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物理课中的应用论文_王科

浅谈多媒体在物理课中的应用论文_王科

山东省乳山市冯家镇中心学校 王 科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改变,广大教师也纷纷主动地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那么怎样才算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物理教学,发表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帮助学生建立物理表象

表象是人们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它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学生学习物理要大量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丰富的物理图像,不断地建立起物理表象。

在课件制作中,我向学生展示各种现象,如讲光的反射、折射、色散时,向学生展示蓝色的天空、早霞、晚霞、虹霓以及水上油膜等,以强烈的色彩渲染加深表象。物理学中的许多形象概念和理想化模型,如磁场,学生较难接受,可以利用观察、实验、典型事例等传统的方法,使学生从客观存在的原型基础上概括出来,建立起表象。同时也可以采用计算机课件模拟,这有利于学生对概念和理想化物理模型的建立。制作课件时,物理模型的设计应尽量直观、形象,将生活中相应物理模型的非本质因素去除,突出本质因素,如利用计算机绘制三维磁感应线或电场线,学生会对无法直接观察的“场”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可以进行各个方向(尤其是上、下、前、后、左、右六个特殊视角)的观察,加深表象在头脑中的痕迹。这对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培养学生的物理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对头脑中的表象经过结合改造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相应的新的形象的过程。 在制作课件中,我利用计算机课件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显示功能,利用其特有的文字语言描述功能,恰如其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利用字体大小对比、色彩反差、美术字、箭头和方框、分离、闪烁等来突出关键字,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表象的复述、想象。

三、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

概念是抽象思维的一种形式。当个别表象积累到一定程度,融合产生一般表象。一般表象在人的活动中不断向概括表象发展。由于表象具有概括性,它已经能够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经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这种概括性表象在语言作用下,提升为概念。 许多教师在讲概念之前不给学生足够多的表象,而直接提出概念,再用概念去分析其他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没有把握,出现张冠李戴,乱套公式的情况。此时,我利用计算机课件完成各种实验的模拟,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花较少的时间可得出明显的结论。学生有了足够的表象,自然能得出概念。例如制作“加速度概念”课件,利用截取的视频片段,分别展示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如自行车刹车、公交车起动、火车匀速行驶、飞机匀加速飞行等,并列表假设数据,让学生分析数据规律,从而得到加速度的概念。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加速度概念,并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处延。

总之,对于多媒体教学,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妥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与创新教学的现代教育改革新理念,让多媒体这种现代先进教学辅助手段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论文作者:王科

论文发表刊物:《高等教育》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浅谈多媒体在物理课中的应用论文_王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