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合并冠心病对BNP的影响论文_代芸仙

(丽江市华坪县中医医院心内科,云南 丽江 674800)

【摘要】目的 研究房颤合并冠心病对血浆脑钠肽水平(BNP)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2016.8-2017.8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4例,按照有无房颤分为对照组:房颤组,与研究组房颤合并冠心病组各62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BNP水平,比较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血浆BNP水平。 结果 研究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随着冠心病患者房颤的发生,BNP水平会不断增高,而单纯房颤患者对BNP水平无明显影响;血浆BNP水平能够成为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房颤的重要生物学标志,为该类患者及时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房颤合并冠心病;血浆脑钠肽水平;相关性

[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460-01

冠心病发作通常与季节变化、体力活动、饮食吸烟均有关联,目前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胸痛,一部分患者症状不够明显,仅仅表现为心悸或乏力,甚至无明显疼痛情况;早期症状包括:胸闷、心慌、气短、活动后喘憋、上楼需被动歇息,最典型的症状是胸骨后疼痛,可有出汗[1]。目前冠心病在临床疾病中占有很高比例,会阻塞血管腔至其狭窄,影响心肌供血或导致缺氧,从而引发心脏病[2]。临床暂无根治办法,只有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目的在于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发生脑栓塞,一般人都会引起中风偏瘫,部分患者还会感到乏力,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心动房颤是临床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而BNP广泛分布于机体心、脑中的脏器中,目前主要对心力衰竭进行诊断。本通过研究房颤合并冠心病的BNP水平变化,旨在提高该项疾病的预测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8-2017.8收治于我院的冠心病患者124例,按照有无房颤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均经过临床上专业医师与常规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无其他疾病影响治疗预后,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影响治疗效果疾病存在,存在沟通障碍、文盲、不愿配合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有严重脑、肾等原发疾病不能治疗患者,排除有合并疾病的患者。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为39-70岁,平均年龄为(46.9±6.4)岁,病程为2-13年,平均病程为(5.6±1.4)年。研究组男29例,女33例,年龄为38-72岁,平均年龄为(47.8±6.1)岁,病程为2-13年,平均病程为(6.1±1.5)年。本研究实施前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例数、年龄、病程等方面资料对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可用于比较分析。

1.2 方法

患者于住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5 ml肘静脉血并置于抗凝试管中,应用分离血浆后在4 h内进行指标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情况,测定操作需要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要求严格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变化情况[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

对比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μg/L)]

 

2.2 房颤与BNP的相关性

从表1当中的数据能够看到,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房颤组有着更高的血浆BNP水平,而这也说明,血浆BNP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探究可以发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较高的BNP水平会提高房颤发生的可能性,而这也使得血浆BNP能够作为房颤合并冠心病的重要预测指标。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与死亡率处于上升趋势,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在临床心脑相关疾病中,临床仅有通过一般药物来控制患者病情,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痛苦[4]。冠心病病情发展快,猝死率高,会引发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患者发病时会出现明显胸痛,临床死亡情况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5]。

临床在强化血小板抗凝治疗的同时,需要寻找合适的指标预测心房血栓发生。近年来BNP水平在冠心病与心力衰竭预后判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患者的治疗与预后起到良好作用[6]。BNP主要具有扩张血管作用,合成于心室与心房,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能够成为BNP循环主要来源。本文通过选取冠心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对比存在房颤与未发生房颤的患者BNP水平,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在发生房颤时,会促进心房肌细胞对BNP的分泌量增加,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而房颤是冠心病并发症,患者由于房颤出现心房收缩功能,并导致心房动力学不稳定。

综上所述,血浆BNP水平能够作为房颤合并冠心病的预测指标,BNP水平越高,房颤发生的可能性越高;但由于本次选取患者例数较少,研究时间较少导致本次研究存在一定误差,后续可扩大样本容量进一步研究,改善患者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美霞,梁冰.BNP、CRP、D-D联合检测对评估高龄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8):1048-1050.

[2]何扬利,曾敏,吴智勇等.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尿酸、脑钠肽水平变化及与CHADS2评分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365-2367.

[3]罗俊,陈守宏,稽云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清CRP,BNP,CK-MB及cTnI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1):2076-2079.

[4]张松,任孔华,陈婷等.ROC曲线评价Fib、CRP和NT-pro BNP在慢性房颤并发早期心衰的诊断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7):5359-5361.

[5]宫荣泉.地尔硫卓与卡维地洛对慢性房颤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11):1725-1727.

[6]李晓密,韩宏光,王辉山等.红细胞分布宽度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OPCAB术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9):812-818,862.

论文作者:代芸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  ;  ;  ;  ;  ;  ;  ;  

房颤合并冠心病对BNP的影响论文_代芸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