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在湿拌砂浆中的应用实践及影响分析论文_高先来

南京滨江建材科技集团雨江混凝土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机制砂应用于湿拌砂浆的原材料和试验方案的确定,阐述了实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最后总结了试验的结论,旨在通过试验的分析和结果论证,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便于湿拌砂浆的更好应用。

关键词:机制砂;湿拌砂浆;应用实践;影响

一、原材料和试验方案

(一)原材料

原材料包括机制砂、水泥、粉煤灰以及外加剂,机制砂采用的是石粉含量5%,细度模式为2.7,经由人工调配的机制砂,其级配如表1所示;水泥的型号为PO42. 5R,标准稠度为27.4%,细度为0.4%,其基本的性能指标见表2;粉煤灰为烧失量4.6%,细度13.9%,需水量比为98%的II 级粉煤灰;外加剂选用的是某公司的塑化剂和调节剂。

2.对开放时间的影响

湿拌砂浆的开放时间即进行预拌砂浆的搅拌时,砂浆初凝之前工作性能处于正常状态,且能够符合正常的施工需要的时间。经试验发现,选择A类的机制砂进行湿拌砂浆的制备,其开放时间最短,选择三类的机制砂进行制备,开放时间最长。原因在于C类的机制砂中粗颗粒较多,因此保水性不够好,容易失去水分,导致需水量大大增加,表面的硬化速度迅速加快,而外加剂的缓凝效应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E类的机制砂中存在较多的细颗粒,需水量较大,外加剂因石粉会产生过大的吸附效果,其实际的效应大大降低,因此开放时间较短。C类机制砂的级配则刚好满足湿拌砂浆的制备要求,能够让外加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3.对干燥收缩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图1和图2为级配不同的机制砂对湿拌砂浆干燥收缩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从图2中可发现,细度模数逐渐增大,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抗压强度最好的是C类机制砂,最差的是E类。

(二)石粉含量不同的机制砂对湿拌砂浆性能产生的影响

1.对工作性能的影响

经试验,石粉含量为10%时,湿拌砂浆的保水效果最好,工作性能最优,且湿拌砂浆的工作性能会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得到一定的程度的改善,但是石粉不能无限制的添加,达到一定的界限值之后,若继续添加石粉,反而会降低其性能。

2.对开放时间的影响

经试验,当砂浆中不含石粉时,湿拌砂浆的凝结时间为最短时间,当石粉含量为10%时,湿拌砂浆的凝结时间为最长时间。原因在于石粉含量较高时,对外加剂的吸附作用更强,而不含石粉的砂浆保水性不佳,致使水分流失的速度过快,缓凝作用受到影响。

3.对干燥收缩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当石粉的含量在10%左右时,湿拌砂浆的收缩率最小,抗压强度最大,当石粉含量不断增加时,抗压强度反而会下降。主要在于石粉含量较低,则较粗颗粒之间的空隙不能够被完全填充,而导致收缩较大。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机制砂在湿拌砂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实现各项湿拌砂浆的指标性能改善。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的将湿拌砂浆的施工质量和水平提高,选择质量优良的机制砂,将机制砂的石粉含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湿拌砂浆的各项指标和性能与相关的要求和标准相符,从而凸显出机制砂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景,刘永道,王晶晶等.机制砂湿拌抹灰砂浆研究与生产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5,(3):66-70.

[2]石永良,王玉麟.机制砂湿拌砂浆配合比优化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6,(9):57-60.

论文作者:高先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机制砂在湿拌砂浆中的应用实践及影响分析论文_高先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