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班级管理变革的内在逻辑论文_丁闻灏

组织班级管理变革的内在逻辑论文_丁闻灏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在现今这个巨大变革的时代,学校和班级变革几乎成了一种教育常态。在中国,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型态,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在对班级变革历史考察后,我们发现班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并非永远如此。而同时,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对班级管理变革的组织需要在分析明确的情况下,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这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驾驭目的,让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情况下,成为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的人才。逻辑作为指导行为的第一准则,就尤为重要。如此,我们有必要对班级管理变革的内在逻辑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和梳理。

关键词:变革时期班级;班级管理变革;班级管理

一、变革时期班级的特点

了解了变革时期的班级的特点,我们才可以更好的组织变革,应对变革。所以,我们组织班级管理变革的内在逻辑也应该结合这些特点,适应其中积极的特点,规避其中不合理的情况,在了解特点、适应大趋势的情况下改革创新;这样的逻辑才有正确性和指导性。在阅读了大量文献并并做出考察之后,总结变革时期班级的特点如下。

(1)师生关系的重构性

变革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对教育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由于学生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边界已逐渐模糊,在童年时代消失的时候,儿童也处在一个更开放的环境中。相比从前,现今的儿童不得不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班级。而正是在这个环境里,儿童开始思考了解自己想成为怎么样的人,谁可以信赖,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这是一种不确定的、无法预测并且带有一定危险性的生活。各种价值观、理想和信念在班级环境中交流冲突,使得许多突发事件左右了班级生活。于是,师生关系开始重构,比如,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少,教师的权威性也在逐渐被削弱。若要组织班级管理变革,必须要考虑到重构的师生关系。

(2)班级组织的不确定性

作为一种哲学观点,不确定哲学观认为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见世界的无序性,差异性,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稳定性。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并不能对它的变动进行预测。

同样的可以应用到班级管理中。班级组织是一个动态系统,总在不断地矛盾运动、分化和整合中发展成长。巴纳德等人的现代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组织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随着社会环境变动不断调整,以保证社会和组织的平衡。组织自成一个系统,㢟内部的目标交织、组织机构等各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系统。用这个理论来看待班级,班级组织具有许多不确定特征,如:班级结构的不稳定性、班级目标的模糊性、班级生活的随机性、班级成员的差异性等等,在这些不确定性中,班级组织还有着自己的骨肉、系统和理念、灵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吧班级定义成一个有机生命体,由于其又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生命化的提升和改造。

(3)班级环境的开放性

变革时代,班级环境具有开放性。班级环境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环境之一,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有重要的意义。处于变革时代的班级,无论关系方面、个人发展方面还是系统保持和系统改变方面都有很强的开放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九个人而言,个人发展收到班级自身的影响外,也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制,个人还会与班级中其他个体产生很多联系;就组织而言,班级自身有一定的结构、限度、秩序和规则,也会和班级外的其他组织系统发生联系。我们要组织好班级管理变革,就要考虑班级环境的开放性。

二、班级管理变革的具体逻辑

基于上文的分析和思考,我认为班级管理变革的内在逻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尊重信任的原则

基于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个体,我认为尊重、信任是管理好班级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讲:“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品格是人格的最高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所以教师首先要尊重、信任学生。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受到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

(2)坚持平等公正的原则

平等、公正是管理班级的前提。班级成员按表现大致分为三类:即优秀生、中间层次学生和后进生。如果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提出了个人的某种需要和好恶,对一部分学生倾注爱心,对另一部分学生则漠不关心,或者对一部分学生过分亲昵,都是不恰当的。教育上因人而异,态度上则要一视同仁,只有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每个学生才是正确的。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始终要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比如,在期末奖项的评选上一律民主;在劳动任务的分配上不带私心;在座位的调排上亲疏一致,优差一致。这样,每位学生既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勇争前进,又能公正地对待被人,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

所以,在班级管理变革中改善并保持平等、公正的班级氛围既有利于师生的互相沟通,有效地树立思想榜样,实行思想教育;又有利于形成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的班集体。

(3)坚持关心爱护的原则

关心、爱护是管理好班级的核心。爱是教育的起源。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才会向老师敞开内心世界,并产生自我教育的巨大动力,这是教育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在班级管理变革中,教师必须保证自己的初心不变,必须用真心关爱学生。在目前班级组织的环境下,得到学生的信任、尊重和亲近,就能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也能极大地帮助学生的成长。

(4)坚持宽容、克制的原则

宽容、克制是管理好班级的保证。当今现实,学校教育领域,班主任的专制意识随处可见。体罚与变相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等屡见不鲜。作为学生引路人,教师应具备宽容的精神。班级变革时期总具有不确定性,对于其中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学会宽容,了解情况,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焦艳芳.浅谈学校班级管理[J].学周刊,2019(24):179.

[2]马梅香.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方法初探[J].亚太教育,2019(05):119.

[3]万广伟.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下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管理方法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13):173.

论文作者:丁闻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  ;  ;  ;  ;  ;  ;  ;  

组织班级管理变革的内在逻辑论文_丁闻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