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科技创业的四大趋势_技术创业论文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科技创业的四大趋势_技术创业论文

经济转轨时期中国科技创业活动的四大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时期论文,趋势论文,经济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末以来,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下,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减速。但是在经济增长低迷的同时,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却出现了,这就是在科技创新推动下创业活动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目前中国的科技创业活动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一、科技创业活动正在从计划指导向市场调节转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发生在西方的高新技术革命,一直予以高度的重视。早在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反复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著名论点。自1982年以来,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计划。1982年的科技攻关计划;1984年的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计划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1985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星火计划;1986年的“863”计划;1988年的火炬计划;1990年的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991年的攀登计划。在此期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发展相继推出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军转民计划、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计划、产学研工程等。

这些计划在推动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推动技术产业化方面奠定了初步基础。80年代以来,通过上述一系列计划的实施,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围绕高科技的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品开发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完整体系。尽管在技术转让和产品开发计划中,也注重了市场的导向作用,但整体上仍是在计划体制控制下的研究开发计划,可以说也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创新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始终存在着两种体制或两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即除了在政府主导下的科技创新活动外,还有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方性和民间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在高技术推动下地方性和民间性的创业活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在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出现的科技创新活动。1985年7月,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联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科技工业园。到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53个,经省级政府批准的地方高新技术开发区达到57个。自建区以来,高新区内主要产品明显集中于国内自主研究开发的技术产品,占到产品总数的76%,引进技术的占产品总数的13%,由国外企业直接控制的产品仅占11%。1998年高新区内由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直接兴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270家。

不论是在计划体制控制下的创业活动,还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市场调节下的创业活动,在90年代末均没有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作用和影响都处于边缘性状态。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在传统产业结构内的资本总量扩张。在这一时期,计划体制控制下的创业活动在总体上占主导地位。

1999年应当是中国创业活动发生关键性转折的一年。这种转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高新技术推动下创业活动开始从中国经济中的边缘状态转变成为中国经济活动的主流。1999年,不论是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还是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等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中,都明确把在高新技术推动下的创业活动看作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综合竞争国力的主导力量。二是在1999年风险投资被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普遍接受,开始了大规模地将风险投资与创业活动相结合的尝试。将风险投资大规模地引入创业活动,这意味着国内的创业活动开始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创业活动与风险投资相结合,使创业活动实现了一次飞跃。首先,风险投资使改革开放以来的自发的不规范的创业活动开始走向了规范化。其次,风险投资与创业活动相结合的同时,也是将创业活动纳入市场调节的开始。因为,来自西方的风险投资,本身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所以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也必须在市场中进行。最后,风险投资与创业活动相结合,也是中国的创业活动与国际接轨的开始。1999年既是中国风险投资迅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国外风险投资大规模进入中国的一年。这两者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我国将风险投资这种国际化创业方式在中国大规模推行的结果。

二、在创业活动推动下,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热点越来越明显

目前,虽然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小,但高新技术产业所具有的高速成长性,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亮点,因而也是国内创业的热点。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从1993年的2511.6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6417.6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6.4%,高于同期制造业17%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技术产业的比重1997年为12.2%,比1993年的8.9%提高了3.3个百分点。1999年全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623.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额247.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

80年代以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六大高新技术群,即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

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这些高新技术既是独立的领域,也是相互支撑、相互连接的整体。

从构成高新技术的六大技术领域看,在我国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中的医药业、环保业、航天航空业等四大领域从科学技术向产品化、产业化发展速度较快,除航天航空外的其它三个领域已是目前国内风险投资的热点。

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和领头产业。1999年中国信息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只有3.4%,对全国GDP增长量的直接贡献率为10%。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但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和其它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年平均增长率是经济总值增长速度的3倍左右,成为六大高新技术领域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在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产业和1998年迅猛发展起来的网络和电子商务更是创业投资的热中之热。中国的软件创业是从80年代初起步的,在90年代初一大批中国软件企业大都是在政府没有提供优惠政策的条件下,与享有三资企业优惠特权的国际大公司在激烈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至今赫赫有名的金山(1988.5)、用有(1988.12)、中软(1990)、东大阿尔派(1991)、山东中创(1991)、北大方正(1992)、托普(1992)、山东通用(1992)、四通利方(1993)、金碟(1993)等一批软件企业都是90年代以来创业的结果,其中一些企业是风险投资的产物。中国的软件产业与印度同时起步,但目前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已超过中国。中国的软件产业不仅面临着来自美国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印度的挑战。不过中国的软件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在增长力。一位美国著名专家就世界软件产业的发展发表评论:未来的进入强国是中国和印度。中国软件界也踌躇满志,力争在未来世界软件产业中争得应有的地位。

