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义大利语文学_文学论文

浅谈义大利语文学_文学论文

意第绪文学简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学论文,意第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意第绪文学是丰富多采的犹太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犹太民族在流散时期(公元70-1948年)使用意第绪语①创造出的一种最具特色、影响最大的文学。它兴起于中世纪的中欧地区,后扩大到东欧,随着中欧、东欧犹太人的迁徙,又传播到南北美洲和西亚地区。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与犹太文学的主体──希伯来文学并肩发展。在保存、传播、繁荣犹太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意第绪文学,我国读者并不完全陌生,早在本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初就有一批现代文学先驱谈到过意第绪文学,80年代初又有一些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在再次掀起的介绍外国文学的热潮中重又提到了意第绪文学,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对意第绪文学的介绍和研究还很不够,人们至今仍未见有从总体上介绍、评价意第绪文学的文章面世。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对意第绪文学的研究和评论。本文试图通过对意第绪文学发展历程的梳理,对其各个发展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介绍,在宏观上对其进行总体论述,以引起我国学者对这一具有六百年历史的独特文学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

意第绪文学首先是以一种直接服务于犹太女子的文学形式而出现的。根据犹太传统,被视为“圣语”的希伯来语言只授于犹太男子,而不教给犹太女子,从而使犹太女子从小就失去学习希伯来语的机会,长大后也就无缘接触希伯来文学。为了弥补犹太女子的这一损失,意第绪文学便应运而生。

与其他语种的文学一样,意第绪文学最初也是以口头形式而流传于世,之后便逐渐用文字固定下来。鉴于最初的动机主要是为犹太女子提供一些可欣赏和愉悦的文学作品,作品的主题也就自然集中在能使女子愉悦或能给女子以道德教诲的一类题材上。意第绪文学的这一特征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才开始有所改变。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犹太启蒙运动的兴起,这一启蒙运动将意第绪文学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在这以后,意第绪文学便逐渐发展成一种表达智慧和美感的独立的艺术样式。这一变化除了表现在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上,还体现在语言本身。18世纪末,意第绪文学已经相当概念化,口头用语和文学用语严重脱节。口语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而文学用语则脱离生活,在那些操意第绪语的东、西欧犹太人中间,这种语言已成了一种程式化的语言。犹太启蒙运动的展开使意第绪语在西欧犹太人中渐渐失去了原先的地位,他们开始接受欧洲人的语言,并以此作为日常用语。然而,在东欧,意第绪语却得到了新生,开始与东欧犹太人所使用的口语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表达形式。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口语,而且还成了犹太人使用的读写语言。意第绪文学也不再仅仅服务于犹太女子,而且还成为全体犹太人的一种共同的文化需要。其结果是这种文学开始迅速发展起来,最终便出现了繁荣的景象。然而,由于19世纪末东欧普遍发生的迫害犹太人的事件和20世纪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毁灭性大屠杀,一度十分繁荣的意第绪文学又突然迅速走向了衰落,尽管它还在顽强地表现自己,但衰落的趋势已无可挽回。

有近六百年历史的意第绪文学,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兴起时期(13世纪——18世纪中叶)、发展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黄金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繁荣后及衰退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今)。

1.兴起时期

意第绪文学最早出现于13世纪的德国。第一批作品基本是对犹太经典《圣经》、《塔木德》、《米德拉西》中有关故事的转述。14世纪开始出现以《圣经》人物亚伯拉罕、以撒、约瑟、摩西为中心的诗歌。其中关于以撒被缚献祭的诗似乎十分流行,出现过若干不同的版本。随后出现的作品大多是在一些节日、喜庆、宗教仪式上朗读的诗歌,以及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奇。为了适合女子的欣赏口味,人们往往对那些欧洲民间故事和传奇的内容作适当的修改。严格说来,16世纪前的作品几乎都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只不过是一些翻译、编译、或改写而成的作品。不过,还是出现了少数非翻译的作品,如1478年间写成的书信集、1542年刊印的强调女子宗教义务和道德规范的论文集《论行为规范》等。17世纪初,《托拉》和《圣经》意第绪语译本的出现,从语言的角度有力地推动了意第绪文学的发展。1602年,出版了以散文体写成的《意第绪故事集》,这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小说集,反映了日尔曼封建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犹太人的生活。写于1691--1719年的《回忆录》一书,是一位居住在德国哈默尔恩,名叫格卢克尔的犹太女子所著。《回忆录》从个人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犹太女子的生活和情操。此时,以骑士为主要人物的传奇作品也纷纷出现,从其主题和内容上来看,德国民间文学对意第绪文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意第绪戏剧开始在德国出现,尽管故事内容大多来自犹太经典,但从场景到人物的动作都受到了非犹太戏剧,特别是当时流行于欧洲的神迹剧的影响。

