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张志明1 孙文永1 刘亚楠1 张浩1 吴文涛2

1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河北 衡水05300

2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河北 衡水05300

【摘要】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肝癌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4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而试验组患者采取TACE联合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以及比较治疗前后AFP水平、肝外转移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经药物治疗为11.90%;试验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47.62%;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肝转移情况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提高治疗肝癌的疗效,降低复发和转移,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血管内皮抑素;临床疗效;肝癌

【中图分类号】R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097-01

肝癌是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多数患者在疾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治疗效果较差。肝动脉化疗栓塞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holization,TACE)是临床上不可切除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是近年来临床在抗肿瘤中用于新生血管的生成,作用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肿瘤血管生长并诱导其正常化。本文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肝癌的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肝癌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42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被确诊为初治患者且不愿意或不能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对照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51-73岁,平均(61.2±3.5)岁;肝功能中按Child-Pugh分级,A级有34例,B级有8例;按Karnofsky体能状态进行评分为71.3±4.6分。试验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53-74岁,平均(63.4±3.8)岁;肝功能中按Child-Pugh分级,A级有37例,B级有5例;按Karnofsky体能状态进行评分为73.4±5.2分。排除标准:患者骨髓及肾功能均正常,没有出现肝内肿瘤播散,无TACE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禁忌证,同时获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及Karnofsky体能状态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进行治疗[2],在患者的癌灶供血动脉处注入奥沙利铂200mg、碘化油10-20ml。结束治疗后1周进行复查,主要项目有血常规、生化等,对患者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进行评价,治疗2个周期检测患者血液的AFP水平。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采用TACE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4周给予1次治,治疗周期为2-3次,治疗方案相同,操作如下[3]:采用Seldinger技术对股动脉、肝固有动脉穿刺插管,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15mg、奥沙利铂200mg,并将吡柔比星40mg、碘化油10-20ml、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15mg制成混悬液进行栓塞,最后用少量明胶海绵颗粒进行动脉栓塞。

1.3评价指标

1.3.1 疗效指标

采用药物治疗后3周,根据WHO实体瘤疗效的评价标准[4],评价其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稍微缓解、疾病控制和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稍微缓解)/总例数。

1.3.2不良反应评价方案

治疗结束后1周,根据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5](分为0、Ⅰ、Ⅱ、Ⅲ度)对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评判指标为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对比

对照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稍微缓解5例,疾病控制16例,治疗无效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1.90%;试验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稍微缓解20例,疾病控制17例,治疗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7.62%;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外转移情况

对患者进行随访,经治疗后1年无死亡现象出现,对照组中出现肝外转移有 6例(14.29%),观察组无肝外转移病例,患者出现肝外转移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TACE是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之一[6],但单纯采用TACE之后后容易导致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发生复发和转移,对远期疗效带来不利。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其主要机制是阻止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改变血管生长调节因子的平衡关系,从而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本次研究TACE 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经药物治疗为11.90%;试验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47.62%;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肝转移情况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TACE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HCC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后期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荣寿,张思维,吴良有,等.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8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1):1-12.

[2]周俭,朱应合,杨迪,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6):87-90.

[3]李霄茜, 凌昌全.中药缓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副作用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2,12: 1341-1362.

[4]江朝娜, 范平明.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ACE治疗对肝癌血管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 2013,13: 1005-1007.

[5]徐强, 黄优华, 石红建, 等.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恩度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16: 63-65.

[6]向华, 孙林. 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TACE治疗对肝癌组织VEGF和MVD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2,17: 744-748.

论文作者:张志明1 孙文永1 刘亚楠1 张浩1 吴文涛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  ;  ;  ;  ;  ;  ;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张志明1 孙文永1 刘亚楠1 张浩1 吴文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