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竞争力理论_国际竞争力论文

论国际竞争力理论_国际竞争力论文

评国际竞争力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竞争力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加快,国际竞争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国际竞争力研究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课题,关于国际竞争力理论层出不穷,各具特色。为了更清楚地评价有关国际竞争力理论,本文拟从三个层次、两个方面进行评介。即首先把国际竞争力分为企业国际竞着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国际竞争力三个层次,然后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两个方面展开评介。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有关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定义,因此,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很多,比较权威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1.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定义。1985年,世界经济论坛在《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中提出,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竞争对手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在该定义中,强调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小通过企业生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质量来体现。在这里突出强调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质量和价格。企业只有生产出低价格和高质量的商品,企业才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2.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定义。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研究国际竞争理论的权威波特在其名著《国家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以全球战略的姿态进行竞争的能力。在他的定义中,波特特别强调企业要以全球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战略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二)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1.波特五因素分析模型。关于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因素的分析方法,当首推波特的五因素分析模型。虽然该模型是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静态分析模型,但它比较全面、实用,是分析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可多得的模式,目前已被广泛接受。这种分析模式描述了企业在特定时期内存在相关因素,解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如何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

波特认为,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五个,它们是:(1)企业现有竞争对手因素。企业目前竞争对手多不多,竞争实力强不强?如果竞争对手很多,而且资本实力很强,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反之,则说明目前企业竞争力很强。(2)供应企业因素。如果为企业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的供应企业数目很多,让企业业务有较多的选择,则企业竞争力就会很强,反之,如果只有一、二家供应商,则会影响企业竞争力,因为此时供应商谈判能力很强,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3)客户企业因素。企业的产品用户多不多?是有很多用户,还是只有一两家用户?如果用户企业数量很多,说明企业有较大的发展余地,有较强的竟争能力。反之,如果只有一、两家用户,则说明企业竞争力不强,会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4)企业潜在竞争对手因素。目前潜在竞争对手多不多,进入本企业所在产业的壁垒大不大,如果进入壁垒较小,则潜在竞争对手可能会很多,就可能影响本企业的竞争能力,反之,如果进入壁垒很大,则潜在竞争对手就可能较少,对本企业竞争能力影响较小。(5)替代品因素。本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服务项目出现替代品的机会大小也会影响企业的的国际竞争力。如果出现替代品的机会较小,或产品转换成本太高,则企业竞争力就会很强,反之,则可能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

1995年,美国学者布兰登伯格和奈勒鲍夫对波特竞争力模型加以改进,在五因素基础上,又增加了第六因素,即互补企业因素。所谓互补企业,就是为客户提供互补型产品的其它企业。每个企业都要与其它企业和产品互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的产品若不与其它产品合作就无法使用。汽车需要汽油,汽油也需要汽车,计算机离不开软件,软件也离不计算机。所以,互补企业也会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缪赫汀·奥拉尔(Muhittin Oral)模型加拿大学者缪赫汀·奥拉尔认为,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三类:行业优势、成本优势和政治经济环境,进而提出一个二因素分析模型。这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在于把微观和宏观结合起来分析,强调了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1)行业优势因素。行业优势说明企业在获取资源及经营管理上相对于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优势。如果企业具有行业优势,则说明企业在选择产品组合矩阵、生产能力、技术设备及厂址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更有效地利用购买—制造—配销—营销系统。具备了行业优势,并不说明企业国际竞争力就强,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获胜,如果企业投入生产的成本比竞争对手高,则自己所具有的行业优势将会被削弱。所以企业应考虑成本优势。(2)成本优势因素。成本优势是指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生产的产品所投入的成本比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优势,亦即生产营销等成本低于竞争对手。(3)政治经济环境因素。政治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国际究争力有直接的影响,它包括利率、税收、通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供应能力、对外贸易协议、进出口配额等。政府在这一方而起重要的作用。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把国际竞争力放在产业这一层次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说是波特教授的独特贡献。在这一研究领域,波特教授已形成一套独特的分析方法,并已被国际竞争力学界广泛接受。他的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思想和方法,集中体现在他的名作《国家的竞争优势》一书中。

波特首光改变传统产业的定义方法,传统产业的定义面太宽泛。他把产业定义为生产直接相互竞争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这样定义的产业所包括的产品,其相对竞争优势的来源都相似。例如小汽车、传真机、洗衣粉等都可以独立被视为一个产业。这样定义产业就可以把企业、产业和国家结合起来分析,从而为全面、正确地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一方面,企业可以分析某 一产业结构,确定自已企业在该产业中的相对竞争优势,以及应采取的竞争战略:另一方面,某个国家也可以取某一产业为中心,分析该国各方面的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企业在该产业中的竞争优势。所以按照这样的分析思路,波特把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国与国在某一产业的竞争,应是国与国之间在商业环境方而的竞争。

(二)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波特救接经过对许多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后认为,一国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六个方面的因素,为此,波特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波特六因索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法律环境决定并影响着产业国际竞争力,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有六个,即:

1.生产要素的状况。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其中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金融资本及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可分为基本要素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初级劳工等,和高等要素如现代化的通讯网络、高科技人才等。基本要素是天赋的,可以认为是一种给定的先天条件高等要素是通过长期的投资发展起来,是人造的,后天开发的。随着贸易结构变化,自然资源等基本要素的重要性下降,如何开发和更新高等要素巳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大决定条件。

