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9#183;21震灾中的社会福利经验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震灾论文,台湾论文,社会福利论文,启示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面对此次重大灾难,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救援,互助合作,演绎了一场全民大动员的抗灾战。社会工作作为现代社会中职业化的解困救难专业,在此次大地震中理应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灾难社会工作发展的薄弱,笔者希望梳理台湾地区9·21地震灾害中社会福利的经验,以期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点启示。
9·21震灾与台湾社会福利的响应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一场突如其来的7.6级大地震摧毁了宝岛台湾数以万计的家园,造成民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居住环境破坏、人民生活秩序紊乱、社区居民生理和心理受到巨大创伤,这一切引发了社会问题的连锁反应,也导致了对于社会福利特别是社会救助的巨大需求。为了尽快开展有序的生命救援工作,挽救更多的伤病员,舒缓灾民的生活、心理以及社会压力,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以及进行灾后重建工作,以社会工作为主体的社会福利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救援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包括了医疗卫生服务、生命救助活动、心理重建服务、就业辅助服务、职业训练和灾民安置服务以及其他类似的社会福利服务,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福利服务来进一步构建对灾民有利的社会支持体系,帮助实现灾区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的恢复,树立社会重建的信心,打造更美丽的台湾新故乡。
在台湾地区地方政府的组织以及社会组织的动员下,台湾地区的社会福利响应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1.生活重建服务中心主要由台湾地区县(市)政府自行或委托社会福利机构或团体于灾区乡镇设立,主要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面向失依老人、儿童青少年、身心障碍者、单亲家庭、低收入户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需求所提供的预防性、支持性以及发展性服务;面向居民、学校师生以及救灾人员提供的个案以及小组的咨询辅导以及协助医疗服务;面向灾区全体人员开展的有关心理重建的相关教育与训练;面向灾区居民有关社会救助标准、就业、法律以及公共建设方面的咨询转介服务等,通过生活重建服务中心可以有效地帮助灾民渡过茫然失措以及悲观失望的灾后消沉期,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以及社会支持。2.加强灾区居民的社会资源网络体系建设,加强救灾信息的沟通与协调,组织更多志愿者有序地进入灾区,并安排最适合的救援服务,促使社会福利输送体系的运作通顺,以使灾民更有效地处理相关的问题,促进灾区重建工作的顺利进展。3.积极有效地组织赈灾活动并促使相关经费的有效管理与运用。通过社会福利系统的协调,9·21地震后截止2003年9月30日,社会各界共计进行捐款达到339亿元新台币,社会福利系统不但积极进行募捐活动,更对这些捐赠资金的使用进行了严密的监督,以使其能够真正用到灾区重建工作中。
9·21震灾重建的社会福利经验
9·21地震发生后,台湾地区社会福利系统作为第一反应系统,开展了包括社会救济与安置、生活扶助、职业辅导以及心理救助等一系列活动,其有效地将震灾所造成的社会以及经济创伤减低到了最低程度,具体来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灾害救助以及安置服务
地震所造成的民众生命、财产以及身体伤害巨大,因此灾害救助以及灾后安置应该第一时间响应。9·21地震发生后,社会福利系统根据台湾地区社会救助的相关制度安排,首先就为灾民进行了慰助金的发放工作,通过短期、临时性的救助方式,遵循灾害救助的“救急”与“及时”原则,及时发放慰助金,使灾民能够办理死亡亲属的丧葬事宜,购置家具以及生活用品,解决短期经济与生活上的困境。慰助金具体包括了每人100万新台币的死亡慰助、每人20万新台币的重伤慰助,同时对于房屋全倒的家庭,每户发给20万新台币的补助,房屋半倒的家庭,每户发放10万新台币的补助;其次,台湾地区地方政府为紧急妥善安置由于地震中房屋倒塌所造成的无家可归者,采取临时住宅分配、申购政府建设房屋以及补助2年房屋租金等方式进行安置;最后,对于那些确实无法获得自我安置的灾民,地方政府、公益社团等于重建区内兴建112处5854户临时住宅(组合屋)以供居住。这些措施通过经济补助以及提供房屋等方式,有效地解决了灾民的燃眉之急。
