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啮合”,同步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初探论文_吴金泉 刘林之 杨长伟

校企“啮合”,同步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初探论文_吴金泉 刘林之 杨长伟

济南市莱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 济南 271100

我们莱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于2017年3月成立了“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教研小组,通过调研、探究、试验、归纳、改进,开发并试运行了“啮合式”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一、同步运转

1.育人目标同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啮合点,企业不只要求工人只要会操作设备,加工出合格产品即可,还要求工人能跟上新设备更换、新工艺改进和产品的不断变换的步伐,甚至要求工人凭借自己的技能参与企业的科研和工艺改进工作,并切实地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创造了效益。为此我校认真对待企业用人要求,分析企业人才现状,双方协商制定了共同的育人目标:培养技能型、发展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在此基础上制定阶段培养目标和计划。学校只有满足了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才会自主地与学校“啮合”。

2.专业同步。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密切相关,专业性质决定了人才的培养类型,专业设置也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度。在设置专业时,一定要分析研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的工种或着产品生产的每一步工序对接。学校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对于学生就业、社会经济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直接使职业学校走上了健康、良性发展之路。

3.教学内容同步。将学生的所学与所用统一结合起来,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技能课都要以企业的产品为案例进行分析讲解、练习和实训。内容同步了,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就做到了无逢对接,使学生了解企业产品,感受到了真实的工作氛围,提前介入到企业生产中,增强了企业认同感。为此,我们与企业技术人员合编开发了许多校本教材,如与北汽福田合编《汽车结构与维修》等。

4.评价标准同步。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检验作用,企业的评价标准主要以生产任务和生产质量为主,甚至以此作为衡量职工的唯一标准,而学校是以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针对这一点我们与企业共同协商,制定了双方认同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仍然以专业教学大纲为标准,由学校单独考核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评价则根据学生本工种专业能力、技能考级、上岗操作能力三方面成绩综合评判,推行“考场与工位”合一的考核模式,主要以企业考核为主。2018年5月,我校与企业联合制定了《机加工技能考核评价标准与办法》。

二、相互借力

1.管理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借鉴企业的管理制度对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严格管理,做到学生就是职工、课堂就是车间、实训就是上岗,对无报酬的单元模块实训,要施行虚拟工资奖惩办法,对有报酬的生产实习严格执行企业奖罚制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企业纪律的刚性和严肃性。同时,企业各级领导也应向学校学习细致化、温情化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学习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以此建立和谐车间,提高企业管理文化。

2.实训方面。学校设备单一、精度低,可对工厂的产品粗加工,由纯消耗性向生产性转化,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并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工厂设备多种多样,更新快,精度较高,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广度和深度。2018年2月我校成为双利机械厂的粗加工生产基地,并向九羊集团企业派遣100名实习生,做到了共享资源、实现双赢。

3.培训方面。学校要想为企业培养满足要求的毕业生,教师就必须熟悉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清楚产品加工的过程,掌握加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为此,学校就得为教师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定期派教师下企业,与企业员工同吃同劳动,亲身体验技术工人的生活,获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总结真实的感受,形成文字性的东西,并将其贯穿于日后的教学中。同时,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理论知识也需要不断提高,可根据工人的文化水平划分不同层次,分别对应学校中职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组成三个班级,由学校通过函授的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其文化素养。企业利用学校资源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

4.人才交流。校企双方制定激励措施,共享校企优秀人才,共谋专业发展,实现“企校双岗、资源共享”。 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同时学校骨干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学校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学质量过程,企业降低了研发成本,增强了行业竞争优势。

三、相互推动

1.企业产品的更新推动了学校专业教材的不断完善,使教学内容更加实用。

2.企业设备的更新及新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学校专业师资队伍的不断进步,使其专业能力始终跟上科技更新的步伐。

3.企业良好的就业条件推动了学校的招生规模和质量。

4.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企业职工的优胜劣汰,使企业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5.学校师资质量的提升推动了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论文作者:吴金泉 刘林之 杨长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  ;  ;  ;  ;  ;  ;  ;  

校企“啮合”,同步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初探论文_吴金泉 刘林之 杨长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