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创新能力对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论文_余红娟

浅谈科学创新能力对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论文_余红娟

余红娟 陕西省宝鸡高新第四小学 721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以及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小学教育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发现学习的乐趣,才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能力尤其重要,因为科学学习本身就是需要一定创新精神的,学生只有在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条件下才会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活动中,这样科学学习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创新能力;小学;科学学习;意义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181-01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构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经常是被动学习,由于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自然科学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将学生作为主体,从学生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去制定教学计划,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这样科学学习氛围便会变得和谐轻松,学生也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构建和谐课堂氛围在于教师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并尊重学生人格和兴趣爱好,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科学学习课堂活动中。此外,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促使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两者角色处于动态互换中,学生合作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总之,科学创新能力有利于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而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勇敢表达自己的学习观点,和其他学生合作,与教师沟通,从而进一步提高科学学习效率。

2、有利于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是教师科学教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现阶段教师在备课中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随意设计,甚至不做任何创新性的改变,只是根据过去模板照搬教学,这样学生自然不会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因此,科学创新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也相当重要,主要表现在课程备课设计中,教师需要设计新鲜有趣的情境,并通过有吸引力的,有感染力的语言或者动作表达出来,让学生被有趣的情境打动,从而更愿意探求科学知识。

3.有利于学生充分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

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往往通过课堂教师知识讲解获得,而教师课堂知识讲解又采取传统的按照书本知识逐条陈列分析的方法,所以学生很难接触到课堂课本知识以外的内容,对于科学世界还存在很多疑惑。如果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角度出发,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而不是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一方面会在自主思考中发现科学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从而在科学学习时会转变思考方式,通过科学探究性活动,学生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科学“秘密”,意识到了在科学学习中观察实验的重要性,而且发现科学学习越来越有意思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设计有趣的科学实验

上文提到,科学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多设计有趣的科学实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在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首先教师平时应该多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去感悟生活,目的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实验中。其次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科学实验活动,尤其要设计好引导环节以及语言、动作等。比如在《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学中,在引导环节先让学生猜谜语,当学生们猜出是空气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空气的重要性等。此外,在实验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点拨,让学生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观察研究现象。总之,有趣的科学实验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有趣的实验中也感受到了愉悦,这样就有目的和有计划地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不断发展和成熟的阶段,所以不应该限制他们的想象,在他们对某个知识或者实验现象有疑问时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质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当学生们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之后,他们也就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的方法,这样他们在科学学习中就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启发学生,多引导学生提问,比如在《大树的观察》中,让学生们都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就可能就会问大树里有什么,树的形状是怎样的呢等等。

3、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

上文谈到,素质教育下的小学科学学习应该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过程。所以在科学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稍落后的学生也不能直接批评,而是以表扬、鼓励和纠正为主。此外,教师要多和学生接触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共同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在交往过程中还要学会互相理解、尊重和支持帮助。尤其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时候教师也是学习者,需要得到学生的启发,所以师生应该互相学习和鼓励。在这样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学习的效率也提升了。

三、结语

综上,科学创新能力在科学学习中的充分发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在和谐轻松的课堂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学生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从而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注重科学实验的设计,多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同时引导他们大胆质疑,并尊重学生,和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洪炜.小学科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2015(10).

[2]裴德玉.论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6(08).

论文作者:余红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浅谈科学创新能力对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论文_余红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