生物制药业。我国的现代生物技术起步于1980年前后。经过20年的研究开发,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有了很大发展。据对全国400多个单位的调查,截止1997年,我国已有12种基因工程药物和6种转基因植物商品化,数十种抗诊断剂和组培苗上市销售,并具有一定的规模。据上述调查,我国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已达130亿元人民币,大约是10年前的50倍。就单纯的生物技术而言,不仅是在中国,即使在国外,要使其像电子信息技术那样成为大规模发展的产业,还需时日。

但是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成药业的发展却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将传统的制药与现代的生物技术或其它的高科技技术相结合成为中成药产业中创业的主要方向。20世纪70年代末,中成药工业总产值仅7亿元,占中药业的五分之一,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中成药总产值翻了5番多,1996年增加到310亿元,若加上中药保健品(健字号),总产值已达500亿元。从表面上看这仅仅是一个传统制药业在规模上的扩展,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80年代以来中成药业的发展并不是原传统药业的简单延伸,而是在制药技术与工艺、市场营销等借助现代企业的运营模式发展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成药发展的过程,是另一种类型的创业过程。中成药与基因工程药物,不仅是目前中国投资的热点之一,也是风险投资者关注的领域。

环保业。环保业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从80年代开始环保业的推进主要表现为对经济增长的一种扣除。90年代末,在强制推行环保形成倒逼机制的作用下,环保正在从政府强制推行的行为,成为一部分企业和创业者进行创业的新领域。尽管环保业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技术领域,但环保业却为其它高科技领域注入了新的概念,如新能源、新材料、海洋技术发展都有环保问题。环保业正在成为中国的投资者和创业者积极进入的一个领域。目前的环保业不仅是国家投资的重点产业,也是民间投资者开始看好的产业。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5年,我国环保产业市场总量平均增长速度可达25%左右。到2005年,环保业年产值将突破2819亿元。环保业将成为与信息电子业并驾齐驱的一个新兴产业。

航天航空技术产业。航天航空技术产业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另一种类型的创业活动。目前中国航天航空业所具有的科研和生产力发展到了较高的国际水准,成为世界航空产业中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航天产业在导弹武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方面,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科研生产体系,成为世界航天产业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航天发射服务已跻身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生产。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高度综合的尖端技术,对促进基础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航天工业用于研制运载火箭投资的60%左右转投于其它工业;用于制造人造卫星投资的70%左右转投于其它工业,这种转投为基础工业和其它工业提供了技术改造和发展可能。仅1990年就开发出非航空的民用产品6000余种,为能源、交通、纺织、轻化、石化、医药等28个行业提供了600余种技术装备,绝大多数达到同期国际水平。总之,迅速发展的航天航空业对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提升或推动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其推动作用将会成为在高新技术推动下创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创业中心开始出现,全国性创业体系正在形成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机勃勃的创业活动开始于中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同一个时期建立起来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出现极其不均衡的发展。有些高新区的发展偏离原来的方向,高新区实际成了一般性的工业区或外资企业的入驻区;有些高新区不仅没有发展起高科技产业,甚至连传统的工业也没有发展起来,基本是失败的。真正沿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路子走下来的只是少数。这些少数高新区不仅沿着既定的方向良好地发展着,而且北京、深圳、上海、陕西等地的高新区,目前已形成的规模和潜在力,正在成为对全国或地区具有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的创业中心。

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不仅在对北京市的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龙头作用,而且越来越表现出对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辐射作用。1999年,北京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169.7亿元,比1998年增长10%。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565亿元,比1998年同比增长26.7%,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GDP的7.6%,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5.4%。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6.9%。就高新技术总规模占GDP的比重看,还比较小,但高新技术所具有的高成长性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提升作用还是巨大的。

北京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具有的巨大的发展潜力,不仅表现在已经形成的一定规模上,更表现在其初具雏形的产业发展体系和空间布局上。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部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布局的计划,中关村科技园区空间布局将由科技创新中心区、技术产业发展区、环京高科技辐射区三部分组成。同时还要建设好四个创新基地。这四个创新基地是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北京生物医药基地、北京西三旗新材料基地。

1999年是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战略转型的一年。1999年6月国务院对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批复,确立了中关村在首都乃至全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使北京创新活动高潮迭起,成为各国政府以及全球产业界、科技界和创业者关注的焦点。北京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创新经济竞争的前沿区域之一,首都经济将以全新的内涵步入“快车道”。

不论是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还是从潜在发展力上看,深圳是仅次于北京的另一个创业中心。深圳的高新技术创业已初具规模。1998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655.1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5.44%。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5家,其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达14家。深圳有521家技术开发研究机构,其中91.7%的研究机构建有企业。深圳的企业已和全国1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深圳也是发展风险投资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深圳市科技风险投资体系的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个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的试点城市。

