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黄绍花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临床检出情况。结果:X线阳性检出率、敏感度、准确性各项数值明显低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给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敏感度及特异性明显高于X线检查。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价值

膝关节隐性骨折主要是指骨小梁出现弥漫性损伤,同时伴有不同程度局限性软骨骨折,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个体膝关节遭受外界创伤或运动损伤,患者可出现关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1]。膝关节隐性骨折与其他骨折类型相比,常规X线平片对其检出率较低,造成患者诊疗延误,加重患者病情。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以及显示率高,对细微结构的显示较敏感,因此在隐性骨折的显示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次实验对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患者均给予X线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通过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临床检出情况,从而论证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患者,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为45岁,平均年龄在(33.2±1.2)岁。患者局部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至入院诊疗时间最短为2小时,最长为15天,平均病程(5.2±0.2)天。68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中,有30例为股骨髁骨折,34例为胫骨平台骨折,2例为腓骨骨折,2例为髌骨骨折,其中有9例患者合并韧带损伤,有2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有38例伴有不同程度积液。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骨折部位以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明显数据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患者均出现膝关节周围疼痛、软组织肿胀、膝关节活动受限,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排除绝对禁忌症以及相对禁忌症患者,其中绝对禁忌有以下几点:(1)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2)体内有金属、礠性异物的患者。(3)早期妊娠期患者。相对禁忌有以下几点:(1)患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2)患有癫痫等精神性疾病的患者。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会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协议。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检测以及磁共振检查,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给予3.0T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轴位、矢状免、冠状面相关扫描参数为:层厚为4 mm,层间隔为0.4 mm,视野为180mmX180mm,矩阵为288 X 224,扫描序列包括T1WI以及T2WI,其中T1WI成像扫描参数为:TR=700ms,TE=20ms,T2WI成像扫描参数为:TR=4700ms,TE=100ms。

1.4观察指标

比较X线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两种检查方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临床检出情况,其中灵敏度=阳性例数/(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准确性=(阳性例数+阴性例数)/总受检例数。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X线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两种检查方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临床检出情况相关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X线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两种检查方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临床检出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X线膝关节隐性骨折阳性检出率为67.6%,磁共振成像膝关节隐性骨折阳性检出率为89.7%,磁共振检测灵敏度以及准确性明显高于X线检测。

3讨论

人体膝关节结构复杂,且膝关节对人体上身起着重要的负重支撑作用。膝关节功能正常对个体日常生活以及参与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临床研究发现由于交通事故频发,个体膝关节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膝关节隐性骨折是及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指个体膝关节相关骨质骨小梁结构连续性和完整性破坏,膝关节周围关节韧带、关节软骨以及关节囊和肌肉组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3]。X线检查是骨折临床诊断的重要影像学诊断方式,但是对膝关节隐性骨折影像学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核磁共振检查可对患者膝关节进行多方位扫描成像,从而极大程度提高膝关节解剖分辨[4]。膝关节隐性骨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膝关节骨小梁断裂,骨髓腔中微小血管撕裂,致使个体患者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核磁共振检查中T1WI检查时个体膝关节骨折线可出现线条状、不规则片状多形态低信号影,同时伴有出血信号。STIP检测由于对骨髓脂肪组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于局部肿胀病灶区域可呈高信号,在T2WI检查时呈高信号[5]。由此可见核磁共振对膝关节隐性骨折断层成像分辨率高。

本次实验显示核磁共振检测膝关节隐性骨折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89.7%、93.8%、95.6%,明显高于X线检测。综上所述,对于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给予核磁共振检测对提高临床检出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国红.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5(7):1362,1363.

[2]朱天生,余红波,樊荣等.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1(53):154.

[3]李娇妍,张桂英.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529-4530.

[4]于世程.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21(27):75,76.

[5]裴玉华.核磁共振成像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3):10607-10608.

论文作者:黄绍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

标签:;  ;  ;  ;  ;  ;  ;  ;  

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黄绍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