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成果的公平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_职教论文

论职业教育成果的公平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_职教论文

论职业教育结果公平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吸引力论文,公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16.04.18

       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对于职业院校吸引生源、维持生存和长远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职业教育吸引力缺乏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1]。因此,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焦点。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表现在人们关注、了解职业教育,对其本身和毕业生有好印象。教育结果公平则是教育社会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职业教育的结果,在形式方面主要表现为“双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在素质方面主要表现为受教育者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的提升,在生涯发展上则表现为就业质量及升学深造空间。职业教育结果公平性问题不仅涉及职业教育内部的结果公平问题,还涉及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比较的结果公平问题,前者可能导致不同职业学校和专业的声誉差距拉大,后者则会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整体吸引力和发展稳定性。既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职业教育结果公平性都十分重要,那么二者是否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厘清这种关系,显然会对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供更丰富的思考和行动路径。

       一、职业教育结果公平的内涵

       受教育者广泛且平等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从价值追求来看,公平是正义的同义语,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在概念逻辑上,公平是上位概念,平等和效率是其下位概念;从运作方式看,公平是平等和效率相互促进的和谐统一,是互利和仁爱结合的共利;从结果上讲,公平是平等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状态,是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现当代教育公平应是全体国民德智体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基本平等水平不断提高基础上的有差异的共同发展,是每个人接受基本教育的基本平等与不同兴趣类型和能力水平的人接受不同层面教育的相对平等的结合,是与时代相适应的普及教育和英才教育的结合[3]。龙安邦等对教育公平研究成果做文献分析发现,过去国内对教育公平的研究更加关注起点公平,对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对教育结果公平的研究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重视[4]。

       教育结果公平的基本涵义至少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学生在接受一定阶段的教育之后获得大体相当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个性获得相应的发展,潜能得到有效的挖掘;二是学生在教育收益与回报上获得与其投入相对均等的教育预期效果[5]。刘成玉、蔡定昆研究了教育结果的公平度,认为教育结果主要体现为知识存量和就业情况,知识存量用教育年限和文盲、半文盲率表示,就业情况包括就业率和就业质量[6]。吴全华则认为,公平不是等同,而是公正的不等同,教育结果公平是跨时段、具有历史普遍性的教育伦理原则、规范和目标,教育者应公正、无歧视地对待所有受教育者并使他们都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7]。斯洛克(H Del Schalock)将教育结果的具体形式分为三类——产品、事件和条件。产品是指个体受教育后获得的实体,如一份工作、学位、出版物等;事件是指可观察的行为过程,如协同完成一个项目、参加研讨会等;条件指获得了有形或者无形的状态,如通过学习形成的价值观、道德感、自我满意程度,以及学业的成就水平[8]。对于我国职业教育而言,“产品”主要体现为就业,除个别试点院校外,职业院校还无法授予毕业生学位,职教学生实际也少有能力发表文章,在此三者之外,职业资格证书无疑是有职教特色的“产品”。在“事件”方面,当前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强调通过职业活动和工作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因此,相关教育成果十分丰富,多以档案袋的形式记录。除了作为学习结果帮助取得学分,这些档案记录在毕业生就业时也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其在职业教育结果公平研究中的价值并不明显。对于“条件”,职教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提升与成熟尤其受到重视,在自我满意度和学业成就水平上也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测量,并可与普通院校毕业生的情况进行比较。可见,特定教育类型的教育结果有特定的内涵,针对特定教育类型来研究其教育结果的公平问题更有实践意义。

       综合前人对教育结果公平的研究结论可以推知,职教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知识能力素质发展、就业均是职业教育结果的应有之义。另外,职业教育专业多种多样,不存在各专业毕业生在这三个方面“平等发展”的问题,只要他们各自在入学基础上经过相应努力都获得了应有的发展和收获,可以说职业教育结果在内部各专业之间是公平的。由于职业教育还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即能促进整体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有学者将体现在外部性上的公平称为外部公平,与(从职教学生个体发展角度看的)内部公平相对应,并认为职业教育公平是外部公平与内部公平的统一,二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外部公平体现在与普通教育的关系上,即得到与普通教育同等对待;内部公平体现教育公平基本原则,是实质公平[9]。可见,研究职业教育结果公平不能单独考虑职教各专业毕业生的发展结果差异,还需与普通教育毕业生的发展对比来看二者在证书获得、知识能力素质提升及职业生涯发展上的相对结果公平情况。在这方面,陈胜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尽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只是培养目标不同,不存在社会地位和待遇的高低,都应受到社会的尊重,但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乃至升职提干等方面较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均处于劣势[10]。