总之,深圳是不同于北京的另一种类型的创业中心。同北京相比,深圳在利用市场的力量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高新技术转化方面走的更快。如果说北京的创业主要在原创技术方面的优势,那么深圳利用其与国外市场高度联系和高度市场化的优势,在科技成果大规模转化方面则有其它地区不可比的优势。

上海是不同于深圳和北京、同时兼有深圳和北京一些特点的另一种类型的高新技术创新中心。上海既有类似北京的雄厚的技术创新的资源,是仅次于北京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密集度大的城市,又有类似于深圳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较好的国际国内市场条件。除此之外,上海独特的地方是:具有北京和深圳不可相比的雄厚的传统工业基础和发达的金融支持。应当说上海是一个综合优势创新的中心。特别是90年代初浦东开发以来,这种综合优势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1998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16.4%。全市科技型企业中技工贸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亿元以上的企业40家。目前上海高新技术园区“一区六园”的模式已初步形成。

目前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已在高新区落户,这些跨国公司的入驻,大大提高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速度和产品的技术水平,在高新区内已经形成了微电子、计算机、现代通讯、光电机一体化以及新材料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此外,浦东张江金桥科技园已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药谷”。

在“一区六园”基础上,不仅形成一个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创业空间,而且为创业服务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制也在不断改进之中。上海高新技术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和辐射力,再加上已有的雄厚的传统工业基础和90年代以来进驻上海的跨国公司,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必将使上海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领域呈现出大规模、国际化、全方位的发展趋势。

陕西高新技术发展同以上三市比较,在总体规模和发展深度上都比较落后。但是处于中国中西部结合地带,具有承东启西、联贯南北的陕西的高新技术发展,所具有的对西部地区的潜在的辐射功能是以上三市不能替代的。建国以来,陕西在国家“一五”、“二五”计划和“三线”建设几次大规模的重点投资和地方财政的多年支持下,形成了中西部其它省份不可相比的综合优势。一是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全省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2万,其中从事自然科学的科技人员40万,从事空间活动人员16万。二是拥有众多的科研院所。西安地区现有科研机构1076个,其中国务院部属大院大所63个,省属院所48个。现有高等院校53所,博士后流动站4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5个。三是部分研究领域在国内居领先水平。陕西是国家航天、航空、兵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的重要科研基地,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空间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优势比较明显。在我国目前已发射的47颗卫星中,有41颗卫星所用的火箭发动机产于陕西。陕西被誉为我国的“航空动力之乡”。

同北京、深圳、上海三市相比,陕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可能慢一个节拍。北京、深圳、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已初步凸现,对经济结构的提升作用已经启动,而且高新技术创业所需要的环境也初步形成,陕西同以上三市比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仍处在量变积累的阶段,高新技术产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形成经济增长中的支柱产业还需时日。但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陕西是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具潜力的省份,所以陕西成为中西部地区的创业中心,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

四、科技创业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流力量

从上述国内创业活动呈现出的三大趋势中,可以发现与此并存的另一个趋势,即在技术进步推动下的创业活动,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流力量。导致科技创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流力量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中国科技创新的活动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效应。特别是在正形成的科技创业中心地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科技创新在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技术积累与资本积累相比,其积累的速度较慢,但技术积累一旦形成规模效应,对经济增长开始发挥作用时,其发挥作用的时间和力度比资本要大的多。如支撑美国90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高技术的积累,是从70年代末就开始的。围绕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的技术积累经过10多年的时间战后,在90年代才开始发挥作用。不论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一系列科技创业活动,还是在市场调节下民间和地方的创业活动,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积累,在我国其汇集成的规模效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将会发生持续性的推动作用。

2.处于经济增长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对科技创新的形成的强烈需求是科技创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导推动力的市场条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前提。事实上,从80年代的改革开放开始,中央就一直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由于经济增长对资本的需求比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要强烈得多,所以在90年代以前出现了代表资本价格的贷款和存款利率不断上升、知识和科技人员的价值不断贬值的局面。但从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实行软着陆后,出现的过剩经济,向社会传达的信息是:单纯依靠资本总量扩张推动经济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了,资本不再是经济增长最稀缺的要素,目前制约中国经济增长最稀缺的要素是科技创新。正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形成需求的前提下,知识和科技人员的价值正在不断升值。特别是在生机勃勃的风险投资业推动下,二板市场的出台,对科技价值的升值和创业活动深化将会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3.中央审时度势地推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一系列推动科技创业政策的出台,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技术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保证。

标签:;  ;  ;  ;  ;  ;  ;  ;  ;  ;  ;  ;  ;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科技创业的四大趋势_技术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