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图书市场热点趋势分析_文学论文

2002年图书市场热点走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走势分析论文,图书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科类图书风景这边独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下岗、就业、国有资产流失、腐败蔓延、道德缺失等新的社会矛盾也日趋突出。贫富差距的拉大和社会各阶层利益结构的调整,全社会迫切呼唤法制社会的到来和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此刻,党和政府的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都事关民心的背向和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社科类图书的热点是:

第一,世贸规则类图书热销。虽然我国刚刚“入世”,但为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各行各业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全社会都在未雨绸缪加紧应对。政府要逐步废止与世贸规则相抵触的文件、法规;企业有寻找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持;经济界在研究我国弱势产业可能遭到的损害;教育界在不断培育社会急需的涉外人才……凡此种种,都将使2002年成为WTO知识普及年。因此,新年伊始,各种各样的WTO培训班与研究会便在各地相继召开,从而促成WTO读物的全面热销。如《WTO规则与中国服务贸易》、《WTO规则与中国产业命运》、《银行的世贸规则与国际惯例》、《WTO与各行业争端机制》等专业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图书备受市场欢迎。

第二,十六大政治读物热卖。十六大将是在中国社会全面进入转型期后,中国共产党在风起云涌的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将备受国内外舆论关注。因此,学好会议文件、贯彻会议精神也就成为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件大事。由此将促成十六大学习读本、辅导材料和单行本在一定时间内的畅销局面。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类图书受青睐。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步伐。“两会”期间,据央视和相关咨询机构的调查:百姓2002年最关注的话题仍然是“腐败问题”。人民群众迫切盼望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并铲除其滋生的土壤。否则,这一政府的“痛”和人民的“恨”终将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同时也使社会重建诚信和加强公德建设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许多读者把关心政治体制改革与党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改革中国》、《国史新论》、《审视中国》、《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理论专著和社会新闻快餐都赢得不少读者。

二、文艺类图书温而不火

文艺类图书的市场低迷已有时日,近年来业界虽频频炒作,各种悬赏、评奖和广告也闹得沸沸扬扬,但文坛始终还是没有捧出一部与“诺贝尔文学奖”并肩的扛鼎之作。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少数人功利倾向明显,心情开始变得浮躁。而且随着获取信息方式多样化的出现,静下心来欣赏“长篇巨著”和“名作”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况且今日社会已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荒漠的岁月不可同日而语。因此,重振文坛昔日的辉煌还有待时日。但今年文艺市场在平淡中会有一些涟漪。

第一,艺术类图书畅销。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格调高雅的艺术形式受到广大城市居民的欢迎。并且随着学校第二课堂的广泛开展和家长对孩子拥有一技之长的期盼,使艺术有了普及的土壤,从而促成像《绘画技艺》、《书法技法》、《钢琴教程》以及萨克斯、黑管等演奏技法、练习曲集和考级用书的畅销。目前这类图书开始出现向人民音乐、人民美术这样的品牌出版社集中的趋势。

第二,“快餐式”文学作品走俏。现代传媒方式的不断更新,导致读者阅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关注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不断转向娱乐身心的“快餐式”文学作品。故而有人称“读图时代”已经来临。像《漫画集》、《故事会》、《微型小说》、图解作品以及散文和杂文集等文学类中的小字辈图书开始不断走俏。

第三,“互动式”文学作品仍有市场。近年来受影视剧影响,相关图书在市场上也变得热起来。如:《大宅门》、《康熙帝国》、《橘子红了》等都在影视剧上映的同时,图书销售也迅速攀升。另外,第四媒体对图书市场的影响也很大,例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活的像个人样》等作品在网上发布后,在图书市场同样引起广泛关注。由此看来,多媒体互动也是文学作品促销的一种手段,并且这种手段还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文学作品的销量。