       在本研究中,由于证书自身有其物质形态,将之视为形式上的成果。在素质提升方面则主要考察知识能力的提升结果。又由于职教与普通高校在毕业生升学深造结果上的巨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教毕业生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对毕业生生涯发展公平性的考察不仅要包括就业结果,还应包括升学结果。这样,对职业教育结果公平的考察就要包含形式结果、素质提升和生涯发展(包括就业和升学)三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公平问题都涉及内部公平(职业教育内部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教育结果公平)和外部公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比较而言的教育结果公平)两个维度。有关职业教育结果公平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也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和两个维度上展开探讨。

       二、教育结果形式公平与职业教育吸引力

       在此需考察形式上的教育结果在职业教育内部及与普通教育相比是否存在系统性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职教吸引力影响如何。

       1.职业院校内部基本达到教育结果形式公平。取得“双证书”现已成为各职业院校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因此,当前各个地区、各个类别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如果积极努力,基本都能拿到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尽管不同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难度有异,也存在等级上的差异和证书含金量的差异,但至少在结果的形式上实现了基本平等。唯有少数专业因没有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系列(如艺术、公安、司法类专业等),毕业生不能取得“双证书”或不得不考取其他专业的证书,从而导致局部有失公平的现象。

       2.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各阶段相比情况不同。普通高中毕业生如未能考入高等院校,一般是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由于普通高中所学内容与就业市场所需并不契合,这部分学生的就业与职校毕业生相比是没有优势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希望及早就业的年轻人不上普通高中而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理查德和约斯特(Richard Arum & Yosst Shavtt)研究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从事技术技能型工作是有价值的,能减少学生的失业现象。对那些没打算将来从事专业性工作以及不大可能接受中等后教育的学生来说,在他们刚刚步入劳动力市场的最初几年中,中等职业教育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有意义的职业安全感[11]。魏立萍、肖利宏研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失业者的平均失业持续时间比普通高中毕业生少4.4个月,其再就业机会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的3.29倍[12]。这些研究都证实了中职毕业生具有就业上的优势。

       在高等教育阶段,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不仅有大学毕业证,还有学位证,如果通过了职业资格考试,还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因此,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所获证书数量普遍多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差异性上,职业院校毕业生羡慕本科毕业生的学位证书,但由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更多体现出技能性,与实际社会生产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对就业的帮助相对更大一些。一些本科毕业生由于所学内容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反而受市场驱动影响要再到职业院校用一段时间补习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比较而言,一些发达国家鼓励所有青少年都掌握一门技能,取得一门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弥补了普通本科院校技能缺失的发展缺陷。

       3.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由于职业院校毕业生通过努力都会有“双证书”,教育结果的形式已不是决定不同职业院校吸引力的关键。人们更看重受教育以后的切实收益,如果形式的公平不能带来实际利益上的实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单就教育结果的形式而言,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毕业生所获证书有突出技能性从而有利就业的优势。如果普通院校毕业生不是自主自愿选择就读普通院校,或者这些学生的个人基础素质不适合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发展,那么这种教育结果对他们来说就是不公平的。在他们的内心,职业教育是更有吸引力的。在学生普遍不愿意学习高深理论知识的职业院校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我国建设现代教育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分隔,有利于这部分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技能学习,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这也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生源。

       三、学生素质提升结果公平与职业教育吸引力

       素质提升方面的差异既存在于地区、院校、专业之间,也体现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虽然差异较大,但并不都可以推定为不公平,对职教吸引力的影响也有程度差异。

