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_陈婷

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_陈婷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丝路花城学校 陕西 西安 712000

摘 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现行的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素质教育确实落实在课堂40分钟内。在低年级数学课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在多种感官的协同参与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使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适当掌握一些数学思想,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思考,动脑动手。

关键词:数学课 动手 能力 培养

一、动手操作能化难为易,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

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了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观的、具体的感性知识,而数学本身是反映符号化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比较抽象、概括、枯燥,要解决这一矛盾,可利用数学知识为现实原型,操作,动手动脑,弄清数学知识的道理和结构,化难学为易学。例如,在教学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中,什么叫不够减、什么叫退位、怎样退位、如何计算,通过动手操作小棒,就能化难为易,弄懂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前先复习不退位减法“23-2”,学生很快说出“23-2”可直接从个位“3”里去掉“2”得“1”,“l”与十位的“2”个十合成“21”。然后把“23-2”改成“23-7”,引到新授的例题中,这时提问:“现在要拿掉7根,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3减7不够减了。”这时又提问:“怎么办?”让学生动用小棒演示,允许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讨论,以便把实际的外部活动通过语言向思维活动转化,通过全班交流,发现都是请十位帮助:拿出l捆小棒打开,退“l”当作“10”,再与“3”合成“13”,这样个位有“13”根小棒就可以减“7”了;也有的学生在打开整捆的小棒后,直接从“10”根里去掉“7”根,余“3”根,再把这3根与个位上原有的“3”根合并得到“6”根,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十位的变化,直观地看到计算结果十位少了“1”。这样边操作边思考交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演算退位减法的表象,然后及时摆脱学具,让学生看算式讲,他们也就会用刚才头脑中建立的表象讲清算理了。

二、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课堂40分钟内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认识几何图形三角形时,教师从红领巾、小队旗的形状等引入新课后,请学生在本子上任意画出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通过画一画,引导学生说三角形是怎样的图形,得出: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为了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感性认识,教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3”厘米长的小棒3根,“4”厘米、“2”厘米、“8”厘米长的小棒各l根,先请学生用“8”厘米长的小棒去摆三角形,学生发现,随便配上哪两根小棒都不能摆成三角形。“为什么?”学生回答说:“这根小棒太长了,那两根小棒太短了。”“如果把它换掉,你们能搭吗?”当教师提出此问题后,学生们互相讨论,结果搭成了各种三角形。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兴趣很高,积极主动地投入操作活动,在操作中初步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这时教师还请学生观察在钉板上勾三角形,教师事先用橡皮泥表示三个顶点“A、B、C”后,这时教师问:“这三个点能勾成三角形吗?”学生这时说:“三个点在同一线上,不能勾成三角形。”“怎么改?”“只要移动其中的一个点,就能用橡皮筋勾成三角形。”教师还规定每一个小组勾成的三角形必须是不同形状的。学生把其中一个任一点往上移动,勾成一个个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交流,情绪高昂,兴趣极高,他们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更加热爱数学学科。

三、动手操作有助于探索,发现规律,变“学会”为“会学”

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10”以内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数的组成即是数的分与合,在“5”的分与合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操作学习的: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得到并学会用分与合说组成:2可以分成1和l,l和1组成2;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以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4可以分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4可以分成3和l,3和1组成4。教师现在问:“刚才大家每人只摆了其中的一种,谁有本领能把这三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呢?”学生们互相讨论,边讨论边摆弄木块,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左边,每次移1个到右边,就是“3和l”、“2和2”、“l和3”;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动1个到左边,就是“l和3”、“2和2”、“3和l”。两种分法都有道理,同学们得到鼓励,主动探索的精神更足了。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低年级数学课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注意三个问题:

1.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要求和操作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

2.把操作活动数学化——用数学语言,符合表达活动。

3.培养学生在操作中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态度。

论文作者:陈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4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_陈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