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广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_素质教育论文

构建广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_素质教育论文

构建广州面向21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州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全面推进论文,体系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屹立于21世纪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极大地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提高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尽快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这是兴国的根本出路。

改革开放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下,广州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广州不少教育项目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如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整体改革、改造薄弱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学校现代化、社会力量办学、教育基金百万行、教职工住房建设等等。按计划部门的统计,广州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投入水平,已居全国12个500 万以上人口副省级大城市的前列。广州教育为广州市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市民素质明显提高。但是,教育的总体水平仍然未能适应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设备、技术手段先进程度不够平衡,部分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思想业务素质还未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共享,社会各方面参与、支持和监督教育的机制还未真正形成,社会还未真正承担起参与教育、支持教育和监督教育责任,社会教育网络发展不平衡,教育行政机关简政的力度和统筹的力度不够大,教育管理未能真正走上信息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在教育内部尤其是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方面,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科学设计、科学操作、科学评价、民主评价、民主监督的程度及其水平亟待提高。教育科学介入教育决策与实践操作的机制还未完全形成。课程教材改革的力度不够大,教学内容还较为陈旧,形式不够活泼,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上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的人才观、质量观、主体观、手段观、评价观等与现代化教育观念还有不少的距离。因此,构建充满活力,体现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特点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本文试图根据《教育法》等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广州教育的实际,提出面向21世纪振兴广州教育的新思路,请同行、专家们予以指导。

一、广州市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回顾

广州市推进素质教育已有12年历史,发展至今,已形成如下三个明显特点:

(一)强调理论指导。

通过研究探索提出了关于“素质结构及内涵”的基本理论,即:一个进入社会的人,通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开展的心理活动认识和把握自然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在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同时,改造和发展主观世界,又在改造和发展主观世界的同时,认识、适应和改造社会和自然。因此,我们认为有八种素质是最基本的,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交往素质、劳动素质和安全素质。身体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心理是帮助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认识环节,对真、善、美的正确把握,是做正常人的基本要求(文化科学素质与“真”相对应,思想道德素质与“善”相对应,审美素质与“美”相对应)。同时,人生活在世界上必然要与他人、与自然界打交道,也存在自我保护、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问题(交往素质同人与人的关系相对应,我们劳动素质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应,安全素质同主我和客我的关系相对应)。

与此相对应,我们对学生提出了“四个学会”的导向性要求: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和学会发展。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供的报告》一书中提出了当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强调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原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我们提出的“四个学会”与国际上提出的“四大支柱”,与原国家教委提出的“六个学会”,总体精神是一致的。我们说的“四个学会”中,每个“学会”都有各自的侧重点。

学会学习是要求在非智力因素的帮助下,通过智力因素去有效地把握文化科学知识并具有追求真理和科学的精神和能力,主要包含:培养学习的兴趣与乐趣;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懂得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会生活是要求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含:关注健康,珍爱生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工作);重视安全,自我保护;生活有序,洁身自爱。

学会做人是要求能区分善恶、辨别美丑,并自觉地追求善和美,抵制恶和丑,主要包含: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追求完善的人生价值;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把握美的真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学会发展是要求能用真、善、美来充实自己,并用真、善、美的知识去规范自身、影响他人、改造自然和社会,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影响和改造主观世界,并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客观世界。主要包含:掌握真、善、美;具有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善于把握发展的机遇;具有不断开拓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四者是密切相关的,是辩证的,不可孤立割裂的。但每个“学会”的内涵是有所侧重的。学会学习是前提。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更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是基础。只有学会独立生活,才有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于独生子女更应强调。学会做人是核心。人活在世上,必须有价值,而只有为他人、为社会做事、为人民服务才是真正的价值。如果只是为个人而活着,那么做人就没有意义。学会发展是根本。只有学会发展自己,才能不断适应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而生存下来,为人类和社会作出贡献,否则就会被淘汰。因此,发展是硬道理。大家知道,从教育学来说,教育的首要作用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生产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发展过程首先因为发挥今天还是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不仅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如何让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呢,我们强调要落实“三个条件”,狠抓“四个改变”,实施六项设计,即:

三个条件:实施素质教育要落实三个保障条件,即①校长、教师的培养。②良好学校教育环境的创设,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方面);二是设施设备现代化(物质方面)。③良好社会大环境的构建,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要争取建立素质教育的舆论导向和运行机制;二要大力创造科教兴国、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环境;三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法规。