2.需求状况。这类因素是指国内市场某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从历史上看,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投资、生产和营销方针都是针对本国需求作出的,因此,国内需求状况、国内市场大小不但影响生产规模,更重要的是影响本国企业对产品或服务更新改造的速度及范围。所以,一个国家的消费需求特性,影响该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一是来自于各国消费的“时间差”,二是来自于各国消费需求结构的“规模差”。

3.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这类因素主要是指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产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上游产业的存在为下游产业提供及时、高质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意大利之所以在制鞋业上占据优势地位,主要是它在制革机械、制革业及设计上拥有竞争优势。美国计算机硬件产业的发展,受益于美国软件的巨大竞争优势;日本摄像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复印设备的雄厚基础。上下游产业的紧密合作,也会增强双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强的上游产业可以及时为下游产业提供新概念、新创意,而下游产业也成为上游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所。同时通过原材料、零部件厂商与不同企业接触,促进了技术信息的传播与沟通,使上下游产业的创新能力大为增强。

4.企业的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方式。这类因素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特点及竞争程度所赖以存在的国家环境。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形式及竞争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国家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才流向、组织方式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上。为什么有的产业集中大量的优秀人才,而有的产业很少有人才去?为什么有的企业采取长期经营战略,而有的企业战略决策短视化?这都取决于各国不同的经济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5.机遇。机遇是那些超出企业控制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如技术的重大创新,石油危机、战争等。机遇可以打破现存的竞争环境、竞争秩序,创造出“竞争断层”。这种断层的出现虽然可以使原有国家的竞争地位丧失殆尽,但也提供了新的机会,使原来竞争力弱的国家可以后来居上。

6.政府行为。政府通过在资本市场、补贴、生产标准、竞争条例等方面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国家国际竞争力理论

(一)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1.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的定义。国家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及公平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国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这个定义强调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性,即一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必须经受国际市场的检验,才能证明是否有竞争力。

2.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定义。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为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创造附加价值,并增加国家财富的能力。1996年IMD又给出国际竞争力的最新定义:国家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通过对资产与转化能力的管理,对吸引力与进取开拓,对全球化与本地化管理,并对这些关系进行整合,以形成一种经济与社会模式,来创造附加价值并增加国家财富的能力。

3.世界经济论坛(WEF)定义。国家国际竞争力为一个国家能够达到持续高经济增长率的能力。

(二)影响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国家国际竞争力不是一个单一概念,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对影响国家国际竞争力因素率先作出探讨的是两位美国学者。1965年,美国教授R·法莫和B·李曼首先以矩阵方法解释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他们提出四个广义的独立变量——政治和法律、社会文化和经济,与企业有关的函数如计划、营销、生产等相配套,建立了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矩阵模型,但该模型计算十分繁锁,实际应用中难以操作。但他们的思想为学者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后来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沿着这两位开拓者的方向进行的。

1.世界银行专家亚拉威(HanidAlavi)把影响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因索分为两大类,这两类因素既相互独立,同时又密切相关。这两类因索有机结合便构成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模型。亚拉威模型第一大类主要考虑总体促进国家国际竞争力的环境因素,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五项:(1)总体系统活力。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具体表现,短期及中期成长趋势、投资程度及贸易实力。(2)金融系统活力。包括一个国家的财政实力、公债、外汇储备、利率等。(3)市场系统活力。包括企业经营重点、销售额、利润率、政府在经济中的参与程度、技术实力和经济的外向程度。(4)基础设施。包括桥梁、铁路、通讯网络、能源系统等实物性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社会与政治系统、稳定程度及经济、组织方面的基础设施。(5)人力资源。包括国民健康水平、教育程度、智力素质及应变能力。第二大类因素主要是微观的,在企业层次上的,包括:(1)生产率及灵活性象管理水平、生产组织方式及员工生产率。(2)企业内部为生产服务的各种因索,包括对员工的雇佣及培训、内部金融及财务管理、信息处理、产品质量控制、产品设计及研发能力、市场的开发能力。

2.国际管理学院则从更广泛的角度提出影响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八大因素,并用此模型对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而又广泛的影响。这八大因素是:(1)国内经济实力,指一国经济力量的整体评估。(2)国际化程度,指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程度。(3)政府影响,指政府政策对竞争力的有利程度。(4)金融实力,指对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估。(5)基础建设,指资源与制度满足企业基本需求的程度。(6)企业管理能力,指企业管理在创新、获利和应变等方面的表现。(7)科技实力,指科学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上的成功程度。(8)人力资源,指拥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3.卡尔·达曼(Corrl. Dalman)则从技术变革的角度,把影响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成以下八类:(1)技术创新的增长速度。(2)新技术应用的广泛程度。(3)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程度以及根据用户要求灵活应变的能力。(4)自动化程度的增加。(5)非技术劳动力作用的减低。(6)生产原料使用的变化。(7)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8)国际化程度。

4.美国学者亚费(Yoffie)认为决定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1)技术劳动力。(2)研发导向的产业。(3)自然资源的产业。(4)内部需求状况。(5)产品生命周期。(6)产业内贸易状况。

标签:;  ;  ;  ;  ;  ;  

论国际竞争力理论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