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价值判断论文_田玉春

临洮县中医院 7305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价值判断。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末梢血采集的方法,观察组采用静脉血采集的方法,观察两组血常规的检验价值。结果:血常规检验之后,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中WBC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常规指标RBC、PLT、Hb以及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的MCHC以及MCV与对照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采用静脉血采集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中RBC、PLT、Hb以及HCT明显高,与对照组的末梢血采集的血常规检验方法相比要稳定的多,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价值判断

血常规检验属于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基础性检验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白细胞的检验、患者血红蛋白的检验以及患者血小板的检验等。血常规检验的采血方式最为常见的有静脉血采集以及末梢血采集等,临床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采血方式对患者血常规的检验存在差异性[1]。为了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价值判断,本文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2.9)岁;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6-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0±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采集方法 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都在清晨九点左右,保证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液采集。对照组实施末梢血采集的方法,在患者的无名指或者是患者食指的内侧位置,对患者清洁并消毒皮肤之后,利用一次性采血的针刺进行取血,放置于抗凝管中。观察组实施静脉血采集的方法,在患者的肘部静脉位置进行采血,对患者清洁以及消毒皮肤之后,同样采用一次性的采血针将其连接到真空的专用抗凝管中进行采血。具体的采血量控制在5-8ml,对患者采集完血液之后向专用抗凝管中放入稀释溶液进行相应的稀样处理。然后轻轻摇晃均匀,摇晃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出现溶血现象。

1.3观察指标(1)详细观察患者在经过血常规检验之后WBC、RBC、HCT、Hb、PLT、MCHC以及MCV等项目结果。(2)参考指标 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白细胞的数量正常参考值是:成人为(4.0~10.0)×109/L。红细胞计数的实际正常参考范围保持在:男性为(4.0~5.5)×1012/L,而女性为(3.5~5.0)×1012/L。血小板计数的实际正常参考范围保持在:成人(100~300)×109/L。血红蛋白含量的实际参考范围保持在:男性是 120~160 g/L,而女性是 110~150 g/L[2]。红细胞压积的实际正常参考范围保持在:男性是 0.40~0.50(40%~50%),而女性是 0.37~0.45(37%~45%)。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实际正常参考范围保持在:成人是 80~100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实际正常参考范围保持在320~360 g/L。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血常规检验之后的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指标中WB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血常规指标RBC、PLT、Hb以及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的MCHC以及MCV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讨论

血液主要包括血细胞、细胞因子以及血浆,人体血液中的成分发生异常将会直接影响到机体器官的实际病理变化情况。血常规检验主要是对人体内的白细胞、体内的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查,从而反映出人体的贫血情况、感染情况、人体的造血功能异常情况以及人体血液系统的异常情况等,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3]。不同的采血方法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检验的可重复性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对比较常见的静脉血采集以及末梢血采集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从而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本研究中,对患者采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之后,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中WBC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血常规指标RBC、PLT、Hb以及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的MCHC以及MCV与对照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患者采用静脉血采集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中RBC、PLT、Hb以及HCT明显高,与对照组的末梢血采集的血常规检验方法相比要稳定的多,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山峰.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1(3):201+339.

[2]刘建枝.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23(5):3068-3069.

[3]高梅,张凌峰,付永航.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24(2):46-48.

论文作者:田玉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0

标签:;  ;  ;  ;  ;  ;  ;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价值判断论文_田玉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