四个改变:一要改革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由着重对智力的考评转向对品德、智力、体质等的全面考评;由记忆型、知识型的考评,转向能力型、创造型的考评;由单纯定量考评转向定量与定性两结合的考评;由单纯终结考评转向全过程的考评。二要改变现行的教育方式,由灌输式、填鸭式转向启发式、激励式。三要改变过窄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针对性。四要改革现行的学习方式,由记忆型转向思考型。强调敢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和精于解决问题。

六项设计:①目标设计:过去我们有教学大纲,但这主要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大纲,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更谈不上学生素质发展的大纲。确立反映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并提出教师素质目标要求是当务之急。②课程设计:要按素质教育目标设计课程,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要求的辩证统一,课程结构要体现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的有机结合,课程建设要反映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层次的结合。③教学设计:开展体现素质教育特征的课堂教学设计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④德育设计:要制订德育系统设计方案,建立对各种实施途径和各个实施过程进行指导和调控的机制,提高德育效能。⑤体育设计:要系统设计提高学生体质的方案,要从学生的营养、生活习惯、体育理论、体育锻炼、课外活动等环节系统考虑,突出强调增强学生体质。⑥质量监测体系设计:在素质评价思想指导下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包括对教育发展规模、教学过程、教学效益、学生素质目标达到度、师资的监测和评价。

(二)强调政府和学校共同推进。

政府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比如:狠抓“普九”和扫盲,广州市在80年代初已基本完成了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在1990年在全国率先高标准完成了“普九”任务。从1987年开始,狠抓改造薄弱学校,在2000年前,完成全市所有薄弱学校的改造任务。狠抓教师住房建设,市政府决定投入30亿元,使1997年9 月份在册的所有教师都可享受福利分房。积极推进“普高”,目前全市高中普及率已达83.1%。

推进素质教育,强调以校为本,构建不同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广州市的中小学校近年来构建了一批教育模式,例如文德路小学的“健康心理教育模式”、朝天小学的“素质个性化教育模式”、沙面小学的“协同教育模式”、海珠实验小学的“现代化学校模式”、八旗二马路小学的“愉快教育模式”、东山培正小学的“未来教育模式”、中星小学的“自我意识教育模式”、云山小学的“现代化人机互动教育模式”、长洴小学的“科学教育模式”、广师附小的“学会发展教育模式”。又如执信中学的“动力教育模式”、广雅中学的“和谐教育模式”、市二中的“主体教育模式”、广师附中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势教育模式”、市16中学的“三自教育模式”、市109 中学的“以美育人教育模式”、市南武中学的“拓潜教育模式”、市广园中学的“自信教育模式”、市65中的“成才教育模式”、华美英语实验学校的“三全培养教育模式”、广外外校的“发展教育模式”、市13中学的“激励教育模式”……等,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广州市中小学在模式选择上勇于运用前沿理论来观察分析学校的现实,并从中找到了发展的方向,显示出一种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以广州市16中学为例,该校领导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感传统教育包办太多,集体包办个人该做的,老师包办学生该做的,家长包办孩子该做的,而这是不符合社会和现代教育要求的。于是他们逐步提出了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求发展”的口号,并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后来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过程中认识产生了飞跃,认识到: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于是,该校便制定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三自教育模式”。广州市执信中学的“动力教育模式系统”,其主导理念是激发和利用内外动力来培养高素质人才、办出高质量中学。在这个主导理念统率下,其模式系统是宏观的学校与社会互动层面、中观的学校组织管理层面和微观的师生互动层面,其结构是由内而外又由外而内的三层模式,这个系统在运作时便相应会形成三个动力场效应,即学校与社会互动情景动力场效应,学校管理活动情景动力场效应和德育、教学活动情景动力场效应。这是一个完整的模式系统。

据统计,委属中学48所,区、县级市中学20所,小学72所构建了有一定理论层次的素质教育模式。这对于其他学校无疑会起到借鉴的作用。

(三)强调逐步推进。

广州市推进素质教育经历了整体改革、区域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和现在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三个阶段。从1987年开始,广州城市小学开展以“减轻负担、生动活泼、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整体改革。农村小学开展以“改善条件、加强管理、打好基础、生动活泼、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整体改革。幼儿园开展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强调在游戏中学习。初中开展以“缩小差距、减少分化、减轻负担、打好基础、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办出特色”为目标的整体改革。普通高中开展以“生动活泼、全面发展、自主学习、自觉锻炼、各有特长”为目标的办学模式改革,逐步形成“三年一贯、特色选修”和“五一分段(以六个学期计)、末段分流”的两种基本模式,同时打破高中阶段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工学校四类学校孤立分割的现象。高等学校着重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性环节,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培养学生实干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1992年,我们提出了“三个学会、七项素质”的构想,把“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作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根据素质结构的七项要素再展开为十项具体操作目标。1998年,系统提出了“一个目标、两项任务、三个条件、四个改变、六项设计”的整体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路:一是目标即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注重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与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两项任务即一个强调教育的普及,普及到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学生,学生八项素质的每一个方面;二是强调教育的提高,要有重点,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培养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奠定人才基础。三个条件即实施素质教育要落实校长、教师的培养;良好学校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创设。四个改变即教育评价制度、教育方式、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改变。六项设计即目标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德育设计、体育设计和质量监测体系设计。