在意大利,意第绪文学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就已出现,尤其是在大量从德国来的犹太人所聚集的阿什肯纳兹北部地区,经常可以见到以世俗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象威尼斯、克雷莫纳、曼图亚这类文化事业发达的城市都曾印刷过不少意第绪文学书籍。这些文学作品植根于当时的意大利文学传统,都不是转述或翻译性质的作品,而是属于一种有独创性的创作。在一系列作家中,以利亚·巴赫·莱维塔最负盛名,他是意大利意第绪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流传下来的意第绪语作品有翻译、诗歌、传奇和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无论在选材上,还是在风格上都反映出它们受到了意大利文学的影响。

2.发展时期

在欧洲启蒙思想影响下,以德国哲学家门德尔松为代表的犹太知识分子在犹太人中间开始了一场被称之为“哈斯卡拉”的犹太启蒙运动。随着法国大革命的胜利和“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犹太人的解放时代终于到来了。在这一形势下,意第绪文学进入了发展时期。到19世纪中叶,已出现了一批有才华、有影响的作家。作品已不再象前一时期以翻译、改写为主,而是以独立创作为主。作品的主题也逐渐由宗教转向世俗,开始出现了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文学刊物第一次出现,作家有了相对固定的发表作品的园地。写作手法也有了一定提高,文学呈现出多样化。不过,大部分作品仍以故事和传奇为主,尚未出现有影响的大部头作品。

这一时期,意第绪文学得到了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意第绪语的重视和日益增多的使用。当犹太启蒙运动在东欧展开时,广大的犹太群众掌握的唯一语言就是意第绪语。启蒙运动者要达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目的,就必须使用意第绪语。而使用的结果不仅普及了启蒙思想,也为意第绪语和意第绪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19世纪中叶,几乎所有的犹太作家都在创作中使用过意第绪语,如果说不是他们的全部作品,起码有部分作品是用意第绪语写成的。

这一时期,意第绪文学的中心已从西欧移至东欧。艾萨克·尤切尔和阿伦·沃尔夫森在18世纪90年AI写作下的两出反映犹太启蒙运动的喜剧,标志着意第绪文学在西欧发展时期的结束。剧中公开蔑视意第绪语,操这一语言的都是一些遭人痛恨和嘲笑的人物,而正面人物都说“纯正”的德语,从而间接表明西欧犹太人的同化进程至此已成为时尚。可是,东欧意第绪文学却是随着喜剧开始的。尽管19世纪初在东欧出现的意第绪喜剧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启蒙主义思想和使那里的犹太社团走向现代化,然而,却在无形之中使意第绪文学从民间文学过渡到现代文学。在这方面作出较大贡献的有S·埃廷杰、I·阿克森菲尔德、门德勒和A·戈尔德法邓。

东欧意第绪文学是在不同思想的斗争和犹太社会出现一系列变化中发展起来的。文学中表现的社会、民族意识反映了自19世纪初发生在犹太社会内部的根本性变化;对歧视、迫害和屠杀的描写反映了外部世界对犹太民族的敌视;而作品中涉及到的对意第绪语,对希伯来语,希伯来文学,以及整个犹太文化的态度则反映了人们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在表现不同思想的斗争中,东欧的意第绪文学还是哈西德思想和启蒙主义思想激烈冲突的一个领域。尽管这种冲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然而,时至今日,意第绪文学中所反映的仍然是这两种思想冲突所代表的根本性问题。从广义上讲,哈西德主义代表生活中神秘、浪漫的一面,而启蒙思想代表的则是生活中理性的一面,它最终导致了文学活动中“现实主义”的倾向。哈西德主义自18世纪出现以来,便试图在神秘主义和感情基础上恢复犹太人的宗教和社会生活,并用意第绪语创造出属于自身的文学。与哈西德的希伯来文学相比,哈西德的意第绪文学在视野和表现形式上较为狭窄,然而,由于现代意第绪文学的所有风格都直接来源于它,其重要性则显然要大得多。现代意第绪文学无论是精神上、观念上、还是叙事主题上都受哈西德思想的影响。哈西德作家笔下的文学从根本上来说有两种:反映哈西德创始人和领袖光辉的圣徒传记和神秘的宗教故事,这一时期有相当一部分意第绪作品都是以此为主题的。启蒙主义作家由于是在批判哈西德思想基础上开创其文学道路的,因此,嘲弄和讽刺哈西德所主张的观点就成为它的一大特征。这一时期,大多数赞成启蒙主义思想的意第绪作家的作品则主要是公开的说教和散发着火药味的讨伐性文章。活跃在这一时期的意第绪作家有莱文·艾萨克(1740--1809)、纳赫曼(1772--1810)、Z·B·莱文森(1788--1860)、以色列·阿克森菲尔德(1787--1866)、施洛姆·埃廷杰(1800-1886)、A·B·戈特洛伯(1811--1899)、I·M·迪克(1807--1893)等。

