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推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探究-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为例论文

内蒙古推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探究-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为例论文

内蒙古推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探究
——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为例

刘 丽,李 强

(河套学院 经济管理系,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摘 要] 随着肉羊产业的突飞猛进,肉羊产业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按照自治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要加大力度推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生产出高品质、特色化、生态化的羊产品。文章阐述了临河区肉羊产业发展成果及经验,提出肉羊产业向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打造特色肉羊品牌,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促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内蒙古;临河区;肉羊产业;转型升级

内蒙古农牧业厅提出了“以推进精细加工、销售为突破口,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的肉羊产业发展纲要。自治区8337发展定位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这些纲领性文件指出了内蒙古肉羊产业的发展方向,成为现代肉羊产业建设和发展的坚实后盾。临河区已初步形成“家家养羊、四季出栏、均衡上市”的肉羊饲养格局。肉羊产业成为临河区畜牧业的主导产业,肉羊产业的人均纯收入占其收入的80%以上,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载着“中国肉羊之乡”的美誉,临河区向着中国羊都的方向不断迈进。

1 临河区基本概况

1.1 地理气候状况

临河区是巴彦淖尔市政府所在地,坐落在黄河“几”字弯顶部,位于河套平原腹地,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北依阴山,南临黄河,与乌拉特中旗相邻,东与乌拉特草原紧密相连,西与杭锦后旗毗邻,是全国旗县区级城市中最大的“四季出栏、均衡上市”羊肉生产基地和集散地。临河区境内东西约长36km,南北约宽64.7km,总面积2354km2。临河区是巴彦淖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区辖11个镇、3个乡,总人口54.93万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总耕地面积191.24万亩,人均耕地3.7亩,沙漠面积10万亩,草场面积65.41万亩,引黄自流灌溉,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生长,具有发展农、牧、林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每年生产的小麦和玉米完全可以满足肉羊的饲养需求,具有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的独特优势。

1.2 农耕文化悠久,劳动力充足

现留有大量的北方阴山岩刻、古汉墓群、长城等历史遗存,彰显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农牧民祖祖辈辈有养羊的经历,饲养技术基本掌握,形成了以养羊为主、种养结合的习惯。从农业生产规律来说,一年一茬夏忙、冬闲,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加之非种植季节时间长,也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1.3 饲草料资源丰富

临河区引黄自流灌溉,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业、畜牧、林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畜牧业生产,具备生产大量农作物秸秆的资源优势。同时,地理气候条件适宜肉羊的生长和羊毛的生产,肉羊饲养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目前,临河区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玉米青贮比例达到85%以上,农作物秸秆转化率及农副产品的利用率达到 100%。

1.4 羊源品种多样化

临河区积极引进外来品种为肉羊生产提供多样化的羊源品种,主要饲养品种有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蒙古羊、巴美肉羊和苏尼特肉羊,其中以培育的巴美肉羊为主,还有少量引进的杜泊羊、德美羊、道赛特羊、萨福克羊等优质国外肉羊品种及杂交后代,上述优质品种资源为肉羊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要加快肉羊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建立临河区绿色羊肉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生产加工操作规程,建立检测机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 发展成果及经验

2.1 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促进肉羊产业发展

得到各个层次、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后,根据层次总排序原理,计算各元素对总目标的相对权重,即综合权重。综合排序权重的计算自上而下,将单一准则下获得的权重进行组合,求得各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相对权重值。

随着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临河区肉羊产业向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发展,进而打造特色肉羊品牌,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促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

2.2 肉羊养殖规模扩张,养殖模式转变

龙头加工企业临河辖区现有43 家肉食品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规模以下企业31 家,年屠宰能力700万只。截至2016年年末,企业实现产值29.3亿元。规模以上羊肉及羊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占巴彦淖尔市肉羊产业产值的73.6%。临河区成为巴彦淖尔市肉羊屠宰加工集散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肉食品企业分割加工羊产品120余种,年生产成品羊产品7万吨,其产品受到港澳、中东地区的好评。产业集群集繁育、精深加工、副产品加工,从而形成一条细化、有序的产业链条。总体上,临河区产业分工明确,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具备了打造中国羊都的产业基础。

临河区政府提出建设“中国羊都”的发展战略,促进了临河区绿色肉羊产业发展,中央及自治区财政资金的有力扶持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已体现出来。2016年,中央财政资金累计投入1.1亿元,财政计划贴息资金600万元,支持临河区现代肉羊产业的发展。贷款贴息项目,主要扶持种羊繁育场、规模养殖场、养殖示范户。并由此创新性地提出了“四方联动”全产业链模式,从研发到生产、从生产到销售、从销售到品牌打造,形成相对独立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同时,探索建立“单元模式”,通过品种改良、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降低经营风险,生产优质肉羊,为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做出尝试。

2.3 龙头企业加工规模壮大,产业链条形成

临河区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举措,大力推进肉羊规模化养殖,养殖模式由传统的饲养模式向标准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养殖规模快速扩张,2017年,临河区肉羊饲养量545万只,其中存栏羊180.1万只,出栏羊350万只。肉羊规模化养殖场达到4471个,其中自治区级以上养殖示范场17个,涌现出了如富川现代肉羊养殖园区的大型现代肉羊养殖场。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5%,2017年年末,建成年出栏羊1万只的肉羊规模养殖场112个,年出栏5万只的养殖场15个,年出栏10万只的高标准养殖示范园区6个,集中育肥出栏羊占到总出栏量的90%,伴随肉羊养殖规模扩张,肉羊产业的转型升级更能促进肉羊产业健康发展。

