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学科发展趋势分析_教育管理专业论文

学校管理学科发展趋势分析_教育管理专业论文

试析学校管理学科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校管理论文,学科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教育管理学科理论研究的总估计

教育管理学科的研究,从7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过整个80年代的全面发展和繁荣,现在正处于深入反思和理论完善的阶段。

能否这样认为,教育管理,特别是学校管理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确立,对学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管理过程、管理基本原理原则,已有了相对稳定的认识;出版了一大批教育管理的论著,其数量和质量,在中国都是空前的;科学研究正在深入,学术争鸣的气氛已经形成;学术队伍已经建立,结构比较合理,水平正在提高。

在充分肯定教育管理学科建设成绩的同时,对学科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学术界的认识是清醒的。绝大多数同志认为,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已经进入“高原期”。从积极方面分析,理论研究已经达到相当水平,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就学校管理学科讲,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不足的方面分析,近几年来,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速度缓慢,甚至停顿,有分量的重头著作不多,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的发展,知识比较陈旧,队伍逐步老化,新老接替还未完成。从学科的两大体系看,发展不平衡。学校管理学的发展较快,理论比较成熟,而教育行政学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地方行政方面,完整的学科体系还在建立之中。

要突破当前学科研究的停顿状态,必须在理论研究、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比较研究等几方面下功夫,创造高层次的学术争鸣氛围,组织力量研究若干重点问题,出一批有质量、有水平的学术著作,帮助优秀的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完成新老接替的过程。

二、教育管理学科发展的趋势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观点或看法:

有的同志认为,当前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呈哲学化的趋势,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呈实践化的趋势;

有的同志认为,当前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呈综合的趋势,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呈分化的趋势;

有的同志认为,当前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呈伦理化趋势,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呈技术化趋势;

有的同志认为,当前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呈现代化趋势,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呈传统化趋势;

有的同志认为,当前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呈宏观调控趋势,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呈微观深化的趋势;

有的同志认为,当前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注重教育思想管理的研究,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教育管理学科要加强制度管理的研究;

有的同志认为,当前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注重教育与外部环境关系的研究,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教育管理学科要加强教育内部运行机制的研究。等等。

以上种种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育管理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问题,看法不同,有的甚至相悖,但通过研讨和争鸣,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清晰,认识更全面,只有这样,研究才能真正深化。

对教育管理学科发展的趋势的认识,其观点虽有种种差异,但有一点认识是大家共同的,这就是教育管理的理论建设,要从简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外国一般管理思想的移植,向深层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向发展,这是教育管理学科建设最基本的发展趋势。

过去17年教育管理学科的理论研究,主要是沿着两种思路进行的。其一是通过总结我国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其二是通过引进先进的外国企业管理理论,将它们移植于教育管理之中。这两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成绩是不容忽略的。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经过反思,大家取得了一些共识。

第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能理解为中国的实践加外国的理论;

第二,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既不能排外搞“国粹”,也不能追逐外国的名词概念,盲目求新颖;

第三,经验不会自发上升为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结合点是研究,而研究是十分艰苦的,其中包括思想观念的深化和转化过程。

在过去学习外国管理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并吸收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并渗透于我国教育管理学科之中,使我国教育管理理论体系耳目一新。当然我们在引进中也有值得研究的问题。回顾17年引进的种种外国管理理论,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理论大多是西方80年代以前流行过的理论。它们是:

20年代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

30年代兴起、50年代逐步完善的行为科学理论,包括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说,以及X理论、Y理论等;

70年代至80年代的“管理科学丛林”,包括系统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管理等等,许多名词已经成为我国许多教育管理论著和管理实践的常用概念。

人们现在也许要提出疑问,外国企业管理理论是否引入过教育,如果引入过,其经验和教训是什么?外国一般管理理论在90年代有什么发展,其趋势是什么?下面我想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方也曾经将企业管理的理论,应用于教育。早在二三十年代,当时美国将泰勒科学管理的理论运用于宏观教育的管理,通过量化评估教育投入的实际效益和质量;行为科学的理论,在教育管理方面应用得更为普遍;七八十年代,美国设想在学校运用“管理科学丛林”中的某种理论,曾派了一些企业家到学校当校长等。这些做法曾经收到某些效果,但总体上是不很成功的。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要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只把他们当雇佣对象;调动人的积极性与严格执行制度、强调行为规范是一致的: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有共同之处,但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是不能忽略的。