(二)生活福利服务
此项服务充分利用政府拨付经费以及民间资源开展了大量针对低收入户、弱势群体以及特殊群体的生活救助工作,具体内容包括:面向老人以及身心障碍者的送餐服务与居家服务;原住民中的独居老人、身心障碍者居家服务及餐饮服务;面向重建区有特殊需要者的高关怀计划服务;面向失依儿童、青少年以及全倒、半倒户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扶助服务;托幼育婴补助服务;中低收入房屋全倒户就学、生活扶助服务;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以及老人、身心障碍者住宅修葺补助服务;安置区组合屋(安置房)中弱势户的安置与辅导服务等。为充分了解相关的准确信息,以进行准确的救助活动,台湾重建会派出工作人员会同相关人员到各组合屋进行家访以及辅导,陆续安排相关有需要的群体进入福利服务系统,安排他们参观政府建设住宅以及平价住宅、租赁相关的住房、协助自行租房、转介机构安置、核定急难救助以及提供就业与服务信息。
(三)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福利服务
9·21地震导致了6000~7000的失业人口,为了舒缓重建区的就业问题以及灾民的职业问题,促进重建区的社会稳定,台湾社会福利系统采用多种方法协助灾民群体自力更生,习得一技之长,并在安置区设立相关的工作站,以期最终能够实现地方经济的恢复。这些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措施有:“以工代赈”、“就业重建大军计划”、“救灾服务、重整家园”、“永续就业工程”、“多元就业开发”等。与此同时,台湾社会福利系统还开办了重建人力资源训练班、社区职业训练教室以及政府职业训练班。这些职业辅导与训练都要遵循“设工作站,就地服务”、“救灾服务,重整家园”、“促进就业,安定生活”、“强化就业服务功能”、“动员志愿者协助灾区重建工作”五大基本原则,通过多元的职业培训工作促进社会各界都来关注灾区民众的就业问题,最终实现灾民的自力更生以及生计的可持续。
(四)医疗补助及心理重建服务
关于医疗补助及心理重建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在其中虽然不能发挥主导者作用,但是他们通过具体的行动能够减轻灾民就医时候的经济负担,并增加他们就医的就近性以及便利性,同时能够让他们能够树立灾后重建的信心。具体来说这方面的工作内容包括:全面健康保险费用及医疗费用补助服务;受灾户身心障碍者复健医疗辅助器具补助服务;重伤残障者的长期照护以及医疗康复服务;针对灾民的自杀防治以及生命教育的服务,负责为重建地区的灾民以及相关扶助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自杀防治以及高危险群体的个案辅导工作。其中自杀防治工作更结合了重建区内的医疗院所、警察系统、民政系统以及生活重建服务中心等相关民间团体等,建构全面性的自杀防治网络,借由自杀防治宣传活动提醒民众珍惜生命,并加强转介系统的工作,在第一时间内给予个案协助、救援与家属辅导等,以减少进一步的创伤。
社会福利的传承:从9·21到5·12
台湾地区9·21地震救灾工作的相关福利服务经验可以给大陆地区以更多的灾难救助启示。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救援工作、善后安置以及重建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有效地发动社会各界的参与,更人本地提供优质的社会福利服务,以更好地促进灾后的各项重建工作。
笔者认为,在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救援以及善后重建工作中,社会福利服务系统首先要更积极有效地发挥辅助与支持功能,协调好相关的社会资源以配合军队官兵、医护人员等进行伤病员的治疗、照护以及转介工作,尤其要做好信息的沟通与协调,以保证相关的救援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相关的信息支持;其次,要在灾后及时给予灾民生活与心理的支持,特别是对于灾难中的儿童、青少年、老年、残疾人以及失去亲人与房屋的家庭,给他们提供及时的经济补助、住宅安置、心理辅导以及志愿者跟进服务(同时要面向救灾人员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克服心理创伤给灾区人员带来的持久伤害;再次,在社会各界进行赈灾捐赠的过程中,社会福利系统需要积极参与捐赠款的管理与运用,适当时候可以召开记者招待会向社会大众公开说明赈灾捐款的使用状况,明确捐款流向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做到慈善捐款的专款专用、透明化、公开化以及合法化,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灾区人民以及捐款者的权益;最后,社会福利系统还需要积极参与相关单位的灾后重建计划工作,就灾民的需求进行调查并将之反映到相关的重建方案中,使重建工作积极体现人本精神,符合灾区的切实需要,保障灾区重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