3 发展前景与建议

民族声乐演唱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欣赏者通过表演者感受作品。表演者依托自身技巧和知识储备等,将一部民族声乐作品及情感传达给受众,营造作品意境,对作品艺术氛围进行渲染。故而,表演者要熟悉声乐作品的情感方向,并品味创作者的情感。以经典作品《茉莉花》为例,该首歌曲通过悠扬、抒情的节奏,给予受众关乎美的体验和享受,陶冶大众情操,在演唱者、受众、民族声乐作品之间建构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

作者贡献声明 夏木西亚 艾尼瓦尔:收集数据,参与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撰写论文;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覃冬菊、徐建江:参与选题、设计和修改论文的结果、结论。高黎黎:参与选题、设计、资料的分析和解释,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结果、结论,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

3.1 加快建立肉羊标准化生产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盖瑞特在美国时间10月1日宣布已成功从霍尼韦尔集团完成免税拆分,成为一家独立公司。盖瑞特将通过尖端技术,帮助车辆更安全、更互联、更节能且更环保。盖瑞特与领先的全球汽车制造商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被业内称道的卓越的运营效率。它目前为40多家全球汽车制造商提供服务,拥有13座贴近客户的先进制造工厂和5座研发中心,满足全球范围的需求。盖瑞特拥有超过7 500名员工,其中包括约1 200位工程师,持有超过1 400项已发布和申请中的专利技术。

第一,推行品种良种化和标准化。从品种方面提升“巴彦淖尔羊肉”品牌。通过引进国外优质品种和本地品种培育繁殖,养殖出经济效益高的新品种。第二,饲养标准化。要引导养殖户转变观念,通过科学饲养、绿色养殖提高肉羊品质,向高端化发展。第三,建设标准化圈舍。伴随养殖规模的扩大,建设标准化圈舍可以有效减少疫病防治、环境污染等造成的问题。

2.创新管理方面。一号煤矿力争达到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强势推行自主管理,实行安全自主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安全积极性、主动性,使各单位、各部门和每个职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解决了安全管理中靠少数人抓安全、靠监督检查推动安全的依赖思想,实现了安全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推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以“岗位”为最小核算单元,核算到岗,使职工由传统的“劳动者”向“经营者”转变,以公开透明的查询平台形成激励机制,在生产任务保证的前提下,矿区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2 全面促进肉羊产业可追溯体系建设

全面促进肉羊产业可追溯体系建设,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肉羊可追溯体系信息平台。运用物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未来几年内,监控管理展示信息平台实现全面覆盖。建立从养殖到收购、加工、运输、消费的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羊肉产品将达到“高品质、有特色、生态化”的定位,确保肉羊的安全和质量。二是实现养殖环节可追溯,依据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进行养殖。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选育优良品种,建立可追溯档案,并由专人检测。在近几年内将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保障肉羊产业健康发展。

3.3 打造肉羊品牌,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市场是肉业产业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产业能否发展的关键。政府要加强形象宣传,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市场营销,支持企业注册有地方特色的肉羊商标,通过商标的包装、媒体宣传等手段,扩大知名度,提高肉羊的市场占有率。积极主动地举办各类宣传活动或运用各种媒体,形成政府重视、企业主动、消费者认知的良好氛围。企业要以品牌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品牌开拓市场,才能引领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和领域,积极引导合作社、家庭牧场和龙头企业有序发展,建立有区域特色的高端羊肉品牌,形成区域品牌效应,以此带动肉羊产业向高层次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宣传肉羊区域品牌,在当地和周边地区形成造势。

3.4 探索多渠道融资途径

产业发展一定要有充分的资金支持。临河区政府要探索多渠道融资途径。利用各类项目资金,优先扶持规模养殖场,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建设水平。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加大银行贷款力度,由政府牵头协调、银行配合企业申贷解决肉羊产业链的融资问题,基本达到银行每年发放养羊贷款在 10 亿元以上。鼓励和引进民间资本兴建大中型肉羊养殖场,对民间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利用财政项目资金,对规模养殖场给予资金支持。

3.5 提高科技支撑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

加强科技服务,使临河区肉羊产业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对现有科技人员培训,企业要利用科技人才和媒体资源,研制新产品,促进产品精深加工。肉羊屠宰加工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延长产业链条,向精、尖化发展。政府要做到支持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与龙头企业合作,针对市场需求研制开发出高品质肉羊产品。联合创建研究生站、博士站,通过教、学、研三位一体培训,力争在最短的时间为肉羊产业发展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积极筹建巴彦淖尔市肉羊研发中心,研发成果通过企业生产变为商品进入市场来实现价值,企业通过成果转化的利润来支撑研发机构的运行。力争使临河区成为国家级高端羊肉商品生产基地和副产品研发聚集地,引领全国肉羊产业发展方向和研发方向。

目前,临河区产业化运作模式走在了自治区前列,被国家评为第二批农业产业化肉羊示范基地。随着肉羊产业的突飞猛进,肉羊产业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按照自治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要加大力度推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生产出高品质、特色化和生态化的肉羊产品。

参考文献:

[1] 杨慧琴.临河区肉羊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J]. 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10).

[2] 李鸿志.肉羊全产业链建设初探[J].当代畜牧,2016(5).

[3] 徐卫东,王志强.财政资金支持肉羊产业升级“单元模式”助推供给侧改革[J].地方实践,2017(12).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26.054

[基金项目] 河套学院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为例”(项目编号:HYSY201610)。

[作者简介] 刘丽(1979—),女,内蒙古包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农村区域发展;

通讯作者: 李强(1977—),男,内蒙古临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标签:;  ;  ;  ;  ;  

内蒙古推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探究-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