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数字图书馆论文

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数字图书馆论文

认清形势 把握机遇 积极推进——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工程论文,把握机遇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前夕,我们在美丽的海南,继全国社会文化重点工程工作会议之后紧接着召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共同研究新世纪、新形势下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的有关问题。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总结、交流各地、各部门开展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体会,研究、商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的规划与措施,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扎扎实实地把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推向前进。

下面,我代表文化部对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以及今后的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简要回顾

数字图书馆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新生事物,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互联网上信息分散、无序、不便使用的现状而提出来的下一代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通过集成和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内容,建设超大规模、可扩展、可互操作的分布式海量知识库群,并提供在互联网上高速、跨库检索的电子存取服务。简单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运行在高速宽带网络上的、分布式超大规模的、可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群。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英、法、日、德、意、俄等西方国家以及亚洲的新加坡等国纷纷提出各种数字图书馆计划,相继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建设本国的数字图书馆。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数字图书馆建设高潮。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自90年代中期始,跟踪国际上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动态,并着手进行技术研发,如:国家计委1997年批准立项的《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1998年国家"863"攻关项目《知识网络—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群》项目,教育部数字图书馆攻关计划等。辽宁、上海、广东等地也积极实施自己的数字图书馆项目。

1998年7月,国家图书馆提出了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申请,受到文化部党组的高度重视。1998年8月,文化部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筹备领导小组。1998年9月至11月,文化部多次召开两院院士、专家、教授参加的工程论证会。1998年10月2日,李岚清副总理视察国家图书馆,赞成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明确指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模式是数字图书馆。1998年12月22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国家图书馆,听取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汇报。1999年1月,文化部在国家图书馆召开党组会议,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有关事宜。1999年4月,李岚清副总理圈批同意由国家图书馆组建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4月,成立了以文化部为召集单位、由21个部委单位参加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成立了以胡启恒院士、李国杰院士为首席专家的专家顾问委员会,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历经几年的筹备,正式启动。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一期规划(2000-2005)》,已经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和“联席会议”讨论通过,正在制订有关实施方案。这次会议,就是今年6月部长办公会议决定的。主要是对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为规划落实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而召开的专题会议,也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动员会、部署会。

从上面的简要回顾可以看出,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数字图书馆虽起步较晚,但我们跟踪研发较及时,立项与操作也上得较快,现在抓紧时间搞下去还不算迟。但是如果我们不抓住机遇,立即行动,加快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步伐,我们就将丧失机遇,继续拉大我们与发达国家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的差距,甚至在新一轮竞争中有被淘汰的危险。因此,加快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重大意义

1.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

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江泽民同志站在21世纪党的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及时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的速度之快,相互竞争的力度之剧,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中,如何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立和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历史证明,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与时代同步的不断发展,才能使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实际上是互联网上中文知识信息基地的建设,它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不仅可以弘扬博大精深的优秀的中华文化,而且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然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为基础,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来体现的。当代高新科技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它在文化领域,特别是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上的广泛应用,必将极大地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本身就是高新技术的一个集合体,是一项创新工程,它将促进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这些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将对我国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它的研究、开发和建设,代表着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国现阶段的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综合国力不断强盛、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高新科技发展的趋势,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的迫切需要,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利用最新的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和海量的中文信息资源,弘扬宣传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创新,确立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和优势,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2.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国家信息化步伐的需要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以信息的获取、储存、处理、传输和服务为内容的信息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发展最为迅猛、规模最为宏大的新兴产业。特别在经济方面,由于信息所包含的知识的巨大作用,形成了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发展形态——知识经济。它依靠知识创新、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和知识的广泛传播促进经济发展,使经济的增长支柱转移到包括信息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上。时至今日,经济全球化、资本自由化、产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给人类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整个社会存在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带来了一场空前的革命。发达国家已经在享受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带来的种种益处。互联网用户的88%集中在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据有关统计,中国的社会信息化程度落后美国40年。针对当前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就是奋起直追,积极参与竞争。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在快速变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到下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一个战略性的举措,就是把信息化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建议》强调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求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信息化的步伐,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正是完成党中央提出的加快社会信息化步伐任务的需要。