三、文教类图书容量在放大

在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基础教育“减负”和高等教育扩招的社会背景下,文教类图书现在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图书市场的主流产品和龙头老大。这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和国情所决定的,并且在国家扶持教育产业和“科教兴国”的社会大环境下,文教类图书不但不会因“减负”而锐减,反而会在全国家长望子成长、望女成凤的大背景下不断放大市场容量。表现在:

第一,素质教育类图书异军突起。随着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不断需求,素质教育的话题在全社会热了起来。为适应这一变化,教育界在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因此,为迎合教改这一新生事物,素质教育类图书相继出炉,并在市场上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自1998年科利华公司推出的《学习的革命》一书大获成功后,先后有《哈佛女孩刘亦婷》、《不要死用功》、《打开想像力之门》、《作文创造力训练》以及《千万别管孩子》等论及教育方案改革与个案人才教育成功以及主张自主教育思想的素质教育类图书创下不俗的业绩,前途一片光明。

第二,考试用书持续走红。由于国家劳动就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实施,使得用人单位开始从单一注重学历转向学历和职业技能并重的轨道。各行各业规模庞大的职业资格考试和鉴定活动,辅以较高层次上的各种执业资格证书考试,从而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考试群体。如:计算机等级、会计资格、教师资格、锅炉工、电工以及律师、医师、资产评估师、导游等的行业鉴定和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应考者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并且涉及面广,生源稳定。由此促成考试用书的巨大消费市场,但书店应注意国家指定用书版本的订货,以免断档和积压。

第三,新教材市场行情看涨。在“科教兴国”的理论指导下,近年来我国教育产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明显加快,并且发展空间广阔。今年国家计划招290万大学生,到2005年将达到1600万;高校学生几何倍数的递增,使大学生教材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新型教材、教辅不断向素质教育转轨,也使诸如《信息技术》、《英语》等新教材拥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四、科技图书稳中趋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科学技术、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科学知识已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在全社会普遍关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今天,科技图书必将越来越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其市场表现如下:

第一,生态环保类图书成新宠。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再造山川秀美的中国西部已成为大开发的启动工程。为此,西部十二省区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防护林建设都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同时由于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频频出现,荒漠化国土治理工作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一切都促成了生态环保类图书的市场需求。有关政府还林、还草以及荒漠化土地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小流域或区域治理方略的图书都有市场;再次是固沙植物和速生林的育苗、栽培技术图书,市场需求较大,如沙棘、沙柳、沙蓬等的栽培技术图书和VCD碟片。

第二,技术普及类图书好销。转型期间的中国社会,由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因产业结构调整被“分流”的下岗工人也在不断增多,加之新增劳动力的不断涌现,致使全国隐性失业人员数量十分庞大,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国家鼓励自主择业和多方就业的政策下,拥有一技之长就是这些隐性失业大军立足社会的根本。为此,在劳动力培训机构,像家电维修、钟表修理、美容美发以及各种养殖、种植的培训活动便方兴未艾,从而促成相关图书和VCD常销不衰。

五、少儿读物有涨有落

虽然新生儿出生数量在减少,但用于启蒙教育的消费却在增加。因此,少儿读物市场总体仍有上扬空间。

第一,创新产品仍是新的市场卖点。由于少年儿童好动,善模仿,可塑性大,好奇心强,因此,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有别于传统64开和32开的少儿读物新品,它们集动手、动脑与娱乐于一体,很受小读者的欢迎。如折纸、贴画、迷宫系列和新近推出的“口袋书”。由于它们不拘形式、设计新颖,大到70开、小到192开,且书角呈圆型,内页有立体图形,很能激发小读者的兴趣和想像力,所以市场销售业绩很好。如“计算卡”、“幼儿智能测试小百科”等。

第二,电子版少儿读物开始热销。由于VCD视听产品声形并茂、直观生动、形象逼真,且价格不断走低,使不少消费者开始钟情于电子版少儿读物。如游戏软件、成语故事、卡通片以及引进版的少儿“大片”——《哈利·波特》系列和《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碟片都受家长和小读者的欢迎。

标签:;  ;  ;  

2002年图书市场热点趋势分析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