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方法论文_赵素芬

浅谈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方法论文_赵素芬

山东省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 261300

摘 要:写作动机和兴趣是写作主体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构成,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写作课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写作动机和兴趣的培养,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在教学中应做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开设写作课的重要意义;要激发出学生对提高写作能力的内在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尽最大可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和浓厚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写作教学 写作动机 写作兴趣 激发

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长期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缺乏写作动机,消极被动,总觉得写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存在着厌烦情绪。因此,作文教学中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放在首位,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而主动积极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写作兴趣就不愁没有好文章。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这需要我们去唤醒学生作文中失落的灵魂,去启动学生个性活力的引擎。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感悟生活——唤醒个性

1.勤观察。

社会上有热点,生活中有情趣。要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特性、变化,自己去发现和感受;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义的事物和异样的感受,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2.勤动笔。

生活中所发生的,就是作文所要表现的。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文字,分门别类地加以积累,如“写人记事篇、写景状物篇、自选篇”等。通过观察、感受、表达,逐步引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写作自然就有底气了,个性的张扬自然就有了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大胆表现——舒展个性

有些同学不是不会写,也不是肚子里没有“墨水”,但在写作中他们有“三怕”:怕老师不喜欢,怕考试得不到高分,怕被同学嘲笑。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敢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也就是敢于想、敢于说自己心里话。只有这样,潜在的素养才能表现出来,作文才能放射出个性的光芒。

三、真情流露——激活个性

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他们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没有真情实感的个性是僵硬的、缺乏活力的、不能感人的。强调真情实感,关键是不要写假情、抒庸情,如一写到游记就是今天玩得真高兴,一写到家乡就是家乡变化真伟大。健康的情感不能跟伟大的情感混为一谈。我们要通过努力,让学生“真起来”,让他们“做真人”、“抒真情”、“讲真话”。只有这样,个性才具有活力,才能感人。

四、自由创造——挥洒个性

要使学生自由创造,就得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取消对作文的种种限制,把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让学生有自主选择、主动发挥的空间。

五、展开想象——放飞个性

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就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造成学生作文模式化、公式化、假话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强化想象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样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写作个性的形成。如果说生活积累使个性得以扎根,那么想象无异是为个性的培养插上了双翅。

六、激发体验生活的动机

小学生作文是以表现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他们体验生活的方式除了日常生活自发获得外,还有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和学生共同设计的方式。我们要善于开发真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尽情地体验生活,捕捉生活的亮点,指导学生运用自身的感官,让他们获得亲身感受,增强直接的体验,从而开辟作文写作的新源泉,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其转化为写作的动力。

例如,让他们帮助父母做家务,到田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都可以增加自己的生活体验,培养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精神,而且获得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欲望。

我们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会观察孩子,从孩子的特点和心理出发,根据教学规律,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思考的习惯,让小学生从小就爱作文、善作文、乐于书面表达。

论文作者:赵素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  ;  ;  ;  ;  ;  ;  ;  

浅谈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方法论文_赵素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