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脑血管急症150论文_杨 军

老年心脑血管急症150论文_杨 军

杨 军(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 563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老年心脑血管急症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急症患者150 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主要表现、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等。结果:患者经急诊治疗后,131 例好转出院,占87.3%;19 例死亡,死亡率为12.7%。患者的头晕、头痛,心绞痛,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血压不稳等主要临床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91.3%、88.0%、84.2%、84.6%、86.3%。结论:把握老年心脑血管急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结合原发病发生情况,给予及时的有效的救治和处理,对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心脑血管急症;临床分析;发病特点【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56-01

心脑血管急症是临床常见病,特别是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高、致死率高[1],如果不能在发病后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常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把握其主要临床特点,并做好急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特点以及治疗的方法、效果等。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急症患者150 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9 例,女61 例,患者的年龄在63 岁到8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1±3.4)岁。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75 例,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82 例,合并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5 例,合并慢支肺心病的患者35 例,合并有脑萎缩的患者33 例,合并脑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72 例。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上述基础疾病的患者共计33 例。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痛;心绞痛、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血压不稳等情况,分别有69 例、50 例、 19 例、13 例、73 例。

患者因急性发病入院,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33 例,占22.0%;诊断为心肌梗塞的患者20 例,占13.3%;诊断为高血压急症的患者5 例,占3.3%;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8 例,占5.3%;诊断为心律失常的患者15 例,占10.0%;诊断为脑血栓的患者46 例,占30.7%;诊断为急性脑出血的患者23 例,占15.3%。

患者入院后的诊断结果与中转前相比, 符合率为90.7%(136/15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患者发病后的处置是根据其基本病情评估和诊断实施相应的急救治疗,对诊断为脑血管急症的患者,选择平卧位,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搬动次数[2],并给予持续吸氧处理,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口服或者静脉给药治疗,常用的口服治疗药物包括银杏叶提取物、心痛定等,静脉治疗药物包括:胞二磷胆碱、血塞通等。

诊断为心血管急症的患者,立即采用平卧体位,并对其主要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心电图监护,并持续吸氧。按照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选择常规口服治疗药物(如心痛定、硝酸甘油片、氨苯喋啶、速效救心丸、倍他乐克、美西律及速尿、降压0 号等)或者静脉注射用药(如速尿、硝酸甘油、肾上腺素、阿托品、婴栗碱、利多卡因、西地兰等)。

观察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计算死亡率。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患者经急诊治疗后,131 例好转出院,占87.3%;19 例死亡,死亡率为12.7%,其中,7 例患者在入院后6h 内死亡,5 例患者在入院后6-12h 内死亡,4 例患者在入院后12-24h 内死亡,3 例患者在入院后24-72h 内死亡。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为,头晕、头痛缓解率为91.3%(63/69);心绞痛缓解率为88.0%(44/50);心律失常缓解率为84.2%(16/19);呼吸困难缓解率为84.6%(11/13);血压不稳缓解率为86.3%(63/73)。

3 讨论老年心脑血管急症的患者中在临床诊断治疗的过程中,要以患者的基础疾病患病率为依据,对本身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等的患者,结合其发病时的临床表现进行院前诊断,并及时给予合理的处置,为入院后的诊断治疗提供时间和有利条件[3]。本组院前诊断与入院后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90.7% ,而入院治疗后的死亡率达到12.7%,仍有较高的死亡率,一方面与院前诊断的误差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老年心血管急症的患者起病急、变化快、加上其本身相关脏器、组织功能等比较弱,抢救难度大,死亡率相对较高。

针对上述情况,将首诊负责、及早用药、稳定生命体征作为主要救治原则[4]。对心脑血管急症的患者,首先帮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并避免多次搬动,同时及时对血压、呼吸、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积极监测,做好心电监护,预测并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有效控制病情。本组脑血管急症患者主要以头晕头痛为主要临床特征,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则症状更多,心绞痛,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血压不稳等都是主要表现。结合患者的原发病和临床表现,给予积极的原发病控制和症状对症处理,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再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1] 夏军祥,何宇锋,郭亦秋,等.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院外急症临床分析(附818 例急症抢救报告)[J].当代医学,2008,5(141):71-73.[2] 温英起.院前抢救老年新血管急症的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毒,2009,8(6):91-92.[3] 董琦,赖宏伟,马军红.老年心脑血管急症救治 [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1(13):506-507.[4] 李宏伟.老年心脑血管急症174 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212-213.

论文作者:杨 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9

标签:;  ;  ;  ;  ;  ;  ;  ;  

老年心脑血管急症150论文_杨 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