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案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周国庆

初中数学学案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周国庆

摘要:本文从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导之有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导之有效、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导之有利进行学案设计的改进并实践。结合进一步思考从理解数学,关注知识整体建构、理解学生,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理解教学,关注教学逻辑结构三个角度深入解决学案设计过程中内容欠缺逻辑、缺乏梯度、脱离教学、背离学情等问题,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可操作性、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案设计 实践与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翻看学生各学科学案会发现,学案内容与学情不相符、内容过于陈旧、填空式问题层出不穷现象尤为突出。

基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时代背景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界定的落地,如何将新的理念落实在我校日常课堂教学中,在“理解数学 理解学生 理解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积极实践,通过课堂观摩、研讨积累有关学案教学方面的经验,研究解决学案设计过程中内容欠缺逻辑、缺乏梯度、脱离教学、背离学情等问题。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案设计与实践

1、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导之有向

(1)设计课前检测,掌握学生学情

案例1:《8.1 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前检测

问题1 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你能否举出实例?

问题2 什么是方程的解?

问题3 解方程:,并简述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问题4 学习完一元一次方程后,对于方程相关的知识你还存在哪些困惑?

课前检测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同时借助问题3回顾解方程的步骤,通过开放性的问题4提出自己的困惑,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前教师借助课前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情,便于教师明确授课方向。

(2)设计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案例2:《13.1.1 轴对称》学习目标

①能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形成过程,在尺规作图中,了解作图的道理;②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达成目标①的标志是:学生能够运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能够从作图过程中体会“垂直”、“平分”所对应的已知线段与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位置及数量关系;目标②则需要学生在经历作图过程并进一步形成线段垂直平分线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探究、推理验证完整的过程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体会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间的联系,逐步积累探索几何图形性质定理的经验。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呈现给学生的学习目标为:①能用尺规作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了解作图的道理;②经历探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会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③会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导之有效

(1)基于问题研究规律,设计有效问题

以一节课作为整体,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在教师教学设计二次转化成学案的过程中用问题及追问的形式达到整体效果,同时连贯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单位课时内连续思考,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基于教学重难点,设计学习活动

案例4:《4.2 直线、射线、线段》活动设计

活动1:如图1,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出几条?

活动2:如图2,经过两点A,B画直线,能画出几条?

活动3:如图3,经过两点A,B画曲线或折线,能画出几条?

 对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基本事实,借助三个学生活动认识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点的个数增加进而确定直线的位置,在此基础上结合活动3引导学生对比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确定性。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并得到关于直线的基本事实,避免教师直接告知结论的学习现象,使学习更有效。

3、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导之有利

(1)巧设开放题目,利于学生课后思考

开放题目的实施,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高质量的课后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将问题的思考延伸到课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开拓思考空间、促进学生发展。

案例5:《23.2.1 中心对称》题目设计

题目: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后,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对于一个平行四边形,绕其对称中心旋转180°后,改变的是,不变的是。

题目以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为命题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基本图形引导学生感悟在旋转过程中的变与不变,以此认识概念中的本质。

(2)巧设目标检测,利于学生查漏补缺

目标检测题目是对教学目标落实的检测,依据学习内容可以作为授课的最后环节,也可依据内容作为学生课后进行学习检测。对于单位课时的目标检测题目,数量上在5至6题为宜,题型角度,依据中考题型可设置填空、选择、解答三种题型。依据课程标准相应要求进行设置,以基础题目为主全面体现单位课时内基础知识考查即可。

三、一些思考

1、理解数学,关注知识整体建构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科的价值属性,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最大化。基于不同领域内容,从整体建构角度关注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既关注整体又深入局部。

2、理解学生,关注学生认知结构

当前,“核心素养”一词在教育领域盛行,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审视,“核心素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教育事业尤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基于数学学科特点,从数学学科的本质出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学习有品味的数学逐步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3、理解教学,关注教学逻辑结构

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阵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实践层面才能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改进。

数学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理性精神的重要任务,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应更加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认识到学习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在关注教学基本流程的同时,应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教学,结合学生活动思考学生的认知,将学生的认知活动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此基础上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9.

[2] 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7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章建跃.树立课程意识 落实核心素养[J].数学通报,2016(5):1-4.

[6] 章建跃.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再立新功. 中国数学教育. 2016.1-2(2-4)

[7]章建跃. 全面深化数学课改的几个关键. 课程·教材·教法.2015.5(76-80)

[8] 章建跃. 树立课程意识 落实核心素养.数学通报. 2016.5(1-4)

[9] 章建跃. 理解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数学通报. 2015.1(61-63)

[10] 章建跃.问题引导到位 课堂生成精彩——“变量与函数”课例点评[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8(6):11-14.

[11] 蒋凯旭,吴增生.在理解数学的基础上整体设计教学活动——“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课例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9(6):68-69.

论文作者:周国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

初中数学学案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周国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