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小学德育教育比较探究论文_陈海霞

中外小学德育教育比较探究论文_陈海霞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育秀小学 250003

摘 要:自从我们国家施行了新的教育体制改革,社会各界人士愈发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毕竟德育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心灵健康成长。本文主要通过比对外国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参照中国自身的德育教育模式,希望通过与外国小学德育教育的比较,探究一条更加贴合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道路。

关键词:中外小学 德育教育 比较 探究

一、德育的定义

顾名思义,德育是对学生的一种道德教育。它是施教者对受教育者施以各类道德影响活动、语言影响、心理指引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信仰、培养道德情感并且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事实上,每一个国家对于德育教育多少都有些差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德育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的未来能有更加美好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时候,道德教育的观念讲究的是“道法自然”,这种哲学形态对今天的教育者依旧影响深刻。就目前阶段而言,我们国家的德育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对应的政治教育为第一要旨,比较侧重于家国情怀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要让新世纪的接班人发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美德,让他们成长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二、比对中外小学德育教育

1.中国与新加坡小学德育教育的比较。根据新加坡教育局的有关方针,他们的小学德育教育比较偏重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意识的培养,看重的是学生的道德思维以及道德习惯的培养。与中国相比的话,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不同点:其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新加坡是资本主义社会,他们是以自由市场经济与中央集权政治互相结合的一种德育教育理念。其二,两者之间的层次也不同。新加坡是以“五个价值观”为主要指导思想,中国的小学德育教育往往更注重知识性的道德灌输,而新加坡则是以“熏陶法”为主要的德育教学手段。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新加坡与中国还是有很多相似处的,毕竟新加坡居民大部分都是华人。而也有不同的地方,中国的小学德育教学应该从新加坡的教学思路吸取一点经验,让学生更加自然地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

2.中国与美国小学德育教育的比较。与中国有本质上的不同点是,美国小学的德育教育主旨在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美国精神”的美国公民,他们对孩子的培养是十分具有地域性的。从表面上看似是让学生成为自由思想、自由民主的公民,其实他们还是比较侧重培养能够适应阶级统治的人才。而中国的小学德育教学则不同,我们不以阶级统治为划分,旨在培养的是无阶级统治、平等的“四有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两国都比较看重培养出符合国家需求与学校需求的学生,不过却在思维方法、指导思想、实施方法以及施教内容等各方面有所不同。客观角度而言,美国小学的德育教育是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的,有非常明显的个人主义。而中国小学的德育教育明显更加包容,在教学思维上有更好的兼容性与互助性,而且核心内容较为和谐。

3.中国与日本小学德育教育的比较。日本的小学德育教育比价侧重于让小学生是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来感受心灵层面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与周边的人、事、物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并从中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认识到贴合自身发展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日本的小学德育教育主要分成三个阶段:从接近自然开始,到逐渐了解自然环境,最后到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的主体地位。中国与日本小学德育教育的共同点在于都希望学生成为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关德育教育课程的。不过,中国的德育教育比较强调“育人”的核心,而日本比较看重的是学生在受教育时的层次与实际体验;日本强调的是个性化发展原则,而中国强调的是集体主义观念;中国的小学德育教育有很多地方依旧十分保守,坚持的是传统思想,而日本比较懂得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日本的小学德育教育主要是在社区与学校之间展开,而中国比较重视的是家庭与教师以及各类亲子活动的融合。

4.中国与越南小学德育教育的比较。两个国家同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而且都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德原则。越南还是以胡志明的思想观作为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向,较为看重将小学生培养成为“红色革命”“特殊革命”的接班人。中国虽然也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但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比较看重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共产主义,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并且拥有高尚的道德素养。中国小学的德育教育反映了最为真实的社会主义初级理想的实现,体现了让小学生成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里面含有无产阶级深厚的情感与人文关怀。总而言之,中越两国的小学德育教育孰优孰劣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中国的小学德育教育只要懂得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未来一定会发展得更加多元化、创新化。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从业者,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各国之间的德育教育问题,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对中国小学德育教育事业有益的加以吸收,争取将未来的小花朵培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养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清 在中外德育比较研究中创新德育发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No.186,(5),200。

[2]佚名 加强和改进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新举措探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2018。

[3]贾林 中外合作办学中高校德育创新问题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35)。

论文作者:陈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  ;  ;  ;  ;  ;  ;  ;  

中外小学德育教育比较探究论文_陈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