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化的两种类型论文

语用化的两种类型论文

语用化的两种类型

王 素 改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摘 要: 语用化是在讨论话语标记的生成机制中逐渐形成的语言理论,学界对语用化的研究多集中于语用化与语法化之异同,对语用化的性质、范围、类型等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语用化与话语表达者和语言使用的外部条件直接相关,它既包含语言外部的语用因素作用于语言本体形成相应特征,并通过显性手段得以体现的特征语用化,也包含小句、短语、词等句法结构在语用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失去语义,固定为语用标记的结构语用化。结构语用化一般也伴随有结构固化等类词汇化的过程。

关键词: 语用化;语用特征;结构固化;语用类型

语用化自Erman & Kotsinan 在1993年提出之后[1],长期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与语法化、词汇化等构成了既有不同又有相似之处的一组概念,它们均涉及语音、语义和篇章等三个层面。由于语用化是在讨论话语标记归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语用化的研究多集中于话语标记的生成机制研究,即话语标记生成究竟是语用化还是语法化的问题。Diewald[2],李宗江[3],胡建峰[4],殷树林[5],李思旭[6]等认为话语标记的形成是语法化过程,语用化没有独立的地位,其本质是语法化末端的延续。Aijmer[7],Lewis[8],乐耀[9],邱述德、孙麒[10],孔蕾、秦洪武[11]等认为语用化虽然在许多方面与语法化有相似之处,但它是不同于语法化的一种语言变化形式,许多语法化解释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语用化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认为语用化与话语表达者的主观性直接关系,在语言形式、语法特点和最终形式等三个层面与语法化都有差异。语用化不但包括话语标记等结构的语用化,而且包括特征的语用化,两者是语用化的不同类型。

采购合格的大蒜,去皮后经8 mm孔径绞制成蒜茸备用。采购合格的新鲜生姜,清洗干净,经8 mm孔径绞制成姜茸备用。采购合格的大葱,去皮后经8 mm孔径绞制成葱茸备用。

一、特征的语用化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主体,既是语言的发出者,也是语言的接受者。作为语言使用者的人必定有其自主性,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展现“自我”因素,这种“自我”包括认知、态度、情感、评价等,语言的“自我”因素与语言的使用环境结合形成了语言生成的外部特征。语言外部特征必须在语言层面得到体现,才能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发挥作用,可以说,语言是在语言外部特征激发下与语言内部规则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语言外部特征多数是与语用有关的因素,语用因素如何在语言层面得到体现是语用化研究的对象。从语言外部特征可以直接作用于全句,也可以作用于某种句法成分,两者在句法实现的位置上表现出差异,属于不同的类型。

(一)全句性语用特征的实现

全句性语用特征主要包括态度、情感、语气和口气等内容,全句语用特征可以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得到实现。

1. 态度、情感、语气、口气等外部特征首先可以在语音上得到体现,语音层面表现为语调和句调,也会表现为词语的音长等,比如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是最常见的四种句子类型,分别表示不同的语用功能,四者在语音上有不同的表现:陈述句的语调平匀,句尾一般稍微下降;疑问句的句尾语调常常上升;祈使句的语调通常逐渐下降;感叹句的句调先上升后下降。例如:

由表2可知,矿石中的硫化铜含量较高,氧化铜含量为0.25%,铜氧化率达20.16%,因此在分选试验中应加强对氧化铜的回收,以提高铜的总回收率。

(1)他不相信。(表陈述,语调平匀)

(2)他不相信?(表示疑问,语调上扬)

例句中的主语、谓语完全相同,句法结构也完全一致,但因为语调不同,其句子作用完全不一样,语用效果呈现巨大差异。两句话语音的差别不是某个词的差别,而是作用于整句的句调的差别,这与句法成分的语用化不同。

(28)医生:将体温计放在腋下,腋下是哪儿你知道吗?就是胳肢窝,等五分钟拿来看结果。

例句中的疑问特征在句法层面得到实现,采用句法操作手法不同,句子的表层结构也不相同。

(3)他个子比较高。

(4)他个子比较高罢了。

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也随之提高,汽车操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1-2].当汽车遇到危险时,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如果反应迟钝,就会导致动力分配不当,汽车将失去平衡,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提高汽车的主动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车辆稳定性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汽车发生交通事故.

