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管理:国际经验与思考_负债经营论文

债务管理:国际经验与思考_负债经营论文

负债经营:国际经验与我们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验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负债经营是发达国家大企业崛起的共同经验

如果说西方现代工业开始以原始积累为基础自求发展的话,那么,在20世纪中叶便以外力支撑而实现跳跃发展,规模经营迅速形成气候。50年代初,世界上工业产值超百亿美元的规模企业还不足100家,而到了80年代末,超过百亿美元的企业已有800多家,其中突破千亿美元的大型跨国公司就有20多家。对此,美国经济学家进行过总结分析,认为世界大工业的迅猛发展,除了技术因素外,就是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而负债经营是大企业崛起的共同经验。

一是举债发展。西方企业除了少数重要产业和企业由国家投资外,绝大多数系个人投资创办。而个人资本是有限的,特别是开始。因此,大部分企业主先从借债起步,然后逐步消化债务负担,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西方企业主借债途径,包括银行贷款、实业融资、政府对外借款等等。西方国家的各类商业银行比较多,只要有可靠的担保人,就容易取得银行贷款。实业融资主要在法人实体中进行,一般是企业之间的互通有无,而对于新办企业来说,融资有些困难。政府借款,主要是国家争取的外国贷款,借给技术性和创新型以及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以鼓励填补空白项目,发展技术产品。一般地说,企业举债发展以银行借贷为主,实业融资次之,政府借款较少。借债发展的转化形态一般是借款还款、补偿利息,但也有的转化为生产资本,以支持企业主发展规模经营。这种转化形式多数发生在实业融资上,被借款者看到借款者的企业办得比较成功,有意投资该企业,因而由借款形式法定转化为股份形式,进而以股东身份参与决策、管理和分享利润。美国的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就是这样发展和壮大的。

二是股份聚资。以股份制形式聚集社会资金,是西方企业发展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大的负债经营。股份聚资模式有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原始式和改制式。原始式是企业一开始就以股份聚资形式创办,这在现代企业特别是当代高新技术型企业和高额利润型商贸企业采用得比较多。为了大规模地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尽快抢占国际市场,技术持有者便用股份制广泛聚集资金,形成高度的社会化集约化开发生产能力。改制式是一些老企业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生产基础和资信,但积累有限,资金不足,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因此,企业便利用股份制推动规模经营发展。

三是预付定金。预付定金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好的产品和可观的商业利润;二是有较高的商业资信。美国高新技术产品,有30%左右是依靠预付定金开发生产的,英国、法国等有25%靠预付定金开发生产,资金比较宽裕的日本企业也有15—18%用预付定金生产。收预付定金的对象主要是商业部门和需求量较大的用户单位。生产企业在开发某一产品之前,即将该产品的专利特点、技术性能、主要用途、市场前景及其独家生产的资料进行广泛散发,开展强劲的广告公关攻势,并以优先供货条件,吸引商家和用户的注意,争取他们的预付定金。当然,预付定金过长,生产企业须向商家和用户支付定金利息,但精明的经营者觉得这种支出比付股金红利、信贷利息要合算得多。

二、负债经营有利于我国企业发展

我国企业由于积累和规模限制,投入问题十分突出,加快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困难。而实行负债投入,能有效缓解资金矛盾,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投入是产出的基础,资金是经营的本钱。在目前条件下,除体制不顺、活力欠缺因素外,投入不足、资金困难是困扰我国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制约规模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客观因素。相对而言,我国企业规模偏小,内部资金回旋余地不大。过去的利润大部分上缴,企业的自我积累很少,自投资金严重不足对于众多大中型企业来说,由于经营亏损,就连正常的周转资金都很困难,更不用说拿出大笔资金搞技改投入了。企业应当把增强自我积累与争取外部资金相结合,多渠道解决投入不足问题。而负债投入是有效办法之一。

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过去企业投资主体模糊,责任意识不强。实行负债经营有利于增强经营者的责任感。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的是国家投资体制,投资主体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形式主要为财政拨款。企业经营者虽负有管理责任,但没有风险责任,因而经营意识并不强烈。1985年以来进行第一次投资改革,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企业需要偿还投资贷款并付利息。但投资行为仍取决于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业虽承担一定的风险责任,但与政府仍有斩不断的联系,扯不完的“官司”。