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有益经验运用于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领域。

二、面向21世纪广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构建广州教育发展新思路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教育法》等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以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积极主动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至21世纪中叶广州教育要达到的总目标是:建立一个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式与结构合理,投入主体多元化,办学模式灵活多样,适应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充分体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教育社会一体化等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现代化中心城市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教育体系。把广州建成教育综合实力居全省之首,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教育强市。

到2010年广州推进素质教育要达到以下目标: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各类教育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办学条件程度高,教育质量与效益好。高标准发展基础教育。在巩固提高“普九”质量的基础上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0~3岁婴儿入托率、3~6岁正常幼儿入园率、适龄儿童(含残疾儿童)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受完率、高中入学率,均按高标准高质量达标;提高市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3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中等职业教育要在发展办学规模的同时,重点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适应高中后教育需要的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和机构。高等教育以内涵发展为主稳步发展,形成与省部属高校相结合、有广州特色的区域性高等教育体系,市属普通高校在校生达5万人;与经济、 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相适应,普通高中的规模适度扩大;高中阶段毕业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同龄人的40%左右,每万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积极发展成人教育。

各种类型的职前、职后培训和更新知识的继续教育广泛开展,每年市区有35%以上、县级市有30%以上的从业人员接受各种职业培训或继续教育。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所有镇均实施“燎原计划”,真正做到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进一步推动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积极进行社区教育试点和摸索现代企业教育制度与城市教育管理的新体制。以提高市民自身修养为目的的社会文化教育蓬勃开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得到充分体现。建成有计划地输送大批有志青年到境外深造和吸收留学生为广州市现代化建设出力的良性运行机制。

到2003年广州推进素质教育要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一)确立现代教育观念。

(1)树立全民教育、 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以及教育社会一体化的思想。

(2)树立依法治教、依法促教的思想。

(3)树立正确的教育投资消费观、教育质量效益观。

(二)推进广州教育的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

(1)创造教育现代化条件。

首先,要在教育思想上明确教育应以人为本,要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与育人功能的辩证统一。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同时又要明确教育是特殊的产业,是先导性的产业。因此,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应体现产业化,必须讲求规模效益、质量效益和服务效益。

其次,在教育投入上,要做到教育经费按“三个增长”比例逐年增加并满足教育良性发展需要。

第三,在办学条件上,要实现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办学条件达标,其中30%以上高标准达标并具有一定的特色。基础教育中达到等级学校标准的比例要有60%左右,建立一批寄宿制的普通高中,同时,要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作用,促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第四,在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实现学历层次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60%以上,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60%以上,中等学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高校45岁以下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分别达85%以上。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实现“双师化”。全体教师成为能胜任“教书育人”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教师;占10%左右的中小学教师成长为具有较高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其中一部分成长为对现代教育理论有较高造诣,教育能力、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科带头人;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全市培养出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广大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约占80%以上的教师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能,部分成长为具有“一专多能”,知识和能力多元化的复合型教师。

(2)建立教育社会化机制。

建立激励社会力量投入教育、兴办教育的机制。建立健全社区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广州培训体系,建立全民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监督教育和发展教育的机制。

(3)加快教育国际化步伐。

教师普遍掌握外语、电脑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语达到熟练程度的教师占50%以上;电脑达到熟练程度的占80%以上。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建立输出和吸收留学生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建成一批现代化的教育支持机构。

要建成广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广州教育电视台或专设教育频道、招生考试中心、广州教育财务结算中心、审计中心、广州教育信息资源中心、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研究中心以及一批高质量的实验室和科研教研成果应用试点基地等。

(四)建成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教改试验区。

创新现有教育体制、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

(五)建立教育创新体系,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面向21世纪广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从21世纪开始,各级政府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要提高3到4个百分点。财政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也要按相同的比例用于教育。要开办教育储蓄,发行地方教育彩票,筹资支持教育发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标准。保证义务教育的经费,负责普通高校的大部分经费,补助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参与教育。继续发展勤工俭学。

