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感知的西藏林芝南伊沟导游词创作初探论文

基于游客感知的西藏林芝南伊沟导游词创作初探论文

基于游客感知的西藏林芝南伊沟导游词创作初探

才旺加措

(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西藏拉萨850000)

摘要: 以游客感知为视角,认为西藏林芝南伊沟导游词创作应该以游客为主体,通过培训导游人才,切合旅游本质、创作符合南伊沟特色的导游词,从而提高游客感知评价,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关键词: 游客感知;西藏林芝;南伊沟;导游词

1 选择游客感知视角的依据

游客感知是指游客通常从可靠性、关怀性、回应性、保证性、有形性等方面对导游以及旅行社的服务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当游客的评价超过游客的心理预期则满意度高,当游客的评价低于游客的心理预期则游客的满意度较低。其实,游客感知从某种层面来讲是游客的感知、体验,这与旅游本质是相吻合的。

选择游客感知视角是为了切合旅游本质,通过提高西藏林芝南伊沟导游词的质量、然后更好的服务游客,提高游客感知评价。关于旅游本质,学界对旅游本质的探讨大致有以下观点:旅游是一种体验;旅游是一种活动,又用“异地性、暂时性、非营利性”等关键词进行限定;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旅游是一种心理驱动,一种需求;旅游就是一种休闲;旅游是诗意的栖居;旅游是人们为了寻找异化的自我,是人自性的回归;旅游是审美、愉悦;旅游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反应;等等。可见,学界对旅游本质的论述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也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旅游到底是什么呢?在旅游中,游客有时候会感觉到一种不满意,这种不满意是游客旅游过程中的真实感受。那如果界定旅游为一种精神层面追求开心,快乐,娱乐,自由的话,看来这次旅游是失败的。但这毕竟是一次体验,是游客的主观感受。做好南伊沟导游词创作,不仅是旅游本质的客观要求,也是游客感知理论所揭示的提高导游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 提高导游员知识能力是做好南伊沟导游词创作的主要途径

2.1 西藏旅游文化部门应积极做好导游培训工作

目前,导游培训主要包括导游证考试培训、导游上岗培训、导游年审培训等环节。西藏的旅游管理相关都在积极的培训导游,提高导游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这也是导游获取培训知识的主要途径。

2.2 相关旅游景区也应该做好导游培训工作

景区应该应该考虑旅游学与导游工作实际,从导游工作特点,旅游学跨学科性质、旅游本质的复杂性角度出发,应该积极考虑培养导游,景区应该在导游不带团的情况下允许导游持证进入景区。为此,笔者咨询了相关领导,回复指出:一是景区没有义务培养导游,这要看景区的境界了;二是导游证只能导游工作时使用,导游在非工作时持证进景区就如同教师在非工作时持教师证随便进入其他教室听课一样。所以笔者认为导游在不带团的情况下应该允许导游进入景区。原因如下:一是基于旅游活动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旅游业构成部门来看,各企业不应该纯粹地看重本企业的利益,应该以旅游业发展大局为重,应该积极培育导游,为旅游业发展做贡献。二是从旅游产品销售来看,导游是销售旅游产品的工作人员,导游在销售环节把景区、饭店、购物店、旅游车公司等的单个产品整合起来销售给游客,只要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砸团了。所以景区应该积极培养导游,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三是由于导游工作灵活性、复杂性等特征,导游需要及时了解旅游市场变化,需要积极做好实地考察、调研。所以景区也应该积极给予支持。其实,只有景区培训导游,导游才能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导游词。

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6 个月后,对病人集体进行1次 60 min的骨质疏松预防知识讲解,同时为每例病人免费提供1本 2 型糖尿病病人骨质疏松预防小册。

3 西藏林芝南伊沟导游词创作要点

据调研,南伊沟目前的导游词缺少特色,既然说“醉美林芝,九美南伊”。那九美在哪里?其实应该把这九美提炼出来,然后展开讲,再总结。导游词创作也可以采取这样的逻辑,九美到底指哪九美?如:天美,云美,水美,山美,人美,树美,花美,草美,民俗美。这些单个元素突出了南伊沟的特色。要让游客感知到南伊沟的美。人类的智慧是伟大的,再加之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钟神秀,将这九个元素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这样如诗如画,醉人心脾,人文与自然因素高度结合的南伊沟景区。

其实在创作南伊沟导游词时,可以用画龙点睛法来介绍九美特色。然后结合分段讲解法以景区空间布局为主线把这几个特色自然展开,在游览结束时对这些特色进行总结,让游客从整体上领悟到南伊沟旅游资源组合给游客带来的美感和心灵愉悦。这种总分总的讲解方法也符合中国人的思维逻辑。

丁达一副沮丧的样子,头都懒得抬起来,任由脸朝下埋在地上。尽管希望渺茫,他还是忍不住问道:“镜心羽衣,你呢?你也像壶天晓一样,把我看透了吗?你们智能生物都是这样先斩后奏吗?”

总之,西藏林芝南伊沟导游词创作要点应该考虑到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利用好自然山水和南伊沟风俗的客观魅力,南伊沟的导游词应该更好诠释南伊沟的特色。当然,西藏林芝南伊沟的导游词创作,还需要导游人员和相关人士的不懈努力,始终把握好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领悟南伊沟的内在美和文化内涵,积极挖掘更符合游客感知评价体系的导游词。

参考文献:

[1]林妙玲,苏欣慰.导游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2):187-188.

[2]杨振之.论旅游的本质[J].旅游学刊, 2014(3):13-21.

[3]马震.游客感知景区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19.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517(2019)04-0139-01

收稿日期: 2019-02-08 修回日期:2019-02-27

作者简介: 才旺加措(1986—),男,藏族,西藏拉萨人,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导游。

【通联编辑:李雅琪】

标签:;  ;  ;  ;  ;  

基于游客感知的西藏林芝南伊沟导游词创作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