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临床治疗疗效观察论文_钟旭丹

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ICU 321100

摘要:目的:分析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ICU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ARDS患者按照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分为两组,两组分别为34例和28例,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感染预防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1周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结果:肺外源性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0.6±1.8)d和(6.4±1.5)d,肺内源性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6.1±1.7)d和(12.3±1.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源性患者1周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DS应根据不同的原发病采用合理的通气和药物治疗,并正确处理合并损伤。

关键词:ARDS;ICU;临床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临床表现为呼气窘迫或持续性低氧血症的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具有起病急、发展快、预后差、死亡高的特点,其主要病理基础为肺水肿或肺不张肺,而病理改变源于肺部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根据病理改变的具体病因可分为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两类,本文将我院收治的ARDS患者分为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两组,分别观察两组ICU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ARDS患者62例,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在24-79岁之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胸部紧束感、发绀、烦躁和焦虑不安等症状,肺功能检测显示肺容量和肺活量减少,呼吸死腔明显增加,64例患者死腔量/潮气量(VD/VT)均大于0.6。肺内源性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7±2.4)岁,致病因素中误吸15例,肺部血管脂肪栓塞7例,肺部感染12例,肺外源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4±2.7)岁,致病因素中多发性外伤11例,重度胰腺炎7例,脓毒血症6例,颅脑损伤4,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ARDS治疗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原发病及其病因,如处理好创伤、治疗感染灶,针对感染灶病菌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制止炎症反应进一步对肺的损伤,治疗过程中最紧迫的是要及时纠正患者严重缺氧,赢得治疗基础疾病的宝贵时间,在呼吸支持治疗中,要防止拟压伤、呼吸道继发感染和氧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对高危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加强监护,一但发现呼吸频速、PaO2降低等肺损伤表现,在治疗原发疾病时,应早期给予呼吸支持和其他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防止ARDS进一步发展和重要脏器损伤[1]。呼吸支持采用机械通气呼吸机,吸呼比控制在1/1.2左右,呼吸频率控制在35次/min左右,呼吸支持过程中严密观察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应高于60mmHg以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应低于50mmHg,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1周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并对于两组以上观察指标,以判断不同患者在相同治疗方法下的临床疗效。

1.4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并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7.0 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组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当统计值P<0.05时,表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肺外源性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1周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均明显低于肺内源性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ARDS发病早期均表现为肺功能下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等症状,进而出现低氧血症、呼吸窘迫和发绀继续加重,最后出现呼吸肌疲劳导致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产生混和性酸中毒、心脏停搏和多器官衰竭等;虽然肺内源性ARDS和肺外源性ARDS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但两者发病机制不同临床治疗效果亦有所不同,本文观察了两者ICU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显示,在相同治疗措施下,肺外源性ARDS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1周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均明显低于肺内源性患者,这与金笛[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笔者分析两组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源于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差异,肺内源性损伤是由于肺部直接、间接损伤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肺部损伤后毛细血管内皮与肺泡上皮的通透性增高,导致气体弥散障碍,进而肺导致肺顺应性降低、弹性阻力增高,呼吸肌做功增加,患者呼吸困难感明显上升,由此,呼吸窘迫症状出现,而肺外源性ARDS表现为肺和胸壁的弹性阻力同时增加,胸壁弹性阻力增加会影响静脉回流、心脏充盈和心脏射血分数,因此在呼吸支持治疗中应充分考虑到肺外源性胸壁弹性阻力增加的因素,由于存在着病理学和呼吸力学机制的差异,两者呼吸支持治疗效果亦有所不同,肺内源性ARDS呼吸治疗会导致肺部过度膨胀,而对于肺泡萎陷为主要改变的肺外源性ARDS患者而言,则有助于肺泡复张和氧合作用改善[3],因此两者采用相同治疗方法获得了不同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应根据具体类型采用不同治疗措施,并加强临床护理,增加ICU急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周云.早期应用呼吸机对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0):168-169.

[2]金笛.呼吸机治疗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和预后[J].内蒙古中医药,2014,10:42-43.

[3]阿斯古丽马木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0例ICU临床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2664-2665.

论文作者:钟旭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  ;  ;  ;  ;  ;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临床治疗疗效观察论文_钟旭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