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论文_孙恒亮

孙恒亮

(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 江苏 海安 2266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选2017年11月—2018年04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194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依据检验时间段标准分为甲组(2017年11月—2018年01月)、乙组(2018年2月到2018年4月)两组,对两组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展开对比。结果:甲组检验阳性率,较乙组更高,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而甲组中粪便标本检验阳性率3.03%,与对照组的5.88%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不同标本微生物进行检验时,通过对比分析检验结果阳性率,找出影响因素,以在确保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精准的基础上,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检测结果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227-02

在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的大环境下,微生物检验已渐渐发展成医院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检验结果可较好的指导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经深入分析微生物检测手段,不断完全检验技术,从而确保检验阳性率得以明显提升,这也是现阶段不同临床标准微生物检验的发展方向。对此,此次对2017年11月—2018年04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194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展开分组对照分析,现将两组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共纳入194份,均为2017年11月—2018年04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其中,男性98例,女性96例,年龄介于21岁~86岁,年龄均值(50.50±2.58)岁;依据检验时间段为标准分组:甲组(2017年11月—2018年01月):50份血培养标本(涉及腹水、脑脊液、胸、血液等类型)、60份呼吸道标本、51份非呼吸道标本、33份粪便标本;乙组(2018年2月到2018年4月),53份血培养标本、57份呼吸道标本、50份非呼吸道标本、34份粪便标本。对两组标本类型作对比,发现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1)检测仪器:主要有VersaTREK全自动血培养仪,药敏分析仪,细菌鉴定仪(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40);(2)检验方法:首先,标本采集前,检验人员需对患者的实际病情、配合情况及心理变化情况等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依据实际情况,挑选适宜的标本容器;其次,做检验申请,将患者标本基本信息标明清楚,主要涉及患者年龄、姓名、标本类型、性别、病房号及检验目的等;最后,为确保检验结果更加完整、精准,需交由专业检验医师完成各项操作,严格依照标准采集,采集方法准确,控制采集时间、规范采集部位及量,将结果记录在标签上,准确记录两组标本检验结果阳性率。

1.3 观察指标

检验人员仔细查看全部检验标本的不同类型及两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

1.4 统计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选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针对文中涉及的检验阳性率计数资料,选(n/%)表示;若两组以上指标比对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检验结果发现:甲组血培养标本阳性率12.00%,呼吸道标本阳性率46.67%,非呼吸道标本阳性率38.33%,较乙组的5.66%,35.09%,24.00%更高,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甲组粪便标本检验阳性率3.03%,与对照组的5.88%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有资料[2]显示,临床微生物检测是检验科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受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升,对公众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威胁。利用临床微生物检测技术,可以更高的治疗临床准确的诊治感染性疾病,从而提升诊断精准性。然而,随着感染病菌、感染类疾病明显增多,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很难满足当前临床疾病诊治需求,鉴于此,对于临床微生物检测需提升重视程度。

本次经对194例检验标本的临床检验结果阳性率展开对比,结果发现:甲组血培养标本阳性率12.00%,呼吸道标本阳性率46.67%,非呼吸道标本阳性率38.33%,较乙组的5.66%,35.09%,24.00%更高,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甲组粪便标本检验阳性率3.03%,与对照组的5.88%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提示,不同时段不同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具体影响因素可能涉及以下几点;

第一,检验人员在采集微生物检验标本时出现问题,如采集方法不准确,又或是采集标本操作失误,采集形成不规范等,均会影响微生物标本质量;第二,微生物标本于保存、运输等环节出现错误,当前医院受医务人员素质、科室医疗设备等影响,标本保存、运输方式单一,从而影响标本质量,最后影响检测结果精准性[3];第三,检验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个人素质等,对标本检测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于以上各项影响因素,应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医院应加大对临床标本采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规范采集流程,定时组织和标本采集相关的指导及培训,以提升采集准确性。检验人员需仔细告知患者临床标本的重要意义,使患者积极配合,比如,在采集粪便标本过程中,需告知其对量的标本量,采集结束后需保护好标本,以免标本过多的和空气接触,保证标本有效、正确,以将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降低[4]。

第二,采集临床标本时,采集人员需控制好时间,通常于患者服药前采集,在分离培养标本时,应严格依照相关的培养方法,比如,选择棉签接种方式来培养痰标本。采集血液标本时,需合理控制血液采集血量、份数、时间,比如,成人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控制在8mL-10mL,采血时机需选择患者发病初期最佳,而后依照采集标本具体操作程序完成[5]。

第三,提升对标本保存、运输程度的关注度,各标本采集后均按时送检,若未及时送检或保存不正确,均会使标本变化影响检测结果。一般情况下,结束标本采集之后,应立即把标本送至实验室,最迟也需于2h内送检。严格依照准确的标本保存、运输方式,如果选择防渗漏标本容器,需要将不可冷藏保存标本区分,依据具体情况,形成相应的制度、规范,尽量将采集标本中可能出现的误差降到最低,保证微生物检验可靠性。主要操作方法涉及:首先,标本检验人员需要多了解、学习一些和临床标本采集与运输过程的准确规范,并多和临床医师交流、沟通,确保样本更加规范,这样可以为检验标本提供精准依据;其次,医院需要定时或是不定时的检查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最后,医院需要提升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严格遵守临床检验标本标准,并多和交流,在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主动参与到标本采集中,确保诊断工作顺利开展。

综上,经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展开如上分析,了解到影响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各项因素,通过控制各项因素,可将临床疾病确诊率明显提升,从而促进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实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宏辉.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50-52.

[2]李金涛.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及其原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6(49):154.

[3]张兰军.针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进行对照的探索和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9):105-107.

[4]胡菊玲.不同类型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布情况的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7,10(26):126.

[5]王秀梅.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与技术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65-66.

论文作者:孙恒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论文_孙恒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