应该说,西方的管理思想,经过反思,目前也在深化的过程中。这一问题,必须放到经济管理思想变革这个大背景之中,才能说得清楚。促使西方管理思想变革的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60年代至80年代是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它们当时获得的经济成果,主要是靠古典派或新古典派的经济理论,即主要靠“市场万能论”为指导。里根、撒切尔的所谓“经济革命”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但是“市场万能论”造成的金融混乱和社会分裂,包括像最近墨西哥金融危机、东京美元贬值、新加坡的金融市场因一个叫里森的年轻人的失误和作弊而导致英国最古老的巴林银行倒闭等事件,都可能动摇以美元为支撑的西方经济。因此,以美国为首,组织一批经济专家,研究西方经济管理思想的变革问题,提出“反古典”或“非古典”的经济理论。主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从自由贸易向管理贸易过渡。今年诺贝尔经济奖颁发给美国芝加哥大学主张短期经济宏观调控的中年经济学教授卢卡斯,也反映了经济管理思想的变化。

第二,亚洲一批国家经济的腾飞,振荡了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过去西方的一些哲学家和政治家认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东方哲学为指导,只能形成封建主义而不能走向现代化。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现代化的成就,冲破了西方的偏见,证明了东方哲理和管理思想对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创造的奇迹,证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同时抓的科学真理。

第四,原苏联和东欧地区国家经济改革所走过的曲折道路,证明“纯市场经济”不可能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带来繁荣。相反,这些国家在经过“休克疗法”教训之后,调整政策,把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节结合,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有些国家才有了较高的经济增长。西方的一些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现在也认为:原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改革不是平地起步的,必须考虑他们原有的经济制度,民俗观念,社会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因此,他们现在主张,原苏联、东欧各国的经济改革要走日本的经济模式。所谓日本的模式,也就是反映了东方价值观的管理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西方正在反思他们原有的管理思想,其特点是认真吸取东方管理思想的长处,完善西方的管理思想。今年8月21日英国下院外委会主席豪厄尔在英《独立报》发表题为《欧洲必须为东方化作好准备》的文章,他指出:“最重要的是,我们将不得不去调整我们对于非欧洲和非西方的价值观和制度的整个思想方法。”“现在的问题不是实行西方化,而是实行东方化。对此,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畅销书《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书《亚洲大趋势:正改变着世界的亚洲八大趋势》中预言世界将出现亚洲化。他认为:“现在亚洲发生的事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势态发展。没有别的什么事情具有与此相近的重要性了,对亚洲人来说是如此,对全球来说也是如此。在我们走向下一个1000年的时候,亚洲的现代化将不断起着重塑世界的作用”。

在以上背景下,西方的管理思想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他们过去的管理思想,主要包含这样一些观点:①认为管理的依据是科学,研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管理规律,并按规律进行管理;②管理是组织的行为,而组织具有共同目标,管理就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③组织结构是等级的,权力是职位的产物,领导凭职位行使权力,管理要强调分工、职责、制度和效率;④决策是客观理性的过程,是按规律办事的过程。

他们现在在继续坚持以上观点的同时,管理思想有所发展。其主要观点是:①管理不仅要依据科学,而且要讲艺术,要提倡艺术的创造性;②管理要按一定的系统运转,但不能搞成一个模式;③组织要有目标,但组织目标往往是理想的追求,带有口号和激励的色彩,难以具体操作,而每个个体的目标则是千差万别、生动具体和实际的,管理就是要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关系;④管理过程是科学规律和价值观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不强调这一点,管理科学就会与活生生的现实脱节,形成不了实效;⑤决策过程不是纯中立的客观过程,它与决策者特定的观点、环境的压力、从众的心理有关,要受原有经验、价值观、既得利益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在某些场合下,决策往往是不同利益群体较量的结果;⑥管理不能像机器一样,始终有序运转,矛盾和不一致是管理的普遍现象;⑦民主不是绝对的,它往往与权力决策产生矛盾,因此民主决策应与领导决策相结合。

从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们正通过反思向东方的管理思想靠近。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东方在向西方学习先进管理理论的同时,要强化对自身管理思想价值的认识。

我们一定要学习外国最先进的管理思想。过去我们在引进的外国管理理论,多系他们历史上曾经发挥过作用的思想或理论,这其中当然有非常正确的思想。但是,我们对外国当前管理理论的介绍,内容十分贫乏,因而很难站到时代的前沿来把握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另外,我们在引进外国过去的管理思想时,缺乏认真分析,特别是对某些曾在教育管理中运用过的理论,没有认真剖析他们在运用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因而,当我们引进这些理论于教育时,容易重复他们曾经走过的弯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止一次地跟在外国人的后面,或吸收他们过了时的思想,或重复他们曾经发生过的错误,或承受他们总结过的教训的原因。