       1.职业教育内部的巨大差异。在素质提升方面,不同地区、不同职业院校和专业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这些差异大都不是职业院校自身造成的,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具体表现在:①地区差异。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普遍较高。发达地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普遍相对充足,除政府资助,还有大量企业资金、设施、实习实训机会支持,因此,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配备都体现出了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在教学方法、教学材料、实训实习等方方面面都较有优势。只要学生想学,都不会因条件不足而发展受限[13][14]。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则相反,由于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满足不了职业院校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些地区的职业院校在设施和师资配备上都仅仅达到能开展文化课教学的程度。由于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成本往往高昂,待到进行实习实训时,有些学校只能把学生送到条件好的合作学校去完成实训教学。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职业学校也因优质教师缺乏等种种原因难以上好一定深度的专业课[10]。因此,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大部分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职业院校全程攻读的学生,其文化知识素质和专业学科素质、能力素质的提升都处于明显劣势。②院校、专业之间差异。各个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特点与风格,导致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素质上既有高低差异又有类型差异。学生所在专业是本校的优势专业,其学习条件一般会好于其他院校的相同专业,毕业时的知识能力水平也会相对较高。在专业类型差异上则难言不公平,但无论什么专业特色学校,只要学生发挥出了学习能力、达到了学习目的,结果可以说都是公平的。不同课程模式对教育结果的影响也难做优劣之分。而在毕业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素质上,由于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遵循“必需,够用”“基于职业活动”,因此,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素养普遍是达到职业工作要求的,理论上,师资、条件好的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的效果会更好一些,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来论证。

       2.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差异较大,但具公平性。在文化素质上,普通院校毕业生的学科知识更加深入和扎实,通识知识的掌握也更广博。职业院校毕业生如按教学要求则仅需了解“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果学生上学期间不注重大量阅读,仅靠学习几门通识课,他们通识知识水平的提高是有限的。普遍认为,这种学科知识和通识知识上的劣势使得职教毕业生发展潜力不足,较大地影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但对于社会实践知识,职业院校学生了解得更多一些,主要不是从书本,而是从自己相对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中获得。考虑到不同类型学校教学目标不同,职业院校学生获得了职业知识、技能素质的提高和相应的专业知识积累,取得了适合自己的发展,已体现出了教育结果的公平性。

       3.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由上述分析可知,由于学习条件的差异带来学生素质提升结果的不公平,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处于优势地位,吸引力强于不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同一学校优势专业也处于优势地位,吸引力强于其他专业。不同职教教学模式本身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并不明显,只存在应用得当与否的问题。但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上述优势专业的吸引力对招生也不必然具备决定性。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对学生素质提升的要求虽谈不上不公平,但二者在所要求知识的量和深度上仍是有较大差异的。这种差异对于生源的吸引力而言,职业院校对那些普遍不愿意学习过多、过深理论知识的生源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可见,在这方面职业教育要保持吸引力,仍要以技术技能培养为重点,在知识上对学生不宜做普遍高要求。

       四、毕业生生涯发展公平与职业教育吸引力

       我国的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其教育结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因专业既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又契合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应有比较好的就业质量。生涯发展不仅包括毕业生就业和长期职业成就,也包括升学深造和最终的学业成就,而我国职业教育在这两方面的表现欠佳。

       1.职业教育内部的结果不公平。不同的职教专业对应着经济社会的不同领域和层面。在特定历史阶段,不同行业领域在市场上的盈利能力有所差异,盈利状况呈周期变化。一些热门专业的职教毕业生能够高质量地就业,而一些冷门专业的毕业生甚至面临就业难的境地。这样,在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上职业教育内部的不公平体现得就非常明显。如农林类专业毕业生如果不能够结合现代科技实现创新发展,他们的职业发展前景就难有突破。再如,程序员这种“数字搬砖工”类的岗位,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必然有着持久的人才需求,工作待遇又相对理想,对应的职教专业也会长时间保持热度。显然,对于职业教育内部不同专业之间因市场因素带来的教育结果不平等,政府应该重视其不良后果,对那些国民长远发展必需的专业给予办学资金、就业政策上的持续帮扶。

