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规划中的误区_erp论文

ERP规划中的误区_erp论文

ERP规划的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区论文,ER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ERP规划对于ERP实施的效果乃至成败有非常大的关系,但ERP的规划涉及的面很广,我们先从ERP选型或预算分配方面的规划来做简单分析。通常实施ERP的费用包括三个部分,一部分是购买软件的费用,另一部分是顾问辅导费用,第三部分是二次开发的费用。这三部分的费用如何规划才比较合理,首先从思维方面来做说明。

ERP规划中的顾问费用

在一部分企业负责人的脑子里认为,ERP就是一个软件,我买个软件回来就可以用了,即使不怎么会用也可以按照操作说明来自学,或者即使需要顾问辅导也是来教教员工如何使用这个ERP软件产品。基于这种思维,在签订购买软件合同的时候,通常只附带很少的顾问时间和费用,也就是说,顾问费用相比ERP软件产品的费用来说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ERP实施的效果可想而知。ERP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就算是ERP专业人士,如果你没用过某个ERP产品,想熟悉都需要很长时间,何况是企业的非专业人士呢。因此,必须要顾问来教会使用ERP产品,让员工了解ERP中自己负责的模块数据的来龙去脉,这样才可能在出现数据异常的时候知道如何处理。这是最基本的,需要顾问辅导的部分。

另外,ERP顾问并不仅仅是教会用户如何使用ERP系统,这其实并非ERP实施顾问的主要工作或能力需求,更加重要的是,顾问要引导企业整合优化流程,采用ERP的管理方式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给企业做BPR(业务流程重组),以达到流程可控和效率提高的目的。而这部分需要比较多的时间,顾问一定要了解企业的现状才可以去引导企业做BPR,了解完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后,顾问要跟企业一同来制订新的游戏规则,也就是新的流程,结合了ERP系统的新流程。完了以后,顾问需要跟企业来对新的流程进行测试和验证。在确保流程的可行性和流程的高效性符合客户的要求或信息化的目标。在多年的ERP咨询辅导中,总结的经验是,软件再怎么好,如果没有顾问的指导或者说顾问指导不够,ERP实施是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的(除非公司内部有人有该ERP的实施能力)。

有个实例,某公司几年前采购了某国外知名品牌的软件产品,花了好几十万软件费,实施了几天就停下来了,因为当时没有签订具体的顾问服务天数,工厂在做了几天培训以后,觉得顾问费用太贵(当时的顾问费是每天800美元,相当于6400元人民币左右)。所以一停下来就再也没做起来,内部MIS人员技术很厉害,在购买的ERP数据库里面做了大量的外挂程序,ERP系统本身提供的功能却不会使用,变成企业的一个摆设。

尊重顾问的专业、利用顾问的专业知识是企业应用ERP成功的一大保证,毕竟顾问见多识广,对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有可能使企业节省很多的成本。虽然很多时候顾问费看起来很贵,但仔细算算还是很合算的,前面案例中如果当时再花十几万,我相信ERP现在已经可以发挥作用了,不至于企业花了五六十万的软件摆在那里当花瓶,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实际上目前是阻碍了工厂的发展。

ERP规划中的二次开发费用

市面上我们看到的ERP软件,基本都是套装软件,所谓套装软件就是产品,同一个版本的软件卖给哪个客户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客户的情况是不同的,暂且不说不同的行业的企业有很大的差异,就是同一个行业的不同企业,每个企业也是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流程上的,也可能是功能面的。企业管理方式的差异或者老板关注的侧重点不同,甚至是一个工作的习惯,都可能是每个企业的差异。这些差异必须在软件中得到体现,或者说得到满足,就必须做二次开发。而且,二次开发是ERP实施中必须规划到的内容,不要提到二次开发就不高兴。很多客户认为我花了这么多钱买了你们的产品,你的产品就应该包含我的这个“普通”的需求,否则就是你们的产品不完善,你们赶快完善后再给我用,而且是免费的,我不会为这个需求花钱的。如果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不规划到这部分费用预算,可能会导致项目预算超标,甚至因此客供双方闹得不愉快,影响合作。

预算费用的合理分配

究竟软件费用、顾问费用及二次开发费用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比较合适呢?最理想的比例以个人经验来看应该是软件费用40%,顾问费用50%,二次开发费用10%;或者是软件费用50%,顾问费用40%,二次开发费用10%。但我通常见到的比例大概是软件费用75%,顾问费用25%,二次开发费用0%;或者软件费用82%,顾问费用15%,二次开发费用3%。可以看到,很明显软件费用占的比重很大,而真正能带给客户价值或者说提升软件价值的顾问费用却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非常不合理;往往项目刚上线顾问预算费用就花完了,后续更加重要的优化工作没有费用支持处理。所以上线的效果不会很好,而且顾问费用预算不够,也说明顾问辅导的周期不会太长,常会见到的中小型企业,一个ERP的实施周期大概都在3-6个月,而实际上,如果要把企业的流程、体系、规章制度、作业规范细节完善,把企业各个层次的人员的业务应用都纳入ERP管理,至少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做到。

上线后的两三个月非常关键,这段时间是员工改变工作方法,运用一个不是很熟悉的系统代替原来的作业习惯,中间会有很多不适应和错误发生,如果没有顾问的及时帮助和指导,很容易就让错误或不好的行为形成习惯,尤其是,如果在这段时间里面有员工离职或调岗,新的员工不熟悉系统会影响整个流程的运作。往往系统上线初期企业会很乱,因为游戏规则大部分都变了,很多人还不适应或不了解,还有客户和供应商需要配合。员工的工作量会增加差不多一倍,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哪个地方一卡就会前功尽弃。我也见到不少这样的案例:ERP系统确实是在用,但仅仅是个打单机,也就是所有单据都从ERP中出,保证数据到财务是正确的,其它的应用基本很少,管理者基本不用系统。

对于中小企业,假设预算花50万来做一个ERP项目,顾问费用应该分配20-25万,二次开发的费用应该在2-3万左右,这样保证顾问能把企业的这些体系都建立完整,做到顾问帮企业ERP扶上马再送一程。笔者拜访了一些应用了ERP的企业,应用的效果差距非常大,虽然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顾问因素往往是企业忽略的一个主要因素。某客户ERP签约金额是40万左右,其中软件32万,顾问费用8万,二次开发费用为0;在后续拜防项目负责人的时候,他就提到目前项目做的不是很好的原因就是顾问辅导时间不够,系统刚上线顾问就撤离,后续很多细节的东西都是企业自己去做,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不是最优化的东西,而且现在一直都还是沿用这些非优化流程和方法,效率很低,但又很难更改,因为大家已经养成习惯,而且要改变影响面很大。另一个问题是,这个项目在签约的时候没考虑到二次开发,目前的作业中存在很多的重复作业,要再次投入资金老板不同意,所以就一直使用这种比较繁琐的操作方法。

另外,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会觉得在ERP上线初期发现不了需要做二次开发的内容,或者认为既然ERP产品有这么多客户在使用,我们这种企业没什么特殊,所以就不需要做这方面的预算。其实不然,二次开发在系统运行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有些是在ERP选型完成就知道有哪些内容需要修改,有些是在做完系统培训或模拟的时候,发现系统的作业方式跟企业的作业方式有差异,必须修改才行;其实更多的二次开发需求是在上线后,因为随着对系统理解和应用的深入,用户对ERP的了解面越来越广,就会发现越多的问题和不适应的内容。这些就需要用二次开发来解决。

标签:;  ;  ;  ;  ;  ;  ;  

ERP规划中的误区_erp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