(5)他不过/无非/只是个子比较高罢了。

上列各句表达的基本意义相同,但句子包含的口气不同,例(3)是对事实的客观陈述,例(4)(5)都包含有轻蔑的态度和夸张的口气,它们在实际语言使用自然也有差异。部分词语甚至成为标识语气和口气等语用因素的主要标记,比如感叹句中经常使用“多”“多么”“真”“好”等词语。例如:

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用途 统计结果见表4。总体上,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用途的趋势集中于QQ、微信聊天,看小说,网上购物。这四类所占比例较高,均与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本身相背离。

(6)我们的祖国多美啊!

(7)蜜蜂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8)桂林的山水真美啊!

(9)好俊秀的山峰啊!

欧阳修早年难免意气用事,及其年长,则有所改变。在范仲淹去世后,围绕吕、范矛盾,欧阳修认为,吕、范出于公心,早已化解了矛盾,而富弼,以及范仲淹长子范纯仁则并不这样认为,因此,后者还删除了欧阳修执笔写的《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中有关吕范和解的文字。①范仲淹之子范纯仁等删除了文本中的以下数十字:“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戮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有关吕范解仇之来龙去脉以及欧阳修之深意,参阅王瑞来《范吕解仇公案再探讨》,载《历史研究》2013年第1期。富弼对欧阳修主张的和解说也极为不满,据《邵氏闻见录》记载:

上列各例作为感叹句,句尾不但出现了常用的语气词“啊”,句中也使用了“多”“多么”“真”“好”等具有感叹作用的词语,这些词在表示感叹时发挥关键作用,是感叹句的必有内容,不能省略。与语用有关的因素口气、语气、态度等投射在句子的底层结构,产生与之相应的语用特征,这些语用特征需要使用包含相同特征的词语在句子表层得到体现,表示语气的词语无论出现在什么句法位置,其作用效果却是整个句子。

2.运用有效方法,衔接算理和算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注意:一是算理与算法是计算教学中有机统一的整体,算理和算法并重;二是算理教学需借助直观,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充分感悟的过程,要把握好算法提炼的时机和教学的“度”;三要防止算理与算法间出现断痕或硬性对接,必要时进行指导。

3.全句语用特征通过句法手段实现。句法上实现全句语用特征的方式只有添加标记、重叠、删除和移位四种手段,从具体的位置看,全句语用特征只能在句子的句首、谓头和句尾三个句法敏感位置实现。不同语言实现全句语用特征采用的句法手段不同,实现的句法位置也各异,造成相同语用特征在不同语言中的句法表现不同。比如,疑问范畴是最常见的语用——语法范畴,疑问范畴不但可以在语音、词汇等层面得到实现,也可以通过句法手段在句法层面得到体现,不同语言中采用的句法手段也不相同,汉语采用在句尾添加疑问标记“吗”的手段实现,英语采用助动词移位的手段实现,德语、法语、丹麦语等采用主要动词移位的手段实现。例如:

(12)法语:Travaillez vous aux Etats-Unis(主要动词Travaillez发生移位)[12](P113)

(11)英语:Does he work in New York ? (助动词does移位到句首。)

(10)汉语:你在郑州上班吗?(添加疑问标记“吗”)

注射碘酊治疗组:1周后,囊肿注射部位的粘膜表面发白,无触痛,3周后,注射部位与周围粘膜无差异,囊肿已完全消失,表面粘膜未见异常,半年内进行随访,见6例囊肿复发。

(13)德语:Kennest du Herrn Li? (主要动词Kennest发生移位)[12](P113)

(14)丹麦语:Kommer du i morgen?(主要动词Kommer发生移位)[13](P5)

一是一些地区无水可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气候异常,近年江西省区域性水资源供需矛盾开始凸显,不少地方出现资源型、工程型缺水,有的地方枯水期甚至非常严重。2003年、2007年大旱,全省一度几百万人面临严重的饮水困难,一些地方要靠消防车送水。2007年以来赣江连年出现极枯水位,导致南昌城区和丰城电厂取水困难;鄱阳湖都昌站水位多次刷新1952年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的历史最低纪录,造成沿湖多座县城连年取水困难;萍乡市不得不通过兴建山口岩水库进行跨流域调水以缓解用水困难;华能安源电厂由于无可靠水源,项目审批一度受阻。

