应用扩张后皮瓣治疗修复面颈部瘢痕或缺损的关键是要满足外形上的要求。首先,根据器官的分布,颜面有不同的分区,如额区、眼眶区、鼻区、面颊区、口周区等等,在修复时必须充分注意到每个区域的特点和要求,切口线一般宜与轮廓和分区界线相一致(如鼻唇沟、眼眶区等)。另外,眼、鼻、口等部位均不能有张力或牵拉,因为有张力或牵拉必然会造成器官的移位及变形,故在皮瓣转移之前,必须预测扩张后产生的“额外”皮肤软组织的量是否能够满足修复的需要。本组资料显示,定向皮肤扩张器在创伤后面颈部瘢痕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应重视预防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旭,张选奋. TGF-β亚型在创伤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14,04:337-340.

[2]姚东刚,张选奋. Ⅳ、Ⅵ、Ⅻ、ⅪⅤ、ⅩⅥ型胶原与皮肤创伤修复及瘢痕增生的关系[J]. 中国美容医学,2014,06:507-511.

[3]熊舒原,曹宁,黄祖根,汤逸颜,郭春根. 利用二次谐波成像技术监测成兔耳皮肤创伤愈合和瘢痕形成过程[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3,01:5-9+64-65.

[4]Leann M. Mikesh, Lavakumar Reddy Aramadhaka, Christopher Moskaluk, Paola Zigrino, Cornelia Mauch, Jay W. Fox. Proteomic anatomy of human skin[J]. Journal of Proteomics. 2013(10):921-922.

[5]Caglayan Yagmur, Ethem Guneren, Mehmet Kefeli,Rei Ogawa. The effect of surgical denervation on prevention of excessive dermal scarring: A study on rabbit ear hypertrophic scar model[J]. Journal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 Aesthetic Surgery. 2013(10):862-863.

[6]Nozomu Yoshioka, Shin‐IchiHisanaga, HitoshiKawano. Suppression of fibrotic scar formation promotes axonal regeneration without disturbing blood‐brain barrier repair and withdrawal of leukocyte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J. Comp. Neurol.. 2014(18):913-195.

通讯作者:张琼 ,女,1985年5月14日,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大学本科学历,

论文作者:陈红梅 张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  ;  ;  ;  ;  ;  ;  ;  

创伤后瘢痕的临床评估及综合治疗分析论文_陈红梅 张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