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论文_胡炳盛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论文_胡炳盛

武汉瑞拓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设计不科学、地下水系统不完善的城市问题,对于我国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设计;运用

引言

随着降雨量的增多,各大城市的水系统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由此也就导致建筑方面也要将雨量等问题考虑到其中,所以,“海绵城市”这一思想也就由此而生,“海绵城市”的意思就是说在建筑之中,对于降雨量这个问题多了更多的关注,并且,随着这一概念运用到建筑当中,可以提高水的再利用问题,进而也就可以减少一些对环境的污染。

1、海绵城市理论

所谓“海绵城市”,是目前提出的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而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合理且总体较为短缺,并且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水质污染与洪涝灾害等问题,使得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大面积萎缩,破坏了环境的整体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居住的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水资源与环境的问题,就需要政府需要将建设海绵城市提上日程并加以推广。所以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我国目前的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状况。海绵城市从实质上来说是一个相对宏观性的定义,其所囊括的内容包括城市的各个方面,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其中与海绵城市联系最紧密的便是城市园林景观。在现阶段,我国的各个城市在园林景观方面包含海绵城市的理念相对较少,并未得到广泛地运用。因此,这便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以鼓励与引导,城市在实践过程之中不断地探索与改进,使得海绵城市的理念被充分贯彻到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中,促进经济更健康地发展。

2、“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2.1渗水铺装的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思想就是通过自然和人工的力量将城市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生态系统,净水、储水、吸水都如同海绵一样的城市。城市景观设计涉及的相关技术主要有三个,首先是滞留渗透系统,其中生物滞留设施主要包括土壤层和浅表植被,这些生物在水循环过程中可以清除净化雨水中的悬浮固体、碳氢化合物等污染,增加水的渗透率,流经地表的水被植物带入土壤中后进入循环系统。春季雨水较多,水位高,生物滞留设施因季节性的因素底部排水系统设计不同。植被土壤层设施是为植被生长提供生长的养分,吸收空气和水土中的污染物,因此具有一定坡度的土壤层设置可以让更多的水分流入植被中,同时避免将植被设置在景观中心,导致植被一直处于被淹没的状态。土壤层下方是起过度作用的砂土层,厚度设置要足够大,达到土壤层渗透率两倍以上。生物滞留层在景观中位置的设置要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在此基础上考虑景观审美效果。此外,透水路面相较于传统水泥柏油路透水性更强,雨水能够及时渗入下层土壤中,减小地表积水补充地下水,透水路面铺设讲究材料和方法,多孔铺设和透水铺设根据材料来区分铺设方式,储存式铺设和非存储式铺设更具存储层的需求有无来区分,存储层不仅蓄水还可以过滤进化地表水。

2.2屋顶的绿化设计

雨水存积最多的地方莫过于屋顶,对屋顶进行绿化之后,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渗透性以及滞留性,并且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的一些雨水收集装置的配合使用,从而可以达到对雨水进行净化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一些南方城市,气候比较丰富有些时候便会连续降雨,此时屋顶便会留有大量的积水,当对其进行绿化设计之后,大量的植物土壤会对积水进行吸收,并且由于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水分,它也可以对室内的温度进行一定的调节。对于屋顶所种植的植物,我们有着以下几个选择标准:对于植物的特性来说,最好选择可以抗旱耐寒的植物。所选择的绿色植物对于所需的条件、养护方面的条件都不能过高。选择生长周期较长,不需要短时间就要修建的。在对空气和一些污染环境的气体吸收较好的。不易伏倒、抗性好的植物。

2.3收集雨水的设计

对于雨水的收集,现有主要是两种系统:自动收集和普通收集。自动系统主要是在对进行施工的时候,在建筑的各个位置布置上一定的雨水收集口,当雨水被收集以后,再通过一些过滤转换系统,将雨水进行净化,进而可以供人们正常的对水进行使用,当降雨量十分大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对雨水进行大量收集,进而对排水也可以做出一定的规划,从而也就降低了城市发生洪涝的概率。普通收集系统便是通过一些十分简单的方法对雨水进行简单的收集,比如对设计一些蓄水池等等,普通收集装置成本比较的低,但是其所涉及到的范围也就没那么的广,再者,它还需要人工对其进行管理。所以,在对雨水收集的设计上,需要根据建筑的不同特性来选择不同的收集装置。

2.4增加建筑物的绿化比例

另外,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建筑物的绿化比例,从而来设施海绵城市计划。增加建筑物的绿化比例,能够提升建筑物的涵养水源的能力,从而提升城市整体的涵养水源的能力。在我国南方地区,建筑物更加注重通透性,因而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设计下沉式庭院和花园,或者是设计环保绿化停车场来增加建筑物的绿化比例,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另外在设计建筑物时,可以在建筑物的周围设置一定的人工湖,通过人工湖来收纳丰水期的雨水,在干旱期利用人工湖的水源用于生产和生活,从而实现水源的整体配比均衡。同时在建筑物的周围设置一定的人工湖,人工湖的蒸发现象同样能够给建筑群内的气候带来很大的帮助。

2.5道路规划

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可将道路规划设计也融入海绵城市的理论。对于风景园林来讲,园林道路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分布范围极大。以往的风景园林道路规划,仅仅只注重于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可以满足市民的娱乐生活的需求,从美观性和舒适性的角度出发,极少将注意力放于园林道路的生态保护功能上。所以在海绵城市理论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园林道路规划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在设计中,可以打破常规思维,摒弃以往的直线型道路规划,采用环形以及曲线道路规划模式,减少道路对于绿地的占用,从而有效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园林道路大部分为密集铺路法,使得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较差。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施工中,可采用疏散铺路法,增大行道之问地砖的距离,为园林中雨水孔渗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在建筑工程设计环节中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坚持“海绵城市”理念,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基于海绵城市并对于进行全面的分析,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对渗水铺装进行设计、设计雨水收集系统、设计绿化屋顶、增加建筑物的绿色面积,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建筑物的绿色能力,从而提升城市整体的蓄水能力和涵养水源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凯.简述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应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3(01):151-152.

[2]郝志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雨水系统设计思考[J].智能城市,2018,4(03):27-28.

[3]林子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筑小区设计方式研究[J].门窗,2018(01):132.

论文作者:胡炳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论文_胡炳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