从客观上讲,政府主持投资,负有当然的领导责任,一般通过政府分管者及其主管部门来贯彻执行,企业是政府投资的“婴儿”,尊重政府意志,执行政府指令是理所当然的事。但由此而形成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政府有投资责任和领导责任,但不负经营责任和效益责任;而经营者有管理责任和效益责任,但没有决策权利和选择余地,因而无法决定企业的投入和经营,最终还是负不了效益责任。如果对投资体制来一个根本的改革,由国家下达计划后银行负责贷款改为国家指导投资后,银行择优贷款,投资主体由政府转移到企业,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负债投入,使投资主体与经营主体、管理主体一致起来,强化企业经营者的投入产出观念,追求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经营机制欠活,增殖能力不足,是大中型企业的普遍问题。通过负债投入,可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增值能力。与乡镇企业比,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不够灵活,自我增值能力较弱。这固然与传统的管理机制有关,但同时也与缺乏经营压力有关。国家投资,资产国有,企业承包者虽负有法人代表责任,但实际上并不能对经营效果负责。因为,投资不是主观能动的结果,而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行政意志的结果,经营者只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委托管理人,资产能否增值以及增值程度与经营者的个人利益没有太大的关系,因而转换经营机制缺乏压力和动力。实行负债投入不仅使投资主体由政府转移到企业,而且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企业经营者既要自我投入,自我发展企业,也要积累实力,偿还投入债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将在负债经营的重压下自求转换经营机制,把精力集中到以搞活经营为重点和以提高效益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实现资金的增值。

三、负债经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是分清负债经营与债台高筑,树立正确的风险观。负债经营是一种借助外力(主要是资金形态)而发展企业的现代经营方式,负债经营是手段,目的是扩大经营,而核心是增加效益。企业有好项目、好产品、在缺少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通过负债投入,搞活经营,达到扩大生产,增加盈利,积累实力,以提高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负债经营运用得好,可以推动企业迅速形成规模优势。而债台高筑则是在经营不善,没有效益,又没有好项目和好产品的情况下,盲目申请贷款、赊欠别人货款、预收别人货款,结果导致欠债累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和企业同志对负债经营与债台高筑缺乏正确认识,把二者混为一谈,害怕负债过多会影响经济发展,给政府带来麻烦;而有的盲目负债,企业没有好项目好产品,没有增殖偿还能力,但地方领导硬要企业搞负债经营;有的只看到负债经营有利企业发展的一面,而没有认识负债经营可能潜伏危机的一面。这些认识方法都不利于企业发展应从实际出发,需负债的就负债,而不需要负债的则不必负债,尤其不能用欺诈手段,骗取别人的资金。

第二是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强化集约经营思想。一般地说,负债经营能够争取更多的外部投入,但投入只是发展的条件,只有增加产出才能达到发展的目的。因此,负债经营必须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但有些企业在两者的统一上把握不好,投入增加了,产出没有增加,或增加不多,得不偿失。其症结是投入不准,投入分散,管理滞后。要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有一系列工作需要相应跟上,最重要的是实行集约经营、提高效率和强化管理。集约经营是把资金集中投入于最需要发展,又有可靠增殖能力的项目和产品上,而不要天女散花,什么都投。提高效率是要企业增强负债意识和风险意识,以快速达产,使投入资金迅速转化为增殖资本。

第三是政企分开,实施负债经营的规范管理。实行负债经营的前提是企业进入市场,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从而增强负债经营的法人责任。不然负盈不负亏,负债越多问题越大,包袱越重,使负债经营误入歧途。因此,要通过深化改革,达到政企分开,减少干预,明晰产权,明确责任。途径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来规范企业产权关系构成者的权力行为、责任行为和义务行为。这里最重要的是经营管理者对企业必须形成利益依附关系,即经营管理者的利益必须与企业兴衰成败紧密相连。这种相连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工资报酬和奖金的多寡上,而且应体现在个人资本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个人投资有一定比例,或比例更大一些,经营者才有搞好企业,特别是搞好负债经营的责任。当然,强调政企分开,减少干预,不等于政府对企业可以撒手不管,而主要用法律手段监督,用经济手段调控,使企业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经营,又在政府的监督调控条件下达到自我规范。

标签:;  ;  ;  ;  ;  ;  

债务管理:国际经验与思考_负债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