因此,顺应信息化的历史潮流,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进入新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迈向21世纪的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3.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信息在爆炸性增长,知识更新周期在缩短,信息传播速度在加快。“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已成为现实。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人们正在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教育的革命,面临着学习手段、研究手段、教育手段的深刻变革。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为知识传播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它可以把无序的各类知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范整理成有序的知识信息,并凭借高新技术可以方便地被人们所利用,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知识创新提供了条件,为科研、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便捷、有效的发展环境。同时,数字图书馆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时空限制,将知识信息送入千家万户。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老人,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获得所需的各类知识信息,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质。

因此,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帮助人们实现终身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4.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近年来,计算机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图书馆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与创新,也面临着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把相对封闭、功能单一、贮存印刷品为主、单纯借阅藏书的传统图书馆向以高新技术武装的、开放的、多功能的、存储多样化,并能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过渡、转变。

数字图书馆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数字化生存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它有着常规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点和特征,例如:它所拥有的是数字化的全文本多媒体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分布于网络的电脑媒体中,通过网络互联而实现资源共享;所服务的范围大大超出图书馆的围墙,凡网络所联之地,均可使用;可实现全天候、全自动、智能化的服务。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工作手段、服务内容、管理方式、队伍结构、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最终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数字图书馆体现了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惜投入巨资、竞先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态势,对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加快我国图书馆事业向现代化迈进的机遇。能不能及时抓住这一机遇,利用高新技术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对我国图书馆事业能否顺利完成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实现我国图书馆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严峻考验。我们如不立即行动,加快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就有在21世纪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丧失主动,被迫落伍而被淘汰的危险。因此,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对于祖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三、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建设

1.资源建设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建设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其主要任务有: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开发、标准规范与法规的制定和推行、人才培养等。其中数字资源建设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核心,最为重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已成为继能源之后的最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其实质是人类通过创造、搜集、积累、传播而形成的一种知识资源和智力资源。因此,对信息资源的占有量和利用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参与竞争的重要“资本”。信息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李岚清副总理也曾明确指出: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利用和共享图书信息资源。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从战略高度为我们指出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中,要把资源建设摆在应有的核心地位,就要正确处理好“路、车、货”的关系问题。“路”就是互联网、网络;“车”就是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货”就是数字资源库。有路无车不行,有了路和车,没有货也不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的现象是较普遍存在的。许多网站上没有多少实质内容,因而效益不高。所以,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时,必须要从资源建设抓起,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基础与核心。

目前,互联网上的中文信息十分匮乏,仅占千分之几。即使是这些很少的中文信息,也是境外地区的占大多数。这种现状,与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极不相称。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惟一延续了五千年而未中断的古老文明,我们应该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同时,还要不断创新,使中华文化实现现代化,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重任。我们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扩大中文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中华民族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必须加快中文数字资源建设,抢占互联网上中文信息资源的阵地。

2.图书馆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一,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一个国家文献信息资源的存贮、积累、开发、利用水平是国家信息占有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和科学技术能力的重要标志。图书馆作为我国最大的社会信息系统之一,它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已形成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等几大体系,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各具特色、相互补充。

以公共图书馆系统为例,据统计,截至1999年底,公共图书馆文献收藏总量共约3.9亿册(件),其中包括具有一定规模、含有珍善本的古籍文献;独具民间地域特色的地方文献、民族文献;有独特研究价值的专题特藏文献以及较完备的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文献等等。这些文献信息资源分布于全国,直接服务于全体人民,是数量最大、应用最广的社会信息资源系统,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要有计划地把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发出来,更充分地利用起来。

近年来,电子出版物飞速发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电子报纸等电子信息源的不断增加,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积累了源数据,网络化、数字化的电子信息利用环境已初步形成。一些图书馆加强了光盘数据库等数字化信息产品的采购与开发,在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同时,也注重采用自建与合作开发的方式建设数据资源库,拓宽了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渠道。

