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如何进行德育教学论文_文清萍

英语课堂如何进行德育教学论文_文清萍

四川省苍溪文昌中学校 628400

如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的信息。

如今是信息社会,琳琅满目的信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英语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提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内涵的解释要科学,外延的拓展要适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合作互动,不仅发展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对德的认识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地。

一、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

我在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用感人的艺术形象、崇高的思想感情净化心灵、纯正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深的道德情操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爱作者之所爱,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如“Teachers` day”的教学,通过结合“women`s day、mothers` day、the old men`s day”等节日系列活动,布置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祝福,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学以致用,又学会了关心身边的人。

三、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文中的内涵美,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境界,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面狭窄,疏离倾向严重,社会适应能力差,很需要在教育中弥补这一欠缺。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极具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能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发掘其包容的深层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

如学说“Excuse me.I`m sorry.Thanks a lot.May I do…?What can I do for you?Could I have…?It doesn`t maller.Glad to help.”等交际用语,不但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能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语言美的教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总之,英语教师应自觉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识,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因为中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

论文作者:文清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7月总第1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英语课堂如何进行德育教学论文_文清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