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论文_秦巍, 李艳,孙丽丽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论文_秦巍, 李艳,孙丽丽

(1济南市优抚医院;2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护士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分析有效的干预措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济南市优抚医院及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工作的32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状态自评量表作为问卷调查内容,将调查结果同正常人群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的进行干预。结果:精神科护士的各项评分指标均高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两组的一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对护理服务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及时有效的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科学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并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干预

精神科由于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精神病患者,因此护理服务具有较强的特殊性,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水平和专业化的护理知识,因此与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相比,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面临更大的压力并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精神科的护理人员也容易出现相关的心理问题[1]。鉴于此,本次研究将针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有效的干预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济南市优抚医院及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工作的32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3.5±0.5)岁;工作时间1.2~14年,平均工作时间(5.2±0.25)年;其中包括精神科护士28名,主管护士1名以及3名护师;具有中专学历17人,具有大专学历11人,具有本科学历4人。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运用心理状态自评量表作为问卷调查内容,调查项目中共包括90项,分别涵盖了人际交往敏感性、躯体化、抑郁、恐惧、敌对、偏执以及焦虑等[2]。对本组32名护理人员开展调查问卷,并将本次调查结果同正常人群的平均水平进行比对。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2份,有效回收率达到100%。护理人员所填写内容均符合相关规定,可以将调查结果作为分析内容。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将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与正常人群的相关指标的平均水平进行比对,其中正常人群的际交往敏感性、躯体化、抑郁、恐惧、敌对、偏执以及焦虑的平均水依次为(1.78±0.25)、(1.49±0.52)、(1.71±0.36)、(1.65±0.26)、(1.54±0.29)、(1.67±0.28)、(1.41±0.34)。而参加本次调查的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其际交往敏感性、躯体化、抑郁、恐惧、敌对、偏执以及焦虑的平均水依次为(1.81±0.54)、(1.56±0.67)、(1.79±0.78)、(1.85±0.64)、(1.71±0.51)、(1.82±0.36)、(1.56±0.37)。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精神科护士的各项评分指标均高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两组的一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研究结果总结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所医院的精神科护士的躯体化、抑郁、焦虑以及人际敏感性等评价指标均高于正常人群的平均水平,而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只有少数护理人员能够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和干预,使自己舒缓压力,而大多数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带着负面情绪开展护理工作。这表明,精神科的护理人员中比较广泛的存在着心理问题,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以及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精神科的护士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面对精神病患者,部分患者沟通存在障碍,并且大部分患者的行为十分异常,因此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本院精神科护理人员相对紧缺,因此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压力比较大,护理人员长期处在这种高压的工作状态下,使其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3]。

3.2干预方式

针对精神科护士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干预:(1)改善其工作环境。首先医院的管理层要特别重视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护士的工作进行及时的肯定,并积极改善护理工作环境,通过调整排班模式,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应用先进的现代化护理管理技术,减轻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总总量,降低其护理的难度,严格确保护理人员的充分休息,避免超负荷工作;(2)强化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帮助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建设,主动关心护理人员的实际困难,并提供帮助,通过开展培训等为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使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自我心理干预方式,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在工作中进行自我压力排解,缓解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对护理服务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及时有效的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科学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并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隋吉龙.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与干预措施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1:82-83.

[2]丁凌云.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现状与干预研究进展[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4,04:289-291.

[3]李娜,银燕.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华西医学,2014,11:2163-2165.

论文作者:秦巍, 李艳,孙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4

标签:;  ;  ;  ;  ;  ;  ;  ;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论文_秦巍, 李艳,孙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