汉语中的疑问句不但可以采用在句尾添加标记“吗”的手段实现,还可以采用谓头添加标记“可”的方式实现,也能采用谓头正反重叠的手段实现。例如:

(15)你是河南人吗?(句尾添加疑问标记“吗”)

(16)你可是河南人?(谓头添加疑问标记“可”)

(17)你是不是河南人?(谓头进行正反重叠)

例句中的疑问句均是一般疑问句,都需要使用“是/不是”进行回答,三者是疑问特征在不同句法位置采用不同句法手段形成的表层结构。汉英两种语言疑问句表面看存在众多差异,但本质上都是语用因素“疑问”投射在句子深层结构形成的语用特征在句子表层结构中采用句法操作手段实现的结果,是全句语用特征语用化的突出表现。全句语用特征在实现时会在语音、词汇、句法三个层面同时产生作用。比如,疑问特征的实现在句法上采用添加标记“吗”之外,同时还伴随着语音的上扬。

(二)成分语用特征的语用化

语用不但包含口气、态度、语气等作用于全句的因素,也包括话题、强调、突显等作用于句法成分的因素。作用于句法成分的语用因素与作用于全句的语用因素一样都可以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次得到实现。

1.作用于句法成分的语用因素与作用于全句的语用因素都可以在语音层面得到体现,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作用于全句的语用因素在语音上表现为句调的曲折,作用于句法成分的语用因素在语音上通常表现为重音。句子的“真值条件”相同,即句子的语义基本相同时,语用因素不同时也会造成句子重音的差异,带有重音的句法成分可以为交际者感知,从而形成语用上的差异。比如,强调是一种重要的语用因素,对不同句法成分的强调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强调的成分通常在语音是表现为重读。例如:

(18)a.他昨天坐飞机去的上海。(基本陈述,没有强调)

b.他昨天坐飞机去的上海。(强调“他”,回答“谁昨天坐飞机去的上海?”)

c.他昨天坐飞机去的上海。(强调“昨天”,回答“他何时坐飞机去的上海?”)

d.他昨天坐飞机去的上海。(强调“坐飞机”,回答“他昨天怎么去的上海?”)

e.他昨天坐飞机去的上海。(强调“上海”,回答“他昨天坐飞机去哪儿”)

上列各例中明显可看出重音对语用因素的影响,因为疑问句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疑问点,回答是要根据疑问点形成对应强调的语用特征,这些语用特征通过重音的不同在具有相同意义的句子中得到体现。

2.作用于句法成分的语用特征可以通过词汇手段得到体现。与作用于全句的语用特征通常在句子的三个敏感位置实现不同,作用于句法成分的语用因素通过词汇手段实现时,词汇一般与句法成分直接相邻。比如,话题选择是典型的语用学问题,通常与说话人个体因素、话语环境、社会背景等密切相关。被选择为话题的成分必须在语言中通过语用化得到体现,形成带有显性标记的话题。话题可以通过添加词语“关于”“至于”“再说”“说到”等得到实现,添加成分的性质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动词,还可以是词组。例如:

(19)关于明天的会议,我觉得我们还是要仔细研究一下。

(20)至于明天去哪,都是领导们的事儿了,咱们就不用操心啦。

(21)说以前的时候啊,咱们这儿到处都是水。

(22)再说这文清,他也不是什么好人。

有署款的几幅纸本作品中,最符合国画格式的是“夺斗拦江有赵云”,有题名、款识和印章,然技法上与传统的国画明显不同。

(23)说到素媛,你知道吗,前天回苏州老家去了。

语用化不但包括语用特征通过语音、词汇、句法等手段在语言中得到体现的过程,还包括句法结构逐渐转换为语用标记的过程,即句法结构的真值意义缺失,语用功能增强,最后转换为一个只有语用价值,没有语义价值的标记。这些语用标记通常不参与句子结构,不充当句法成分,只表达言语者的主观态度,突显语言的认识和评价等语用意义。句法结构的语用化可以是小句的语用化、短语的语用化、词的语用化,也可以是跨层次结构的语用化。这些结构一般都经历了“临时具有语用效果——语义弱化——语用标记”的过程。话语标记是最常见的语用标记,是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标识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和评价的结构和词语。话语标记可以是诸如“你不知道吗”“我告诉你”等小句,也可以是短语、词,还可以诸如“这不”之类的跨结构成分。话语标记在功能上具有连接性,语义上具有非真值性,句法上具有非强制性,分布上具有独立性,语音上具有可识别性,即话语标记是具有连接功能的句法结构,它出现与否不影响句子命题意义的真假,也不影响句子的合法度。可以出现在句首、句尾和主谓之间,但不与相邻成分构成组合关系。话语标记语音缩约,可以通过重音、停顿等加以辨析。

3.作用于句法成分的语用特征可以通过语法手段得到体现。语用特征通常采用添加标记、移位和重叠等句法操作手段在语法层面得以实现,形成能被话语接受者感知的句法结构,与全句性语用特句法操作发生在句子的三个句法敏感位置不同,作用于句法成分的语用特征实现通常是句法成分自身发生变化。比如,焦点是典型的语用特征,通常是在话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认为重要的信息,需要相应的得到突显的部分,与说话人的心理、言语环境等语言外部因素有关。焦点成分被说话人选择之后在句子深层结构中形成焦点特征,可以码化为[+F],焦点特征[+F]可以通过添加焦点标记、移动焦点位置等手段语用化,在句子的表层结构得到体现。当然,不同语言采用的操作手段不同,会造成焦点在不同语言中的表现不同。汉语中通常采用添加焦点标记“是”的手段标识焦点,语义基本相同的句子,焦点标记“是”出现的位置不同则强调的内容也不同。例如:

(24)a.于长龙昨天晚上修好了电脑。(没有焦点,不添加焦点标记)

b.是于长龙[+F]昨天晚上修好了电脑。(“于长龙”是焦点)

c.于长龙是昨天晚上[+F]修好了电脑。(“昨天晚上”是焦点)

d.于长龙昨天是晚上[+F]修好了电脑。(“晚上”是焦点)

b.It was this book[+F] that Marry read yesterday.(焦点为this book)

目前,高校的科研和教学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起能够促进科技成果教学转化的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不能够激发教师在科技成果教学转化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有关科技成果教学转化的相关文件和规定也过少,仅有的文件又缺少科技成果教学转化方面的规定和实施细则,只注重表面,为了“文件而文件”,从而导致一些文件和规定的内容无法落实。

例句中各句表达的意义基本相同,但由于语用因素的影响,话语表达者选取不同的句法成分做焦点,在底层结构中赋予它[+F]特征,焦点特征[+F]通过添加焦点标记“是”的手段在句子表层结构中得到体现。加纳语中的-na,索马里语中的-baa等都是显现焦点而添加的焦点标记[13](P227)。

英语采用移位的手段突显焦点,通常将焦点成分移动到句首位置,同时为了满足句法的其他原则而形成了所谓的“分裂式”。例如:

(25)a.It was Marry[+F] that read this book yesterday.(焦点为Marry)

e.于长龙昨天晚上是修好了电脑[+F]。(“修好了电脑”是焦点)

c.It was yesterday[+F] that Marry read this book.(焦点为yesterday)

焦点的实现通常是将焦点特征移位到更容易突显的位置,具体哪个位置因语言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俄语、印度的泰米尔语、非洲的Targale语等都将焦点移位到句尾位置,而匈牙利语、夏尔巴语则将焦点移位到动词之前的位置[12](P72)。

语言的使用环境、说话人的主观态度等语用因素在语言本体研究中处于边缘位置,但语用因素不仅能影响语言使用,而且能影响句子的结构。语用因素转换为对应的特征,并且在语音、词汇、句法等语言的三个层面得到体现,才能为话语交际者有效表达和理解。特征语用化过程是语用因素影响语言结构的常见表现,应当是语言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二、句法结构的语用化