3.黄金时期

这是意第绪文学的繁荣、鼎盛时期。起源于德国的犹太启蒙运动已在全体犹太人中展开,并冲破了传统犹太教对人的长期束缚。犹太人的创造力获得了极大的释放,犹太民族的世俗化过程开始加快。与此同时,反犹主义思潮在欧洲重新抬头,特别是在东欧、俄国出现了集体迫害犹太人事件。面对迫害和屠杀,犹太人开始纷纷外逃,形成了现代史上最大的迁徙运动。然而,在犹太人大规模迁徙过程中,意第绪文学范围开始扩大到美洲大陆和中东地区,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意第绪文学同时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广泛传播的局面。

这一时期意第绪文学的特点是涌现出了一大批有才华、有个性的作家,其中有不少人成了职业作家。由于他们的努力,意第绪文学的艺术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步入了现代文学的行列。门代尔·莫海尔·塞法里姆是第一位具有如此才华的意第绪语作家。他以无可争辩的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处于大变革时期犹太人的生活,他的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史诗般的风格。他还在创作中将意第绪语南北方言统一成为文学语言,为文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尤为重要的是,他的文学活动使一向不为人重视的意第绪文学的地位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并对以后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日后意第绪文学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

肖洛姆·阿莱赫姆和艾萨克·雷伯·佩雷茨是这一时期意第绪文学的两位巨人。19世纪最后25年,东欧犹太人掀起了一场旨在把意第绪语从口头用语改造成文学语言的运动,他俩都是这场运动中的主将。在他们的带领下,意第绪语不仅成为文学语言,而且造成了意第绪文学的繁荣,并使意第绪文学第一次为世界其他人民所接受。肖洛姆·阿莱赫姆是一位多产作家,发表过四十余部长篇小说和剧作以及三百多篇短篇小说。他的作品文字优美,情节生动,风格幽默,他本人则享有“犹太马克·吐温”之美誉。佩雷茨作为第一个使用严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犹太作家,开创了意第绪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新纪元。其他著名意第绪作家还有肖洛姆·阿施(1880-1957)、别尔李切夫斯基(1865-1921)、诗人莫里斯·罗森菲尔德(1862-1923)、耶胡阿西(1870-1927)、剧作家雅各·戈丁(1853-1909)、大卫·平斯基(1872-1959)等,他们各自的优秀作品都对意第绪文学的繁荣、为意第绪文学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许多著名希伯来文学家也在这一时期写下了部分意第绪语的作品,进一步丰富了意第绪文学的内容。这些作家有比亚利克、斯坦伯格、阿格农等。

这一时期还是意第绪文学刊物、意第绪文学社团大量涌现的时期。意第绪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使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意第绪文学无论是在作品质量上、形式上,还是在作品数量上都超过同时代希伯来文学的局面。

4.繁荣后及衰退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第绪文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繁荣后景象的出现,以及衰退时期的到来。造成为一系列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欧洲的政治形势。首先是苏联布尔什维克革命在给犹太人带来新的困难的同时,又给意第绪文学带来了希望,特别是在革命成功和粉碎白卫军反攻后,限制犹太人权利的各种法律被取消了,意第绪语被看作是犹太人的“母语”而受到尊重。当时苏联政府的这一政策不仅得到国内犹太人的积极拥护和支持,而且还得到国外犹太人的赞许和支持。他们把苏联革命看成是解决社会和民族问题的最佳途径。除了许多革命前逃亡在外的意第绪作家纷纷返回之外,还有居住在波兰、罗马尼亚和美国等国的意第绪作家也开始移居苏联。在这一情况下,意第绪文学得到了迅速发展。20年代,苏联三家意第绪出版社出版的意第绪文学书籍比世界上所有其他意第绪语书籍的总和还多。