(二)积极扶持和严格管理社会力量办学。

进一步全面执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把社会力量办学纳入全市教育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在财政上给予扶持,并通过加强管理和引导,改善社会力量办学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社会力量办学在表彰、奖励、评估、招生和毕业生升学就业等方面,应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切实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特别要在开办学校的审批、教学质量的检查、办学水平督导与评估、预收办学风险金、学校财务独立设帐、实行定期审计等方面予以严格管理。

(三)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

确立基础教育为“重中之重”,强调职业培训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要扩大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为初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习的机会。继续大力改造薄弱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扩大高质量普通高中和骨干职业学校的规模。有条件的重点普通高中和骨干职业学校可以采取与改造薄弱学校相结合的方式来扩大办学规模。将生源不足、条块分割、重复设置的职业学校进行调整,重新组建高质量的学校或教育机构,如把3所旅游职中合并,新组建广州市旅游学校。 结合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改革、改组、改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采取合并或联合办学的形式,重新统筹规划建设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和效益。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现状出发,调整市属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布局,解决数量多、层次低、效益差的问题,将市属6所普通高校调整合并为3所,将市属12所成人高校调整合并为7 所,将国家重点职校和有条件的成人高校发展为高等职业学校。积极发展综合性、社区性的高等职业学校,积极发展“网上大学”。

打破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相互沟通,实现资源共享,构建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为受教育者提供多样化的成长道路。为此,市政府已作出决定,确保中专、中技、职中毕业生在岗位工资级别、福利待遇标准的确定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四)建立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

切实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素质。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应更明确地放在宏观统筹、政策指导、信息服务、督导评估、正确奖惩和合理投入上。要将教育行政机关从大量事务性的工作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机构,比如:招生考试中心、教师校长评聘中心、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财务结算中心、审计中心、学校教育质量鉴定中心、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教育电视台或专设教育频道等,处理事务性工作。这些机构成立后,人员要公开招聘,定期流动,而运作规范则应相对稳定,逐步建立不因人员变动而影响机构运作的机制。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强化教育督导制度,全面实施督政督教督学,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五)建设教育计算机网络(GZENET),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

教育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是实现21世纪广州教育与现代信息社会接轨的重要举措,将大大改善广州教育、科研的基础环境,并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筑路”、“造车”、“立法”、“培训”、“载货”把广州教育纳入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

1.建设教育计算机网络(筑路)。

依托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华南信息网络中心,建设广州教育计算机网络(GZENET)。通过DDN (数字数据网)线/其他形式专线/拨号,将市、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各科研机构,各重点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部门分别联入华南信息网络中心。各区其他学校采用专线与各区主节点中心连接。各学校内部建立学校校园网,并通向学生家庭。

2.建立信息化的教育资源中心。

市要建立广州地区教育资源库、教育软件开发中心、教育咨询中心,开发教育多媒体软件(造车)。要开发或引进加工一批具有广州特色的教学软件。要成立广州电子教育图书馆、广州电子教育博物馆。

3.发展远距离教育。

要运用教育计算机网络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一个能主动接受教育的学习环境,包括各类专业岗位培训、企业教育、农民教育、继续教育、休闲文化教育等,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要充分发挥教育计算机网络、有线闭路电视网络、卫星电视教育网络的教育作用。

4.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

从小学三年级(有条件的小学可以在一年级)开始,要开设计算机课程,要尽快编写符合学生认识能力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计算机教材,并积极开展计算机教育。要强调计算机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防止将学生变成计算机的奴隶。

(六)建立广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教改试验区。

将市教科所、市现代教科中心、市教研室以及市属高校的一些教育研究机构重新组合,建立广州教育科学研究院。

广州教育要能协调、快速和健康地发展,必须大胆试验。要建立教育电视台或专设教育频道,要建立教育财务结算中心、审计中心;争取在省教育、劳动、财政等有关部门指导下,取得教材开发权、试用权、高中会考权,建立广州地区培训体系;建立“网上大学”,建立招生考试中心,进行侧重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试改革;进行每年举办2—3次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试验。

(七)推进广州教育的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充分抓住港澳回归的历史性机遇,努力探索穗港澳联合办学的新路子。鼓励我市重点普通高中学生报考香港、澳门的大学、学院。同时,接收一些港澳学生在市内学校就读。要健全我市留学教育制度,采取措施鼓励广州地区的高校毕业生、优秀高中生到国外留学、进修、考察,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要努力开辟境外培训渠道。每年选送一批外语较好的各学科、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到美加、日本、欧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进修。要在境外建立教育机构或学校,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教育成就和独特实用的职业技能,尤其是推广广州特色的文化教育成果和职业技能。同时,更快地吸收世界最新的教育成果。要改革英语教学。强化中小学生、公务员,尤其是商务人员的英语听说能力。要加强对国际教育的比较研究,加强教育的国内外交流。要建立健全出国留学服务机构,采取切实措施吸收留学人员以各种形式为祖国、为广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八)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建立企业家学习交流实践基地,加快培育人才市场。