例句中的话题“明天的会议”“明天去哪”“以前的时候”“文清”“素媛”等都是话题,是语用特征通过添加标识话题的词汇在句子结构中得以实现,从词汇性质看,“关于”“至于”是典型的介词,“说”是动词,而“再说”“说到”是动词短语。

(一)小句的语用化

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同时也是最小的语用单位,交际过程中的言语无论其结构如何,都必须是包含句子语气的句子。句子可以不依靠语境独立表达意义,也可以与具体的语境融合表达言外之意。句子可以发生语用化,变为只有语用作用的语用标记。句子语用化伴随有句义流失,从表达独立意义到仅承担语用作用。同时在语用化过程中,句子的结构逐渐固化,失去了添加或删除某些词语的能力,作为话语标记的句子其常见功能也会伴随着语用化过程被逐渐削弱。比如,“你知道吗?”是典型的疑问句,句尾带有标识疑问的语气词“吗”,语义上表示对听话人是否知道某一事情或明白某一道理的询问,需要听话人做出回答。例如:

(26)A:你知道吗?B:是的,我知道/不,我不知道。

由此表明,矿床成因与火山作用的关系密切,铁矿的物质来源是与火山作用同时带出的硅、铁质有关。成矿是在较稳定的远离火山活动中心的海盆地中沉积形成的。因此其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沉积变质铁矿床。

(27)A:那件事你知道吗?B:还不清楚。

作为疑问句的“你知道吗”中“知道”是词的本义,表示对事物有了解、对道理有认识,之后可以带名词、动词或小句做宾语。

“你知道吗”除了表示疑问意义外,也已经逐渐语用化为吸引听话人注意力的语用标记,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疑问形式引起听众对之后信息的关注。作为语用标记,“你知道吗”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条件,可以删除,使用与否只与语用效果有关。从位置上看“你知道吗”位置灵活,可以出现在句尾,句首外位和句子主谓之间。例如:

2.态度、情感、语气、口气等全句语用特征可以通过词汇手段得到实现,这些词汇经常是语气词,可以是语气副词,也可以是语气助词,其中语气助词通常在句尾使用,语气副词则出现在句首和主谓之间。语气词不是句子意义表达的基本要素,可以省略。其出现与否只与句子表达的态度、情感等相关。比如陈述句中经常使用“不过”“无非”“只是”等表示轻蔑、不在意的态度,句尾使用“罢了”与之搭配,略带有夸张口气。例如: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这是一句废话,难道你会开一个没有用的处方给养殖户吗,注意了,我这里所说的多开处方并不是“销售处方”,这个处方是对于池塘养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开出的用药处方,是关乎养殖户最终效益的处方。简言之,开出来的处方要行之有效,在能够处理好鱼病、水质、营养、代谢等问题的同时,提供的是最简洁、最实惠,行之有效的技术服务指导方案,与此同时加强用药结果跟踪和个人技术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优化处方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例句是医生与病人的交际,两者文化水平可能有差异,医生意识到刚开始使用的“腋下”有些专业,使用“你知道吗”表面看是询问,但不用患者做回答,医生紧接着对“腋下”做出说明“就是胳肢窝”,“你知道吗”主要是提醒患者注意之后的话语。处于句尾的“你知道吗”除语用标记功能外还同时具有部分疑问功能,患者可以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处于主谓之间和句首外位的“你知道吗”几乎没有疑问意义,变为单纯的语用标记。例如:

(29)昨天见的那个人,你知道吗,居然是我们的老校长。

(30)唉,你知道吗?昨天见的那个人居然是我们老校长。

例句中的“你知道吗”分别处于句子的主谓之间和句首外位,它们都没有参与句子构建,不是句法成分。处于这些位置的“你知道吗”已经失去了疑问功能,不需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仅仅是为了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使之对之后的内容留意。

语用标记对句子的真值条件没有影响,而且其自身也已逐渐失去了具体的语义,因此语用标记的形式也会多样,但它们表达相同的语用功能。比如虽然“你知道吗”“你不知道吗”“你还不知道吗”“你还不知道吧”等语言形式不同,具体的语义也有差异,但作为语用标记,它们表达相同的语用语用作用,都具有引起听话人注意的效果。例如:

(31)昨天见的那个人,你不知道吗,居然是我们的老校长。

(32)唉,你不知道吗,昨天见的那个人居然是我们老校长。

(33)昨天见的那个人,你还不知道吗,居然是我们的老校长。

(34)唉,你还不知道吗,昨天见的那个人居然是我们老校长。

(35)昨天见的那个人,你还不知道吧,居然是我们的老校长。

(36)唉,你还不知道吧,昨天见的那个人居然是我们老校长。

语用标记“你知道吗”在上列各例中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异,分别增加了否定词“不”和副词“还”,句末语气词变为了“吧”,语言形式上的变化不改变其语用标记的性质,它们都既可以出现在句中的主谓之间,也可以出现在句首。从语用上看,各个语用标记均为了引起听话人注意,对之后的言语内容有轻微的强调。

综上所述,空气开关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空气开关中的电流值没有达到保护要求的临界值。另一方面,出现短路时空气开关没有对变压器起到保护作用时,分析其原因。在变压器的输出处的短路仅能使一种电源系统的间接性的短路,它属于处在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可不用考虑变压器的线圈受到阻抗而出现的短路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当变压器的线圈接入电流时,会具有一定的组抗性,将此划定为Zlo≠0.得出变压负载的阻抗性虽然是0,可得出二次侧电流为

小句作为能够表达完整意义,体现说话人特定意图的语法单位,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最小的语用单位,它能够发生语义流失,逐渐变为语用标记。作为语用标记的小句不作为句法成分参与句子构建;可以出现在句子的句首外位、主谓之间和句子末尾。其形式相对固定,但可以产生多种变异形式。

(二)短语的语用化

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组成的语法单位,短语在句法中的作用是直接与句子语气一起构成句子或者参与句子构建充当句法成分。部分短语也会发生语义流失和形式固化成为仅表达语用意义的语用标记,这些语用标记通常与言语行为有关,标明说话人在传递信息时的态度或希望听话人理解信息时作出反应的态度。比如,“说实话”是典型的动宾短语,动词可以添加“着”“了”“过”等时态标记发生时态变化,也可以发生否定的变化变为“不说实话”还可以直接做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这些变化与一般动宾结构的变化相同。例如:

(37)我们要说实话,办实事。

(38)说实话是人们交流的基本原则。

“说实话”可以语用化,变为表示说话人主观言语态度的语用标记,作为语用标记的“说实话”不对句子的真值条件产生影响,说话人不是强调话语内容的真实性,而是突出言语者的主观态度,希望听话人给予理解。例如:

(39)说实话,如果能将之前的产品好好包装一下,这一次我们还是有可能大获全胜的。

(40)刚才他讲的那些,说实话,全都是老生常谈,没一点新意。

(41)现在的电视剧瞎编的多,都是为了赚钱,说实话。

例句中“说实话”的概念意义已经几乎消失,语用功能突出,转换成了典型的语用标记。从形式上看,作为语用标记的“说实话”不能与表示时态的“着”“了”“过”组合;不能变为否定形式;不能做句子的谓语,不然句子不合法。例如:

(42)a.*刚才他讲的那些,不说实话,全都是老生常谈,没一点新意。

b.*刚才他讲的那些,说了/着/过实话,全都是老生常谈,没一点新意。

c.*刚才他讲的那些,我说实话,全都是老生常谈,没一点新意。

语用标记“说实话”不参与句子构建,不充当句法成分,可以省略。无论“说实话”出现与否句子都合法,但具有语用标记的句子中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更明确。

语用标记只表示结构的语用意义,对结构本身要求不严格,话语标记“说实话”可以有“说句实话”“说实在的”“说真的”等多种变异形式,这些变异形式语义上有细微的差异,但作为语用标记,它们均具有表示说话人主观态度的作用。在句子中也经常出现在句首外位、主谓之间和句子末尾三个位置,例如:

(43)a.刚才他讲的那些,说句实话,全都是老生常谈,没一点新意。

b.刚才他讲的那些,全都是老生常谈,说实在的,没一点新意。

c.说真的,刚才他讲的那些,全都是老生常谈,没一点新意。

例句中的语用标记都突显说话人主观态度,虽然三者的形式不同,出现的位置也不同,但是它们都不充当句法成分,只表达说话人的真实态度。短语的语用化与小句语用化相似,都伴随着结构整体语义的流失,形式的固化,突出强调其语用作用,可以有多种变体。

(三)跨层次结构的语用化

语言是用语音表达语义的符号系统,它同时具有线条性和层次性。从语音上看,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链条上依次出现,像线条一样,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是时间上的前后相继关系,不能是空间上的上下相叠关系[15](P4)。语言在结构上具有层次性,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短语,短语与句子语气组合为句子。复杂的短语本身又包含不同的结构层次,线性位置相邻的两个词语在结构上可能是跨层次的,没有任何关系。跨层次的结构也可以通过语用化变为固定结构,表达语用效果。比如,指示代词“这”与否定副词“不”虽然经常在线性位置上相邻,但在层次上两者直接并无关系。例如:

(44)这不是小刘。

例句中的否定词“不”与判断动词“是”组合成状中关系的短语“不是”,作宾语的名词“小刘”与状中结构“不是”组合成动宾结构;指示代词“这”与动宾结构“不是小刘”组合为主谓结构,构成独立运用的句子。指示代词“这”与否定词“不”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属于跨层次组合。

“这不”具有提醒听话人注意的作用,此时只有语用效果,没有具体语义,已经转换为语用标记。语用标记“这不”一般单独使用,不与其他句法成分组合,作为语用标记的“这不”已经固化,“这”不能用“那”替代,“这不”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例如:

(45)昨天就让你来,你磨磨唧唧,这不,上午他们都已经走过了。

(46)书记已经批准了,这不,工作队正在给院里安装呢。

例句中的“这不”不能表示否定,而是在语用上提醒听话人注意当前的某种状态或者正在发生的事件。例(45)中提醒听话人现在的情况是“上午他们都已经走了”,例(46)中的“这不”提醒听话人注意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工作对正在给院里安装”。“这不”不充当句法成分,与其前后的词语都不相连,也不发生组合关系;作为语用标记“这不”不影响句子的真假值,无论出现与否,句子的意义都不发生改变。从句法位置看,语用标记“这不”通常用在对话中,可以出现在两句话之间,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句外。例如:

(47)A:昨天的问题解决了吗?

B:这不,我也是刚到,还不清楚。

例句中的“这不”作为语用标记出现在句子外位,提醒听者话题将做进一步的延伸,注意之后的信息。“这不”虽然已经固化为语用标记,但还没有完全词汇化为独立运用的词,《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尚没有将其作为独立语用的词语收录。

(四)词的语用化

词作为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一般用以构成短语,也可添加句子语气成为独词句。词也可以转换为仅表示语用效果的语用标记,从有具体语义的词转化为没有具体语义只表示语用的语用标记。作为语用标记的词不参与句子的构建,不与其他句法结构发生组合关系,其出现与否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条件。比如,“那”是典型的指示代词,经常出现在名词结构和数量结构之前做修饰语,也可以指代人或物,做句子的主语。例如:

(48)那个人从来都没什么好心眼。

(49)那是我们的厂长。

例句中的“那”作为指示代词有具体的语义所指,与指示代词“这”相对,在句中做定语和主语。充当句法成分的“那”不能省略,不然句子的意义就发生改变。

口语中的部分“那”已经语用化为语用标记,仅表示语用而不表示语法和语义,作为语用标记的“那”在语用上表示话语间的犹豫,“那”可以省略。也可以重复出现,例如:

(50)阿珍拿起纸巾擦着眼睛说:“那……你真的不肯帮帮我?”

(51)沉默了很久,阿的江说了一句话:“如果王治郅回来了,那……”他没有说下去。

(52)那……那……我不再读书啦!