其二,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加工整序的专业技术优势

图书馆是一个收集、整理、储存、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机构,是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信息资源的经验。近年来,图书馆对信息资源加工整序的行业独特优势,已经从传统的采购、编目、分类等文献信息加工形式,经过网上协调订购、联合编目、文献传递服务等区域性馆际协作,正向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的选择、生成、标识、描述和整合转变。在数字图书馆海量数据的资源建设中,经过转化改造的图书馆处理信息资源技术以新的形式继续发挥着特长和优势。

由于图书馆具有文献资源优势和信息加工整序的行业优势,使其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的生力军。

四、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任务与要求

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应迈向2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实施科教兴国、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动员部署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

1.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当前的社会环境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大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战略举措;据悉,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有望列入国家的十五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为西部地区图书馆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机遇。

——近年来,国家骨干通信网的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了良好的传输通道。

——国内已有的软/硬件开发能力,一大批国家"863"的科研成果,为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专家顾问委员会的成立,负责技术方面的把关与指导,以保证工程建设科学有序地进行。

——国内外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科研课题的进展,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全国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做了必要的前期准备。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奠定了合作建设的基础。

——文化部党组与全国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领导与支持,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可靠保障。

以上说明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进行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2.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资源建设目标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资源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批总容量不低于20TB的中文多媒体资源库,在互联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群,并通过国家骨干通信网向全国及全球提供高效服务;联合引进若干国内需要的国外专题资源库;实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联合采编及馆际互借;通过工程的资源建设,在我国逐步建设一个大规模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覆盖全国且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资源体系,使互联网上的中文信息得到有序整理,长期发展。

工程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统筹规划,需求牵引,统一标准,联合共建。建设原则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自愿参加。

3.同心协力,积极推进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宏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支撑,需要复杂的高新技术支持,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一任务决不是靠一个国家图书馆或几个图书馆所能完成的,必须组织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各系统、各地图书馆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来建设。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不断创新,才有可能完成我们的目标。下面我结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资源建设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就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已经正式启动,资源建设即将进入实际性操作阶段。同志们首先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认识到了位,行动才能到位。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图书馆买书的经费都很紧张,还搞什么计算机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有的同志认为:数字图书馆是高新技术,离我们很遥远,甚至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视而不见,至今仍是“计算机盲”、“网盲”。这些不正确的认识是造成某些地方图书馆信息化落后的主观原因,已经影响了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同志必须首先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知道,当今,谁在图书馆信息化上起步早、投入大、转变快,谁就能取得主动权,在事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是可抓可不抓的事情,而是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必须抓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希望同志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紧迫感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将图书馆信息化、现代化问题、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有专门分工的厅(局)领导同志抓这项工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到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上来。要注意抓规划、抓协调、抓落实,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2)科学论证,统筹规划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一项应用高科技、多方合作、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和方案设计得如何,是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一定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做好规划工作。《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一期规划(2000-2005年)》就曾经数易其稿,多次征求院士、专家的意见,并经工程专家顾问委员会和工程建设联席会议认真讨论通过后才拿出来的。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进行认真、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在专家把关、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自己的规划方案。各地在制定规划时,要注意与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协调一致,注意与当地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大局协调一致。要积极做工作,争取将数字图书馆建设规划纳入本省文化建设的“十五”计划,纳入本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大盘子中去。

(3)联合共建,资源共享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一项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工程。只有携手共建、团结协作、彼此协调,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海量超大规模的资源库群,仅靠少数图书馆参与不行,要靠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各系统所有的图书馆联合起来,共同参与,资源库群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正如孙家正部长指出的:“再大的图书馆都不能独立担当起社会上的数字图书馆的职能,必须走联合的路,实现资源的共享。所有拥有文化信息资源的单位都应该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联合谈不上数字图书馆。要实现共享,首先要抓好共建。”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共建的目的。

