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图书成本管理,优化成本核算论文

加强图书成本管理,优化成本核算论文

加强图书成本管理,优化成本核算

李艳艳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曲磊 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摘要: 在中央文化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的浪潮推动下,出版社公司制改革已经逐步完成。在新形势下,图书出版行业不断进步与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图书出版业作为比较传统的行业,要想立足市场与提高自身竞争力,首先对出版单位管理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出版单位应该抓住内因,加强图书成本的管理,扩大成本管理的外延,优化成本核算,提高核算质量,适应当今社会对于成本管理上的新要求。

关键词: 图书成本;成本管理;成本核算

一、图书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核算对象是指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承担客体。核算对象的确定是成本核算质量的关键问题,是正确计算图书成本的首要条件。出版单位生产的产品是图书,故按照图书的版(印)次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二、图书成本核算项目

目前,出版单位一般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图书成本。在图书出版过程中主要核算的项目包括稿酬所得、纸张材料、制版费、印刷费、装订费其他生产成本,统称为直接成本。除直接成本以外,还包括间接成本。销售费用、网店营销费用、项目管理费用、图书其他支出等都属于间接成本。

三、图书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图书成本按照图书版(印)次进行归集,由单本图书负担的成本项目,将发生的费用直接计入该图书的成本;由多本图书共同负担的费用,按照合理的标准进行分配。分配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1)直接材料包括纸张、辅助材料、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按照实际发生和使用量直接计入对应图书成本。(2)直接人工包括图书的稿酬所得、编辑加工费、印务有偿费、印刷费、排版费、装订费、音像复制等按照实际发生费用直接计入对应图书成本。(3)为印制图书而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比如特殊工艺、宣传配套费用。应该按照实际发生费用直接计入相关图书成本。(4)制造费用,是指在图书出版过程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所发生的一切其他费用,间接材料或者人工费用的发生,应详加分析其发生原因及用途。凡能确定具体的归集图书时,应全额计入该图书成本;否则,应该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分摊到计入参与分配的图书中。如封面同拼工艺发生的费用,一般采用平均法,将费用平均分配计入到参与同拼图书的成本。(5)销售费用、网店营销费用、项目管理费用、图书其他支出等费用,凡能具体归集到图书时,应全额计入该图书成本;否则,计入图书的部门,由部门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分摊到具体的图书成本。

1.2.剧组化妆师的生存现状。第一,收入。据了解,刚进入的化妆师小助工资一般为100元一天,有点基础的一般是200-300 元一天,而稍有资历的化妆师则有机会与剧组商量价钱。就平均月收入而言,绝大多数人的月收入为3000 ~4000 元(67.58%),4000~6000 元次之(17.37%)。第二,支出。主要休闲方式像睡觉、上网以及看电视,等低消费的活动较受横漂者的欢迎。在日常开销中吃和住所占比例比较大。不拍戏时,一份简单的快餐甚至几个馒头就凑活一餐,戏少的时候,甚至一天只吃一餐或者两餐。而大多数化妆师所居住的出租屋,月房租一般在 200 至 300 元左右,这也算一笔不小的支出。

四、图书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迫切需求。 中央文化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顺应了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需求,成本管理的范围和外延不断扩大和拓宽,同时也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水平。首先突破了传统图书成本管理范围。随着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出版过程的产业链与价值链模式日益增强,将图书成本管理的范围延伸到生产环节的前端策划设计环节和图书成品销售与营销环节。成本管理范围的扩大,不仅有助于图书成本的控制,而且开辟了降低成本的新途径。

(三)规范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图书成本管理,对产业链环节中发生的费用进行全面归集,提高成本管理与核算质量;明确产业链中每一环节发生的费用,提高了成本信息质量;可以优化图书选题,选择最佳图书形态,根据市场分析和营销方案,控制和跟踪图书出版成本,最大程度的实现图书成本管理目标,提高单本书经济效益。

(二)成本精细化管理要求。 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出版单位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与特点,把精益管理的理念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促使成本管理更加规范和精细化,这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环节。成本精细化管理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管理系实现单品种图书成本的核算更为精准和客观,成本范围和外延的扩大,从策划设计、生产过程、营销、售后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的核算,减少费用公摊的黑洞现象,实现产业链成本最优化。

五、优化成本核算建议

(一)加强图书成本管理

图书成本管理可以规范成本核算,拓宽了成本的范围和外延,有效降低图书成本;选择合理的费用分摊方式,避免费用黑洞公摊,真实反映图书产业链中每一环节的成本费用;对成本精细化管理,单品种图书成本核算更精确,提高了图书成本管理的水平,提高了图书的经济效益。

任一项工作开展都需要一个准确的理念,而在目前企业中存在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那就是企业各部门甚至财务部门自己也认为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是二个独立的管理活动,管理好企业,只要各部门管理好自己就行了,这种理念严重影响了企业业财融合的展开。

根据图书出版过程分为三大板块策划设计环节、生产环节和发行环节,把估算的总成本分配到各个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去。按照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支出概算应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具体项目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咨询费、销售费、项目管理费、管理费用、稿酬所得、纸张材料、制版费、印刷费、装订费及其他直接生产成本。如策划设计环节选题的申报,选题内容的市场分析和产品策划,选题的生产成本预算和盈亏平衡点,图书形态商讨等一系列的工作都会发生不同的费用。例如管理费包括图书出版过程编辑人员的工资和加工费,日常工作中耗费的电、水、暖、气,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设备资产等消耗,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的支出。图书成本预算主要是以编辑室为中心,各个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每一项费用的编报都需要编辑室根据部门内的图书出版的每一环节来填写。财务部门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成本预算汇总、成本预算执行,成本预算控制和预算预警等职责。

(二)加强图书成本预算管理

Stein等人指出教学任务要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还需要教师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他们提出若干保持和降低教学任务高认知要求的教学策略[55],这些策略对于创造型教学任务的实施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三)作业成本法与成本预算相结合

目前,图书生产成本比较稳定,在市场竞争中不论是工价影响因素还是纸张供应因素,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空间越来越小。与之相反的是策划编辑费用与营销费用的比重不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生产环节的费用。图书成本预算在估算前期的策划费用与后期营销费用采用作业成本法分配费用。

作业成本法核算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预估和概算可能发生的各种资源耗费,资源耗用最终会以图书成本的形式来体现;其次将资源耗用根据动因进行划分,合理的归集到作业成本中心;最后根据作业动因把费用按照分配标准分配各作业成本中心,分配标准的计算是成本动因把各作业成本耗费和作业量的比率,再根据每种图书耗用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项项目中。例如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咨询费等进行预估概算,前期选题策划发生的费用归集到策划费用中心,工作量的参考标准是按照字数多少来分配。最后根据计算出的标准,将发生的费用分配到具体图书中,字数越多成本便越高。

(四)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与财务人员素质

图书出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规模大的企业品种涉及品种上万种,归集周期较长。预算编制作业法下的成本预算编制,对出版企业的 ERP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出版单位的ERP系统信息平台,实现策划设计、生产、销售、财务的信息资源共享一体化,形成价值链反应效应。在成本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图书出版过程中每个环节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积极的反馈。同时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还要了解出版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熟悉印刷工价,及时解决编辑部门成本预算环节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成本核算准确性和及时性。为财务预算决算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正确的政策依据,实现成本预算和控制目标,提高出版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2]王澳菲.作业成本法在出版企业的应用探讨[J].会计之友,2013(18):36-39.

[3]王轶男.浅谈作业成本法在出版社的运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3).

[4]王秋红.出版单位图书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5).

标签:;  ;  ;  ;  ;  

加强图书成本管理,优化成本核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