例句中“那”作为语用标记失去了具体的语义,已经不是指示代词,也不是连词,而是表示说话人言语之间犹豫的标记。此时的“那”可以省略,也可以用“嗯”等表示犹豫的词替代。

结构的语用化可以在小句、短语、词等语法单位层面发生,也可以在跨层结构中发生。语用促使这些结构逐渐失去原有的具体语义,逐渐转换为仅有语用作用的标记。这些标记不参与句子的构建,可以省略。虽然变为语用标记的结构形式逐渐固化,但内部成分仍然可以发生变化,形成多种变体。

三、结构语用化与词汇化的互动关系

特征语用化通常要依靠语音、词汇、语法等多种途径,这些是词汇化没有的内容。结构语用化和词汇化都伴随着语言形式固化、语义流失和语音弱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长期以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同一问题,部分学者认为是语用化,部分学者认为是词汇化。通过结构语用化的分析不难看出两者的区别,从最终的结果看,词汇化的结果是构成新词,词汇化要求固化后的语言形式中的各种元素不能发生变化,其结果多是形成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复合词。语用化的结果是形成语用标记,只要能突出语用效果,可以产生多种变体,语用化可以是小句、短语、跨层组合、词等多种结构。

结构语用化与词汇化同时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语用是促使结构固化、语义流失进而词汇化的原因,词汇化的结构能够更好的表达语用效果是语用化的必然结果,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首先,包括韵律停顿、文体差异等语用因素是促使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为适应语言的使用环境,原本相连的结构使用频繁从而逐渐形成表示意义固定,形式固化的新词。结构语用化通常伴随着类词汇化的过程,结构语用化形成语用标记,虽然这些标记可以有多种变体,但整体上看,它们已经逐渐固化,逐渐变为具有词汇性质的固定短语等,比如跨层结构“这不”在《当代汉语词典》中已有收录。语用标记“说实话”等结构一般整体使用,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具有固定短语的性质。

四、结论

语用化经常伴随着语言形式固化、语音弱化和语义流失,与语法化、词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常被混为一谈。学界通常将三者做对比研究,更多关注结构语用化与词汇化、语法化之间的差异,对语用化的内部类型关注不多。本文认为,语用化不但包含小句、短语、词等语法结构逐渐转化为语用标记的过程,而且包含语用因素在句子层面形成特征,并通过显性手段得到体现的过程,全句特征和成分特征的句法实现也应当是语用化研究的主要方向,诸如焦点、话题、疑问等离散的问题,通过语用化视角能够得到更好的统一的解释。

参 考 文 献

[1]Erman, B. & Ulla-Britt Kotsinan. Pragmaticalization: The case of bá and you know[J]. Studier In Modern Sprakvetenskap,1993,(10).

[2]Diewald. G. Pragmaticalization(defined) as grammaticalization of discourse functions[J]. Linguistics, 2011.(2)

[3]李宗江. “回头”的词汇化与主观化[J]. 语言科学,2006,(4).

[4]胡建峰. 试析具有证言功能的话语标记“这不”[J]. 世界汉语教学,2010,(4).

[5]殷树林. 说话语标记“不是”[J]. 汉语学习,2011,(1).

[6]李思旭. 从词汇化、语法化看话语标记的形成——兼谈话语标记的来源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2012,(3).

[7]Aijmer, K. I think - An English modal particle[A]. In totil Swan & Olaf Jansen Westwik(eds.) Modality in Germanic languages: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rctives[C]. 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996.

[8]Lewis, D. Discourse Markers in English: A discourse-pragmatic view[A]. In Kerstin Fischer(ed.). Approachers to discourse particles[C]. Amsterdam: Elsevier, 2006.

[9]乐耀. 北京话中“你像”的话语功能及相关问题探析[J]. 中国语文,2010,(2).

[10]邱述德,孙麒. 语用化与语用标记[J]. 中国外语,2011,(3).

[11]孔蕾,秦洪武. “说X”的形成:语法化、词汇化和语用化的互动[J]. 汉语学报,2018,(2).

[12]司罗红. 句子功能的线性实例化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13]刘丹青.语法调查研究手册[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14]邢福义,吴振国. 语言学概论[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 2018-04-20

作者简介: 王素改(1980-),女,河南濮阳人,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理论。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非线性特征的句法实现研究”(项目编号:18BYY022)。

中图分类号: H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04( 2019) 05-0066-07

(责任编辑 乔学杰)

标签:;  ;  ;  ;  ;  

语用化的两种类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