国家图书馆要根据《规划》更多地考虑到地方图书馆、各系统图书馆的实际需要与合理要求,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各个图书馆的联系、沟通与合作。各参与单位与图书馆要明确各自在统筹规划下实行共建的责任和义务,局部要服从全局,彻底摈弃“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观念,要把本馆的资源建设放到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大局、本省信息化建设的大局中去考虑。我们希望参加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的各图书馆与有关单位,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完成数字资源建设的目标任务。

(4)需求牵引,突出特色

信息资源建设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核心。资源建设的内容一定要适应社会和公众的需要,要从社会和人民群众所急需的文化、科技和教育等方面入手,优先选择有需求、有特色、有基础、易见成效的项目,切忌盲目上马。有需求,才会有应用,才能产生效益。这样坚持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才能循序渐进,逐步实现滚动发展。

资源建设的内容要有中国特色和独特价值,注重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地方文献资源和特色资源的开发,越有特色越有生命力。资源建设要考虑能掌握源数据、能维护更新、有增值服务和持续发展可能性的项目。总之,建设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库,需求牵引,突出特色是关键。

(5)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是一项高投入的信息产业,西方发达国家对此投入的力度相当大,但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不能和他们攀比,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能为我所用的技术方法或数字资源库,我们可以采取“拿来主义”,避免走弯路和重复建设。开始时,摊子不要铺得太大,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分步实施,讲求实效。不宜过分求全求高和一步到位。

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地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争取社会力量的赞助;另一方面也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确有困难或条件不具备的单位,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量力而行。坚决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需要较长时期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仅靠国家投入和社会赞助是不够的,要边建设、边使用,有收益后再投入,实现滚动式持续发展。

(6)统一标准、统一规范

统一标准、规范,是工程资源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实现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共享,因而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规范,这样才能实现资源内容的可互操作与交换、长期管理和使用,才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另外,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便于数字图书馆中的中文数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共享,还必须优先采用国际标准和通用规范。否则,各行其是,不按统一的标准规范加工数据资源,就只能局限于本单位使用,无法与别人交换、共享。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资源建设是联合全国相关机构进行分布式建设,因此必须以统一的标准规范为基础。标准一经确定、颁布,各有关单位都要严格执行,不允许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现象,以保证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科学、有序。

(7)妥善处理知识产权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源库建设时的信息采集过程和已建资源库的利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上,前者是如何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获得法定许可,后者是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使用者设立合理的法定许可范围。发达国家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回避。它关系到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健康运行,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要熟悉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处理具体事宜时,要依法办事,慎重对待。在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时,应充分尊重著作权人的相关权益。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时,要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规定不同的使用范围,作出有区别的授权使用规定。要依靠有关法律、采取有关技术手段,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与服务,实行广泛的多单位共建共享。在具体确定任务分工时,有必要签订共建共享协议,通过法律行为确定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有关的权益归属。资源联合共建时,既要有大局观念,积极参与,又要尊重各方应得的权益。依法协调,强化管理,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总之,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容忽视,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8)培养人才,提高素质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保证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再先进,也要靠人去掌握和运用。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必须要有一支政治坚定、技术过硬、专业协调、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始终把培养人才、建设队伍、提高人的素质放在第一位。要善于发挥现有图书馆人员的作用,对有潜力又有发展前途的骨干,要创造机会,使他们得到实践的锻炼和系统的再教育,委以重任,大胆使用,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同时,要开拓思路,打破框框,用新的机制引进人才,满足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人才需求。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要普遍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大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特别要加强对计算机知识与技术、信息开发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信息技能。要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专业技术结构,促进人才在各个业务层面的合理分布。

要把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作为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的过程,成为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工程建设,在全国各地图书馆培养一大批数字资源加工与管理、系统开发与维护、知识产权使用与保护,以及数字图书馆组织运营与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保证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顺利进行。

同志们,我们很快就要进入21世纪了。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图书馆事业也进入了建设数字图书馆、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新时期。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去完成,任重而道远。我们要遵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抓住资源建设这一中心环节,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为完成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这一利国利民的宏伟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  ;  ;  ;  ;  ;  ;  ;  ;  

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