我们中国自己的管理思想,也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对于宣扬封建愚民思想的三纲五常,压制个性的平均发展、凡事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等,都是我们应当革除的管理思想。而以人为本、民贵君轻、自我修养、自我管理、团结协作、以和为贵、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知行统一、身体力行等,则是我们应发扬的优良管理传统。如果我们既吸收了外国的先进管理思想,又能将它融合于民族优良管理传统思想之中,并指导当前的管理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在更高的层次上有机结合,那么,我们教育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必将出现更加繁荣的明天。

三、教育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

关于教育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问题,几年来,无论师范院校还是教育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都进行过大量的工作,展开过深入的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发表的一批教学改革的论文,就是这一成果的具体体现。教学改革的基本方针,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方面的经验很多,能否这样概括: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在学习理论方面,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应当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岗位培训的学员应要求他们认真地读一点书;而教育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则要求他们系统地读一批书。不管哪一类学生,都应要求他们认真读书,刻苦钻研,把理论功底扎牢。有的同志认为,在强调读书时,应让教师和学生对实际保持一定的距离。上海教育学院研究班开班时,首先开出书目,让学员有计划地学习。北京教育学院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除向学员开出近500万字的必读书目外,还聘请了21位以教授为主体,包括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博士生导师在内的专家队伍,给学员讲授科学技术和教育管理最前沿的知识。其他院校也十分重视基本理论的传授和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学习理论一定要提倡读书,扩展知识面,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

关于联系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来说,通过教学要给他们介绍实践经验,让他们参加教育改革、教育实验、教育实习、教育参观考察等,加强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对于有实践经验的成人来说,联系实际主要指结合学习研究实际问题,总结实践经验。成人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解决问题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机之一。所谓理论结合实际,其结合点就是研究。成人学习要提倡研究,创造研究条件,形成研究气氛。岗位培训要研究一点问题,而研究班则应更强调研究环节,要求通过研究出成果,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成人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人学习要提倡总结经验,经验上升到理论,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中国有近百万大、中、小学校长,他们都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中国的名校长不多。造成这种情况,除客观原因外,主要是不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以致许多老校长快要退休了,还要举办研修班来抢救他们的经验和财富。这样的教训是值得吸取的。

提高认识水平,是学习理论的重要目的之一。所谓提高认识,包括对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的认识。学习理论首先要提高对自身的认识,即正确评价自己。但是,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人,总觉得经验是低下的,以至坐而论道;而有实践经验的人,则认为本事是干出来的,轻视理论,经常以事论事,事务缠身,不能自拔。学习理论要在以上两方面提高认识。人最难做到两件事,一是发现自己的长处,一是战胜自己的弱点。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既说明认识自己的重要,也强调认识自身的困难。通过学习,能正确认识自己,就是最大的进步。当然,学习理论还有认识客观环境的问题。这首先是对工作对象的认识,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主要反映在他们的人才观、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这些是他们世界观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加深对自身和环境的认识,这就是教学教育性的集中表现。

还有就是转变观念的问题。通过教育管理学科的教学,要促使学生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形成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念。现在大家都在谈转变观念的问题。其实近100年来我国教育的改革,都是从转变观念开始的。这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向外国学习,希望学到外国的好思想和技术;一是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继承民族优良传统。这两方面都有成绩,也都产生过偏差。大家一致认为,我们不是为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也不是为继承而继承,而是要从不科学向科学转变,从落后向先进转变。正如前面所述,要在更高的层面上,解决学习外国先进思想和继承本民族优良传统的结合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即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可否概括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改革几年来的基本思路,还需大家进一步探索。

关于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是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一些同志认为,主要是理论的落后、陈旧;另一些同志则认为主要是实践的盲目性;多数同志认为,既有理论陈旧问题,需要知识的更新和理论的突破,也需要实践的尝试和经验的升华。中国教育管理实践的反复,除理论的不坚定外,还有不重视实验的问题。在这方面,近十多年来,许多理论工作者和中小学校长做了大量实验工作,取得了不少实际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标签:;  ;  ;  ;  ;  

学校管理学科发展趋势分析_教育管理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