建立继续教育的机制。大力发展培训市场,不仅要培训教师、校长,也要培训工人、职员、经理、厂长、公务员,甚至县长、市长,同时也不能忽视下岗工人、外来工的培训。企业家是推动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把企业家队伍的培养放在战略位置上。要努力建设好广州市企业家活动中心和广州市企业家人才市场,发挥其基地的交流、培训、评估、诊断、展示等功能,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优秀企业家。

(九)构建教育创新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注意教育普及、公平的同时,要强调教育提高。要有针对性、有重点、有特色。因此要加大实施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科、名课工程。政府要树立各级各类教育的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加大投入,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教师聘任、教育评价等方面给学校以更大的自主权,给学校以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校要开设创造教育系列课,比如《创造活动课》、《创造发明史话》等,要强调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要注意系统设计课外活动和学科活动课,要为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实干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要注意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为学生留出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要使他们有愉快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来从事学习。

(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抓好师德教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生的职业道德、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终生学习的自觉要求、因材施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能力。教师应当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热爱祖国人民、忠诚于教育事业、开拓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应当善于与学生民主平等相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意见、科学批判和勇敢探索的精神。

要进一步提高教师、校长学历层次,逐步实现幼儿园、小学师资具有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初、高中师资具有本科学历,高中师资有部分硕士研究生或攻读过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高校师资基本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含硕士研究生)学历。要积极开展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方法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加强英语、电脑的培训,使各级各类教师科研及教育教学水平达标。

教师队伍的管理要坚持稳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稳定一批优秀教师,也要淘汰一批不称职的教师;既要保证主干课教师的相对稳定,也要注意从社会各界聘请优秀人才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既要有一批教育部门自己管理的教师队伍,也要有一批由社会各界精英组成的客座教师队伍。中小学可以直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经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即可聘用,市属高校可以依法自主聘任教师,吸收优秀人才从教。

继续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师收入逐年提高,并在16个行业中排在前5名。1997年9月29日前在册的教职工均可享受福利分房,其他教职工享受货币分房。教师享受与公务员同等医疗待遇,特级教师、教授、院士等贡献大的优秀教师享受更高的待遇。学校教职员工的待遇,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要注重突出教师。教师的待遇,中小学主要与授课课时和教学质量挂钩,高校要与授课课时、教学质量和科研工作挂钩,学校内部要增强干部、职工为教师、学生服务的意识。职员工人的管理也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

凡是在校教师都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要实行职称浮动制。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主要是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建设:

(1)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是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增创广州发展新优势,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到下世纪初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领导干部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建设教育强市的迫切需要。市委根据党的十五大和省委会议精神,提出增强六种精神,即改革精神、创业精神、进取精神、务实精神、大局精神和奉献精神。市教育工会、市教委对广大干部教职工提出十点要求,即:增强改革精神、增强创新精神、增强竞争精神、增强务实精神、增强合作精神、增强奉献精神、增强质量意识、增强效益意识、增强表率意识、增强学习意识。我市教育系统的各级领导班子都要根据这些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对于主要领导更要认真做到“坚持原则,掌握大局,团结同志,加强修养”。

(2)着力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强调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首先强调要廉洁自律,自觉拒腐防变,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其次强调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广大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三,建立和完善反腐保廉的监督约束机制。坚持和完善公开办事制度、请求报告制度、收入申报制度、回避制度和在任离任审计制度。同时强调抓党风责任制,一把手对本部门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总责。

(3)大力加强业务建设。首先要端正业务观点,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其次是加强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两门学科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学习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深入实践,联系群众,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提高组织领导能力。

(4)切实加强组织建设。 我们强调在三个方面要有新突破:一要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工作中扩大民主,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理来选拔干部;二要在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上有所突破,逐步缩小干部委任范围,更多地采用考任、聘任、选任等形式,做到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三要在抓紧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上有所突破,对于多数年轻干部来说,还是要经过必要的中层领导岗位的锻炼而上和加快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按“小步快跑”的原则来培养选拔干部,为年轻干部的成长作出使用机制上的保证。

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待遇。要继续提高校长(书记)岗位津贴,并逐步实行校长职级制。

标签:;  ;  ;  ;  ;  

构建广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