       2.与普通高校相比的外部结果不公平。与普通高校相比,教育发展结果不公平在就业和升学两方面均表现得较明显。在就业方面,社会分工越细,对劳动力需求的职业特定性就越强,职业教育根据社会生产生活对劳动者需求的不同规格来培养相应类型的劳动力。在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上,雇主为留住人才,总是会给生产效率高的员工提供高报酬[15]。由于我国人口红利的长期存在,同时,由于职教毕业生所从事的技能型岗位长期以来具有知识含量低、可替代性强的特点,他们的就业质量改善缓慢。他们面对着更多的竞争压力,相较普通高校毕业生承受了更大的不公平。在就业资格上职业院校毕业生也面临着不公,主要表现在,政府公务员招聘、学校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聘用往往都有学历门槛,专科学历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常被拒之门外,即使没有学历要求,考试形式也不利于职教毕业生。一些专业性岗位无视有专科学习经历者。这种不公平往往伴随就业与转业,影响职教毕业生的一生,显示出极大的不公平。此外,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拼爹”现象越来越严重。优势阶层凭借手中的社会资源千方百计地帮助子女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岗位[16]。而职业院校毕业生中来自农村生源的比例很大,由于几乎没有可利用的家庭资源,他们在就业时就会遭遇明显的社会因素带来的不公平。在升学深造方面,普通院校毕业生升学之路畅通,只要学生足够上进,就有机会取得更高学历,而一直以来,职业教育基本被认定为“断头教育”。中职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高职毕业生专升本难度依然较大,向上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更是渺茫。因此,在学业结果上,职业教育具有明显劣势。由于职业院校向普通院校转学或升学目前仍十分困难,这种状况对于那些想继续升学深造的职业院校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

       3.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却面临着毕业生长期低质量就业的现象,无疑大大降低了自身的吸引力。升学方面的困难则导致职教学生升学深造的可能性比较低,从而进一步降低职教吸引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年轻人选择直接从事体力劳动而不就读免费的中职学校。

       但在新的形势下,职教毕业生发展面临的种种困难有逐步改善的迹象。在教育结果上,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国计民生重要专业的政策、资源扶持力度,就读这些专业的学生会得到更多实惠,从而提升了这些专业的生源吸引力。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的教育结果也已有了公平的一面。表现在,在公平的创业环境下,职业教育毕业生有较强的创业竞争力。相对而言,职教毕业生更了解市场,一些有想法、有创意的职教毕业生往往能很快在市场竞争中抓住时机,取得成功。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投融资等生产资料组合方式的创新速度加快,尤其是第三产业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发展到全民创业阶段,那些快速发现社会需求并组织生产的创业者能够迅速跻身社会上层。而这样的创业者,既可以是专业知识丰富,有深邃眼光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也可能是富有实践经验、更了解市场需求的职教毕业生。因此,在充分市场化的创新创业型社会里,职业教育结果的公平度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必然也会有相应的提高。在升学方面,我国已制定了囊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教育体系,为各级职教学生的升学和转学开辟了通道。尽管任重道远,困难重重,但毕竟有了好的开始。

       五、结束语

       与以往有关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指出了职业教育结果的公平性是职教吸引力更直接的影响因素。过去普遍认为经济发展、产业变革、职业教育体系的灵活性、职业教育质量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等是决定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五个主要因素[17]。不难发现,这些因素都与教育结果直接相关,是决定职业教育结果,进而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深层原因。经济发展、产业变革和职业教育质量都会影响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职业教育体系灵活、与普通教育衔接通畅,不会成为学生求学的“死胡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会提高;而文化环境则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情感倾向,关系到其教育结果的社会认可度。

       对促进职业教育结果公平的建议,综合来看,研究者倾向于加强职业教育的政府宏观调控和完善政策法律两方面[18]。但上述五个因素都非常复杂,无论通过宏观调控,还是完善政策法规,变革起来都困难重重,绝不是朝夕之功。而由于这五个因素都通过职业教育结果起作用,职业教育结果公平状况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直接因素。基于此,从改善职业教育的结果着眼来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能起到直接的效果。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当前采取的促进职业教育结果公平的措施,包括开展职业资格证书的研究和改革,保证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持续提升职教毕业生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大力资助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扶持国计民生必需的职教冷门专业,促进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致力解决职业教育相关主体因办学投入、教学质量、个体条件的差异广泛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纳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等等,以期系统地打通职业院校学生升学和转学的路径,解决职教毕业生素质提升路径的不公平(也能解决普通院校学生在技能获取上的不公平问题);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并千方百计地创造技能人才的就业机会,等等,无疑对改善职业教育结果,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有直接的作用。

       从本研究的结论看,我国当前主要职教政策的方向具有学理上的正当性,对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把握住了方向。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止毕业生就业,职教毕业生的长远发展是职业教育结构的重要方面,必须逐步重视起来,职教学者有必要致力于技术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对相关制度建设,如终身学习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的完善提出科学依据和方案,并建言献策。

标签:;  ;  ;  ;  

论职业教育成果的公平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_职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