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何海燕

糖尿病患者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何海燕

(青田县油竹新区中心卫生院检验科 浙江丽水 3239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中生化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糖尿病患者45例为A组,另择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45名为B组。对两组都施以生化检验,同时对其检验结果作出比较。结果:A组的葡萄糖耐量、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与总胆固醇水平同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采用生化检验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率,建议采纳。

【关键词】生化检验;应用价值;糖尿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050-02

临床上,糖尿病为代谢疾病,通常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所致,其病理特征主要为高血糖,患者在发病后可表现出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以及多尿等症状[1]。若血糖长期处于一种高水平状态,将会引发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从而导致了高渗昏迷以及酮症酸中毒等病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糖尿病诊断应用生化检验方法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且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病患45例,包含男性24例,女性 21例;年龄为41~76岁,平均(54.82±6.13)岁;病程为1~7年,平均(4.03±1.28)年。选择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45名为B组,包含男性25名,女性20名;年龄为40~76岁,平均(54.16±6.02)岁。所有入选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积极配合完成检查,且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都施以生化检验,详细如下:利用迈瑞Mindray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390检测葡萄糖耐量、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采集受检者的肘静脉血约4~5ml,并采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水平,需连续检测3次,当中,空腹血糖的诊断标准为≥7.0mmol/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嘱检查前严格禁食12h,并在检测当天采集受检者的肘静脉血,于常温状态下保存约35~45min,并在3h内完成总胆固醇的检测工作,其中,总胆固醇的临床正常水平为3.0~5.2mmol/L,若检测值超出临幸上限,提示糖尿病可能。空腹12h后,采集肘静脉血约4~5ml,并将血样放在室温下静置120min,然后分离血清,待静置4h之后,再对甘油三酯进行检测,其中,甘油三酯的临床正常水平为0.21~1.76mmol/L,若检查值超出正常上限,提示糖尿病可能。嘱检测前3d正常饮食,确保碳水化合物的每日摄入量≥150g,并在检查前停用能够对代谢平衡产生影响的药物。检查前1d严格禁食,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约2~3ml,然后再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指导患者服用葡萄糖溶液,需于3min内饮用完毕,并于服用后的0.5、1、2和3h采集静脉血约2ml,然后再对餐后2h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其中,餐后2h血糖的临床正常水平≤11.11mmol/L,若检测值超出正常上限,提示糖尿病。嘱检查前空腹10h,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约2~3ml,并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其中,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正常水平为4.0~5.9%,若检测结果≥7.0%,提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2]。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生化检验的结果,经分析后作出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x-±s),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的葡萄糖耐量、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餐后2h血糖和总胆固醇水平同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1。A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46±0.92)%,比B组的(5.41±0.83)%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现阶段,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在我国临床上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以消瘦、多尿、多饮以及多食等为主症,可引发白内障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症。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国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显著增加,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有报道称[3],病毒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遗传因素、肥胖和环境因素等都是糖尿病的常见病因,加之本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复杂多变性,从而导致临床医师无法仅凭症状和体征就明确患者的病情。而生化检验法则是糖尿病的一种重要诊断方式,能够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葡萄糖耐量、餐后2h血糖以及总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的方式,为其病情的诊断提供重要指导。此研究中,A组的葡萄糖耐量、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同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生化检验的结果能够将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较为准确的反映出来。但在实际检验的过程当中,需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流程采集血液样本,并确保血样的有效性,如此,方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余树增.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8):122-123.

[2]杨晓曼.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76-76,78.

[3]张学芹.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4):19-20.

论文作者:何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糖尿病患者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何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