其次,欧洲大陆的政治动荡造成犹太人持续外迁。随着移民潮前往美国和巴勒斯坦的意第绪作家进一步充实了这些国家原有的意第绪文学家队伍。意第绪文学开始在这两个地区,尤其是美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美国开始成为意第绪文学的新的中心。20年代到50年代初是美国意第绪文学繁荣时期,前面已提到的许多作家都在美国意第绪文坛上发挥过作用。一些以难民、移民身份来的意第绪文学家开始崭露头角,进一步扩大了意第绪文学在美国的影响。1978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意第绪作家辛格及其兄长就是在这一时期来到美国,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两位作家。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意第绪文学相比,美国意第绪文学的最大特点是较多地受到盎格鲁撒克逊文学的影响。美国的自然风貌、大都市生活、美国化移民成为文学的重要描写对象。另一方面,美国的意第绪文学仍受到东欧文学传统风格的影响,因为美国所有的意第绪文学家都由移民组成,都是在东欧教育下长大的。尽管不少人作出了很大努力,但终究未能在美国培养出土生土长的意第绪语作家。也正是由于这一点,美国意第绪文学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这一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东欧犹太社团遭到毁灭性打击后,表现得尤为突出。不过,50年代后,美国意第绪文学在总体上呈衰退趋势的同时,仍有个别作家表现出惊人的才华,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其中艾萨克·巴什维·辛格最为著名。由于他对意第绪文学近乎狂热的热爱和在创作方面的不懈努力,1978年瑞典皇家学院终于把该年的诺贝尔奖金授给了这位意第绪文学家,辛格因此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此国际大奖的意第绪文学家,为正在萎谢的美国意第绪文学抹上了很可能是最后一道绚丽的色彩。

希特勒纳粹集团在德国夺取政权后,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迫害犹太人的行动,是造成意第绪文学走向全面衰退的最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进行了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使六百万犹太人丧生,并使存在已近一千年的东欧犹太社团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战前十分活跃、人才辈出的波兰意第绪文坛一下子沉寂下去,意第绪文学遭到查禁,大批作家被屠杀,幸存者除了逃亡他乡已别无选择。战争和纳粹大屠杀对意第绪文学造成的最大打击是毁灭了整个操意第绪语的犹太社会,使意第绪文学一下子失去了语言的根基,从而导致这一极有生气的文学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其次,1948后,苏联国内对意第绪文学的突然取缔和对意第绪作家的秘密逮捕、杀害,也彻底扼杀了那里一度繁荣的意第绪文学活动。直至1959年,苏联才重新允许意第绪作品发表,但要振兴曾在那块土地上存在了一百多年的意第绪文学已为时过晚。

美国的意第绪文坛由于缺少新的人员补充和犹太人美国化进程的加速,战后美国意第绪文学的影响日渐缩小。然而,总体上走向衰退的意第绪文学却于50年代在以色列得到了发展。战后涌向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潮不仅带来了大批意第绪文学的读者,还带来了一批有才华的意第绪作家。此外,东欧犹太社团遭毁灭一事使得以色列犹太人改变了对意第绪语和文学的看法。人们开始认识到包括文学在内的意第绪文化是犹太文化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偏见的消除引起人们对意第绪文学的极大兴趣。相当一批著名希伯来文学家,如伯克维茨、格林伯格、费克曼等人也开始发表意第绪语作品。以色列的意第绪文学在主题上更多地与东欧犹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描写和反映东欧犹太人的生活、经历、命运、精神、心灵是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其中对在纳粹德国暴政下生活和被毁灭了的东欧犹太社团的描写尤为感人肺腑。与此同时,反映居住在以色列土地上犹太人生活的作品也开始出现,向人们预示着意第绪文学的新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意第绪文学还不会完全沉寂,还将继续作为犹太文学的一个分支延续和发展下去。

注释:

①指居住在法德地区犹太人于10世纪前后创造出的一种犹太语言。它的基本句法与日耳曼语相似,拼写则采用希伯来字母。词汇有15%左右来源于希伯来语,75%来源于德语、波兰语,10%来源于欧洲其他语言。书写从右到左。

标签:;  ;  ;  ;  ;  ;  ;  

浅谈义大利语文学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